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综合测试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2分)
1.按要求默写。 (每空1分,共9分)
(1)塞下秋来风景异,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范仲淹
《渔家傲·秋思》)
(2) ,八年风味徒思浙。 (秋瑾《满江红》)
(3)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_。
(4) 《满江红》词中的“ ”化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
的词句。
(5)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运用典故,正面揭示了作者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的句子
是:
(6)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
是 : ,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2 分 )
A.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B.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C.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D.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樱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3.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安陵君/其许寡人
B.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C.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D.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4.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旅店)
B. 以头抢地尔(碰,撞)
C. 万钟于我何加焉(增加)
D. 死亦我所恶(讨厌,憎恨)
5.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 )
A.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优厚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那么,
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
B.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我特地将自己求学的艰难告诉他。)
C.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虽然这样,但是,接受的封地是从先王那里,愿意始终
守护它,不敢轻易交换! )
D.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如果有才能、有胆识的人真的发怒,,
就要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要穿丧服,今天就是这样。)
6.下列旬中加点词用法和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敢出一言以复
B. 益慕圣贤之道
C.或遇其叱咄
D.足肤皲裂而不知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往送之门
其如土石何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7.根据阅读积累,下面语句为评论《儒林外史》的一项是( )(2分)
A.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B. 全书所写,虽不外悲喜之情,聚散之迹,而人物事故,则摆脱旧套,与在先之人情小说甚不同。
C. 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
D. 是名士的教科书,“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
8.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如襁褓指未满周岁的婴儿;及笄
指女子十五岁;弱冠指男子二十岁;不惑指四十岁;耄耋指八十九十岁的老人。
B.《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作者是清代的吴敬梓。本文运用了夸张和讽刺等手法揭露了科举
制度的罪恶,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现实。
C. “特别想念那东坡的月光,梦想跟随在放翁的身旁。就算我没有稼轩一般的才华,挑灯看剑咱有的
是担当”,歌词中涉及到的古人依次是苏轼、陆游、辛弃疾。
D.《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他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
《羊脂球》 《悲惨世界》等。
9.某校九年级开展“苏轼伴我成长”专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一】欣赏苏轼诗文的意境之美
(1)苏轼的诗文,语言凝练、意境悠远。从下列诗文中任选一句,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诗文所展现的
画面。 (3分)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记承天寺夜游》)
②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水调歌头》)
【任务二】体味苏轼诗词的精妙之处
苏轼的词,字字珠玑、用典巧妙。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有人认为“千骑卷平冈”中“卷”字用的传神,为什么 ( 3 分 )
【任务三】感受苏轼的人格之美
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转任密州太守,处于仕途的低谷,写下《江城子·密州出猎》;在任密州太 守时,政治失意,与其弟子由七年不见,中秋之夜写下《水调歌头》;因罹文字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
写下《记承天寺夜游》 ……
(3)【结合上述材料和苏轼诗文,说说你心目中的苏轼是怎样一个人。 (不少于50字) ( 3 分 )
二、 阅读与理解(48分)
(一)阅读从《儒林外史》中节选的四个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8分)
【片段一】
学道道: “你今年多少年纪了 ”范进道: “ 童生册上写的是三十岁,童生实年五十四岁。 (A)” 学
道道: “你考过多少回了 ”范进道: “童生二十岁应考,到今考过二十余次。”学道道:“如何总不进
学 ”范进道: “总因童生文字荒谬,所以各位大老爷不曾赏取。”
【片段二】
他爬将起来,又拍著手大笑道: “噫!好了!我中了!”笑著,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 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池塘里,爬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 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 (B) 拍著笑著,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 一齐道: “原来新贵人欢
喜得疯了。”
【片段三】
胡屠户道: “我那里还养猪!有我这贤婿,还怕后半世靠不著么 我时常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
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 (C) 你们不知道,我
小老这一双眼睛,却是认得人的!想著先年我小女在家里,长到三十多岁,多少有钱的富户要和我结亲,
我自己觉得女儿像有些福气的,毕竟要嫁与个老爷。今日果然不错!”说罢,哈哈大笑。
【片段四】
知县安了席坐下,用的都是银镶杯箸。范进退前缩后的不举杯箸。知县不解其故,静斋笑说: “世先 生因遵制,想是不用这个杯箸。”知县忙叫换去,换了一个磁杯, 一双象牙箸来,范进又不肯举动。静斋
道:“这个箸也不用。”随即换了一双白颜色的什子的来,方才罢了。
知县疑惑他居丧如此尽礼,倘或不用荤酒,却是不会备办。 后来看见他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丸子
送在嘴里,方才放心。 (D)
10. 对片段中画横线处的批注,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一语道破范进为了取得报考资格谎报年龄,瞒上欺下的虚伪卑劣行径。
B. 活脱脱地写出了范进闻讯后的喜极失态。
C. 前后反差如此之大,胡屠户的市侩特性暴露无遗了。
D. 居丧尽礼与食膳吃荤前后矛盾,对比鲜明。
11. 讽刺作品有一个重要特点:作者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时,不仅讽刺单个人物或事件,还讽刺背后 的社会现象及根源,请以《儒林外史》中范进“二十岁应考,到今考过二十余次”,却“总不进学”,一
旦考中却“欢喜得疯了”为例进行说明。 ( 6 分 )
(二)阅读以下诗歌,回答问题。 (10分)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④。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②。
[注]①腐儒:迂腐不明事理的读书人。②“古来”二句意为古人存养老马,不是取它的力,而是用它
的智。
12.诗歌常常借助富有特征的景物表达情感。本诗颔联与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月下飞天镜,云生
结海楼”均借“云”“月”抒怀。请依据诗句,完成下表。 (6分)
篇名 景物 情感
云 月
《江汉》 (杜甫) ① ② ③ 2 分 )
《渡荆门送别》 (李白) 层云 明 月 ④ 2分)
13.杜甫为什么自称“腐儒”,又言“心犹壮” 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 ( 4 分 )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14分)
苏武牧羊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①。武谓惠②等: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
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煜火③,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④武,置大客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 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⑤。羝乳乃得归⑥。别其官属常惠等,各
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⑦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选自《汉书》,有删减)
【注释】①受辞:听取供词。②惠:人名,指常惠。③煜火:微火。④幽:囚禁。⑤羝:公羊。⑥羝乳乃得
归: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能回归汉朝。⑦廪食:配给的粮食。
14. 下面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 )
A. “引佩刀自刺”中的“引”本义是“拉弓”,引申为“牵引”“延长”“举,拿”等,在此处取
“牵引”之意。
B. “单于愈益欲降之”中的“益”与“精益求精”中的“益”意思相同。
C. “徙”有“迁移”“调动”“流放”等义项,“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中的“徙”应为“调动”之
意。
D.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中的“食”和“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中的“食”意思相同。
15.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 )
A. 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B. 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C. 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D. 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16.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语句的大意。 (4分)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17. 结合所选文段及李白的《苏武》诗歌,分析苏武形象的主要特点。 ( 6 分 )
(四)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16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
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①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②后,俸③去书来,落落④大满,素蟑⑤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书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
惜也。 (节选自袁枚《黄生借书说》)
【注释】①切:迫切。②通籍:做官,出仕。③俸:官薪。④落落:堆积的样子。⑤素螺 (yín): 指
书里的蠹 (dù) 虫。
18. 对下面语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A. 送 给 B. 情 趣 C. 得 到 D. 细密
19. 乙文中画波浪线内容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B.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C.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D.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20. 翻译甲乙两文中划横线的语句。 ( 6 分 )
(1)余因得遍观群书。
(2)故有所览辄省记。
21. 甲乙两文主人公具有怎样相同的品质 请结合文段内容简要分析。 ( 6 分 )
三、写作与表达(4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中写道: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正处在人生岔路口的你,又会怎样选择呢
请以“因为有 , 所 以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文题补充完整;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
名、校名、人名;⑤不少于600字。第三单元综合测试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2分)
1.按要求默写。(每空1分,共9分)
(1)塞下秋来风景异, _。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
《渔家傲·秋思》)
(2) _,八年风味徒思浙。 (秋瑾《满江红》)
(3)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4) 《满江红》词中的“ - ”化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
的词句。
(5)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运用典故,正面揭示了作者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的句子
是:
(6)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
是 : ,,
【答案】 (1)衡阳雁去无留意 (2)四面歌残终破楚 (3)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4)为篱下黄花
开遍 (5)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6)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解析】本题考查对名篇名句和古诗文的识记理解。默写题作答时, 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 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本题中应注意
“雁、蹴、屑、篱、霹雳、燕、勒”等字的写法。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2分)
A.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B.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C.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D.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樱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答案】B
【解析】A 项的通假字“乡”通“向”,从前。B项没有通假字。C项的通假字“支”通“肢”,肢体。
D项的通假字“被”通“披”,穿。
3.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 安陵君/其许寡人
B.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C.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D.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答案】D
【解析】D项正解朗读节奏为: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4.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旅店)
B. 以头抢地尔(碰,撞)
C. 万钟于我何加焉(增加)
D. 死亦我所恶(讨厌,憎恨)
【答案】C
【解析】C项“加”的意思是“益处”。
5.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 )
A.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优厚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那么,
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
B.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我特地将自己求学的艰难告诉他。)
C.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虽然这样,但是,接受的封地是从先王那里,愿意始终
守护它,不敢轻易交换! )
D.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编素,今日是也。(如果有才能、有胆识的人真的发怒,,
就要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要穿丧服,今天就是这样。)
【答案】C
【解析】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
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
换补”的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虽然”,即使这样。故C 项错误。
6.下列旬中加点词用法和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敢出一言以复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B.益慕圣贤之道 往送之门
C.或遇其叱咄 其如土石何
D.足肤皲裂而不知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答案】 A
【解析】A.连词,来\连词,来; B. 助词,的\动词,去; C. 代词,他\加强反问语气; D.表转折,
却\表顺承,可不译
7.根据阅读积累,下面语句为评论《儒林外史》的一项是( ) (2分)
A.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B. 全书所写,虽不外悲喜之情,聚散之迹,而人物事故,则摆脱旧套,与在先之人情小说甚不同。
C. 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
D. 是名士的教科书,“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
【答案】C
【解析】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A本项是文学家郭沫若对蒲松龄《聊斋志异》的评价; B本项是文 学家鲁迅对曹雪芦《红楼梦》的评价;C本项是文学家鲁迅对吴敬梓《儒林外史》的评价; D本项是文学家
鲁迅对《世说新语》的评价;故选C。
8.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如襁褓指未满周岁的婴儿;及笄
指女子十五岁;弱冠指男子二十岁;不惑指四十岁;耄耋指八十九十岁的老人。
B.《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作者是清代的吴敬梓。本文运用了夸张和讽刺等手法揭露了科举
制度的罪恶,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现实。
C. “特别想念那东坡的月光,梦想跟随在放翁的身旁。就算我没有稼轩一般的才华,挑灯看剑咱有的
是担当”,歌词中涉及到的古人依次是苏轼、陆游、辛弃疾。
D.《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他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
《羊脂球》 《悲惨世界》等。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D.《悲惨世界》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作品。故选 D
9.某校九年级开展“苏轼伴我成长”专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一】欣赏苏轼诗文的意境之美
(1)苏轼的诗文,语言凝练、意境悠远。从下列诗文中任选一句,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诗文所展现
的画面。 (3分)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记承天寺夜游》)
②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水调歌头》)
【任务二】体味苏轼诗词的精妙之处
苏轼的词,字字珠玑、用典巧妙。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有人认为“千骑卷平冈”中“卷”字用的传神,为什么 (3分)
【任务三】感受苏轼的人格之美
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转任密州太守,处于仕途的低谷,写下《江城子·密州出猎》;在任密州太 守时,政治失意,与其弟子由七年不见,中秋之夜写下《水调歌头》;因罹文字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
写下《记承天寺夜游》 ……
(3) 【结合上述材料和苏轼诗文,说说你心目中的苏轼是怎样一个人。 (不少于50字) ( 3 分 )
【答案】 (1)示例一:我选①句,描绘画面:承天寺的夜晚,皎洁、清澈的光,映衬在庭院中犹如一
泓清水。竹柏倒映在水中,犹如藻、荇纵横交错,摇曳生姿。夜景美不胜收!
示例二:我选②句,描绘画面,夜已深沉,朱红的楼阁在月光的映衬下格外醒目。皎洁的月光转过楼
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月影流动,诗人辗转反侧……
(2)极言出猎队伍行走之快,气势之大。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表现了作者的少年狂气。
(3)示例:苏轼,你是一座丰碑,作为知己,思念亡妻的真情催人泪下;作为文人,诗文中的豪情壮 志激荡人心;作为政治家,仕途坎坷,踽踽独行,仍不失乐观与旷达……千年的你,今日归来,带给我们
的是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富足。
【解析】 (1)本题考查描绘画面的能力。描绘画面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 象,扣住所描述的景象的特点,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作
者的情感。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首先要理解句子内容,这是一个描写月光的句 子,其次要扣住诗句中的意象“积水”“藻、荇”“竹柏”,第三要抓住这些意象的特点,如“空明”“交 横”等。最后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加以描写即可。示例:月光下的庭院格外的清静,如一汪清水,澄 净透明,那清水中似乎还生长着轻盈的水草,随着水的流动而轻轻地摇曳,仔细一看不过只是松柏与竹枝
在月光下的投影罢了。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首先要理解句子内容,这是一个描写月光的句子,其次要扣住诗句中的 意象“朱阁”“绮户”“无眠”的诗人,第三要抓住这些月光的特点,如“转”“低”“照”等。最后发
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加以描写即可。示例:月亮转过朱红色的阁楼,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诗
人不能入睡。
(2)本题考查炼字的能力。解答时从关键词语的词性、色彩、修辞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
涵。分析时要结合诗句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
“卷”,极言出猎队伍行走之快,气势之大。 “千骑卷平冈”,写出了出猎者高昂的情绪、抖擞的精
神,结合“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可知,表现了作者的少年狂气。
(3)本题考查学生通过作品感知人物形象的能力。通过材料和苏轼诗文可以了解苏轼的生平,可以从
他作为普通人、作为文人、作为政治家的角度来谈。其情感真挚、经历坎坷、仕途不畅,但他乐观旷达、
胸襟开阔,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人。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示例:苏轼, 一个重情义的人,和亲爱的弟弟分离了,他在中秋佳节写下了千古佳句“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苏轼, 一个乐观而且爱民的人,尽管遭遇了很多次的贬谪,但是他从来没有忘记的初心,
为百姓谋福利,虽然在小地方任职,他也依然想尽办法造福百姓。在杭州的时候,他造苏堤、三潭映月。
他可以游赤壁,也可以在无人的晚上独自饮酒。在下了大雨的时候,竹杖芒鞋,轻松自在, 一点也不慌张。
他是智慧的,也是一个有趣的人,无不在教我们要做一个乐观的人。
二、阅读与理解(48分)
(一)阅读从《儒林外史》中节选的四个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8分)
【片段一】
学道道: “你今年多少年纪了 ”范进道: “ 童生册上写的是三十岁,童生实年五十四岁。 (A)” 学 道道: “你考过多少回了 ”范进道: “童生二十岁应考,到今考过二十余次。”学道道: “如何总不进
学 ”范进道: “总因童生文字荒谬,所以各位大老爷不曾赏取。”
【片段二】
他爬将起来,又拍著手大笑道:“噫!好了!我中了!”笑著,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 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 一脚踹在池塘里,爬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 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 (B) 拍著笑著,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 一齐道: “原来新贵人欢
喜得疯了。”
【片段三】
胡屠户道: “我那里还养猪!有我这贤婿,还怕后半世靠不著么 我时常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
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 (C) 你们不知道,我
小老这一双眼睛,却是认得人的!想著先年我小女在家里,长到三十多岁,多少有钱的富户要和我结亲,
我自己觉得女儿像有些福气的,毕竟要嫁与个老爷。今日果然不错!”说罢,哈哈大笑。
【片段四】
知县安了席坐下,用的都是银镶杯箸。范进退前缩后的不举杯箸。知县不解其故,静斋笑说: “世先 生因遵制,想是不用这个杯箸。”知县忙叫换去,换了一个磁杯, 一双象牙箸来,范进又不肯举动。静斋
道: “这个箸也不用。”随即换了一双白颜色的什子的来,方才罢了。
知县疑惑他居丧如此尽礼,倘或不用荤酒,却是不会备办。 后来看见他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丸子
送在嘴里,方才放心。(D)
10. 对片段中画横线处的批注,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一语道破范进为了取得报考资格谎报年龄,瞒上欺下的虚伪卑劣行径。
B. 活脱脱地写出了范进闻讯后的喜极失态。
C. 前后反差如此之大,胡屠户的市侩特性暴露无遗了。
D. 居丧尽礼与食膳吃荤前后矛盾,对比鲜明。
11. 讽刺作品有一个重要特点:作者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时,不仅讽刺单个人物或事件,还讽刺背后 的社会现象及根源,请以《儒林外史》中范进“二十岁应考,到今考过二十余次”,却“总不进学”,一
旦考中却“欢喜得疯了”为例进行说明。 (6分)
【答案】10.A 11. 《儒林外史》是一部出色的讽刺小说。作者运用夸张、对比、细节描写等手法, 揭露和嘲讽科举制度所造成的丑恶现象和封建末世的衰颓风气。范进因中举而迷了心窍,喜极发疯的丑态, 是作者对范进作夸张变形的讽刺,以增加作品的生动性和感染力,使作者对范进的性格、行为和心态,留 下深刻的印象。作者把当时社会上一般读书人热衷功名、醉心富贵的特征都统摄在范进这个人物身上,并 运用讽刺手法予以揭露、批判,旨在抨击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摧残茶毒,同时反映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的社会现实。
【解析】10.本题考查语句的理解。
A. “为了取得报考资格”说法不准确,科举考试没有年龄限制。
故选A。
11. 本题考查对作品讽刺手法和主题的理解。题干“讽刺作品有一个重要特点:作者塑造人物,叙述 故事时,不仅讽刺单个人物或事件,还讽刺背后的社会现象及根源”点出了讽刺作品的特点及讽刺手法, “以《儒林外史》中范进‘二十岁应考,到今考过二十余次’,却‘总不进学’,一旦考中却‘欢喜得疯 了’为例进行说明”提出了答题要求:以范进为例来说明讽刺作品的特点。《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 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 《范进中举》是《儒林外史》中的故事情节,在描写范进参加乡试中了 举人一事,通过“一拍、 一笑、 一说、 一跌”几个动作,范进在发疯过程中始终只说着一句话: “噫!好! 我中了!”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刻画了他为科举考试喜极而疯的形象,生动地揭示了范进内心和外形的矛盾,
对范进进行了辛辣的讽刺,让人感觉到这一类人的可笑又可气,使人物的精神世界更加鲜明地展现出来,
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从而讽刺了封建科举制度的流毒对读书人的伤害。用岳丈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的极 其鲜明的肢体动作和言语表情,以及中举后邻居对他的前呼后拥和乡绅赠屋的等,作者对其进行了强烈的 讽刺, 一个嫌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势利的小人形象便活灵活现地出现在了我们眼前。讽刺
了人情冷漠,世态炎凉的病态社会,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据此概括作答,做到语言简洁。
(二)阅读以下诗歌,回答问题。 (10分)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①。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②。
[注]①腐儒:迂腐不明事理的读书人。②“古来”二句意为古人存养老马,不是取它的力,而是用它
的智。
12.诗歌常常借助富有特征的景物表达情感。本诗颔联与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月下飞天镜,云生
结海楼”均借“云”“月”抒怀。请依据诗句,完成下表。(6分)
篇名 景物 情感
云 月
《江汉》(杜甫) ① ② ③ 2分)
《渡荆门送别》(李白) 层云 明 月 ④. 2分)
13.杜甫为什么自称“腐儒”,又言“心犹壮” 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 ( 4 分 )
【答案】12.①片云 ②孤月 ③孤寂(或羁旅之悲,意对即可) ④喜悦(或思乡)
13. “腐儒”是杜甫对怀才不遇的自嘲(或不平、怨愤、自负、自谦): “心犹壮”表现杜甫处境艰难
(或年老多病、孤独、漂泊他乡等)却仍忧国忧民(或心系国家、壮心不已、顽强不息等)。
【解析】12.本题理解诗歌的意象与情感主旨。
根据颔联“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可知,在夜晚,看着天上的云朵和明月,自己想要和云朵一起 飘浮着,与月亮一同悬挂在天边。杜甫诗中的意象应该是“片云”“孤月”,字面上写的是诗人所看到的 “片云”“孤月”,实际上是用它们暗喻诗人自己,感慨自己的孤寂,诗人通过对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写,
把内在的感情融入外在的景物当中,感慨自己虽然四处飘零,但对国家的忠心依然像孤月般皎洁。
结合李白《渡荆门送别》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可知,波中月影宛如天上飞来的明镜,空中彩云
结成绮丽的海市蜃楼;诗人通过“层云” “明月”的意象,表达的是自己外出远游的喜悦与思乡的心情。
13.本题理解诗歌的情感发表看法。
结合首联可知,“思归客”是说诗人想回乡而不能回,饱含着无限辛酸,“一腐儒”用自嘲的方式写
出诗人滞留江汉的困境;结合颔联可知,诗人通过对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写,把内在的感情融入外在的景物
当中,感慨自己虽然四处飘零,但对国家的忠心依然像孤月般皎洁;结合颈联可知,“心犹壮”写出了诗
人虽然身处逆境但依然壮心不已的精神状态,面对瑟瑟秋风,诗人不仅没有了往日的感伤情怀,反倒产生
了“病欲苏”的感觉。这种变化是诗人壮心不已的心态和积极用世的精神的反映;结合尾联可知,“老马”
是诗人自比,“长途”代指驱驰之力,再一次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的情怀;结合全诗可知,杜甫此时漂泊
在外,壮志难酬,因此“腐儒”是诗人对自己怀才不遇的自嘲,写出诗人的困顿心境。但是他对此并不甘
心,所以又说“心犹壮”,诗人忧国忧民,还是渴望能够有施展抱负的机会。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14分)
苏武牧羊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①。武谓惠②等: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
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煜火③,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④武,置大客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 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⑤。羝乳乃得归⑥。别其官属常惠等,各
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⑦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选自《汉书》,有删减)
【注释】①受辞:听取供词。②惠:人名,指常惠。③煜火:微火。④幽:囚禁。⑤羝:公羊。⑥羝乳乃得
归: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能回归汉朝。⑦廪食:配给的粮食。
14. 下面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引佩刀自刺”中的“引”本义是“拉弓”,引申为“牵引”“延长”“举,拿”等,在此处取
“牵引”之意。
B. “单于愈益欲降之”中的“益”与“精益求精”中的“益”意思相同。
C. “徙”有“迁移”“调动”“流放”等义项,“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中的“徙”应为“调动”之
意。
D.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中的“食”和“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中的“食”意思相同。
15.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 )
A. 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B. 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C. 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D. 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16.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语句的大意。 (4分)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17. 结合所选文段及李白的《苏武》诗歌,分析苏武形象的主要特点。 ( 6 分 )
【答案】14. B 15.D
16.丧失气节、有辱使命,即使活着,又有什么脸面回归汉朝廷呢
17.①意志坚定:从“十年持汉节”或“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或“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 咽之,数日不死”可以看出:②忠贞爱国或有民族气节:从“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或“律知武 终不可胁”或“十年持汉节”或“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可以看出;③宁死不屈:从“引佩
刀自刺”或“律知武终不可胁”可以看出。
【解析】14.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引佩刀自刺”句意:拿出佩带的刀自刎。引:拿; “乃徙武北海上无
人处”句意: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徙:迁移;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句意:掘野鼠、
收草实来吃;食吃。“食之不能尽其材”句意: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 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
来喂养它;食:同“饲”,喂;故选B
15.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句意:天 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旗毛一起吞下去,几日不死根据句意断为: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族毛并咽之/数日不
死D
16.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特殊句式
等情况。重点词有:屈节,丧失气节;虽,即使;何,什么;面目,脸面;归,回归。
17.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根据第二段“乃幽武,置大客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毛并咽之数日不死”,诗歌“十年持 汉节”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可知,苏武被关在大地窖里面,断绝供应,苏武嚼雪同族毛一起吞下去
来维持生命,多年持汉节不归顺单于;可见其意志坚定;
根据第一段“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引佩刀自刺”,第二段“律知武终不可胁”,第三段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族尽落”,诗歌“十年持汉节”可知,苏武认为自己丧失气节、有辱使命,
没有脸面回归汉朝廷,于是拔刀自刎;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因胁迫投降,苏武挂着汉朝的旎节牧羊,睡觉、
起来都拿着,节上牦牛尾的毛全部脱落,长时间的坚守;可见其忠贞爱国,有民族气节,宁死不屈。
参考译文:
单于派卫律召唤苏武来受审讯。苏武对常惠等人说: “丧失气节、有辱使命,即使活着,又有什么脸 面回归汉朝廷呢 ”拿出佩带的刀自刎。卫律大吃一惊,亲自抱住并扶好苏武,, (派人)骑快马去找医生。 医生在地上挖个坑,在坑中点燃无焰的火,然后使苏武背朝上卧在燃火的坑上,踩他的背部,让瘀血流出
来。苏武本来已经断了气,这样过了好半天才恢复气息。
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因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关在大 地窖里面断绝供应,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族毛一起吞下去,几日不死。匈奴认 为这是神在帮他,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公羊生了小羊才能回来。分开他
的随从官吏常惠等人,分别投放到另外的地方
苏武迁移到北海后,公家发给的粮食不来,掘野鼠、收草实来吃。挂着汉朝的族节牧羊,睡觉、起来
都拿着,上牦牛尾的毛全部脱落
(四)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16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
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①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②后,俸③去书来,落落④大满,素蟑⑤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书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
惜也。 (节选自袁枚《黄生借书说》)
【注释】①切:迫切。②通籍:做官,出仕。③俸:官薪。④落落:堆积的样子。⑤素螺 (yín): 指
书里的蠹 (dù) 虫。
18. 对下面语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A. 送给 B. 情趣 C. 得到 D. 细密
19. 乙文中画波浪线内容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B.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C.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D.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20. 翻译甲乙两文中划横线的语句。 (6分)
(1)余因得遍观群书。
(2)故有所览辄省记。
21. 甲乙两文主人公具有怎样相同的品质 请结合文段内容简要分析。 ( 6 分 )
【答案】18.C 19.A
20.(1)我于是(因而)能够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 (2)因此凡有看过的书就记在心里
21 (1)爱好读书“余幼时即学”“余幼好书”,他们都因家贫只能借书以读,甲文借书于藏书之家,
乙文借书于张氏。
(2)克服困难努力读书的精神。宋濂“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
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袁枚读书迫切,不能借到书,在梦里也想着这件事。
【解析】18.句意:我小时候爱好读书, (但是)家里贫穷,很难得到书读。致: 得到;故选 C。
19.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句意:
(我)到他家去借, (他)不借给我,回来以后我在梦中还出现向他借书的情形。 “往借”省略主语
“我”,是“我”想到的看书的办法, “不与”省略主语“他”,是“往借”的结果;“归而形诸梦”,
写梦中借书,形容看书的迫切;故应在“不与”前后各断一处;故断为: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故选A。
20.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特殊句式
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有: (1)余:我;遍观群书: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
(2)故:因此;所览:指看过的书;辄:就;省记:记忆、记在心里。
21.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与概括。
根据[甲]文“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乙]文“余幼好书,家贫 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可知,甲乙两文主人公幼时都因为家里贫穷没有办法得到 书来看,都选择了借书来读;甲文主人公借书于藏书之家,乙文主人公借书于张氏;据此可知他们都爱好
读书。
根据[甲]文“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可知,甲文主人公刻 苦抄书,即便是天气严寒,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时,也不放松抄录书,根据[乙]文“住借不与归而形 诸梦”可知,乙文主人公梦中都在想着借书的事,足见其看书的欲望强烈;据此可概括为: 都具有克服困
难努力读书的精神。
三、写作与表达(4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中写道: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正处在人生岔路口的你,又会怎样选择呢
请以“因为有 ,所以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文题补充完整;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
名、校名、人名;⑤不少于600字。
【解析】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
一、审题立意。根据材料和题目可知,题目中两个空白处所填的词语应有某种因果关系,所以本文的 写作重点应放在表现两者的因果关系上。文章的主旨应放在后一个空上。由此空白处我们可以填写的内容
就比较多了,如因为有你,所以我更加优秀;因为有绿草,所以春天有了生机;因为有亲近,所以美好;
因为有挫折,所以坚强等等。
二、选材构思。从生活中取材,写出真情实感,力求以情动人。本文的写作重点应放在两个空的词语 之间的因果关系上,可从生活中选择一件或几件小事,表现因为有了XX, 所以“我”产生了怎样的积极的 变化,宜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最后一段以题目收束全文,表达自己对前者的某种感情。如以“因为有挫 折,所以坚强”为题,可以写自己面对挫折时的心情,表述自己在挫折面前是如何做到坚强的,也可采用 欲扬先抑的手法,先写自己起初对挫折的害怕,再写自己一步一步战胜挫折的经历,最后因为自己勇敢的
面对了挫折,所以变得更加坚强。
范文:
因为有她,所以我不再害怕
我有一个善良的伙伴,她陪我度过了一个个精彩而美丽的日子。她的身影我从来不会忘记,因为她是
我的“良师益友”。
她教会我勇敢地面对困难。 一个凛冽的寒冬,我没精打采地背着书包去上学。双脚无力地走在雪花覆 满的路上, 一不小心,我被一块石头绊倒了,“扑通”一声趴在雪地里。屋漏偏逢连绵雨啊!正前方又迎 来一只大黄狗对我乱吠,吓得我魂飞魄散。这时,我形影不离的同伴正好经过这儿,看到这场景,她只是 注视着我,又视而不见地离开了。她是想让我知道,要想坚强,就得自己面对困难,勇敢地战胜困难。于
是我奋力地爬起来, 一声怒吼,把大黄狗给吓跑了。她站在那个角落,向我竖起了大拇指。我顿时不再恐
惧。
我的学习成绩也是在她的帮助下进步的。有一次,我生病了,烧得很严重,因此没有去上学。她知道 我生病了之后,不顾风吹雨打,坚持跑到我家,为我辅导学习,我没听懂的题目她也耐心地讲解。第二天,
我去上课正好被老师点起来回答问题,幸亏有她的辅导,我才能流利地回答出老师的提问。老师点点头,
满意地笑了。我笑了,她也笑了。
不仅如此,她还教会了我做人要诚实。 一个星期三,因为嘴馋,我偷偷带了零食到学校。我的同桌发 现后,告诉了老师,然后我被叫到办公室去。我走在去办公室的路上,心里觉得很委屈。来到老师面前, 我埋怨同桌黄子诬陷我,还“做贼心虚”地反咬一口: “如果我带了零食,黄子怎么会知道呢 一定是他
带了零食,把责任推给我!”黄子眼睛瞪得圆圆的,气得说不出话来。这时,我最好的伙伴来送作业,不
时还对我眨眼睛。原来她暗示我认错,免得吃大亏。我不理睬她,如果我现在认错,不就明摆着不打自招 了吗 我还倔强得不肯承认。 一直到老师闻到了我身上的零食味,就知道是我偷吃了零食。老师狠狠地批 评了我一顿,还另外布置了作业,不管我怎么做都做不完。她在我奋力作业的时候轻劝了我一句: “不诚
实是要付出代价的,”我默默地低下了头。
这就是她,我最好的朋友——杜千宜。因为她,我拥有了勇气;因为她,我变得不再孤单;因为她,
我明白了做人要诚实。她带我迈过了一个个困难的坎,让我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再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