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十三章 内能
第1节 分子热运动
学习目标-新课导入-新知探究-课堂小结-课堂训练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
人教版物理 九年级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了解分子、原子的尺度。
2.通过实验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4.通过自主学习能够说出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并能用其解释相关现象。
【重点】分子动理论。
【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新课导入
春暖花开,公园里四处飘着花香,为什么我们不在花前也会闻到花香呢 同学们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新知探究
知识点 物质的构成
电子显微镜下的金原子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金是由金原子构成的
一
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 ____________构成的。
分子、原子
新知探究
如果把分子设想成球形,分子的直径大约为10-10米,肉眼无法直接看到。
新知探究
分子的大小
10-10 m
一颗小露珠中含有1021个水分子。
气体的扩散实验
演示:气体之间的扩散现象
知识点 分子热运动
新知探究
二
演示:气体之间的扩散现象
现象
密度较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装在下面的瓶中,上面瓶中是无色的空气,抽掉中间玻璃板看到:
上面瓶中颜色______。
下面瓶中颜色______。
最后两瓶颜色变得______。
变深
变浅
均匀
新知探究
知识点 分子热运动
二
不同的物质在___________时,彼此___________的现象, 叫做扩散。
互相接触
进入对方
液体之间能发生扩散现象吗
新知探究
开始时
10天后
30天后
硫酸铜溶液
清 水
液体之间也能发生扩散现象。
新知探究
固体之间能发生扩散现象吗
实验前
叠放在一起
五年后
现象:五年后金中有铅,铅中有金,互相渗入1mm深。
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固体之间也能发生扩散现象。
新知探究
★扩散现象可以发生在固体、液体、气体的任意两种状态之间。
★★扩散现象说明:
①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②分子之间有空隙。
新知探究
小结
理解扩散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互相接触
彼此进入
微观本质
不同的物质必须互相接触才会发生扩散现象,如果物质之间彼此不是接触,是不可能发生扩散现象的。
扩散不是单一的一种物质的分子进入到另一种物质中,而是同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从宏观上讲,扩散是不同物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从微观角度来看,扩散其实是不同物质的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时进入到对方分子空隙的结果。
新知探究
气体、液体、固体都会发生扩散,它们的扩散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新知探究
腌制咸菜
热锅炒菜
实验观察:扩散的快慢与物体温度的关系
新知探究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温度越高。
知识点 分子间的作用力
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新知探究
演示: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两个铅柱没有被重物拉开,这说明了什么?
三
因为分子之间还存在______。
斥力
分子之间既有______,又有_______。它们是同时存在的。
引力
斥力
新知探究
实验观察:液体很难被压缩,为什么?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什么时候表现为引力 什么时候表现为斥力呢?
得出结论: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表现为引力。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分子
类比
弹簧连接的小球
新知探究
固液气三态的分子排列模型
固态 液态 气态
新知探究
气态
固态
液态
微观特性
宏观特性
分子间距离
分子间作用力
有无固定形状
有无固定体积
很小
较大
很大
很大
较大
很小
有
有
有
无
无
无
固(有形有体)
气(无形无体)
液(有体无形)
物态
新知探究
固液气三态的宏观特性
课堂小结
一、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1.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2.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3.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二、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扩散越快 。
三、固液气三态的宏观特性
固(有形有体)
气(无形无体)
液(有体无形)
课堂小结
课堂训练
1.关于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细小的灰尘就是分子
B.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C.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D.1L大豆与1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L,是由于分子间有间隙
C
2.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
A.乡村里炊烟袅袅升起
B.花园里花香四溢
C.风起时花粉在花朵间传播
D.冬日里雪花漫天飞舞
B
课堂训练
3.为预防新冠肺炎,我区各学校定时喷洒药水进行必要的杀菌消毒,在喷洒药水时不远处会闻到特殊的气味,这主要说明药水( )
A.分子间有间隙
B.分子的质量很小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分子由原子构成
C
课堂训练
课堂过关
4. 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A
A. 海绵很容易被压缩
B. 湿衣服在阳光下被晒干
C. 春天,校园里花香扑鼻
D. 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课堂训练
5.荷叶上的两滴水珠互相接触时,能自动结合为一滴较大的水珠,这表明( )
A.分子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
B.分子间有间隙
C.分子间有引力
D.分子间有斥力
课堂训练
C
6. 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许多优美的诗词既是对生活和自然现象的生动描述,也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花气袭人”说明 在做无规则运动,而通过“花气袭人”能“知骤暖”是因为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 有关。
分子
温度
课堂训练
A. 盐分子减小了,很容易进入萝卜中
B. 盐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
C. 萝卜分子间有间隙,易扩散
D. 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加快
7. 通常把萝卜腌成咸菜需要较长的时间,而把萝卜炒成熟菜,使之具有
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 )
D
课堂训练
8. 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将玻璃板从水中缓慢提起,关于测力计示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玻璃板没有浸没在水中时最大
B.玻璃板即将离开水面时最大
C.玻璃板全部在空气中时最大
D.玻璃板离开水面时测力计示数一直减小
B
课堂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