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五校联考
生物答案
1.【B】【详解】A、生态缸是密封的,在物质上是自给自足的,后面不能向其中加入任何物质, A错误;
B、“用样方法调查某地某植物种群密度”实验中,求出所有样方该植物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可为该地该植物的种群密度,B正确;
C、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时,实验组将土壤用塑料袋包好,放在60℃的恒温箱中灭菌1h的目的尽可能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C错误;
D、“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实验中,利用了土壤小动物趋暗、避高温、趋湿的特点,D错误。
2.【B】
3.【C】【详解】①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其呼吸作用消耗,属于能量流动功能,①符合题意;
②在草→鼠→蛇→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蛇是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三营养级,这里分析的是营养结构,不是生态系统的功能,②不符合题意;
③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利用了行为信息传递食物信息,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功能,③符合题意;
④植物将大气的二氧化碳转化成为有机物,然后通过生物及人类活动又以CO2形式重新回到大气中,属于物质循环功能,④符合题意;
4.【C】
5.【D】【详解】A、4-8月田鼠进入繁殖期,此时植物进入生长期,田鼠食物供应充足,所以田鼠种群密度大幅增加,A正确;
B、草场上放牧时,牧畜啃食植物,导致植被低矮稀疏,由于布氏田鼠喜栖于植被低矮稀疏的环境,所以放牧草场有利于布氏田鼠的生存,B正确;
C、“通常情况下,动物对道路、车辆趋向于回避”可知,动物对道路、车辆回避特性导致道路附近田鼠的天敌数量较少,田鼠被捕食的概率降低,因而种群密度增加,C正确;
D、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标记重捕法,计算种群数量时利用公式计算若将该地段种群个体总数记作N,其中标记数为M,重捕个体数为n,重捕中标记个体数为m,则N=Mn÷m ,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若捕获后的田鼠更难被捕获,导致m偏小,则调查结果比实际大,D错误。
6.【B】【详解】A、由于“林窗”区域具备原有土壤条件和植物种子及其他繁殖体,故“林窗”区域群落演替类型是次生演替,A错误;
B、火灾加速了生态系统中储存在生物体内的碳变成CO2的过程,促进了物质循环,B正确;
C、当生态系统达到稳定状态时,物种丰富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林窗”区域里的物种丰富度不会一直增加,C错误;
D、由于十年后的环境与十年前的环境不一定相同,所以火灾前后的两个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不一定完全相同,D错误。
7.【A】【详解】A、制作果酒时,果酒中除了酵母菌,还有乳酸菌、醋酸菌等微生物;乳酸菌可能分解果酒中的糖、甘油、酒石酸等,从而使果酒变质;可通过控制发酵的温度、发酵液的pH等措施降低乳酸菌使果酒变质的概率,A正确;
B、醋酸菌可以把糖直接变醋酸,也可以把乙醇先转变成乙醛再转变为醋酸,B错误;
C、泡菜发酵时,发酵初期酵母菌等的活动会产生气体,使体积膨胀,故泡菜坛装八成满可防止发酵液溢出,乳酸菌只进行无氧呼吸(乳酸发酵)不产生二氧化碳,C错误;
D、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如酵母、曲霉和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通过分泌蛋白酶将豆腐块中的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小分子肽和氨基酸,D错误。
8.【D】【详解】A、扩大培养的目的是增大接种时发酵罐中菌种的数目,加快发酵过程的进程,A正确;
B、啤酒发酵过程分为主发酵和后发酵两个阶段。酵母菌的繁殖、大部分糖的分解和代谢物的生成都是在主发酵阶段完成,故啤酒的工业化生产过程中,酒精的产生积累主要在主发酵阶段完成, B正确;
C、根瘤菌肥作为微生物肥料,可以通过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增加土壤中的氮肥量,促进植物生长,C正确;
D、单细胞蛋白即微生物菌体,不需要从微生物细胞中提取,D错误。
9.【C】【详解】A、该培养基配方中没有凝固剂琼脂,依物理性质划分,该培养基属于液体培养基,A正确;
B、由培养基的原料可知,(CH2O)属于有机碳源,因此所培养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型,酵母菌是异养型微生物,B正确;
C、细菌对青霉素敏感,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不能培养细菌,因此用该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则应除去(CH2O)和青霉素,再添加纤维素,C错误;
D、碳源是指能为微生物提供碳元素的物质,氮源是指能为微生物提供氮元素的物质,培养基中的唯一碳源是(CH2O),唯一氮源是NaNO3,D正确。
10.【B】【详解】A、诱导获得iPS细胞的过程无须破坏胚胎,不存在早期生命的破坏或抛弃过程,不涉及伦理问题,A正确;
B、培养iPS细胞时需提供95%空气(提供氧气,有助于细胞呼吸)和5%CO2(有助于维持培养液的pH)的混合气体环境,B错误;
C、用自身iPS细胞进行治疗的病人,一般不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C正确;
D、iPS细胞类似于胚胎干细胞,该过程细胞的分化程度降低,D正确。
11.【B】【详解】A、在精子触及卵细胞膜的瞬间,透明带会立即发生生理反应,拒绝其他精子再进入,A错误;
B、卵裂期胚胎中细胞数目在不断增加,而有机物的总量因为细胞呼吸消耗而减少,B正确;
C、囊胚从透明带中伸展出来的过程称为“孵化”,C错误;
D、卵子是否受精的标志是卵细胞膜和透明带之间是否出现两个极体,D错误。
12.【C】【详解】A、通过接种环在固体培养基表面 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该过程中只蘸取一次菌液,A错误;
B、平板划线法不能进行微生物计数,B错误
C、平板划线法接种时第一次划线前与每次划线后都需要灼烧灭菌,故,灼烧接种环的次数多于在培养基上划线区域数,C正确。
D、划线时要避免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线连。因为最后一区是细菌最稀少的,而第一区是细菌最致密的,如果连在一起则有可能影响单个菌落的分离效果,D错误;
13.【D】【详解】A、图示过程只有花药离体培养为试管苗的过程,没有经秋水仙素诱导加倍,故不属于单倍体育种过程,A错误;
B、花粉细胞通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是不定形的薄壁组织团块,B错误;
C、光照不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C错误;
D、b试管中所含组织是愈伤组织,是未分化的细胞,全能性高于a试管和d试管,D正确;
14.【B】【详解】A、繁育良种牛,只需要提供遗传物质的个体是优良个体即可,受体D不需要是优良个体,A错误;
B、E是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有A和C两者的遗传物质,F细胞核遗传物质(染色体)全部来源于B, B正确;
C、A供体牛超数排卵的卵母细胞需培养至MⅡ期才具备与精子受精的能力,C错误;
D、过程③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激活重组细胞,使其完成有丝分裂和发育进程,从而获得完整个体,D错误。
15.【D】【详解】图①所示a点后K值降低,种群数量减少,原因可能为过度放牧,(1)正确;
图②所示b点后K值增大,菌种数量增加,可能是增加营养、空间等条件,(2)正确;
图③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可能是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种群数量急剧减小,说明这个环境不再适合生存,(3)正确;
图④若海洋捕捞,维持种群数量在K/2左右,(4)正确。
16.【D】【详解】A、在图a的传递性竞争环境中,某些物种占据绝对的竞争优势,从而抑制其他物种的生长,种间物种生态位分化(如栖息地错位,食性错位等)能减少了生物之间的竞争,能促进物种共存,A正确;
B、图b中的非传递性竞争没有体现某种物种占绝对的优势,而是相互抑制,从而能促进物种A、物种B、物种C在同一生态位中共存,B正确;
C、传递性竞争出现某些物种占绝对优势,这种竞争可能会导致你死我活的现象,从而可能会导致环境中的物种丰富度降低,C正确;
D、处于非传递性竞争中的物种种群数量会保持动态平衡,而不是稳定在一个值上,D错误。
17.(9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非密度 群落的物种组成
(2)物理 森林植被茂密,郁闭度过高,照射到林下的光照减弱,不利于林下灌木和草本植物生长,使亚洲象的食物减少(2分)
(3)整体
(4)b、e 大于 衰退型
18.(12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细胞分裂素 生长素
(2)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等渗 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或打破生殖隔离,实现远缘杂交育种)(2分)
(3)融合过程中染色体可能丢失;融合是随机的,可能存在多个细胞的融合(2分)
(4)将不同的杂合新植株分别进行黑腐病菌接种实验,观察比较它们的生长状况,生长最好的即为高抗性杂合新植株(3分)
19.(13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氮源和无机盐 高压蒸汽灭菌法(或湿热灭菌法)
提高菌液中的溶解氧;让菌体分散与营养物质充分接触(2分)
(2)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或操作过程是否被污染)(2分)
(3)稀释涂布平板法 这种方法不改变原有菌种在培养基中的位置(2分)
(4)不含 B 相同培养基位置上,C培养基无菌落长出而B培养基有菌落长出(2分)
20.(13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灭活病毒诱导法 不能
(2)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 能准确地识别抗原的细微差异,与特定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并且可以大量制备(3分)
(3)两/二/2 细胞细胞密度过大、有害代谢物的积累、培养液中营养物质缺乏(2分) 动物血清(血清) 维持培养液的pH
(4)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能将抗癌药物定向带到癌细胞所在位置,选择性杀死癌细胞,对正常细胞不造成伤害(2分)
21.(13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或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2分)
二、三
(2) 挺水植物遮挡阳光抑制藻类生长;挺水植物吸收水中的N、P等无机盐抑制藻类生长(2分)
(3)合理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2分)
间接和直接(2分)
(4) 传递、转化、散失 生长、发育、繁殖 16%(2分)玉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五校联考
生物
(本试卷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其中1-12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3-16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操作、材料、条件等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制作生态缸时,为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应按时向生态缸中补充所需物质
B.“用样方法调查某地某植物种群密度”实验中,求出所有样方该植物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可作为该地该植物的种群密度
C.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时,应将对照组土壤灭菌以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
D.“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实验中,利用了土壤小动物趋暗、趋热、趋湿的特点
2. 下列有关生态学问题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适当放牧可增加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B. 在某片林地大力种植某种速生树并清除其他树种,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C. “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普通稻田生态系统相比,前者能量利用率较高
D. 建立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属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类型中的易地保护
3.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功能描述的是( )
①生产者的残枝败叶和消费者的遗体残骸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
②在草→鼠→蛇→猫头鹰的食物链中,蛇是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三营养级
③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圆圈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
④大气中的CO2被植物吸收,然后通过生物及人类活动又以CO2形式返回大气中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4.日本政府将含有对海洋环境有害的核污水放入大海,此举立即引发多国抗议与国际社会的关注。放射性物质很快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个区域,这些放射性元素难降解且更容易被海洋生物吸收。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因此核污染将会影响全球的水资源安全
B. 污染海域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放射性物质就会越高
C. 核污染将会使海洋生物产生变异,不食用海产品就不会对人类造成伤害
D. 核不扩散条约各个国家都应遵守,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
5.图1是研究人员在每年植物生长期(4~8月)对某草原布氏田鼠种群数量调查的结果;图2是对道路和放牧等干扰因素影响布氏田鼠种群密度调查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4~8月田鼠种群密度大幅增加,可能是因为植物进入生长期田鼠食物供应充足
B.放牧导致田鼠种群密度增加,可能是因为田鼠喜栖于植被低矮稀疏的环境
C.距离道路越近田鼠种群密度越高,可能是因为其天敌对车辆回避导致数量较少
D.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若捕抓一次后的田鼠更难被捕获,则调查结果比实际值小
6.2020年初,澳大利亚等地爆发了严重的森林火灾。一片森林局部区域被火灾夷为平地后会形成“林窗”。一段时间后“林窗”区域出现草,一些年后出现一些灌木、乔木,经过数十年之后,植被恢复之前的面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上述过程为初生演替
B. 火灾加速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 “林窗”区域里物种丰富度逐年增加
D. 火灾前后的两个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完全相同
7.我国早在9000年前就可以运用发酵技术获得产品,为生活增添丰富的色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制作果酒时,可以通过控制发酵的温度、发酵液pH等措施降低杂菌使果酒变质的概率
B.利用葡萄制作果醋时,必须先进行果酒发酵然后再进行果醋发酵
C.泡菜坛装八成满可以防止发酵过程中酵母菌、乳酸菌等产生的CO2使发酵液溢出
D.腐乳鲜美的味道主要由曲霉分解蛋白质产生的小分子肽和氨基酸引起
8.下列对发酵工程及其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扩大培养的目的是增加菌种的数目,加快发酵过程的进程
B.啤酒的工业化生产过程中,酒精的产生在主发酵阶段完成
C.利用发酵工程生产的根瘤菌肥作为微生物肥料可以促进植物生长
D.用单细胞蛋白制成的微生物饲料,可通过发酵工程从微生物细胞中提取
9.下表为培养某种微生物的培养基配方,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成分 NaNO3 K2HPO4 KCl MgSO4 7H2O FeSO4 (CH2O) H2O 青霉素 (可杀死细菌)
含量 3g 1g 0.5g 0.5g 0.01g 30g 1L 0.1万单位
A.依物理性质划分,该培养基属于液体培养基
B.由培养基的原料可知,所培养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型,培养的微生物可以是酵母菌
C.若用该培养基培养筛选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则应除去(CH2O),再添加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
D.培养基中的唯一碳源是(CH2O),唯一氮源是NaNO3
10.科学家通过体外诱导小鼠成纤维细胞获得一种类似胚胎干细胞的细胞,称为诱导多能干细胞(简称iPS 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iPS 细胞具有很高的全能性,且诱导过程无须破坏胚胎
B.培养iPS 细胞需提供95%氧气和5%CO 的混合气体
C.由病人体细胞诱导产生的iPS细胞进行自体移植理论上可避免发生免疫排斥
D.诱导成纤维细胞产生iPS细胞,该过程中细胞的分化程度降低
11.下列有关受精作用及胚胎发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精子触及卵细胞膜的瞬间,卵细胞膜会立即发生生理反应,拒绝其他精子
再进入
B.卵裂期胚胎中细胞数目在增加,有机物总量在减少
C.桑葚胚从透明带中伸展出来的过程称为“孵化”
D.卵子是否受精的标志是卵细胞膜和透明带之间是否出现三个极体
12、下列关于平板划线法正确的是( )
A.通过接种环连续蘸取菌液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划线的操作,可将菌种逐步稀释
B.培养后选择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进行计数
C.平板划线操作中,灼烧接种环的次数多于在培养基上
划线区域数
D.可以将第5区域的划线与第1区域的划线相连
13.下图表示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水稻的花药通过无菌操作,接入试管后,在一定条件下形成试管苗的培育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过程为单倍体育种,极大的缩短了育种的年限
B.愈伤组织是花粉细胞通过再分化形成的不定形的薄壁组织团块
C. 由于是植物组织培养,故全程均需光照条件
D.b试管中所含组织的全能性高于a试管和d试管中的
14. 下图为产业化繁育良种牛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E 和F的繁育过程中,A、B、C、D牛都必须是遗传性能优良的个体
B. E 的遗传物质来自供体 A和 C,F 的染色体全部来自供体 B
C. A供体牛超数排卵获得的卵母细胞需培养至MⅠ期才具备与精子受精的能力
D. 过程③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激活重构胚,使其完成减数分裂和发育进程
15.如图表示某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分析中,正确的是( )
(1)若图①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种群,则a点后的变化可能原因是过度放牧
(2)若图②所示为某发酵罐中菌种数量,则b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增加营养供应
(3)图③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存环境发生剧烈变化,不再适合生存
(4)图④曲线可用于指导渔业捕捞
A.只有一种说法正确
B.有两种说法正确
C.有三种说法正确
D.四种说法都正确
16.在自然界中物种的竞争能力并非全为严格线性排序,如图a所示。如果每个物种的竞争优势随着资源或生长阶段发生变化,就会形成促进物种共存的非传递性竞争,如图b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图a的传递性竞争环境中,通过占据不同的栖息空间、有不同的活动时间等种间生态位分化能减少生物之间的竞争,促进物种共存
B.图b中的非传递性竞争能促进物种A、物种B、物种C在同一生态位中共存
C.传递性竞争可能会导致环境中的物种丰富度降低
D.处于非传递性竞争中的物种种群数量会稳定在一个值上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7.(9分)亚洲象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亚洲象分布在5个互不连通的狭小区域内,其觅食多发生在灌木丛和灌草丛中,在郁闭度很大的密林内很少发生觅食。2021年,部分亚洲象从“老家”西双版纳一路北上,迁移近500千米,直到8月,北迁的象群全部安全南返。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认为此次亚洲象北迁与气候持续干旱有关,干旱条件直接作为 (填“密度”或“非密度”)制约因素影响种群数量。亚洲象北迁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群落, 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北迁的象群可通过听觉、磁场感应等辨别位置和方向,这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信息。近年来,保护区内的亚洲象渐渐从森林内转到森林边缘及农田进行活动和觅食,结合材料信息,从郁闭度的角度推测其原因可能是
。
(3)在恢复亚洲象栖息地的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要考虑当地农民的生活问题,上述描述符合生态工程的 原理。
(4)下图表示亚洲象保护区中某动物种群密度Nt与Nt/Nt+1的关系图,当Nt为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时,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当Nt为a时,该动物的出生率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死亡率;当Nt为d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8.(12分)花椰菜易受黑腐病菌的危害而患黑腐病。野生黑芥对黑腐病等多种常见病害具有抗性。将紫外线(UV)照射处理的黑芥叶肉原生质体和花椰菜根原生质体融合,获得了抗黑腐病的杂合新植株。对双亲和部分杂合新植株的染色体计数,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植株 花椰菜 黑芥 杂合新植株A 杂合新植株B 杂合新植株C
染色体数/条 18 16 34 30 58
(1)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诱导生芽的培养基中 和 的比值较高。
(2)将花椰菜和黑芥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继而培养成新植物体的技术称为 ,在获取原生质体时,利用 酶降解细胞壁,该过程需要在 (填“低渗”或“等渗”)的溶液中进行。利用这项技术进行育种相比传统育种优势在于
。
(3)已知用一定剂量的UV处理黑芥原生质体可破坏其染色体。根据表中数据,尝试推测已获得的花椰菜黑芥杂合新植株B染色体数目小于34、杂合新植株C染色体数目大于34,可能的原因是
。
(4)简要写出从杂合新植株中筛选出具有高抗性的杂合新植株的思路:
。
19.(13分)影印平板法是将长有菌落的平板作为母平板,用灭菌的丝绒布作为印章,然后用此印章将母平板上的菌落“忠实”地接种到其他培养基上的方法。某研究小组欲从黄色短杆菌(能合成L-亮氨酸)中筛选L-亮氨酸缺陷型(不能合成L-亮氨酸)突变菌株,实验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微生物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有水、碳源和 (答出两个)等。培养基灭菌常用的方法是 ;图中菌液进行振荡培养的目的是 。
(2) 该小组在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在适宜条件下先培养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 。
(3)过程①的接种方法是 。过程②接种时,先将灭菌后的金丝绒与培养皿A中的菌落接触一次,然后像盖印章一样将菌种连续接种到培养皿B和C的培养基表面,这种接种方法便于将来比较B、C培养皿中菌落的差异,原因是 。
(4)培养皿B中的是完全培养基,培养皿C的培养基 (填“含”或“不含”)L-亮氨酸,培养一段时间后菌落生长情况如上图所示,研究人员应该从培养皿 (填“B”或“C”)中选取目的菌落,确定目的菌落位置的依据是
。
20.(13分)双特异性抗体是指一个抗体分子可以与两个不同抗原结合,长春花所含的长春碱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下图1是某双特异性抗体作用图,图2是通过杂交—杂交瘤细胞技术(免疫的B淋巴细胞和杂交瘤细胞进行杂交)生产能同时识别癌胚抗原和长春碱的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部分过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与植物细胞融合相比,图2中过程②特有的诱导融合的方法是
,过程②选用的骨髓瘤细胞 (选填“能”或“不能”)在HAT培养基(选择培养基)上生长。
(2)对③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还需进行 ,才能筛选出足够量的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与传统血清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最主要的优点是
(答出三点)。
(3)图2方框内至少需要经过 次筛选,才能获取单克隆杂交-杂交瘤细胞。体外培养到一定时期的单克隆杂交—杂交瘤细胞会因为
(答出两点)等因素而分裂受阻,需进行传代培养。培养时,需在培养液中加入 (天然成分),且置于CO2培养箱中,其中CO2的主要作用是 。
(4)与直接使用长春碱相比,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对人体的副作用更小,原因是
。
21.(13分)太湖流域因受生活污水影响而出现水华,在生态修复的过程中,在水面上放置了栽种着挺水植物的浮床,起到了良好的截污、控藻、改良水质的作用。下图为太湖某区域的部分食物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
该生态系统中,鲢鱼属于第 营养级。
(2)栽种挺水植物能够一定程度抑制藻类等浮游植物生长,分析其原因是
(答两点即可)。
(3)放养食草性鱼类,也可控制藻类的生长。为了获得渔产品的持续高产,需要合理地确定该流域的载鱼量,这体现了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经过综合治理后,该流域水质得以恢复,水清鱼肥,不仅能涵养水源,还为人们带来了丰富的食物来源,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4)下表为某区域生态系统的能量分析数据(单位:KJ·m-2·a-1,其中Ⅰ~Ⅳ表示食物链中不同的营养级)。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除了能量的输入外,还包括能量的
过程。表中能量Y表示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能量X表示的是用于 的能量,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
生物类群 Ⅰ Ⅱ Ⅲ Ⅳ V
同化能量 141×105 875×105 16×105 0.9×105 212×105
能量X 61×105 370×105 3×105 0.3×105 19×105
能量Y 80×105 505×105 13×105 0.6×105 19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