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浙江省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测试(六)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浙江省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测试(六)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19 15:31: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届浙江省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测试(六)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 在周初内忧外患、政局动荡的情况下,周公果断采取建侯卫的措施,这对控制局势,奠定统治基础,扩大统治地域,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据此可知,“建侯卫”指的是( )
A. 实行分封制 B. 建都镐京
C. 实行宗法制 D. 迁都洛邑
2. 如表为东汉永和五年(公元140年),西河、朔方、五原等长城沿线八郡的人口数分别较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的比例。该现象说明当时( )
郡名 人口占比
西河 4.13%
朔方 5.74%
五原 9.92%
云中 15.25%
定襄 8.32%
雁门 84.85%
代 45.27%
上谷 43.48%
A. 中央对边地郡县的控制加强 B. 户籍管理制度遭破坏
C. 少数民族内迁具有空间基础 D. 游牧经济的范围扩展
3.“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上述史料最有可能出自( )
A.《史记》 B.《唐律疏议》
C.《元史·地理志》 D.《大明会典》
4.(明代常熟谭晓、谭照兄弟)“居乡湖田多洼荒,乡之民多逃而渔,于是田之弃弗治者以万计。(晓与照)薄其值,买佣乡民百余人,给之食,凿其最洼者为池,余则围以高塍辟而耕,岁入视平壤三倍。池以百计,皆畜鱼,池之上架以梁为茇舍,畜鸡豕其中,鱼食其粪又易肥……悉罗取而售之。”该段材料反映着( )
A. 千耦其耘的劳作方式 B. 男耕女织的个体农耕
C. 自给自足的田庄经济 D. 商品化农业集约经营
5. 茶马古道指唐代以来为顺应当地人民需求,在中国西南和西北地区,以茶叶和马匹为主要交易内容,以马帮为主要运输工具的商品贸易通道。元朝建立驿站,从而使四川西部与西藏间的茶马大道大大延伸。明朝设卫驻军以保护茶道畅通。清朝时期四川在治藏中的作用大大提高,四川与西藏关系的密切,进一步推动了川藏“茶马贸易”。据此可知,茶马贸易反映了( )
A. 政府重视边疆地区开发与治理 B. 促进内地与边疆地区经济交流
C. 政府强化对边疆地区的直接管理 D. 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
6. 赵翼《檐曝杂记》记载:“自鸣钟、时辰表,皆来自西洋。钟能按时自鸣,表则有针随晷刻指十二时,皆绝技也……西洋远在十万里外,乃其法更胜,可知天地之大,到处有开创之圣人,固不仅羲、轩、巢、燧已也。”据此分析正确的有( )
①尊重了文化的多样性 ②承认西洋文化的优秀成果
③承认传统科技的落后性 ④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缺陷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 D. ①③
7. 晚清政府驻古巴总领事余思诒号召侨社内部“同心协力,合群以御外侮、谋自立”。驻巴拿马总领事欧阳庚教导侨胞认同当地社会的主流思想,学习当地法律。据此可推知,这些做法意在( )
A. 维护华工的合法权益 B. 提升儒家伦理的社会影响
C. 废除列强的治外法权 D. 抵制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8.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先后颁布一系列诏书,下表是其中的部分内容,据下可知,戊戌变法
类别 颁布新法 改革旧制
政治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裁撤冗员
经济 中央设立农工商总局,奖励工商业发展 废除旗人寄生特权
文化教育 普遍设立中小学堂,设立京师大学堂 改革科举,废除八股
军事 精练陆军,改习洋操 裁汰旧军
①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 ②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③促进了新思想的传播 ④引起中外势力的一致反对
A. ①②④ B.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9.“…由中国共产党帮助改组的中国国民党陕西省党部成立了农民运动委员会和农民部西安、陕东、渭北三个办理处。陕东各地在共产党员的积极组织、支持和帮助下,建立了国民党县党部或临时县党部。中共党组织通过这一统一战线形式,推动了农民反帝反封建运动。”这一时期( )
A. 土地改革使农民在政治经济上获得了解放 B. 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C. 抗日根据地得到巩固和统一 D. 农民运动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10. 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新中国基于战备需要对全国工业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战略性布局,历经三个五年计划,投入资金2052亿元,投入人力高峰时有400多万,安排了1100多个建设项目。这一战略性布局缘于当时中国( )
A. 中西部地区工业基础十分雄厚 B. 面临比较恶劣的国际外交环境
C. 解决三年严重经济困难的需要 D. 迎来了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
11. 雅利安人迁徙到印度河流域后,“由于他们(当地人)人数众多,文化又很先进,所以不能被灭绝、赶走或同化…相反,雅利安畜牧者定居下来、改营农业时,他们不得不与原先居民靠的很近的生活。”据此可知,雅利安人的迁徙( )
A. 把马和铁带到印度,改变了原有居民的生活方式
B. 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合,推动了区域文化的形成
C. 发展了以欧洲文化为主,融合多种文化的印度文化
D. 建立了一系列国家,推动了南亚次大陆的文化多元
12. 欧洲中世纪的庄园可追溯到公元4世纪后半期的日耳曼民族的大迁徙,800年左右查理大帝颁布庄园敕令,此后庄园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以下对于西欧庄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依靠自给自足 B. 拥有一定地产
C. 农民无偿劳动 D. 司法相对独立
13. 拉尔本·密利本德在其《英国资本主义的民主制》中记述:“下议院使下层人士相信没有必要再去寻找革命的代替方法,用以进行任何必须改革的手段已经具备”。材料表明英国下议院( )
A. 完全代表下层民众的利益 B. 使改革成为获取民主的唯一途径
C. 一定程度上缓和阶级矛盾 D. 成为英国政治体制中最重要机构
14. 下表列举了现代拉丁美洲部分国家名称的起源及含义。综合表中信息可知,现代拉丁美洲( )
国名 秘鲁 墨西哥 阿根廷 哥伦比亚 玻利维亚
起源 印第安语 印第安语 西班牙语 西班牙语 西班牙语
含义 玉米之仓 太阳神 白银 哥伦布之国 玻利瓦尔之国
A. 民族意识不断觉醒 B. 多种文化同时并存
C. 农业经济较为发达 D. 殖民色彩日益浓厚
15. 20世纪80年代后期,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提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各党都要绝对地独立自主,任何党都无权垄断真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没有一个统一的中心,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本身也应该革新。这一主张( )
A. 抵制了西方“和平演变” B. 结束了与美国的冷战
C. 推动东欧社会急剧变化 D. 增强了社会主义力量
二、选择题(共6小题)
16. 有学者认为,大运河是在隋唐大一统王朝新的客观形势下产生的。以下材料中可以为此观点提供佐证的有
①秦开郑渠,溉田四万顷。汉开白渠,复溉田四千五百余顷……圣唐永徽(650—655年)中,两渠所溉唯万许顷……每亩所减石余
②海南诸国,汉时通焉……贞观以后,声教远被
③今京(指长安、洛阳)诸司员外官数十倍……奉禀之费,岁巨亿万
④(南朝以来)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7. 1938年7月,蒋介石认为长江大决战不可避免。8月,他说:“吾人深信汉口必不致失陷也。日军之困难,与日俱增,吾人将使其一败涂地。”此“决战”( )
A. 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由此开始 B. 是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C. 是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D. 粉碎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18. 漫画作为客观事物或现象的艺术再现,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当时的世事变迁。下图漫画( )
▲《同志,请你换匹马》(1978年10月 刘雍作)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新时期 B.“双百方针”促进科学艺术繁荣发展
C. 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冲击传统旧观念 D.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促进了思想解放
19. 公元前6世纪,波斯人崛起于伊朗高原,征服了东到印度河流域,西到巴尔干半岛北部,包括埃及在内的广大地区,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由此对区域文化带来的影响有( )
A. 西亚文明和希腊文明广泛交流 B. 种姓制度和佛教成为社会的重要符号
C. 东亚文明和印度文明开始交融 D. 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20. 自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新加坡就强调儒学文化学习要从中小学生抓起,各个中小学都开展了儒家伦理课,从小就开始注重培养国民的修养和个人品德。新加坡不仅在学校开展儒学伦理教育,在社会上同样也呼吁儒家伦理,从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全国礼貌运动一直延续至今。关于这些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
①新加坡在经济发展中注重吸收儒家文化的精华 ②政府应取代家庭所扮演的角色
③这些运动造就了有生产力的人民,推动经济增长④新加坡多元文化和谐形成独特文化景观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14. 将历史事实加以区分,根本目的在于凸显史实与史家的关联性。比如,有学者说:“研究拿破仑帝国的历史,不必记录同时代巴黎工匠的生活,研究1792年普奥与法国的战争,不必引用歌德的某一封信或某一句话。”而路易十五与彭柏杜尔夫人之间的暧昧关系却成为历史学家感兴趣的、关注的,并要深入探讨的历史事实,因为“抛开了这些私事,全部法国革命前的历史就不可理解”。这说明( )
A. 史学是现实的产物,历史学家总是全凭主观取舍构建历史情景
B. 历史事实一旦进入认识范围,就会与认识主体的需要产生同一性
C. 历史研究应求真务实,基于对史料的搜集、整理、辨析与考证
D. 史学研究应当立足当时当地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作为评判的标准
二、非选择题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举考试是宋代选拔官员最重要的途径。宋代300余年间,共开贡举118榜,所取正奏名、特奏名共约11万人,开武举77榜,所取约2500余人,制举取士仅40人,词科取士1092人,童子科取士约300余人,平均每年取士约360人。这一数字不但远胜唐、五代,元、明、清三朝也不能及,可谓空前绝后。宋代庞大的官僚系统,特别是高级文官,主要通过进士科选拔。据统计,北宋共有宰相71人,进士出身65人。
——摘编自金滢坤《中国科举制度通史》
材料二 (元)中书省奏:“学秀才的经学、词赋是两等,经学的是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勾当,词赋的是吟诗、课赋、作文字的勾当。自隋唐以来,取人专尚词赋,人都习学的浮华了……专立德行明经科。明经内四书五经,以程子、朱晦庵注解为主,是格物、致知、修己、治人之学。这般取人呵,国家后头得人材去也。”
——《通制条格》卷五《学令·科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科举考试是宋代选拔官员最重要途径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科举制实施的特点和影响。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1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1862年,北京设立京师同文馆。
1865年,李鸿章筹办江南制造总局。
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
1866年,设立福州船政学堂。
1867年,崇厚建立天津机器局。
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设立轮船招商局。
1872年,曾国藩派遣容闳率领首批30名幼童赴美留学。
1878年,李鸿章在天津设立开平矿务局。
1885年,天津设立陆军武备学堂。
1887年,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初具规模。
1888年,北洋舰队建成。
1890年,张之洞建汉阳铁厂。
1893年,设立湖北自强学堂。
——摘编自陈恭禄等《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维新派认为,就当时形势来看,先要变通的就是富国之法、养民之法及教民之法。富国之法有六项:钞法、铁路、机器轮舟、开矿、铸银和邮政;养民之法有四项:务农、劝工、惠商、恤穷;教民之法也有四项:普及教育、改革科举、开设报馆和设立道学。此外,康有为还建议光绪帝裁撤冗官、紧缩机构、澄清吏治和改革官制。
——摘编自陈可畏《康有为〈公车上书〉与〈应诏统筹全局折〉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归纳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并说明其积极作用。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维新派在近代化探索中的进步之处。
2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摘自钟义信《社会动力学与信息化理论》
观察以上示意图,提取关联信息,任选角度自拟一个题目,并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答案
一、选择题
1—1 5 ACCDA CABDB BCCBC
16—21 CCDAA B
二、非选择题
22.(1)原因:宋朝以文治国(崇文抑武)的思想影响;政府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对前朝科举制的借鉴和发展。
(2)特点:儒家经书作为科举考试的基本内容(重经学,轻辞赋);答题标准以程朱理学的解释为主;科举制的缓慢推行(时断时续);科举录取人数不多,科举出身者在官员队伍中的人数比例也不高。
影响:促进理学的发展;促进了当时汉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的融合;为明、清两代的科举制度的实行奠定了基础;使科举制度走向僵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元朝官员的政治素质、学识涵养,不利于元朝的长期统治。
23.(1)内容: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派遣留学生,创办新式学堂;筹划海防。
作用: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培养了人才;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客观上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学习西方政治制度;鼓励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改革教育,启迪民智;关注民生。
24. 示例:
科学与技术相结合助推生产力飞跃
科学理论的成果引发一系列技术革新,从而实现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17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之一,许多科学家热心于生产技术的改进,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18世纪60年代以来,以改良蒸汽机为代表的一系列技术革命引发了从手工劳动到机器大生产的巨大变革,生产力出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中后期,自然科学又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为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第二次工业革命表现为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应用以及内燃机的创制,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两次工业革命给实现了工业化的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
综上所述,科学理论与技术结合日益密切,推动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我国应重视科学技术发展,努力提高自主研发和制造实力,助推中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