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浙江省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测试(三)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 考古专家对某新石器晚期文化遗存研究后,认为当时阶级分化明显。下列考古发现中能支持此结论的是( )
A. 大型氏族公共活动场所 B. 陶器和牲畜遗骸
C. 墓葬随葬品的差异很大 D. 祭坛和神庙遗址
2.《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中说:“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二者都认为( )
A. 道生万物 B. 顺应天命
C. 人定胜天 D. 天人合一
3.《黄帝内经》在前人的基础上,对阴阳这一对范畴进行了加工整理。它明确指出,气是构成宇宙的元初物质,天地万物都产生于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由于事物的变化复杂多样,所以阴阳的区分是相对的。下列项中对《黄帝内经》的解读正确的是( )
①记载了青蒿对疟疾的治疗作用 ②阐述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
③是一部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 ④渗透了朴素辩证法思想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 苏东坡到杭州做通判时,有出版商印刷出版了他的一本作品集,叫做《苏子瞻学士钱塘集》,销量不错,不久又推出一部《元丰续添苏子瞻学士钱塘集》,卖得也很好。这反映了
( )
①印刷书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传播 ②市的发展提高了文学地位
③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④商品经济发展影响文化市场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④ D. ①③
5. 下面为明洪武时期发布的有关江南地区赋税的政策。据此可知当时( )
时间 概况
洪武十七年 “命苏(州)、松(江)、嘉(兴)、湖(州)四府以黄金代输今年田租”
洪武十八年、三十年 更定钞钱或金银折纳米比价
A. 货币田赋不时实行 B.“金花银”推行困难
C.一条鞭法实施有效 D. 科差制度遭遇危机
6. 19世纪60年代中期,安庆内军械所建造的轮船在长江安庆江面下水试航成功,1866年在南京下关正式试航成功。后来曾国藩将船命名为“黄鹄号”。该船的试航成功( )
A. 揭开了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序幕 B. 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兴起
C. 是轮船招商局的重要成果 D. 是近代中国国家邮政的开端
7.“民国二年三月二十日晚上,宋先生同黄克强(兴)到北车站(上海),预备乘夜车赴宁(南京)公干。不料将到月台,而无情之枪弹突至,射人腰间,亟赴铁路医院剖腹验治,卒因伤重不起,享年仅三十有二。”上述事件发生后,国民党发动了( )
A. 辛亥革命 B. 二次革命
C. 护国运动 D. 国民革命
8. 1937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陕北公学(1937—1941),明确将“实施国防教育,培养抗战人才”确定为办学宗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都曾在这里授课。以下属于当时课程内容的有
①“论持久战问题” ②“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④“敌后战场的开辟和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9. 1952年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第二届全国卫生会议召开。毛泽东题词号召: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大会把“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确立为新中国卫生工作四大方针之一。同年,中央防疫委员会成立,后更名为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这阶段运动以除“四害”为中心,以卫生工作为抓手开展。这些举措旨在( )
A. 为人类提供有效预防疫病的经验 B. 体现中国卫生事业的鲜明特色
C. 强化全民的卫生意识 D. 促进现代医疗体系的建立
10. 1981年12月,在第一次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的小组讨论中很多人呼吁:“应当给包产到户上一个社会主义的户口。”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认可了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等生产责任制。由此可知,当时( )
A. 中央支持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 农村多元化经济体制确立
C. 基层户籍管理制度不断完善 D.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明确
11. 在古希腊,拥有土地的小农是城邦公民群体的主要构成者,绝大多数城邦都采用矩形地块作为规划土地的标准……土地进行平等划分,这样既保证公民享有自己的份地,也严格限制公民拥有超过定额的土地,从而确保公民土地的基本均等。这反映了古希腊( )
A. 盛行均贫富的思想 B. 信奉公民平等意识
C. 反对贵族兼并土地 D. 奉行城邦至上原则
12. 16世纪初葡萄牙政府遣使来华。在中国史书的记载中,正德十二年底有关葡萄牙特使来华的报告送达北京,次年正月,该报告交由礼部议处,内阁大学士毛纪再根据礼部意见票拟诏旨。毛纪著作中收录了相关票拟建议,认为“今本国虽称资捧方物前来进贡,既非旧例该贡蕃国,又无来历堪信文书,一旦遽欲入贡请封……致惹衅端”,同时闻得葡萄牙“自恃强盛,经过满剌加国及苏门答刺国,皆行剽劫”。礼部和内阁的意见被武宗皇帝所采纳,明武宗谕令其使臣还国。据此可知( )
①葡萄牙殖民者通过殖民掠夺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②明朝政府致力于维护朝贡体制以及朝贡贸易体系
③葡萄牙的行径一度被明朝政府视为“隐忧伏祸”
④内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并协助皇帝处理重要政务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13. 1814—1815年维也纳会议召开,反法联盟的英、奥、普、俄四大国扶植在拿破仑时期失去王位的国王复辟,将拿破仑占领土地的统治权交还原来的欧洲王室,并创立了一个建立在欧洲势力平衡基础上的外交原则。这些举措意在
①重建欧洲的封建旧秩序 ②实现欧洲大国间的均势
③扶持法国维护欧洲和平 ④遏制德意志的东山再起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4. 1838年普鲁士通过雇主责任制法案以强化雇主在工伤事故中的责任;1845年《工业法典》规定对疾病和生活困难者提供福利基金制度,并授权地方当局对工人实行疾病保险;1861年《商业保险法》把店员一年内连续生病三个月期间工资照发作为明文规定的一项权利。这些法律的制定着眼于( )
A. 推动国家法律体系建设 B. 建立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C. 加强对基层治理的管理 D. 缓和工业化所带来的社会矛盾
15. 以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尤其是伴随数字制造、智能制造等新型产业的出现,劳动者从生产流程的束缚中获得了解放,劳动者只是给生产工具下定义和下达新的任务的时候,或者生产工具无法解决问题需要求助的时候才会干预生产流程。之前盛行的大规模“流水线生产”被分散化,社会生产过程实现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这表明新一轮的科技革命( )
A. 使工厂制生产退出历史舞台 B. 可以实现劳动者的全面解放
C. 助推劳动者劳作方式的转变 D. 推动社会结构出现新的变化
二、选择题(共5小题)
16. 阅读晚清学堂变迁表。由此可知,这一时期学堂发展的原因有( )
时间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 宣统元年(1909年)
全国学校数 719所 52000所
时间 时间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 宣统元年(1909年)
全国学生数 6943人 152.617万人
①《奏定学堂章程》的实施 ②学部的设立
③科举制的废除 ④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7. 20世纪60年代初,党中央作出重大战略决策:将建设的重点放在西南、西北,先后建成了四川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甘肃酒泉钢铁厂、成昆铁路干线、成都航空工业基地、西北航空航天工业基地和核工业新基地等重大项目。国家的这一决策( )
A. 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B. 改变了西部地区的落后面貌
C.应对日趋紧张的国内外形势 D. 开启了国防工业的建设历程
18. 罗马共和国晚期至帝国初期,城市快速扩大、人口急剧增加,这带来了严重的城市公共卫生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古罗马设立了专门的卫生官员,建立了完善的水道和众多的公共浴场并有相应的立法,此外,还就工厂排污、殡葬卫生等进行立法。这表明( )
A. 罗马法在实践中不断丰富 B. 罗马官员责任意识强
C. 地方的权力逐渐超过中央 D. 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19. 有学者指出,(北美地区)新英格兰的民主政治,看上去就像古典民主政治在英属北美殖民地基层单位的一种简单的“复制”,又像是英国传统地方自治生活的一种自然的“再版”:它首先发生在“乡镇”这种清教徒移民的自然聚居点之中。美国建国后的“乡镇”( )
①基本保持了地方自治传统 ②是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
③承担着所有公共服务功能 ④工业革命后转化成为社区
A. ②③ B.①②
C. ①④ D. ③④
20. 如图是二战时期的一幅漫画,对此漫画分析有误的是( )
A. 反映了苏德之间的同盟关系 B. 反映了波兰迅速灭亡的客观原因
C. 体现了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D. 体现了凡尔赛体系的进一步瓦解
21.《养老奉亲书》是宋代一本关于老年养生和老人奉养的书籍,关于本书的几个历史问题出现了不同的记载。不仅作者有陈直、陈真两种表达,而且其生活年代也有北宋神宗元丰年间和南宋度宗咸淳年间两种记载。在播迁的过程中,书名出现了“养老奉亲书”“奉亲养老书”“寿亲养老书”三种叙述。对此,理解合理的是( )
A. 事实是复杂多样的,探究客观事实是历史研究的任务
B. 历史记载是复杂的,但是历史的客观事实具有唯一性
C. 记载中的讹误,有时可以将其认为是历史的真实情况
D. 对问题进行多样性分析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二、非选择题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匈战争中所谓的“以夷制夷”,就是汉王朝联合利用其他少数民族对匈奴展开攻势,该战争策略在西汉时期就已被运用。……东汉章、和二帝时期,“(南北匈奴)仇衅既深,互伺便隙,控弦抗戈”。 南匈奴上书汉王朝出兵之时,耿秉就言曰:“今幸遭天授,北虏分争,以夷伐夷,国家之利”……由于班超等人对西域的经营,时鄯善称臣,于阗、疏勒归服,汉庭“威震西域”。 汉章帝章和二年,北匈奴大乱,南匈奴单于向临朝称制的窦太后提出“破北成南,并为一国,令汉家长无北念”。 汉章帝章和二年冬十月乙亥,以侍中窦宪为车骑将军,伐北匈奴。
——摘编自孙亚男《窦宪出击北匈奴战略研究》
材料二:
时间 概况
2013 年以来 中央多次召开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和西藏工作座谈会,为此还专门制定了差别化的特殊政策,以促进新疆、西藏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2014 年 中央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从多个方面提出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25 条政策意见
2017 年 中央发布了《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要求攻克“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堡垒,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给予高度关注;中共十九大报告明确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摘编自赖龙波《中国共产党百年民族工作的发展逻辑》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举例说明西汉王朝在汉匈战争中对“以夷制夷”策略的运用。概述窦宪出击北匈奴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推进民族工作的措施,并结合所学,从民族工作主题的角度,说明党和国家将着力点放在上述方面的原因。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文官考试由文官委员会主持。文官委员会自1855年成立之后,一直独立管理考试事务……文官考试的类型有公开竞争考试、有限竞争考试、及格考试等……1868年,格莱斯顿内阁执政后,继续推行改革,力争实现公开竞争考试制度。1870年6月4日,颁布了第二个枢密院令规定:“一切文官职务的任命,都必须根据文官委员会委员们的规定,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委员们在财政部的监督下,有权独立决定被录用文官必须具备的合格条件。”这个枢密院令为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的贯彻和逐步扩展范围提供了法理依据,是英国文官考试制度正式建立的标志。这以后,考试制度的一些细节也不断改革、补充和完善。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1883年美国国会颁布《彭德尔顿法》,正式建立了以考绩制为核心的常任文官制度。该法规定:通过考试录用的文官实行常任制,由法律保障其职位,文官在政治上须保持中立,不得提供政治捐款,不受党派控制的三人文官委员会负责文官的考核。经过多年探索,美国文官考核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确立了职责一致、奖惩结合、公平对待的考核原则,强化了对工作速度、创造力、协调力等进行全面的考核,推进考核实施主体多元化。
——摘编自王锦瑭《美国文官制的改革》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后期英国文官政治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后期美国文官制度的新发展。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后期美英两国文官政治发展的共同因素。
2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的圣人形象,早在孔门弟子那里已经大致形成,但是,还没有得到人们的公认。到了汉代,孔子渐渐成了从官府到民间共同推崇的圣人。司马迁将孔子列入世家,不仅肯定了孔子是圣人,而且推崇其为“至圣”,认为孔子是从圣人中走出来,出类拔萃、独步天下的人物。
材料二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批孔,“打倒孔家店”。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纷纷揭批孔子,认为孔子是封建礼教的代表;孔子尊君,易演成“独夫专制”之弊;孔子讲学,不许问难,易演成“思想专制”之弊;孔门伦理,曰忠、曰孝、曰节,皆非推己及人之主人道德,而为以己属人之奴隶道德;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
材料三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新认定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哲学家,指出孔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文化也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吸收孔子思想的精华,有助于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孔子的智慧到今天仍然可以指引着人类前进的脚步。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王钧林《历代孔子形象之嬗变》
根据材料,结合相关史实,围绕孔子“形象”变化,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答案
一、选择题
1—15 CDDCA ABCCA BDADC
16—21 ACABC B
二、非选择题
22.(1)运用: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策划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
时代背景:匈奴分裂,南匈奴内迁,逐步汉化;南北匈奴矛盾尖锐,北匈奴动乱;对西域地区统治的巩固;解决北部边疆威胁的需要。
(2)措施:实施对口支援;关注扶贫工作;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原因: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客观要求。
23.(1)英国特点:文官委员会主持,且有独立性;考试种类较多;坚持公平竞争和择优录取的原则;具有法理依据;与时俱进。
(2)美国新发展:实行常任制;注重保障文官权益;明确规定文官必须保持政治中立;注重考核的民主性和公平性;推进考核实施主体多元化;考核内容全面;突出对文官工作能力和协调合作能力的考察。
(3)共同因素:工业革命深入发展;民主政治进程加快;政府社会性事务增多;对文官素质要求提高
24. 论题:孔子形象的变化受到了时代环境的影响。
阐述:汉代时期,董仲舒改造儒学,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春秋大一统等主张,儒学成为统治思想,因此孔子的形象被神化,孔子是圣人,而且推崇其为“至圣”。维新变法时期,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传统势力根深蒂固,康有为把孔子塑造为维新改革的祖师。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逆流,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发动了新文化运动,宣传资产阶级民主科学思想,同封建尊孔复古思想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提出"打倒孔家店",全面否定儒家学说。改革开放后,孔子的正面形象上升,吸收孔子思想的精华,有助于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同时以传统儒家思想提升国家软实力,加速中国与世界的交往。
总之,每一个时代的孔子形象都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中国人无法绕开孔子其人及其思想,他的思想代表着中国文化的价值追求,具有超越时空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