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第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1. “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必须用适当的方法解决。”西周时“适当的方法”是指
A. 分封制
B. 世袭制
C. 礼乐制
D. 宗法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表述的是对政治权力的继承问题,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西周采取的“适当的方法”是宗法制,故选D项;分封制、世袭制和礼乐制都不是解决不能均分的宝座或爵位的“适当的方法”,故排除A、B、C项。
【点睛】“不能均分”是本题的关键限定词。
2. 《史记·殷本纪》载:“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 这可以说明嫡长子继承制在
A. 夏朝已经萌芽 B. 商朝已经出现
C. 西周正式确立 D. 春秋开始瓦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信息解读能力,材料中主要阐述了微子启由于母亲地位低贱,而不能继承帝位。帝乙的小儿子叫辛,由于母亲是正王后,故而辛被立为继承人,由此可知母亲地位的尊卑影响了王位的继承。嫡长子继承制最主要的标准就是母亲的身份和儿子出生的先后,因此材料说明殷商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已经出现,故选B。
3. 宋代科举相较于唐代的“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变为“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这一变化说明了宋代( )
A 选官权力收归中央 B. 选官更重真才实学
C. 录取人数大幅增加 D. 选官更注重公平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从材料中看,唐代科举“兼采誉望”,表明唐代科举依然考虑出身地位,而宋代采取用糊名法考官阅卷时不知道考生姓名,表明科举考试不再考虑出身地位,使得更多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体现了人才选拔的公平性,D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体现选拔官员的权力的内容,且唐宋时期官员选拔的权力都在中央,体现不出变化,排除A项;从材料中看出唐宋科举仍然注重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均注重人才的真才实学,体现不出变化,排除B项;从材料中看,宋代科举考试采用糊名法,不能直接体现科举考试录取人数增加,排除C项。故选D项。
4. 下图反映的是盛唐时期常见的女性发髻样式。据此可知,当时( )
名称 插梳 乌蛮髻 回鹘髻
图例
A. 女性崇尚清新简约妆发 B. 审美受到少数民族文化影响
C. 女性社会地位的逐渐上升 D. 妆发体现了程朱理学的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盛唐时期,具有少数民族特征的发髻传入中原之后,深受妇女喜爱,如“乌蛮髻”“回鹘髻”等,可见盛唐时期,审美受到少数民族文化影响,B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判断当时女性崇尚清新简约的妆发,排除A项;从材料信息无法得知女性社会地位的上升,排除C项;材料时间与程朱理学出现与发展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5. 朱元璋下令废除宰相职位,但不久后就不得不承认“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于是设置殿阁大学士来辅助他处理政务。这体现了( )
A. 君主专制制度的内在矛盾 B. 君臣之间的和谐
C. 宰相对皇帝的制约作用 D. 皇帝制度中君权的至高无上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明太祖废除丞相后,政务繁忙,所以又被迫设置了殿阁大学士来辅助他处理政务,这体现了君主专制制度自身发展上的内在矛盾性,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君臣之间是否和谐,排除B项;殿阁大学士不是宰相,对皇帝不具有制约作用,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君主专制制度的内在矛盾性,不是君权的至高无上,排除D项。故选A项。
6. 1898年,康有为在一次集会上说:“吾中国四万万人,无贵无贱,当今日在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如笼中之鸟,釜底之鱼,牢中之囚,为奴隶,为牛马,为犬羊,听人驱使,听人割宰,此四千年中二十朝未有之奇变”这段讲话
A. 揭露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 B. 旨在唤起人们的救亡意识
C. 总结了历代王朝兴亡的教训 D. 对晚清国情进行全面分析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康有为的集会演说信息,可以看出康有为指出中国有四万万人口,但是却在西方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剥削下生存,任人宰割,这是此四千年中二十朝未有之奇变,表明康有为通过此举,旨在唤起人们的救亡意识,以挽救民族的危亡,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唤起人们的救亡意识,不是揭露列强阴谋,排除A项;材料没有总结历代王朝兴亡的教训,排除C项;材料没有全面分析晚清的国情,排除D项。故选B项。
7. 哈佛大学学者约瑟夫.奈曾说:“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下列不属于新中国初期政治建设成就的是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C. 村民自治等各种形式基层民主的实践
D.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村民自治”的提法始见于1982年我国修订颁布的《宪法》第111条,由此说明村民自治等各种形式的基层民主的实践是在改革开放之后逐步发展完善的,C符合题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A、B、D。
8. 如图为《人民画报》的封面,具体为:1954年8月“工人上大学”;1955年6月“祖国的花朵”。它们集中反映出( )
A.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传播 B.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
C. 新生政权对初等教育足够重视 D. 新政权生机盎然的新时代风貌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4年至1955年(中国)。据本题材料“1954年8月“工人上大学”1955年6月“祖国的花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建立之后,积极努力进行新中国的建设,全社会形成了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这些工人他们曾经在工农速成中学或业余学校里学习,具备高中毕业文化程度后考入大学,展现了积极努力,追求上进的新时代风貌,而少年儿童淳朴快乐、蓬勃向上、团结互助的精神面貌,展现了他们作为新时代小主人的幸福生活,他们集中反映出生机盎然的新时代风貌,D项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党在十八大报告中(2012.11.8~11.14)提出来的,排除A项;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国大面积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始于1984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初等教育,与材料图片展现的“工人上大学”不符,排除C项 。故选A项。
9. 以下四项表述可以从史实直接推断出结论的是
史 实 结 论
A 人类最初的文明产生于西亚、北非、南亚和中国的大河流域 古代文明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
B 公元前1000—前600年,西亚冶铁技术尚未传到埃及之时,东非已存在早期炼铁活动 受地理和历史条件影响,早期文明之间缺乏交流
C 封君封臣制度下,各级封建主是土地事实上的占有者 庄园是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D 15世纪晚期,英国王权得到加强,法兰西完成了统一 为英、法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基础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5世纪晚期,英国王权得到加强,法兰西完成了统一,这些都为英、法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基础,D项正确;仅从文明产生地的分布,不能得出文明的多元性特征,排除A项;根据“公元前1000—前600年,西亚冶铁技术尚未传到埃及之时,东非已存在早期炼铁活动”说明不同区域有所交流,排除B项;材料“封君封臣制度下,各级封建主是土地事实上的占有者”并没有涉及到庄园,因此不能证明庄园是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10. 近代英国常任文官严格按照文化水平的高低分为不同等级,低级文官不能直接升任高级文官。英国的政务官和高级文官的绝大多数来自学费昂贵、师资雄厚和教学条件优越的贵族学校——公学或文法中学以及牛津、剑桥两所大学。这体现了近代英国文官制度( )
A 强化职业道德 B. 实行分权管理
C. 贵族色彩浓厚 D. 违背公平原则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材料“英国的政务官和高级文官的绝大多数来自学费昂贵、师资雄厚和教学条件优越的贵族学校——公学或文法中学以及牛津、剑桥两所大学”可知,英国的政务官和高级文官大多来自贵族学校,说明当时下层百姓出任高级官职较少,贵族色彩浓厚,选官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C项正确;材料与职业道德、分权管理无关,排除AB项;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具有公平原则,违背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
11. 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国家联合推动联合国安理会召开联大第十一次特别紧急会议,投票通过了曾被俄罗斯一票否决掉的乌克兰局势决议草案。随后联合国大会又通过了西方国家提出的对“五常否决权”增加限制的决议。据此可知( )
A. 全球治理秩序面临严重挑战 B. 政治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速
C. 和平与发展仍旧是时代主题 D. 联合国安理会制度彻底崩溃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在当前的国际政治体系中,全球治理的政治基础和底层支柱突出体现为联合国及安理会制度,特别是常任理事国否决权机制。对“五常否决权”增加限制的决议动摇了这一政治基础,全球治理秩序面临严重挑战,A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出政治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速,排除B项;西方国家针对俄罗斯的行为会进一步恶化俄乌局势,这显然和和平发展不符,排除C项;联合国安理会制度尚未崩溃,排除D项。故选A项。
12. 美国在20世纪先后有两次美元与黄金的脱钩,而1944年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又明确指出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其政策调整
A. 均是因为经济危机而引发的 B. 均是为了保持美国经济优势
C. 均是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D. 体现了通货管理制度的灵活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美元与黄金的脱钩、挂钩均是为了美国国家利益的需要,C项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美元与黄金挂钩不是因为经济危机而引发的,其它两次是为摆脱经济危机,排除A。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美元与黄金挂钩是为了保持美国经济优势,其它两次不是,排除B。美元与黄金的脱钩、挂钩均是为了美国国家利益的需要,无法体现通货管理制度的灵活,排除D。所以选C
二、材料分析题
13.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长民者”指管理百姓的人)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
材料三 行省虽然拥有经济、军事、行政等权力,但这些权力都是元廷让渡给地方的,最终的决定权还操控在中央的手中,因此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这决定了它只能为朝廷集权服务。而行省行政区划中采取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又从客观上瓦解了地方割据的地理条件。
——中国论文网
材料四 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材料一论述到的西周、秦朝和汉初的三项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郡县之制”的历史作用。
(3)据材料三,说明元朝行省制度为什么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对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最大创举。
(4)政治制度“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但其“本原精神”“仍可不变”。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材料四中的“本原精神”是指什么?
【答案】(1)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汉初:郡国并行制。
(2)利于维护国家稳定;任用有才之人管理百姓;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3)行省权力大而不专;采取犬牙交错的区划原则。是中国古代省制的开端
(4)加强中央集权,抑制地方独立性。
【解析】
【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下周天子缺乏有效制约地方势力增长的机制,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埋下隐患,故才有柳宗元“周之失在于制”的说法;秦完成统一之后,吸取了周朝灭亡的教训,开始全国推行郡县制,使中央实现了对地方的垂直管理,维护了国家统一,因此才有柳宗元“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的评价;到了汉初,刘邦吸取秦朝二世而亡的历史教训,既“矫秦之枉”,又“徇周之制”,因此推行了郡国并行制。综上,故答案为分封制、郡县制和郡国并行制。
(2)作用:由材料“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可知,郡县制有利于维护国家稳定;由材料“俾才可长民者(‘长民者’指管理百姓的人)皆居民上,以尽其才”可知,郡县制下可任用有才之人管理百姓,从而造福一方;由材料“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可知,郡县制使中央完成了对地方的垂直管理;由材料“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并结合所学可知,郡县制打破了贵族对官场的垄断,使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3)原因:由材料“这些权力都是元廷让渡给地方的,最终的决定权还操控在中央的手中,因此行省权力大而不专”可归纳为行省权力大而不专;由材料“行省行政区划中采取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又从客观上瓦解了地方割据的地理条件”可归纳为采取犬牙交错的区划原则。
最大创举:结合所学可从对后世省制的影响入手分析。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再到行省制,总体上体现出一种趋势,即中央的权力不断的在加强,而地方的权力则不断地被削弱。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将行政权、军权、司法权分散在三个机构手中,以分中枢之权,这是宋代自创的中国式的“三权分立”。宋太祖对官制进行了全面调制,使之叠床架屋、权力交叉,达到事事牵制,无一人能独揽某一项权力,可谓中国传统政治操作规则上的一大发明。……分权牵制体制固然有利于君主独尊,但付出的代价也是高昂的。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美国总统不参加立法机构的组建工作,也不能解散立法机构。总统不能成为国会的议员,他的阁僚也同他一样,均被排除在国会之外。……美国总统在行使行政权时,自始至终受到一种忌妒性的监督。他可以缔结但不能批准条约,他可以提名但不能直接任命官员。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分权政策的得失。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的“三权”之间如何相互牵制。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宋代的中国式“三权分立”和美国的“三权分立”有何本质不同。
【答案】(1)得:加强了君主专制;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的动荡局面。失:①降低了行政效率;②导致了宋朝积贫积弱局面;③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
(2)国会可以因总统违法而发起弹劾,最高法院可以审查总统行为是否违宪;总统可以否决国会提案1次,最高法院可以宣布国会提案违宪;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提名,经国会审议批准任职。
(3)宋代的“三权分立”是削弱相权,最终达到加强封建君主专制的目的,美国的“三权分立”是通过国家最高权力的分权与制衡,最终达到保障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目的。
【解析】
【分析】
【详解】(1)得:根据“有利于君主独尊”得出加强了君主专制;根据所学,还可从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的动荡局面分析其积极影响。失:根据“使之叠床架屋、权力交叉,达到事事牵制,无一人能独揽某一项权力”得出降低了行政效率、导致了宋朝积贫积弱局面;根据“”得出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
(2)根据“他可以缔结但不能批准条约,他可以提名但不能直接任命官员”得出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提名,经国会审议批准任职;根据所学,还可从国会可以因总统违法而发起弹劾,最高法院可以审查总统行为是否违宪;总统可以否决国会提案1次,最高法院可以宣布国会提案违宪等方面分析总结。
(3)根据所学,可从宋代“三权分立”的根本目的是加强封建君主专制、美国的“三权分立”根本目的是保障资产阶级民主共和进行分析。
【点睛】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第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1. “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必须用适当的方法解决。”西周时“适当的方法”是指
A. 分封制
B. 世袭制
C 礼乐制
D. 宗法制
2. 《史记·殷本纪》载:“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 这可以说明嫡长子继承制在
A. 夏朝已经萌芽 B. 商朝已经出现
C. 西周正式确立 D. 春秋开始瓦解
3. 宋代科举相较于唐代的“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变为“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这一变化说明了宋代( )
A. 选官权力收归中央 B. 选官更重真才实学
C. 录取人数大幅增加 D. 选官更注重公平性
4. 下图反映的是盛唐时期常见的女性发髻样式。据此可知,当时( )
名称 插梳 乌蛮髻 回鹘髻
图例
A. 女性崇尚清新简约的妆发 B. 审美受到少数民族文化影响
C. 女性社会地位的逐渐上升 D. 妆发体现了程朱理学的发展
5. 朱元璋下令废除宰相职位,但不久后就不得不承认“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于是设置殿阁大学士来辅助他处理政务。这体现了( )
A. 君主专制制度的内在矛盾 B. 君臣之间的和谐
C. 宰相对皇帝的制约作用 D. 皇帝制度中君权的至高无上
6. 1898年,康有为在一次集会上说:“吾中国四万万人,无贵无贱,当今日在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如笼中之鸟,釜底之鱼,牢中之囚,为奴隶,为牛马,为犬羊,听人驱使,听人割宰,此四千年中二十朝未有之奇变”这段讲话
A. 揭露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 B. 旨在唤起人们的救亡意识
C. 总结了历代王朝兴亡的教训 D. 对晚清国情进行全面分析
7. 哈佛大学学者约瑟夫.奈曾说:“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下列不属于新中国初期政治建设成就的是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C. 村民自治等各种形式的基层民主的实践
D.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8. 如图为《人民画报》的封面,具体为:1954年8月“工人上大学”;1955年6月“祖国的花朵”。它们集中反映出( )
A.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传播 B.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
C. 新生政权对初等教育足够重视 D. 新政权生机盎然的新时代风貌
9. 以下四项表述可以从史实直接推断出结论的是
史 实 结 论
A 人类最初的文明产生于西亚、北非、南亚和中国的大河流域 古代文明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
B 公元前1000—前600年,西亚冶铁技术尚未传到埃及之时,东非已存在早期炼铁活动 受地理和历史条件影响,早期文明之间缺乏交流
C 封君封臣制度下,各级封建主是土地事实上的占有者 庄园是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D 15世纪晚期,英国王权得到加强,法兰西完成了统一 为英、法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基础
A. A B. B C. C D. D
10. 近代英国常任文官严格按照文化水平的高低分为不同等级,低级文官不能直接升任高级文官。英国的政务官和高级文官的绝大多数来自学费昂贵、师资雄厚和教学条件优越的贵族学校——公学或文法中学以及牛津、剑桥两所大学。这体现了近代英国文官制度( )
A 强化职业道德 B. 实行分权管理
C. 贵族色彩浓厚 D. 违背公平原则
11. 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国家联合推动联合国安理会召开联大第十一次特别紧急会议,投票通过了曾被俄罗斯一票否决掉的乌克兰局势决议草案。随后联合国大会又通过了西方国家提出的对“五常否决权”增加限制的决议。据此可知( )
A. 全球治理秩序面临严重挑战 B. 政治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速
C. 和平与发展仍旧是时代主题 D. 联合国安理会制度彻底崩溃
12. 美国在20世纪先后有两次美元与黄金的脱钩,而1944年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又明确指出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其政策调整
A. 均是因为经济危机而引发的 B. 均是为了保持美国经济优势
C. 均是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D. 体现了通货管理制度的灵活
二、材料分析题
13.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长民者”指管理百姓的人)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
材料三 行省虽然拥有经济、军事、行政等权力,但这些权力都是元廷让渡给地方的,最终的决定权还操控在中央的手中,因此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这决定了它只能为朝廷集权服务。而行省行政区划中采取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又从客观上瓦解了地方割据的地理条件。
——中国论文网
材料四 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材料一论述到西周、秦朝和汉初的三项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郡县之制”的历史作用。
(3)据材料三,说明元朝行省制度为什么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对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最大创举。
(4)政治制度“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但其“本原精神”“仍可不变”。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材料四中的“本原精神”是指什么?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将行政权、军权、司法权分散在三个机构手中,以分中枢之权,这是宋代自创的中国式的“三权分立”。宋太祖对官制进行了全面调制,使之叠床架屋、权力交叉,达到事事牵制,无一人能独揽某一项权力,可谓中国传统政治操作规则上的一大发明。……分权牵制体制固然有利于君主独尊,但付出的代价也是高昂的。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美国总统不参加立法机构的组建工作,也不能解散立法机构。总统不能成为国会的议员,他的阁僚也同他一样,均被排除在国会之外。……美国总统在行使行政权时,自始至终受到一种忌妒性的监督。他可以缔结但不能批准条约,他可以提名但不能直接任命官员。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分权政策的得失。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三权”之间如何相互牵制。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宋代的中国式“三权分立”和美国的“三权分立”有何本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