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丹东市第十七中学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丹东市第十七中学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19 17:50: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辽宁省丹东市第十七中学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粗犷(guǎng) 绯红(fēi) 屏息(bǐng) 戛然而止(gá)
B.侥幸(jiǎo) 拘泥(nì) 稽首 (qǐ) 拾级而上(shè)
C.门框(kuàng) 龟裂(guī) 缄默(jiān) 鲜为人知(xiǎn)
D.盘桓(huán) 诡谲(jué) 炽热(zhì) 矫揉造作(jiǎ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踊跃 妇儒皆知 怪诞不经 川流不息
B.峭璧 眼花缭乱 为富不仁 随心所欲
C.震撼 和颜悦色 郑重其事 异想天开
D.累赘 断章取义 坦荡如底 开卷有益
3、填入下面语段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中塔建交30年来,两国关系取得跨越式发展,达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历史性高度。塔方最早同中方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双方率先建立发展共同体和安全共同体,是 的铁杆朋友。 的政治互信、坚定有力的相互支持是中塔关系 的最宝贵经验。中方愿同塔方一道, ,推动中塔关系取得新发展。
A.不负众望 惺惺相惜 长盛不衰 承前启后
B.名副其实 牢不可破 历久弥坚 继往开来
C.名副其实 惺惺相惜 历久弥坚 承前启后
D.不负众望 牢不可破 长盛不衰 继往开来
4.选出对下列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家庭教育要解决问题并直面问题,注重培养孩子自信、乐观、坚韧等心理品质。修改:把“解决问题”和“直面问题”颠倒位置。
B.健脾丸的主要成分是党参、陈皮、炒山楂、炒麦芽等组成的。修改:删掉“组成的”。C.汉字文化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日益成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读懂中国。修改:在“读懂中国”的后面加上“的一扇窗口”。
D.面对网络新技术的出现和普及,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法治习惯,守住法律底线。修改:将“习惯”改为“精神”。
5、下列对文段中有关标点符号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  ),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历经百年奋斗,党领导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英勇斗争,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书写下名为“中国奇迹”的壮丽史诗。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从浴血奋战的革命年代、到热火朝天的建设岁月、再到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无数劳动群众的热血与汗水汇成江海,共同在祖国大地上奔腾出国家发展与时代进步的朵朵浪花。
A.文段括号中应填的标点符号是逗号。
B.“中国奇迹”加引号有表特殊含义的作用。
C.文中的破折号表示后面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说明。
D.文中的多处顿号都用在句子内部并列的词或短语之间,表示停顿。
6、下列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为赋、比、兴三类。
C.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讲究韵律,能自由表达思想感情,按风格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D.“白杨树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这个句子中“压迫”是动词,“北方的农民”是偏正短语。
7.选出对下列句子顺序的排列正确的一项( )(2分)
①那为什么草坪要用深浅进行区分呢?
②大多数足球场种植的都是同一种草,场地上草坪的颜色一深一浅,是工人用轧草机从不同方向碾轧所形成的结果。
③拉线定位好之后,开着机器,每一道朝着一个方向先修剪后碾轧,这样一道是叶面朝上,一道是叶背朝上
④为何足球场上草坪的颜色一深一浅?
⑤除了起到美观的效果,深浅不一的草坪还可以帮助球员、裁判和观众来判断球员是否越位。
⑥草的叶片正反的颜色不同,正面深,反面浅
A.①⑤④②③⑥ B.④②①③⑥⑤ C.①⑤②④⑥③ D.④②⑥③①⑤
8.选出对下列名著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儒勒 凡尔纳,他是法国著名的科幻和探险小说家,被誉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是保尔 柯察金,他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C.《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本是农村人,十八岁的时候到北京谋生,他选择了拉洋车,他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洋车。
D.《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林冲和武松,都武艺高强,有勇有谋,但武松一直安分守己,循规蹈矩,而林冲则是有仇必复,有恩必报。
9、按要求填空。(7分)
(1)君问归期未有期,   。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
(2)   ,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刘禹锡《陋室铭》写“陋室”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    ,      ”。
(4)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中的“     ”描写边塞特有的声音,凄凉之外更添一层悲壮。
10、2023年5月,“中国作家益阳文学周”系列活动在益阳举行,“文学名家进校园”“文约清溪”采风、“文学之乡”授牌、“文学赋能乡村振兴”等活动异彩纷呈、反响强烈。受此启发,学校决定开展“校园文学周”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7分)
(1)学校就如何办好“校园文学周”活动面向全校师生征求意见,请你从活动内容与形式等方面写出两条建议。(2分)
(2)王老师是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活动中,你们班准备邀请王老师给同学们作一次文学讲座,如果你代表班委会去邀请他,请写出你见到王老师后想说的话。(2分)
(3)在活动中,你班同学一起观看了著名作家王蒙在益阳讲授的“清溪一课”视频,当89岁高龄的王蒙说到“能写一天我就写一天,我愿意为文学做我力所能及的一切”时,课堂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请谈谈你听了这句话的感受。不少于100字。(3分)
二、阅读理解 (4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各题。(4分)
【甲】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乙】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①断人行②,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③未休兵。
【注释】①戍鼓:边防驻军的鼓声。②断人行:禁止人行走。③况乃:何况,况且。
1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甲】【乙】两诗都是唐代五言律诗,偶数句押韵,颔联与颈联皆为对偶句。
B.【甲】【乙】两诗分别写到了“归雁”和“雁声”,由此可知都是写秋季景色。
C.两诗中的“书”都指家书、书信:两诗中的“达”都有“送达、到达”的意思。
D.【甲】诗流露出淡淡的思乡愁绪,【乙】诗除思念亲人,还寄予了无限的人生感慨。
12、明代胡应麟在《诗薮 内编》里说,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海日”一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请你说说该联妙在何处?(2分)
(二)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12分)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
初上①使太子杨勇参决军国政事时有损益上皆纳之。勇性宽厚,率意任情,无矫饰之行。上性节俭,上见而不悦,戒之曰:“自古帝王未有好奢侈而能久长者。汝为储后②,当以俭约为先,乃能奉承宗庙。吾昔日衣服,各留一物,时复观之以自警戒。恐汝以今日皇太子之心忘昔时之事,故赐汝以我旧所带刀一枚,并菹酱③一合,汝昔作上士时常所食也。若存记前事,应知我心。”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上:指隋文帝杨坚。②储后:储君。③菹(zū)酱:酱菜。
13选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 (2分)
A.余因得遍观群书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
C.勇尝文饰蜀铠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D.故赐汝以我旧所带刀一枚 温故而知新(《<论语>十二章》)
14、请将选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②吾昔日衣服,各留一物,时复观之以自警戒。
15、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 ) (2分)
A.初上/使太子杨勇参决军国政事时/有损益上/皆纳之
B.初/上使太子杨勇参决军国政事/时有损益/上皆纳之
C.初上/使太子杨勇参决军国/政事时有损益上/皆纳之
D.初上使太子杨勇/参决军国政事时/有损益/上皆纳之
16、根据选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4分)
①【甲】文中,作者的“嗜学”表现在哪些方面?(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②【乙】文中,隋文帝教导儿子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勤俭节约精神是中华民族永续传承的宝贵财富 谢卫平
①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勤俭节约”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无数历史经验教训启迪我们,勤俭节约是海晏河清之基,奢靡享乐是灾祸危害之根,勤俭节约精神与个人修养、家庭和睦和社稷兴衰紧密相连。
②勤俭节约精神是修身之基。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勤俭节约倡导的是一种适度、合理、节用的生活理念,蕴含的是以节俭惜物为荣、以奢靡浪费为耻的道德品质。于个体而言,既体现着一种“待物之德”,也内蕴一种“修养之道”。奢靡浪费,糟蹋的不仅是物质财富,更会侵蚀人的意志品质。以俭养身,方能永葆本色,如果一个人从小就养成了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形塑了敬畏感恩的价值理念,就能在成长历程中不断完善自己,培育不怕困难、勇于吃苦、低于诱惑的坚强意志。
③勤俭节约精神是齐家之要。在中国人心中,“家事”与“国事”“天下事”密不可分,优良家风与良好社会风尚总是紧密相关。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高度重视家风建设,将勤俭节约摆在家风建设的重要位置,从《诫子书》的“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到《颜氏家训》的“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再到《朱子家训》中的“一粥一饭,当念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节约的良好家风始终为中国人所推崇。
④勤俭节约精神是治国之道。惟俭者兴,惟勤者强。勤俭节约精神不仅是个体修身之基、家庭和睦之要,也是治国兴国强国之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这一感叹,道出了勤俭节约的重要地位。“人无俭不立,家无俭不旺,国无俭必亡。”勤俭节约看似是不起眼的小事,反映出的是人格修养,但折射出的是人心向背,从根本上说是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历史反复证明,一个国家要长足发展,任何时候都要牢记“奢靡之始,危亡之渐”的警告,绷紧勤俭节约这根弦,让戒奢尚俭、艰苦奋斗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节选自2023年3月27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史,勤俭节约精神是其永续传承的宝贵财富。
B.于个人而言,勤俭节约是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它内蕴的是其优秀的道德品质。
C.“家事”与“国事”密不可分,优良家风的形成必须以良好的社会风尚为基础。
D.弘扬勤俭节约精神,不仅关乎个人和家庭的福祉,更是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
18、下列对文章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段提出中心论点:无数历史经验教训启迪我们,奢靡享乐是灾祸危亡之根。
B.全文采用总分式结构,第①段总写勤俭节约的重要意义,②③④段从不同层面阐述。
C.文章第③段主要运用引用论证的方法,论证了分论点“勤俭节约精神是齐家之要”。
D.第④段中“惟……惟”“从根本上说”“任何时候”等词语的使用使论证更为严密。
19、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②段的论证思路。
(四)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心生种子,便是美好
①逢雨发芽,遇风开花。种子,孕育于春日的沃土,一颗草籽发芽了,一朵花结蕾了溢出一种油亮的光芒,温润而灼目。
②有时,看一眼别人的庭院,看一眼美丽的花花草草
③一对母子从小区门前走过,年轻的门卫向他们敬了一个标准的手礼。母子俩先是与别人一样匆匆而过,忽然母亲叫住了孩子,不一会儿孩子就转身跑到门卫面前,敬了一个标准的少先队礼说“谢谢叔叔”,年轻的保安竟然有些羞涩,然后又喜悦地向远去的母子回敬了一个手礼……
④我要感谢这位母亲,让孩子从小懂得尊重别人、礼貌待人,也给年轻的保安带来一种力量
⑤心生种子,便是美好。有些时候,我们心里装了许多苦,磨难的背后或许就藏着一种别样的美。
⑥儿童福利院里,一个志愿者女孩正带着孩子们做游戏,孩子们争抢着向她作报告,那个说收到了一位小朋友送她的画。我问她:“你们在玩什么?”她微笑着说:“我在教孩子们积攒温暖。”
⑦有谁能够想到,阳光的她,也是一个孤儿。那个黯淡的童年,也曾自卑敏感,常常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操场的角落,而自己的同桌,一个捣蛋的男孩,还有几个歪歪扭扭的字“甜哦,送你的”
⑧两颗奶糖,“甜哦,送你的”,纯真的情,如一粒温暖的种子,却盛放心间。生命的旅程中,你若肯播撒一份待人的真诚
⑨那一年,母亲初次在离家几百公里的一个羊毛衫市场做生意。星期六下午,我与她在电话里匆匆做了交流,我用公用电话向母亲的门市打电话,“嘟嘟”的电话声说明母亲那时已经离开了。母亲住的地方是在十几公里外的一个村子,又不知道母亲住地的具体方位,我茫然地站在车站外
⑩暮色四起。正当我束手无策时,一辆电动三轮车拉着一车货物正往前赶。我一看装货物的袋子上写着羊毛衫市场的门市号码,就冒昧地把三轮车叫停了。车主刚停下时一脸疑惑,我赶紧向他说明了情况,他想了想忽然说:“你是在说那位刚来不久的大姐吧?这些天她一直给我们这些运货的送开水,我把货物送到托运部,然后送你去大姐那里。那里挺远的,不好找。”
到了母亲住的巷口门前,窗子里流动着温暖的灯光,里面夹着我熟悉的饭菜香——这肯定是母亲住的地方。屋里没人,电动车师傅叫住我:“还是我去,你人生地不熟的
一个多小时后,当我们母子千恩万谢地目送电动车师傅离开时,他只是丢下一句话:“我也是外乡人,明天还去你们门市要开水呢!”一缕微弱的灯火在道路上渐渐消失,但它在我心里并没有消失,今生不忘。
永远不要轻视一粒种子的力量,它能穿越寒冬,也能破土而出。每一个生命都是一场柔美的盛开,也许有时开得不够辉煌灿烂,但我始终相信,便能心生美好。
努力捕捉生活中的感动与诗意,每一个人都是美好生活的种子,一如蒲公英,将种子播撒于天地间……
(原文有改动)
20阅读选文,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表现“美好”的三件事。



21请分析选文第①段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这份色彩让本来平凡的日子漫不经意间溢出一种油亮的光芒,温润而灼目。
22选文第⑩段画波浪线句子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23请结合上下文内容,理解选文第 段画横线句子的含义。
永远不要轻视一粒种子的力量,它能穿越寒冬,也能破土而出。
24选文第 段有什么作用?
25“心生种子,便是美好。”生活中你也一定经历过这样的美好,请写出你的美好与感悟。(至少运用两种表达方式,不少于30字)
三、作文(50分)
26、季羡林先生说:“时间从来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回首自己的成长,时间给过你怎样的回答 回溯历史,时间给出了怎样的答案
请以“时间的答案”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2)文体明确(诗歌除外);(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4)不要套作,不得抄袭;(5)不少于600字。
答案
B 2、C 3、B 4.D 5、A 6.B 7.D 8.D
9、(1)巴山夜雨涨秋池 却话巴山夜雨时
(2)乱花渐欲迷人眼 绿杨阴里白沙堤
(3)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4)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10、(1)示例:①建议“校园文学周”的活动形式尽可能多样化,如开展故事大赛、征文活动;②建议“校园文学周”的活动内容要紧扣青少年文学创作与欣赏,要减少只有少数同学参加的竞赛活动,重视新诗和小说创作的培训。
(2)示例:王老师,您好,我们班在这次“校园文学周”活动中想邀请您作一次文学讲座?
(3)(示例)我听了王蒙爷爷的话非常感动,一个将近90岁的作家,还坚持写作,可见他对文学是多么的热爱,这份热爱,是与他的勤奋分不开的,我们将来不管从事什么工作,能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
11、B
12、①表现了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的生活哲理。(新事物必定取代旧事物。)
②“生”“入”用了拟人手法,虽是无意说理,但在描写景物中蕴含理趣,海日生于残夜驱尽黑暗,江上景物呈现“春意”闯入旧年,赶走严冬,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13、C
14、①我站立着陪侍在老师身边,提出疑难,弯下身子。
②我过去的衣服,都各留一件。
15、B
16、①家贫缺书,借书抄录,态度谦恭。
②告诫杨勇不可奢侈,应以节俭为先,居安思危。
17、C
18、A
19、首先提出分论点“勤俭节约精神是修身之基”,然后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俭”和“侈”造成的不同后果,最后,用“以俭养身,方能永葆本色”来表明观点。19、示例:饮,音yìn,是“给……喝”的意思,强调“是祖上传下来的”,令我想到祖父的待人接物,宽厚仁爱、不计较小事的“家学”。
20、①小区里一位母亲教导儿子向保安回敬少先队礼致谢 ②儿童福利院里一位身为孤儿的志愿者女孩教孩子们积攒温暖 。
21、“溢出”指充满而流出来,句中用来写种子在生长过程中充满牛机的状态,能在不经意间给生活增添色彩和感动。
22、神态描写、语言描写,表现了他有一颗感恩之心。
23、“种子”指生活中给人以美好、真诚。句子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抵御人生中的困难和不幸、真诚,必定能带给人希望和感动,使生命获得升华。
24、内容上;升华文章主题,希望将种子播撒于天地间,使文章首尾呼应。
25、一次上学途中,忽遇骤雨,眼看着就要迟到了。我正焦灼时,笑着说:“快去学校吧,注意安全。”
26、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