2.2 《基本不等式》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2 《基本不等式》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5-19 10:34: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模板
授课内容 基本不等式及应用
教 学 目 标 1.通过代数变换,用重要不等式变换出基本不等式,了解基本不等式的来源和结构。 2.用不等式的性质,运用分析法、综合法证明基本不等式,提升学生逻辑推理素养。 3.通过构建几何图形,解释基本不等式的几何意义,促进学生直观想象素养的发展。 4.结合具体实例,用定理来解决求最大值或最小值的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运算、数学建模等素养。
教学重点 从不同方法探索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值问题。
教学难点 基本不等式的证明和理解,及应用它解决最值等问题。
教学方法 讲授法、探究法
教学媒体 PPT,教学展示平台
板书设计 基本不等式 1.,,当且仅当a=b时,; 2.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3.(1)如果积xy等于定值P,那么当且仅当x=y时,和x+y有最小值; (2)如果x+y等于定值S,那么当且仅当x=y时,积xy有最大值。 4.
教学过程 序号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 2 3 5分钟 10分钟 15分钟 引入——在不等式的学习中,我们从赵爽弦图中抽象出了重要不等式,特别地,我们限制,并用,分别代替a,b,可得,你能证明这一不等式吗? 利用赵爽弦图中几何元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对重要不等式进行直观解释,那么基本不等式也可以几何图形进行几何解释。如图(1),AB是圆的直径,点C是圆弧AB上的一点,过点C作AB 的垂线,与AB交于点D,设AD=a,BD=b,大家能否通过这个图对基本不等式进行几何解释? 例1 已知,求的最小值。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提示求最值问题可以利用基本不等式的特征考虑。 利用学生的答案展示出来,作为查找问题的方法。 例2 已知x,y都为正数,求证: (1)如果积xy等于定值P,那么当且仅当x=y时,和x+y有最小值; (2)如果x+y等于定值S,那么当且仅当x=y时,积xy有最大值。 学生思考、证明,学生采用作差法、配方法,证得上式,老师给以肯定和评价。 学生观测图像,找出与表示的线段,再观察它们的大小关系。 同学们思考,当积为定值时,和是算术平均数的2倍,积是一个常数,不存在还有最小值问题,因此只能是求式子的最小值,故积为定值,和有最小值。 由基本不等式可以直接得到x+y与xy的关系,根据等号成立的条件,可以取到最小值或最大值。 学生能从探索活动中获知,基本不等式是重要不等式的特殊情况,通过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为不等式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参考对象。 老师通过对图形的解读,让同学们从几何的角度理解了基本不等式的存在条件和结果,也对基本不等式的结论进行了解释和深化,使定理内容形象而直观, 通过此例题,归纳出运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条件,从而巩固了对基本不等式的认识和理解,对学习新知识和认识新事物的分析能力素养培养, 通过对基本不等式的两种最基本变形,得到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目的,不过需要注意对条件的把握和等号的成立与否,
课堂形成性 练习 1.已知,求证:。 2.当x取何值时,有最小值?最小值是多少? 3.已知,求的最大值。
课后作业 作业1:教材第48页,习题2.2的第1,2,4,5题。 作业2:同步教材第38至39页,完成相关题目。 作业3:基本不等式是从重要不等式变形而来,当时,两边同时除以,可以得到的结论,你能从基本不等式出发,变形出一些不等式来吗?
教学反思 通过《基本不等式》的教学,深刻感受到学生对不等式知识的理解有些困难,对知识间联系很脱节,没有整体思想的把握; 学生对定理使用的条件依然不熟悉,只知道定理主要内容的记忆,没有全面把握定理存在的条件和取等号的关系; 学生对定理的理解只停留在公式表面上,没有弄清定理的实质是两个表达式满足的关系式,因此不易想到构造法的应用; 学生对最值的理解是意向的,以为最值就只有一个,而且对最值取得的条件不关心,不重视,因此,很容易掉入部分题设置的陷阱里; 对例题2的处理是 学生解决最值问题的关键,但学生在使用时很不容易想到定值得到的结构和形式,只能使用最基本的公式解题; 作业反映出很多学生掌握不是很牢,特别是取负数求最值时,不习惯把基本不等式与等式性质结合使用,造成不等号写反; 7.练习题还需要再多给点题型,让学生多见点不同结构的基本不等式应用,以便形成灵活的使用思维,切实掌握基本不等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