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19 22:01: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导入新课
他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总统
他是唯一一位坐在轮椅上的总统
他被人们比喻为“狮子”和“狐狸”,也是继华盛顿和林肯后最受美国和世界公众欢迎的总统
有人说林肯拯救了美国,而他拯救了整个资本主义制度 。
你知道“他”是谁吗?他为何被后人称颂?
富兰克林.罗斯福
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1933—1935—1939)
一、危机前的繁荣: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下列材料说明了什么?
材料一:1914-1917年间美国爆破器材的出口额从600万增加到1.81亿美元(30倍),钢铁出口额从2.51亿美元增加到11亿美元;农产品的出口额也大幅增长。
——钱乘旦主编
《世界现代化历程》北美卷
材料研读
1913年
美国国外投资额
20亿美元
150亿美元
1930年
1913年
美国黄金储备
7亿美元
45亿美元
1930年
1913-1930年,美国经济空前繁荣
材料二
一、危机前的繁荣: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结合前面材料一、二想一想:1928年,胡佛为什么能够说出如此自信的话
1928年,胡佛在竞选美国总统时宣称:
“现在,我们美国人距最终战胜贫困是如此之近,历史上任何一个国家在这方面都无法与我们相比。”然而,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后,许多家庭失去了住房,只能住在临时搭建的窝棚里。人们将这些棚户区称为“胡佛村”。
材料研读
因为1928年,美国的经济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
美国第31任总统胡佛
(任期:1929-1933年)
(我)将使美国人家家锅里有两只鸡,家家有两辆汽车……
——胡佛1928年
竞选宣传
一、危机前的繁荣: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为什么19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
一战后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使世界处于相对稳定的时期
进入繁荣时期
根据材料想一想:美国繁荣表象下存在怎样的问题?
材料一: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工厂中工人的生产率却猛增了55%。越来越多的财富聚集到少数人的手中,5%的人掌握了美国30%以上的财富,绝大多数家庭挣扎在温饱线上或者连温饱水平都达不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研读
贫富差距大、生产过剩、大多数美国人的实际消费能力不足等问题。
二、繁荣背后的隐患: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根据材料想一想:资本家们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能会造成什么严重后果?
材料二: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美国人现在可以得到他想要的任意款式……的福特汽车”
材料研读
鼓励分期付款,刺激消费。
二、繁荣背后的隐患: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美国福特汽车的广告,上面用英文写着
“世界上最好的生活方式,只有美国这一种方式”
加剧了生产过剩与实际消费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
二、繁荣背后的隐患: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这是发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的场景。
寒冷的北风呼啸着,一个身穿着单衣的小女孩蜷缩在屋子的角落里。
“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小女孩在瑟瑟发抖。
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 钱买煤。”
“妈妈,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
“因为煤太多了。”
生产
消费
矛盾
想一想:如何才能解决生产过剩问题?资本主义社会为什么没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需求减少
需求进一步
减少
社会生产
社会需求
产品增加
符合
生产大于需求
资本家
占有生产资料
工 人
为获利,盲目增加产量
贫穷,购买力下降
产品积压
失业,丧失购买力
经济危机
爆发
二、繁荣背后的隐患: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根本原因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1929年10月24日,美国证券市场股票
价格急剧下跌。交易所里的人们陷入巨大
的恐慌,纷纷抛售手中的股票。股票价格
下跌的速度非常快,甚至连自动报价机都
来不及报出最新价格。一天之内,数万投
资者破产。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
相关史事
纽约证券交易所前
三、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
1929年10月,美国股票价格突然暴跌,引发了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爆发
经济大危机时期美国穷人居住的棚户区—“胡佛村”
三、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
阅读课本59页的这段文字,分析1929-1933年经济危机具体有哪些表现?有什么特点?
1929—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贸易额减少了2/3。其中,美国的工业产量下降超过40%,贸易额减少70%。大量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失业人数激增,美国有1500万~1700万人失业,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失业人数更是超过3000万。
——摘自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教科书
材料研读
三、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
表现(危害):
工业产量下降,贸易额减少;
大量企业破产,银行倒闭;
失业人数激增等。
特点:
持续时间长;
波及范围广;
破坏性大。
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情况表
根据材料分析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
经济危机
引发
政治危机
三、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
1933年3月12日罗斯福通过无线电发表第一次“炉边谈话”
6000万人收听
四、对症下药:罗斯福新政
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如果我们聪明而勇敢地予以对待,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政府对待这项任务就像对待战争的紧急状态一样。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就职演说
你如何理解这段话?
材料研读
罗斯福认为,要使美国走出经济大危机,就要先解决美国人民的就业问题。政府要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推行“以工代赈”。
四、对症下药:罗斯福新政
中心措施
四、对症下药: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可以用“3R”来概括:Recovery(复兴)、Relief(救济)、Reform(改革)。
国家干预经济
整顿金融体系
前提
生产
调节工业生产
调节农业生产
消费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以工代赈
1929年,美国陷入经济危机。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立即以"新政"救治经济危机,并呼吁美国人民支持他的"大胆试验"。并以《全国工业复兴法》为新政的核心和基础。为保证《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实施,政府以印第安人崇拜的神鸟蓝鹰为标志,发动了"人尽其职"的"蓝鹰运动",凡遵守该法的企业悬挂蓝鹰标志。几周后,有250万雇主与政府签署了法规,他们给自己的产品标上蓝鹰,以示守法。
——摘自360百科
知识拓展
蓝鹰计划
中心措施:加强对工业的指导
四、对症下药:罗斯福新政
美国《全国工业复兴法》的蓝鹰标志
依据材料分析罗斯福新政的“以工代赈”有什么作用?
1935—1942年,美国设立的工程进展署花费了大约130多亿美元,雇用了850万名工人,修建了12.2万幢公共建筑、66.4万英里新道路、7.7万座新桥梁、285个新机场和2.4万英里下水道。还修建了公园、游戏场、水库等……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美国失业人口仍达900万之巨。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
《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材料研读
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生产和消费能力。
四、对症下药:罗斯福新政
田纳西水利工程
依据材料分析罗斯福新政的《社会保障法》的颁布有什么作用?
缓和社会矛盾
四、对症下药:罗斯福新政
1935年,罗斯福总统签署《社会保障法》
《社会保障法》包括三个部分;(1)养老金制度;(2)失业保险制度;(3)对残废、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凡年满65岁的退休工资劳动者,根据不同的工资水平每月可获10—85美元的养老金。关于失业保险,其保险金一半是由在职工人和雇主各交付相当于工人工资 1%的保险费,另一半则由联邦政府拨付。此外,各州在随后两年都建立了失业保险制度,从而给大约2800万工人提供了保险。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
材料研读
观察下面图表,结合课本内容,说一说罗斯福新政的效果如何?
四、对症下药:罗斯福新政
单位:亿美元
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影响
影响
四、对症下药: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后,英国实施国家干预政策……
二战后,法国加大了政府干预经济的力度……
1949年,德国总理阿登纳……建立介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之间的“社会市场经济”……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
材料研读
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四、对症下药:罗斯福新政
1.所谓“彻底的革命”是指什么?
资本主义制度就像一棵出现枯枝烂叶的树一样,激进分子说:“把它砍倒。”保守分子说:“不要动它。”我则采取折衷的办法:“让我们把它修剪一下,这样我们既不会失去老树干,也不会失去新枝。”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废除资本主义制度
2.“旧民主秩序”是指什么?
“新运用”指的是什么?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秩序
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
3.由此可见,罗斯福新政的前提是什么?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实质: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深刻而全面的改造
依据材料并结合课本内容说说罗斯福新政的局限性是什么?
四、对症下药:罗斯福新政
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经济危机仍然周期性发生。
四、对症下药:罗斯福新政
评价罗斯福新政:
1.实质: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深刻而全面的改造。
2.积极影响:
直接影响(经济):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间接影响(政治):缓解了经济危机引发的社会危机;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是美国避免在危机形势下走上法西斯道路。
深远影响: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美国经济从此进入一种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局限性: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经济危机仍然周期性发生。
著名历史学家黄安年说,20世纪出现了两大改革家,一个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一个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他们是谁?
他们有何突出成就?
总结拓展
罗斯福通过新政使美国摆脱了危机,经济得到恢复,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邓小平通过改革开放使中国走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罗斯福新政成功对中国经济建设的启示
总结拓展
1.要及时调整经济发展的内部机制和政策,适时调整生产关系,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
2.有利于改善民生、创造就业的项目应该优先支持。
3.加大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力度,大幅度提升社会基本保障水平。
4.加强政府对市场的监管职能。
知识归纳
罗斯福新政
1929-1933年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罗斯福新政
工业产量下降,贸易额减少;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失业人数激增等
经济
大危机
原因
时间
表现
特点
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力大
主要内容
时间
特征
影响
1933年
整顿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农业政策、推行“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国家干预经济
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一战
经济大危机
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
战争策源地形成
并未根除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
二战
中考试题链接
1.“他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材料评述的是
A.美国南北战争 B.罗斯福新政
C.“欧洲复兴计划” D.美国“新经济”
2.罗斯福1938年谈到“新政”时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其中“新应用”指的是
A.革新技术完成产品升级换代
B.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缓和危机
C.通过殖民扩张开拓海外市场
D.发挥信息技术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B】
【B】
中考试题链接
3.1933年6月,美国罗斯福政府颁布的《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将全国的工业划分为17个部门,分别成立协商委员会,负责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时数。其颁布的主要目的是
A.国家干预生产提高劳动效率 B.调整生产规模以稳定物价水平
C.调节生产与消费及劳资关系 D.奠定美国工业生产发展的基础
4.改革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苏俄和美国都通过改革来应对危机,这两次改革的相同点是
A.都从根本上解决了危机 B.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D.都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