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广丰金桥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金桥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19 15:39:25

文档简介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金桥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考试范围: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8单元)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 古埃及国王具有双重格调:神格和人格,他拥有“创造的言辞”“坚持真理”“超人的智力”“主持正义”等属性。这些属性构成了埃及王权的基本概念。由此可知,古埃及( )
A. 等级秩序十分严格 B. 世俗权力与神紧密结合
C. 宗教势力威胁王权 D. 集权专制统治特征凸显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埃及)。根据材料“古埃及国王具有双重格调:神格和人格”“他拥有创造言辞‘坚持真理’……等属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世俗王权与神紧密结合,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古埃及的社会等级,排除A项;宗教势力威胁王权并非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信息不足以说明集权专制统治特征凸显,排除D项。故选B项。
2. 古代两河流域先后留下了以下法律文书,如《乌尔那穆法典》(约公元前2100年)、《里皮特伊什塔尔法典》(约公元前1930年)、《汉谟拉比法典》(约公元前1750年)、《中亚述法典》(约公元前1076年)、“中亚述王家敕令”(约公元前1076年)。据此可知,当时的两河流域( )
A. 以法律为重要治理工具 B. 依法治国理念源远流长
C. 深受西方罗马法的影响 D. 封建法律体系日益完善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两河流域)。材料提及两河流域除了《汉谟拉比法典》,还有众多的法典,这说明当时两河流域的统治者以法律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工具,A项正确;奴隶社会不存在依法治国理念,排除B项;罗马法此时尚未诞生,排除C项;当时是奴隶社会,封建法律体系还没有建立,排除D项。故选A项。
3. 960年以前,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加冕礼第一条规定:“皇帝的诺言:我皇帝,在上帝和使徒保罗的面前,以基督之名许诺和发誓,只要上帝支持我,在必要的时候,我是神圣罗马教会的保护者和捍卫者并将尽心尽力。”这一仪式( )
A. 导致王权与教权矛盾激化 B. 加强了皇权的合法性
C. 体现出君主权力得到加强 D. 维护了封君封臣制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960 年以前(罗马帝国)。据题干中皇帝加冕礼的规定,皇帝承诺成为神圣罗马教会的保护者和捍卫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皇权与教权的紧密结合,这种结合加强了皇权的合法性,B 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皇权合法性的来源,而非王权与教权矛盾激化,排除A 项;仅从这一规定不能明确君主权力得到加强,排除C 项;该规定与封君封臣制度关系不大,排除D 项。故选 B 项。
4. 日本镰仓幕府时期(1185~1333年),武士作为将军的家臣,被尊称为“御家人”,其平时须为将军修筑御所,战时则自备武器出战。将军对御家人则会赐予一定的官职和土地,并保护他们的既得利益。由此可知,当时的将军和武士之间( )
A. 带有强烈的互利互惠色彩 B. 注重政治分封和军事义务相结合
C. 形成相对平等的契约关系 D. 形成依附性和独立性的有机统一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镰仓幕府时期的日本。根据材料可知,幕府时期,武士作为将军的家臣,需要承担相应的政治和军事义务,而将军则须授予并保护武士一定的政治、经济特权,双方之间形成一种互利互惠的联系,A项正确;材料与“政治分封”无关,排除B项;将军和武士是主从关系,“平等”的说法有误,排除C项;武士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5. 非洲地区拥有众多文化遗址。如表为非洲主要地区分布的文化遗址简介。这反映出非洲文明的特征是( )
地区 文化遗址(部分)
北部非洲 古埃及金字塔、加达梅斯古镇(北非柏柏尔人传统建筑)、拉巴特城(新城为西式楼房和阿拉伯民族风格住宅,旧城多古老阿拉伯建筑和清真寺)
东部和南部非洲 津巴布韦的石头城、拉穆古镇(斯瓦希里文化发源地,融合了大量伊斯兰文化)
西部和中部非洲 尼日利亚约鲁巴人的奥孙—奥索博神树林、马里阿斯基亚帝陵(包括金字塔形坟墓、两个平顶清真寺建筑、清真寺公墓和露天的广场)
A. 独立性和同源性 B. 共时性和拓展性 C. 多元性和统一性 D. 本土性与包容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非洲。根据材料“北非柏柏尔人传统建筑”“新城为西式楼房和阿拉伯民族风格住宅,旧城多古老阿拉伯建筑和清真寺”“包括金字塔形坟墓、两个平顶清真寺建筑、清真寺公墓和露天的广场”可知,非洲大地除了拥有自身发展出来的本土文化外,还有大量异域文化遗存,说明非洲文化具有本土性和包容性的特征,D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非洲不同地区的文化遗址具有同源性的特征,排除A项;共时性是指两个或多个毫无因果关系的事件同时发生,其间似隐含某种联系的现象。“共时性”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统一性强调的是事物的相结合达成意识形态与方向性的一致。材料与“统一性”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6. 15世纪的世界地图绘制各大洲界限不清,混成一体;而到了16世纪,世界地图则把各大洲清楚的分开,甚至把南美洲、北美洲都区分开来。这种变化得益于( )
A 地圆学说影响地图绘制 B. 罗盘测量有了巨大进步
C. 各大洲发生了板块移动 D. 新航路开阔了人类眼界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世界)。据材料“15世纪的世界地图绘制各大洲界限不清”“而到了16世纪,世界地图则把各大洲清楚的分开,甚至把南美洲、北美洲都区分开来”及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之前,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有限,但新航路开辟后,开阔了人类的眼界,使得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更加准确,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使得人们对于世界范围的认识更加准确,没有涉及地圆说对地图绘制的影响,排除A项;导致材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新航路开辟,而非罗盘测量,且在15世纪时,罗盘就已经应用于航海,排除B项;在15世纪到16世纪,并没有明显的板块移动,排除C项。故选D项。
7. 地理大发现后,大量贵金属随着国际贸易渠道流入欧洲,但是欧洲各项物资并未增加,加上人口的增加和农产品的不足,物价迅速上涨,投机活跃,货币贬值。在这一情况下,商品生产的经营者可以廉价地购买劳动力,他们还有大量产品待价而沽。这说明( )
A. 价格革命加速资本主义发展 B. 新航路开辟阻碍欧洲社会进程
C. 海外扩张巩固西欧封建统治 D. 地理大发现助推商业革命开始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人口的增加和农产品的不足,物价迅速上涨,投机活跃,货币贬值”“商品生产的经营者可以廉价地购买劳动力,他们还有大量产品待价而沽”可知,地理大发现后,随着大量贵金属流入欧洲,欧洲出现价格革命,商业资产阶级在这时大发横财,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A项正确;新航路开辟有利于推动欧洲社会的发展进程,排除B项;海外的殖民扩张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价格革命,排除D项。故选A项。
8. 14~16世纪的建筑最明显的特征是扬弃了象征着神权的哥特式建筑,重新采用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柱式构图。当时的建筑师和艺术家们认为,古典柱式(如下图)构图体现着和谐与理性,并同人体美有相通之处。这反映出,当时( )
A. 理性主义成为当时主流思潮 B. 科学发展提高建筑水平
C. 建筑风格深受人文主义影响 D. 传统的建筑思维被推翻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4至16世纪的欧洲。根据材料“14~16世纪”“扬弃了象征着神权的哥特式建筑,重新采用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柱式构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和艺术家们认为,哥特式建筑是基督教神权统治的象征,而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建筑是非基督教的。“古典柱式构图体现着和谐与理性,并同人体美有相通之处”,这些正符合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主义观念,C项正确;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主义,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科技发展对建筑水平的影响,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传统的建筑思维被推翻”的说法与题干及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9. 19世纪70年代,日本社会中,国学知识分子只有汉学的十分之一、而汉学的知识分子只有洋学的一半。同时,教育家福泽谕吉的书一版再版,其《西洋事情》和《劝学篇》(立足于人权、平等、自由等思想)在十余年中分别销售20多万和70多万册。这一现象( )
A. 助推了日本社会的新陈代谢 B. 为“明治维新”奠定了思想基础
C. 消除了封建观念的社会根基 D. 反映了教育的世俗化和普及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70年代(日本)。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70年代,日本社会知识分子纷纷学习西方的思想与科技等,结合明治维新的时代背景可知,这一现象有利于培养出符合日本近代化的人才,进而推动日本社会的新陈代谢,即近代化转型,A项正确;此时明治维新已经开始,排除B项;“消除了”的说法过于夸大,排除C项;材料没有讲述教育的普及化,排除D项。故选A项。
10. 16世纪后期至18世纪初是欧洲饥荒的高发时期,直至1739年,仍有时人记载:“当前法国很多省份都非常缺乏粮食,奥尔良公爵只得花费200万里弗(约合10万英镑)从英国购买粮食。以适中的价格卖给穷人。”法国从英国进口粮食的状况此后十年仍未改变。据此推知( )
A. 英法两国经济往来日益密切 B. 英国农业发展为工业化积累了资本
C. 英法两国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D. 法国社会矛盾激化助推了革命爆发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后期至18世纪初(英国、法国)。根据材料“法国从英国进口粮食的状况此后十年仍未改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后期至18世纪初,欧洲饥荒高发,法国人从英国进口粮食,缓解粮食危机,结合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可知,英国农业发展为工业化积累了资本,B项正确;材料只涉及英国出口粮食给法国,不能体现出两国经济往来日益密切,排除A项;重商主义的主要内容是“重商”、“重工”与“国家干预” ,发展目标是“国家富强”,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法国大革命爆发于1789年,与材料时间相距甚远,排除D项。故选B项。
11. 在马克思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之前,存在着一批空想社会主义者,其中典型的代表人物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他们的思想之所以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主要是因为( )
A. 没有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B. 缺乏对理想社会的实践探索
C. 没有找到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D. 未能得到各国政府有力支持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据所学可知,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找到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他们的思想主张严重脱离社会实际和生产力水平,所以他们的思想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C项正确;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排除A项;空想社会主义者进行了对理想社会的实践探索。如欧文的“新社会和谐公社”实践,排除B项;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得到各国政府有力支持,但这不是他们的思想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
12. 1891年,以体育竞赛为主要内容的“泛不列颠节”运动会开幕。英国国内及殖民地的报刊都进行了大力宣传,其理念广受各国运动员和教育家的欢迎,还得到海内外政界人士的青睐。这表明当时( )
A. 英式文化获得民众认同 B. 大国竞争集中于竞技体育领域
C 交流互鉴推动文化发展 D. 英国借助软实力维系殖民帝国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可知准确时空是1891年。材料内容主要涉及英国借助举办体育竞赛在其殖民地宣传,扩大自身影响力,加强英国与殖民地的联系与认同感,维系英国殖民帝国,D项正确;英式文化获得民众认同,表述过于绝对化,排除A项;1891年,欧洲大国之间的竞争表现为逐步结成军事集团,军备竞争激烈,而非体育领域,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文化的交流与互鉴,更多的是英国的单向输出,排除C项。故选D项。
13. 1929年,美国国会议员提案:提高农产品关税,保护本土农民利益。但其他州的议员觉得这对非农业强州并不公平,便要求所有产品一起加税,所以当法案最终通过的时候,涉及的1125种商品中增加税收的就高达890种,于是引发全球贸易战。由此可以看出( )
A. 罗斯福新政存在弊端 B. 民主政治存在非理性面
C. 经济危机爆发根源 D. 华盛顿体系已趋于崩溃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9年(美国)。据题干所述可知,在制定应对经济危机措施的过程中,国会为平衡不同州之间的利益,扩大了加征关税清单,这偏离了原本的意图,加剧了经济危机,体现了民主政治存在非理性面,B项正确;罗斯福新政开始于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时间不符,排除A项;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材料主旨是美国民主政治的弊端,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无关,也与经济危机爆发根源无关,排除C项;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确立的帝国主义国际关系新秩序,其崩溃的标志是日本偷袭珍珠港,时间不符且与材料内容经济危机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4. 如表为1917年列宁关于俄国革命的观点。这一变化( )
时间 内容
4月 俄国无产阶级是在……大量小农居民中间进行活动的,因此它不能抱定立即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
9月 俄国无产阶级一旦夺得政权,就完全有可能保持政权,并且使俄国一直坚持到西欧革命胜利
A. 反映了俄国革命理论发生根本改变 B. 得益于国内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C. 折射出俄国革命形势呈现恶化趋势 D. 体现了列宁革命思想的灵活务实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7年(俄国)。根据材料可知,二月革命后,列宁反对立即开展社会主义革命;至9月则改变态度,不仅主张开展社会主义革命,还认为社会主义革命一旦开展必然会成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参加世界大战,使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俄国开展社会主义革命的形势也变得愈发迫切,故这一思想转变反映了列宁应时而变,即体现了其灵活务实性,D项正确,列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排除A项;这一转变得益于俄国国内革命形势的变化,此时俄国仍继续参与世界大战,国内经济日益恶化,排除B项;折射出俄国革命形势呈现恶化趋势与材料相反,排除C项。故选D项。
15. 二战后,苏联在发展中国家援建的项目多集中于国营企业,有3/4属于重工业,其中钢铁工业项目更是占到了1/3。如在阿富汗的工业总产值中,苏联援助企业产值占45%,在国营企业中则占到70%。由此可见,苏联的经济援助( )
A. 移植了本国的经济发展模式 B. 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发展
C. 服务于扩张霸权的战略需要 D. 深刻改变了世界工业布局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苏联)。材料提及苏联的援助模式,这种援助明显是服务于苏联的霸权扩张所需的,C项正确;苏联的经济模式是计划经济、重工业优先,但无法说明苏联的经济援助移植了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排除A项;苏联的经济援助是在发展中国家,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无法体现出推动无产阶级革命发展,排除B项;苏联的援助有利于世界工业化,但不能得出“深刻”改变世界工业布局这一结论,这一结论过于夸大,排除D项。故选C项。
16. 撒切尔政府执政后,虽然政府千方百计地进行社会福利改革,削减福利,但由于失业人员与日俱增,社会支出不降反升。此外,经过改革,贫富悬殊加剧,社会两极分化扩大,社会公平正义受到威胁,工人运动此起彼伏。这说明( )
A. 经济危机推动政策调整 B. 社会福利改革遭到到失败
C. 国家宏观调控濒临崩溃 D. 改革应该兼顾多方利益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的英国。材料说明英国政府调整福利政策,但由于改革之后社会公平正义受到威胁,导致工人运动此起彼伏,因此在改革中应兼顾多方利益,D正确;材料未体现经济危机推动政策调整,排除A项;当时英国的社会福利改革最终结果是成功的,排除B项;“国家宏观调控濒临崩溃”不符合题意,也不符合所学知识,排除C项。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学术界普遍认为: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20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公元前3200年-公元前500年的古埃及文明、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700年古印度文明、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1年的古代中国文明、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的古希腊文明,是世界发源较早的“五大文明”。
——摘编自(美)威廉。麦克高希《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汉代中国人开通了中西商道“丝绸之路”;明朝郑和七下西洋,宣扬的是国威与和平,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往。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对自己的儿子亚历山大说:“我的儿子,找一个适合你的王国吧,马其顿太小了。”成年后的亚历山大将300件波斯铠甲作为给雅典娜的祭品送回雅典卫城,带着如下题字:“来自亚历山大,腓力之子和希腊人(除了斯巴达人)的奉献,从居住在亚细亚的野蛮人处夺取。”
——摘编自瑞烨《血与火的战争:军事天地》等
(1)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一中涉及的文明进行分类,并对不同类型的文明进行简要解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跨区域文明交往的特点。
【答案】(1)分类: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古代中国文明属于大河文明;古希腊文明属于海洋文明
解读:大河文明集中于河流中下游的冲积平原地区,海洋文明多散布于三面环海的半岛和一些靠近陆地的沿海岛屿;大河文明以农业经济为主,海洋文明的工商业经济地位较高;大河流域一般倾向于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海洋文明的政治模式相对多元。(地理特点、经济形态和政治模式等方面的差异进行,解读两个即可)。
(2)特点:依赖国家的财力和政策支持;文明交流方式多样;始终存在一定程度的联系和影响,总趋势是不断加强,相互影响不断扩大;交往领域全面,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多个方面;文明交往具有双向性。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世界)。据材料“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20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公元前3200年—公元前500年的古埃及文明、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700年古印度文明、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1年的古代中国文明”,得出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古代中国文明属于大河文明;据材料“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的古希腊文明”,得出古希腊文明属于海洋文明。解读:结合所学知识,从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地理特点、经济形态和政治模式等方面的差异进行解读,得出大河文明集中于河流中下游的冲积平原地区,海洋文明多散布于三面环海的半岛和一些靠近陆地的沿海岛屿;大河文明以农业经济为主,海洋文明的工商业经济地位较高;大河流域一般倾向于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海洋文明的政治模式相对多元。(地理特点、经济形态和政治模式等方面的差异进行,解读两个即可)。
【小问2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世界)。从国家和政策层面分析,得出依赖国家的财力和政策支持;据材料“明朝郑和七下西洋,宣扬的是国威与和平”,“来自亚历山大,腓力之子和希腊人(除了斯巴达人)的奉献,从居住在亚细亚的野蛮人处夺取。”,得出文明交流方式多样。根据所学知识,从交往时间来看,古代跨区域文明始终存在联系 和影响,总体趋势是不断加强,相互影响扩大;从交往范围看,伴随着宗教传播、政府战争以及丝绸之路等商业贸易,得出交往领域全面,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多个方面;从交往过程来看,文明交往具有双向性。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印第安人的烟草种植一直以自己吸食、仪式用品和简单交换为主,并未形成规模种植。成规模的商业化种植是在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后开始的。欧洲人学会了印第安人的吸烟方式,他们认为吸烟具有治疗的功效,由此吸食美洲烟草的热潮席卷了欧洲。……17世纪上半叶弗吉尼亚的烟草种植颇为繁荣,甚至影响了粮食供给。烟草种植要进行一系列程序繁复和艰苦的劳动,这需要投入大量劳力和时间。……在巨大利润吸引下,北美南卡罗莱纳的烟草种植于1799年达到高峰,之后却急剧衰落。在市场推动和利润刺激下,短绒棉种植以惊人的速度扩展。在很短的时间里,南卡罗莱纳连绵起伏的丘陵和肥沃的山谷变成了白色的海洋。1800年左右,很多地区的烟草种植被棉花所取代。
——摘编自滕海键《环境史视野下美国南部烟草与棉花种植的兴衰演变及其原因》
材料二 托马斯·杰斐逊在起草的一份文件里说(法令)“禁止我们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用我们自己的劳动制造供我们自己使用的商品.这是英国历史上最专制的时代都无法与之相匹敌的暴政的例子”。并据此宣布,“这些法令无效时所依靠的真实根据是,英国议会没有对我们行使权力的权力。”1749年,英国经济学家乔赛亚·塔克预言,如果英属美洲殖民地在经济上感到自给自足时,它们将会起而反抗。到了18世纪70年代时,英国政府不仅对殖民地维护自身利益的呼吁置若罔闻,而且变本加厉地推行损害殖民地利益的政策,这一下子“激活”了早就存在于殖民地许多居民脑海中的独立意识,一场影响世界历史进程和改变北美13个殖民地的独立运动就这样轰轰烈烈地爆发了。
——摘编自王晓德《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重商主义政策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17—18世纪北美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美13个殖民地的独立运动”爆发的背景。
【答案】(1)新航路开辟,欧洲殖民者的到来;重商主义的影响;欧洲市场的需求;黑奴贸易的发展;工业革命的开展。
(2)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北美殖民地经济发展;英国殖民剥削政策变本加厉;北美民族意识的崛起。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7—18世纪。依据材料“成规模的商业化种植是在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后开始的”可知,新航路开辟,欧洲殖民者的到来;依据材料“在巨大利润吸引下,北美南卡罗莱纳的烟草种植于1799年达到高峰,之后却急剧衰落”可知,欧洲市场的需求;依据材料“1800年左右,很多地区的烟草种植被棉花所取代”并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的开展;依据材料“在市场推动和利润刺激下,短绒棉种植以惊人的速度扩展。在很短的时间里,南卡罗莱纳连绵起伏的丘陵和肥沃的山谷变成了白色的海洋”可知,重商主义的影响;依据材料“在很短的时间里,南卡罗莱纳连绵起伏的丘陵和肥沃的山谷变成了白色的海洋”并结合所学可知,棉花的种植园的贸易发展,促进黑奴贸易的发展。
【小问2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7—18世纪。根据材料二“英国议会没有对我们行使权力的权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根据“如果英属美洲殖民地在经济上感到自给自足时,它们将会起而反抗”可知,北美殖民地经济发展;根据“变本加厉地推行损害殖民地利益的政策”可知,英国殖民剥削政策变本加厉;根据所学可知,北美民族意识崛起。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工业·工人阶级
如果说“工业和技术世界的新一代诞生了”,这话显然是对的,如何生动描绘出工业和技术世界是怎样的一个世界,我们可以分析下面几则史料。
材料一 如今我们每个人吃的面包,
都用蒸汽机和涡轮机烘烤;
也许有朝一日,
面包将由机器塞进我们嘴里。
特劳泰诺有两个教堂墓地,
一是穷人的,一是富人的;
即使在阴曹地府里,
穷鬼与富鬼也分成贵贱高低。
——摘编自《特劳泰诺周报》(1869年)
材料二 1875年美国一位钢铁厂的监工说道:“经验告诉我们,如果动点脑筋将德国人、爱尔兰人、瑞典人以及‘美国荞麦’(美国农村来的青年)组合在一起,你就能找到效率最高、最听话的劳动力量。”
——摘编自(英)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三 贫穷问题就像死亡、疾病、严冬以及其他自然现象问题。我不知道如何结束贫困。
——(英)萨克雷(1848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史料反映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材料二中的现象。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说明如何解决材料三的疑问。
【答案】(1)问题: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产力的变化;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工业革命使社会贫富差距加大,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
(2)评价:一方面,它肯定了工人阶级的劳动价值,但另一方面表明当时工人阶级未普遍接受先进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还未普遍觉醒。
(3)说明:材料三的疑问是“如何结束贫困”,要解决工人阶级的这种困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必须壮大工人阶级力量,发展工人运动。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世界。材料一“都用蒸汽机和涡轮机烘烤”可知,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产力的变化;根据材料一“穷鬼与富鬼也分成贵贱高低”和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使社会贫富差距加大,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
【20题详解】
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世界。根据材料二“效率最高、最听话的劳动力量”可知,这一方面肯定了工人阶级的劳动价值,另一方面说明并不是所有工人阶级都有与资本家斗争的觉悟,当时的工人阶级未普遍接受先进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还未普遍觉醒。
【21题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世界。首先说明材料三的疑问是“如何结束贫困”,再根据材料“ 贫穷问题就像死亡、疾病、严冬以及其他自然现象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要解决工人阶级的这种困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必须壮大工人阶级力量,发展工人运动。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百年历史风云千头万绪,掌握其基本发展线索与脉络既有益也有必要。历史学家王红生在其著作《二十世纪世界史》中,力图通过如下一些概念建构阐述20世纪世界史的基本框架。
首先是“资本主义”。20世纪是资本主义继续发展的世纪。
第二个概念是“社会主义”。20世纪是社会主义的悲喜剧。
第三个概念是“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思潮缘起于西方,20世纪成为东方社会思想的主轴。
第四个概念是“法西斯主义”。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等概念相比,法西斯主义是20世纪独有的概念。
——摘编自王红生《二十世纪世界史》
围绕20世纪世界史的一个或多个概念,结合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答案】20世纪是社会主义的悲喜剧。
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苏联建立后,苏联模式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为后来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二战后,苏联一直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改革也没能成功突破苏联模式。20世纪80年代后期,苏联的改革发生了根本方向性错误,使局势失控,最终致使苏联于1991年解体。东欧国家也一直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在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过程中迷失了社会主义方向,最终使东欧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生了剧变,社会主义事业遇到挫折。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转变,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之后,中国借鉴苏联的经验教训,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曲折探索中积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1978年12月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
总而言之,20世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也经历了艰难曲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途一片光明,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解析】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述题,时空是20世纪(世界)。首先,围绕20世纪世界史的一个或多个概念,结合相关史实,自拟一个合适的论题,例如可以选择:第二个概念是“社会主义”。 20 世纪是社会主义的悲喜剧。然后,结合十月革命、苏联模式、苏联改革及解体、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等具体史实去加以阐述。最后,升华小结为:20世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也经历了艰难曲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途一片光明,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江西省上饶市广丰金桥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考试范围: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8单元)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 古埃及国王具有双重格调:神格和人格,他拥有“创造的言辞”“坚持真理”“超人的智力”“主持正义”等属性。这些属性构成了埃及王权的基本概念。由此可知,古埃及( )
A. 等级秩序十分严格 B. 世俗权力与神紧密结合
C. 宗教势力威胁王权 D. 集权专制统治特征凸显
2. 古代两河流域先后留下了以下法律文书,如《乌尔那穆法典》(约公元前2100年)、《里皮特伊什塔尔法典》(约公元前1930年)、《汉谟拉比法典》(约公元前1750年)、《中亚述法典》(约公元前1076年)、“中亚述王家敕令”(约公元前1076年)。据此可知,当时的两河流域( )
A. 以法律为重要治理工具 B. 依法治国理念源远流长
C. 深受西方罗马法的影响 D. 封建法律体系日益完善
3. 960年以前,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加冕礼第一条规定:“皇帝的诺言:我皇帝,在上帝和使徒保罗的面前,以基督之名许诺和发誓,只要上帝支持我,在必要的时候,我是神圣罗马教会的保护者和捍卫者并将尽心尽力。”这一仪式( )
A. 导致王权与教权矛盾激化 B. 加强了皇权的合法性
C. 体现出君主权力得到加强 D. 维护了封君封臣制度
4. 日本镰仓幕府时期(1185~1333年),武士作为将军家臣,被尊称为“御家人”,其平时须为将军修筑御所,战时则自备武器出战。将军对御家人则会赐予一定的官职和土地,并保护他们的既得利益。由此可知,当时的将军和武士之间( )
A. 带有强烈互利互惠色彩 B. 注重政治分封和军事义务相结合
C. 形成相对平等的契约关系 D. 形成依附性和独立性的有机统一
5. 非洲地区拥有众多文化遗址。如表为非洲主要地区分布的文化遗址简介。这反映出非洲文明的特征是( )
地区 文化遗址(部分)
北部非洲 古埃及金字塔、加达梅斯古镇(北非柏柏尔人传统建筑)、拉巴特城(新城西式楼房和阿拉伯民族风格住宅,旧城多古老阿拉伯建筑和清真寺)
东部和南部非洲 津巴布韦的石头城、拉穆古镇(斯瓦希里文化发源地,融合了大量伊斯兰文化)
西部和中部非洲 尼日利亚约鲁巴人的奥孙—奥索博神树林、马里阿斯基亚帝陵(包括金字塔形坟墓、两个平顶清真寺建筑、清真寺公墓和露天的广场)
A. 独立性和同源性 B. 共时性和拓展性 C. 多元性和统一性 D. 本土性与包容性
6. 15世纪的世界地图绘制各大洲界限不清,混成一体;而到了16世纪,世界地图则把各大洲清楚的分开,甚至把南美洲、北美洲都区分开来。这种变化得益于( )
A. 地圆学说影响地图绘制 B. 罗盘测量有了巨大进步
C. 各大洲发生了板块移动 D. 新航路开阔了人类眼界
7. 地理大发现后,大量贵金属随着国际贸易渠道流入欧洲,但是欧洲各项物资并未增加,加上人口的增加和农产品的不足,物价迅速上涨,投机活跃,货币贬值。在这一情况下,商品生产的经营者可以廉价地购买劳动力,他们还有大量产品待价而沽。这说明( )
A. 价格革命加速资本主义发展 B. 新航路开辟阻碍欧洲社会进程
C. 海外扩张巩固西欧封建统治 D. 地理大发现助推商业革命开始
8. 14~16世纪的建筑最明显的特征是扬弃了象征着神权的哥特式建筑,重新采用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柱式构图。当时的建筑师和艺术家们认为,古典柱式(如下图)构图体现着和谐与理性,并同人体美有相通之处。这反映出,当时( )
A. 理性主义成为当时主流思潮 B. 科学发展提高建筑水平
C. 建筑风格深受人文主义影响 D. 传统的建筑思维被推翻
9. 19世纪70年代,日本社会中,国学知识分子只有汉学十分之一、而汉学的知识分子只有洋学的一半。同时,教育家福泽谕吉的书一版再版,其《西洋事情》和《劝学篇》(立足于人权、平等、自由等思想)在十余年中分别销售20多万和70多万册。这一现象( )
A. 助推了日本社会的新陈代谢 B. 为“明治维新”奠定了思想基础
C. 消除了封建观念的社会根基 D. 反映了教育的世俗化和普及化
10. 16世纪后期至18世纪初是欧洲饥荒的高发时期,直至1739年,仍有时人记载:“当前法国很多省份都非常缺乏粮食,奥尔良公爵只得花费200万里弗(约合10万英镑)从英国购买粮食。以适中的价格卖给穷人。”法国从英国进口粮食的状况此后十年仍未改变。据此推知( )
A. 英法两国经济往来日益密切 B. 英国农业发展为工业化积累了资本
C. 英法两国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D. 法国社会矛盾激化助推了革命爆发
11. 在马克思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之前,存在着一批空想社会主义者,其中典型的代表人物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他们的思想之所以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主要是因为( )
A. 没有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B. 缺乏对理想社会的实践探索
C. 没有找到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D. 未能得到各国政府有力支持
12. 1891年,以体育竞赛为主要内容的“泛不列颠节”运动会开幕。英国国内及殖民地的报刊都进行了大力宣传,其理念广受各国运动员和教育家的欢迎,还得到海内外政界人士的青睐。这表明当时( )
A. 英式文化获得民众认同 B. 大国竞争集中于竞技体育领域
C. 交流互鉴推动文化发展 D. 英国借助软实力维系殖民帝国
13. 1929年,美国国会议员提案:提高农产品关税,保护本土农民利益。但其他州的议员觉得这对非农业强州并不公平,便要求所有产品一起加税,所以当法案最终通过的时候,涉及的1125种商品中增加税收的就高达890种,于是引发全球贸易战。由此可以看出( )
A. 罗斯福新政存在弊端 B. 民主政治存在非理性面
C. 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D. 华盛顿体系已趋于崩溃
14. 如表为1917年列宁关于俄国革命的观点。这一变化( )
时间 内容
4月 俄国无产阶级是在……大量小农居民中间进行活动的,因此它不能抱定立即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
9月 俄国无产阶级一旦夺得政权,就完全有可能保持政权,并且使俄国一直坚持到西欧革命的胜利
A. 反映了俄国革命理论发生根本改变 B. 得益于国内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C. 折射出俄国革命形势呈现恶化趋势 D. 体现了列宁革命思想的灵活务实性
15. 二战后,苏联在发展中国家援建的项目多集中于国营企业,有3/4属于重工业,其中钢铁工业项目更是占到了1/3。如在阿富汗的工业总产值中,苏联援助企业产值占45%,在国营企业中则占到70%。由此可见,苏联的经济援助( )
A. 移植了本国的经济发展模式 B. 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发展
C. 服务于扩张霸权的战略需要 D. 深刻改变了世界工业布局
16. 撒切尔政府执政后,虽然政府千方百计地进行社会福利改革,削减福利,但由于失业人员与日俱增,社会支出不降反升。此外,经过改革,贫富悬殊加剧,社会两极分化扩大,社会公平正义受到威胁,工人运动此起彼伏。这说明( )
A. 经济危机推动政策调整 B. 社会福利改革遭到到失败
C. 国家宏观调控濒临崩溃 D. 改革应该兼顾多方利益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学术界普遍认为: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20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公元前3200年-公元前500年的古埃及文明、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700年古印度文明、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1年的古代中国文明、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的古希腊文明,是世界发源较早的“五大文明”。
——摘编自(美)威廉。麦克高希《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汉代中国人开通了中西商道“丝绸之路”;明朝郑和七下西洋,宣扬的是国威与和平,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往。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对自己的儿子亚历山大说:“我的儿子,找一个适合你的王国吧,马其顿太小了。”成年后的亚历山大将300件波斯铠甲作为给雅典娜的祭品送回雅典卫城,带着如下题字:“来自亚历山大,腓力之子和希腊人(除了斯巴达人)的奉献,从居住在亚细亚的野蛮人处夺取。”
——摘编自瑞烨《血与火的战争:军事天地》等
(1)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一中涉及文明进行分类,并对不同类型的文明进行简要解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跨区域文明交往的特点。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印第安人的烟草种植一直以自己吸食、仪式用品和简单交换为主,并未形成规模种植。成规模的商业化种植是在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后开始的。欧洲人学会了印第安人的吸烟方式,他们认为吸烟具有治疗的功效,由此吸食美洲烟草的热潮席卷了欧洲。……17世纪上半叶弗吉尼亚的烟草种植颇为繁荣,甚至影响了粮食供给。烟草种植要进行一系列程序繁复和艰苦的劳动,这需要投入大量劳力和时间。……在巨大利润吸引下,北美南卡罗莱纳的烟草种植于1799年达到高峰,之后却急剧衰落。在市场推动和利润刺激下,短绒棉种植以惊人的速度扩展。在很短的时间里,南卡罗莱纳连绵起伏的丘陵和肥沃的山谷变成了白色的海洋。1800年左右,很多地区的烟草种植被棉花所取代。
——摘编自滕海键《环境史视野下美国南部烟草与棉花种植的兴衰演变及其原因》
材料二 托马斯·杰斐逊在起草的一份文件里说(法令)“禁止我们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用我们自己的劳动制造供我们自己使用的商品.这是英国历史上最专制的时代都无法与之相匹敌的暴政的例子”。并据此宣布,“这些法令无效时所依靠的真实根据是,英国议会没有对我们行使权力的权力。”1749年,英国经济学家乔赛亚·塔克预言,如果英属美洲殖民地在经济上感到自给自足时,它们将会起而反抗。到了18世纪70年代时,英国政府不仅对殖民地维护自身利益的呼吁置若罔闻,而且变本加厉地推行损害殖民地利益的政策,这一下子“激活”了早就存在于殖民地许多居民脑海中的独立意识,一场影响世界历史进程和改变北美13个殖民地的独立运动就这样轰轰烈烈地爆发了。
——摘编自王晓德《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重商主义政策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17—18世纪北美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美13个殖民地的独立运动”爆发的背景。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工业·工人阶级
如果说“工业和技术世界的新一代诞生了”,这话显然是对的,如何生动描绘出工业和技术世界是怎样的一个世界,我们可以分析下面几则史料。
材料一 如今我们每个人吃的面包,
都用蒸汽机和涡轮机烘烤;
也许有朝一日,
面包将由机器塞进我们嘴里。
特劳泰诺有两个教堂墓地,
一是穷人的,一是富人的;
即使在阴曹地府里,
穷鬼与富鬼也分成贵贱高低。
——摘编自《特劳泰诺周报》(1869年)
材料二 1875年美国一位钢铁厂的监工说道:“经验告诉我们,如果动点脑筋将德国人、爱尔兰人、瑞典人以及‘美国荞麦’(美国农村来的青年)组合在一起,你就能找到效率最高、最听话的劳动力量。”
——摘编自(英)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三 贫穷问题就像死亡、疾病、严冬以及其他自然现象问题。我不知道如何结束贫困。
——(英)萨克雷(1848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史料反映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材料二中的现象。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说明如何解决材料三的疑问。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百年历史风云千头万绪,掌握其基本发展线索与脉络既有益也有必要。历史学家王红生在其著作《二十世纪世界史》中,力图通过如下一些概念建构阐述20世纪世界史的基本框架。
首先是“资本主义”。20世纪是资本主义继续发展的世纪。
第二个概念是“社会主义”。20世纪是社会主义的悲喜剧。
第三个概念是“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思潮缘起于西方,20世纪成为东方社会思想的主轴。
第四个概念是“法西斯主义”。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等概念相比,法西斯主义是20世纪独有的概念。
——摘编自王红生《二十世纪世界史》
围绕20世纪世界史的一个或多个概念,结合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