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 三 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课件(共4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 三 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课件(共4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19 17:06: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8张PPT)
逻辑的力量
Meet the summer
合理的论证方法
核心问题:
1.补充隐含前提,保障论证可靠。
2.运用间接论证,丰富论证方式。
3.学习驳论文
论证,就是用某些论据去支持或反驳某个观点。支持(立论)和反驳(驳论)都属于论证。
论证要素和推理要素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完整的推理有三个要素:前提、推理形式、结论
完整的论证也有三要素:论据、论证形式、论点
区别:1、推理用于发现:先有前提再有结论。
2、论证用于说理:先有论点,再选择论据。
什么是论证
论证和推理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推理只是断定前提与结论之间有必然关系或者有或然关系;推理并不一定要求前提的真实性。
论证则要求论据的真实性,由此保障论点的真实性。
论证的论据相当于推理的前提,论点相当于推理的结论,论证方式相当于推理形式。
常见论证形式:
举例论证
假设论证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类比论证
因果论证
常见论证方法:
例证法
引证法
喻证法
比较法
排除法
归谬法
反证法
直接论证
间接论证
1
0
关注论证的隐含前提
必备知识
为何要补充并甄别隐含前提的真实性?
在一个复杂的论证中,为了简便起见,论证者常常把一些他认为真实性十分明显的前提省略掉,但是,论证的错误也常常发生在这些被省略的前提上。论证者认为真实性十分明显的前提,不一定事实上就是真实的。同时,又由于它被省略了,人们就不容易发现它的错误。因此,我们在研究一个论证时,应当特别注意哪些前提被省略了,它们是不是真实的。
拓展 隐含前提案例
某作家出身贫寒,他父亲是一个弹棉花的匠人,但他从不隐讳自己的出身。在一次聚会中,有个富家子弟当着众人的面对他高声说:“ 听说你父亲是个弹棉花的。”
“是的。”作家说。
“那他为什么没有把你也培养成弹棉花的呢 ”
作家微笑着反问:“ 你的父亲一定是位绅士 ”
“那是自然。”富家子弟高傲地回答。
“那他怎么没有把你也培养成绅士呢 ”
大家听了,都笑了。
论据:你父亲是弹棉花的匠人。
隐含论据(前提):如果父亲具有什么身份或属性,那么儿子也就具有什么身份或属性。
论题(结论):你也应该被培养成弹棉花的匠人。
【关注隐含前提,保障结论正确】
第一,事实性隐含前提。
蚯蚓在湿润的地面上每分钟可以爬 30 厘米,可见蚯蚓比人的步行速度都慢很多。
雨燕每小时飞行可达110千米,可见雨燕飞行的速度比动车还要快。
隐含论据(前提)
人的步行速度每分钟远远超过了 30 厘米。(真)
隐含前提
动车的速度每小时低于110千米。实际上动车的时速一般是200千米及以上。按照常识,我们不会接受有这个结论。(假)
【关注隐含前提,保障结论正确】
第二,价值性隐含前提
白鳍豚濒临绝种的危机,所以我们必须保护白鳍豚。
媒体对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有些负面事件,应减少报道,我们应该正面引导社会风气,弘扬正气,以鼓舞士气。
省略的大前提
所有濒临绝种的物种都是我们必须保护的。
省略的小前提
大量负面事件的报道会对社会风气的引导起负面作用,会导致社会正气不足,士气受挫。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练习:说出下列论证的隐藏前提。
论据:子非鱼
论点:(子)安知鱼之乐
隐含前提:
只有同类才能相知
惠子
论据:子非我
论点:(子)安知鱼之乐
隐含前提:
只有我知道我的想法
庄子
【2020.全国卷I】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研究发现,有氧运动能增加流向与记忆有关的大脑区域的血流量,从而改善记忆力。任何时候开始锻炼都不会太晚,即使进入老年阶段,① ,你仍然可以通过适当增加有氧运动来加以改善。有30名被试人员(平均年龄66岁)参与了研究,② ,这两组人都没有定期锻炼的习惯,也没有记忆障碍的迹象。其中一组每周完成数次有氧运动的任务,而另一组只进行拉伸和平衡训练,同时保持较低的心率。12个月后,与拉伸平衡组相比,有氧运动组流向与记忆有关的大脑区域的血流量增加了。研究开始和结束时进行的记记力测试显示, ③ ,而拉伸平衡组的成绩提高不明显。
真题演练
记忆力已经开始衰退
他们被随机分成两组
有氧运动组的成绩有显著提高
【2020.全国卷II】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无论生产、生活还是娱乐,当人暴露在噪声环境中时,健康就会受到威胁。暴露时间短,会产生焦虑与精神压力;暴露时间长,① ,甚至失聪。 听力损失程度与音量和暴露时长相关。然而,当噪声级达到一定高度时, ② ,均会产生水久性听力损害。而单从听力保护角度来说,即使是乐音, ③ ,时间过久,也会对听力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真题演练
则会造成听力损失
无论暴露时间长短
如果音量过大
2
0
学会间接论证
当直接论证有困难或者效果不好的时候,我们就会采用间接论证,主要运用“排除法”“反证法”和“归谬法”。
学会间接论证
排除法
排除法又叫淘汰法,如果一个题有若干个选项,而要证明其中某项正确,只要找出证据否定其他所有的选项就行了,这种方法就是大家熟悉的“排除法”。
从逻辑的角度讲,排除法运用的是典型的不相容选言推理的规则。
如鲁迅《拿来主义》的中心论点是“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却偏偏从“闭关主义”说起,采用的就是排除法,其推理过程如下:
或者闭关,或者送去,或者等别人“送来”,或者自己去拿(当时没有其他选择)(大前提)
不能闭关,不能送去,不能等别人“送来”(小前提)
只有自己去拿(结论)
排除法
反证法
先假设与某个论点相矛盾的观点成立,
然后通过确定反论题的虚假
来间接地证明最初论点的真实性。
学会间接论证
反证法的论证过程如下:提出论题→设定反论题→依据推理规则进行推演→证明反论题的虚假→根据排中律,既然反论题为假,原论题便是真的。
反证法
论题:《祝福》 的故事一定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后。(p)
设立反论题:《祝福》的故事不是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后。(非p)
如果故事不是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后,(非p) 就不可能有“旧历”的说法,(q)(有新历才有旧历,什么时候有的新历?)
可是课文头一句就说“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q假→非p假)
所以,《祝福》的故事一定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后。(非p假,所以,p真)
例如
中国从辛亥革命后的次年(1912年)起采用公历月、日,但同时采用中华民国纪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通令,中国以格里历为国家历法,并采用公元纪年.
王戎“道旁苦李”的故事。
李子是苦的。假如李子不是苦的(甜),生长在路边一定会被人摘光了。可现在道旁这棵李子树上挂满了果实,说明没人摘,李子一定是苦的。
论点:
李子是苦的。
设立反论题:
假如李子不是苦的(甜),生长在路边一定会被人摘光了。
李子树上挂满了果实,说明没人摘,
结论:李子一定是苦的。
归谬法
归谬法是从某一观点推出明显的错误或矛盾,
目的是证明这一观点本身的错误,常用于驳论。
学会间接论证
赫尔岑是俄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他有一次参加一个晚会,晚会上演奏的轻佻音乐使他非常厌烦,他不得不用手捂住耳朵。
归谬法
从逻辑的角度讲,归谬法运用的是典型的假言推理。首先假定它为真,然后由它推出荒谬的结论,最后确定它是假的。
主人向他解释∶"演奏的是流行歌曲。"
赫尔岑反问一句∶"流行的乐曲就是高尚的吗 "
主人听了很是吃惊∶"不高尚的东西怎么能够流行呢 ”
赫尔岑笑着说∶
"那么,流行性感冒也是高尚的啦!”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
归谬:“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邻之厚,君之薄也”、晋国“东封郑”必西“阙秦”
结论:灭掉郑国实为“阙秦以利晋”
“亡郑而有益于君”的观点是错误的
观点: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秦)
“还有一次,国民党的一个地方官僚禁止男女同学男女同泳,闹得满城风雨。鲁迅先生幽默地说:‘同学同泳,皮肉偶尔相碰,有碍男女大防。不过禁止以后,男女还是一同生活在天地中间,一同呼吸着天地中间的空气。空气从这个男人的鼻孔呼出来,被那个女人的鼻孔吸进去,又从那个女人的鼻孔呼出来,被另一个男人的鼻孔吸进去,淆乱乾坤,实在比皮肉相碰还要坏。要彻底划清界限,不如再下一道命令,规定男女老幼,诸色人等,一律戴上防毒面具,既禁空气流通,又防抛头露面。’”
男女同学同泳的确有碍大防
空气从这个男人的鼻孔呼出来,被那个女人的鼻孔吸进去,实在比皮肉相碰还要坏
要彻底防止男女淆乱乾坤,规定男女老幼,诸色人等,一律戴上防毒面具(荒谬的结论)
练习:尝试提炼鲁迅先生的归谬逻辑。
3
0
写作中的论证方法
①因果分析法
例:磨难,能历练人生。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后黯然退出体坛,却又另辟天地,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磨难,能带领人冲破黑暗,绽放光彩。
这一叙例语段,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中间列举贝多芬、司马迁和李宁三个例子来证明论点。毛病是在例子和论点之间缺少分析语言。
那么,怎样展开议论呢?
阅读语段,我们发现,“三位人物在磨难下的结果”已告知我们了,而对于原因则只字未提,所以,我们就可以添加“原因探究”的分析文字,以较好地架起事例与结论之间的桥梁,达到“叙”为“议”服务的目的。
修改:有时候磨难,恰恰能够历练人生,绽放光彩。
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那是因为他不屈服命运的压打,顽强抗拒厄运,才谱出了人类的心灵之歌;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那是因为他有坚定如山的信念,刚毅如铁的意志,于诽谤讥嘲中坚持自己的志向,才突围成为“史圣”;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黯然退出体坛后,却又另辟天地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那是因为他懂得承受失败,不为失败所吓倒,才能在失败中开拓出一条新路。
磨难,是祸,又是福。它对于意志坚强者,只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帘风雨,只要勇敢地走过去,前方是另一片蓝天。
②假设分析法
假设分析法:运用假设推理对所列举的论据进行分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使事例和析例正反映衬,很有说服力。
例:“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蛋,当你画了一个,再去画另一个时,形态又不同了。即使同一个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其形态也有很大的区别。只有把画蛋的基本功练好了,才能画出更好的画。”达·芬奇老师的谆谆教导,说出了一个真理:基本功训练很重要。由于达·芬奇从师阶段培养了扎实的画画基础,他后来成为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卓越的画家。
分析:这一语段陈述了达·芬奇的奋斗结果并且作了简单的原因分析,应该说有“叙”也有“议”。但说理应该再深入一点,再透彻一些。
达·芬奇老师的谆谆教导,说出了一个真理:基本功训练很重要。假如达·芬奇没有在从师阶段培养扎实的画画基础,他后来无法成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卓越画家。
③正反对比法
正反对比有两种情况:
一是摆出一正一反两个例子,同时还要对它们作进一步分析。
一是只举一个例子,这个例子里面含有正反两种因素,作者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对比性分析,重在分析,不是例子。
例子:
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他们二人可说是精于谋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当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进谗言,以致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展其才志。而当时齐王听说孙膑之才,不惜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委以重任。齐军终于有了马陵道之胜。
例子是不是完了?想说什么,想说“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
但是人家没有就此而止,下面做对比性分析。要害在这儿呢。
分析 同是孙膑,为何落得两种境遇呢?就是因为他效劳于优劣不同的两个统治集团。在魏国,庞涓只为私利,妒贤嫉能,魏王昏庸,偏听偏信,而且缺乏识别千里马的伯乐眼光。试想孙膑在这么一个集体中,如何施展大志呢?
而齐王任贤用能,身边的臣子也不像庞涓那样谋私,因而上下齐心,孙膑在此,可说计出即行,正得以充分发挥作用。
可见,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
然而,又出现“而”了,又转向另一面了。
④比较分析法
将所举两个事例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比较分析,能够透过表象,指出实质。
示例:
论点:看待问题要全面客观,更不可以己之长攻人之短。
论据:有一个故事:一位哲学家乘渔夫的船过河,他嘲笑渔夫不懂数学失去三分之一的生命,不懂哲学又失去一半的生命。风浪来,船即将沉没,渔夫说,你不会游泳,全部的生命将没有了。
分析:在这故事中,哲学家确实知识渊博,他懂数学又精通哲学,这是他的长处。而渔夫呢,这类知识贫乏,对数学、哲学一窍不通,这是他的短处。但是,哲学家虽有长处,也有短处,而且他的短处恰恰是渔夫的长处。哲学家没有全面地看问题,片面地用自已的长处来攻击他人的短处,其结果自然被渔夫反唇相讥。
举例论证是一种从材料到观点,从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是从对许多个别事物的分析和研究中归纳出一个共同的结论的推理形式。
从逻辑的角度讲,举例论证运用的是典型的归纳推理。
直接论证
一统六国的秦赢政,笔不停辍的气象学家竺可桢,独树一帜的京剧大师梅兰芳,服务于民的百姓公仆焦裕禄…… (不完全枚举)
纵观古伟人今英雄,多少科学家,艺术家,甚至普通工作者,他们数十年如一日,用血泪与汗水浇灌着成功的花蕾。(概括枚举)
为了理想,必须如海涛一样毫不畏惧地去拼搏去奋斗。(结论)
举例论证
4
0
虚拟论敌
在论证中引入“虚拟论敌”
学生议论文写作常见模式“例子+观点”,这容易让观点绝对化、结构扁平化。
根据
观点
漏洞
这位“虚拟论敌”可能会反驳什么呢?
“驳论点”——对我们的论点举出反例或者从论点推出错误。
“驳论据”——质疑论据及隐含前提的可靠性。
“驳论证”——指出论证中存在的逻辑问题。
所以我们就要在论点、论据和论证中做到无懈可击,让“论敌”无处可驳。
引入“虚拟论敌”,抵御逻辑攻击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六国论》
审题——“黄金三问”
1. 这个说法能成立吗(停下思考,学会质疑)
2. 有没有相反或例外的情况 (追求合理与完善思维,不是为了标新立异)3. 如果成立,需要什么条件 (合理化,使逻辑严谨,表达准确)
如果不成立,哪里有逻辑谬误 (破中有立)
例如
“虚拟论敌”的写作思路
例如:要求以“兼听则明”为论题写一篇议论文。
常规模式:①论点:兼听则明
②正面的例子:“齐王纳谏”
③反面的例子:“晁盖丧命”
分析:按照这样的提纲写下去,很容易写成“观点加例子”的模式,即使材料再丰富,逻辑上还是不够周密。
审题——“黄金三问”
这个说法能成立吗?为什么?(停下思考,学会质疑)
2. 有没有相反或例外的情况?(追求合理与完善思维,不是为了标新立异)
3. 如果成立,需要什么条件?(合理化,使逻辑严谨,表达准确)
如果不成立,哪里有逻辑谬误 (破中有立)
你的质疑:(1)“兼听”就一定“明”吗?
(2)有没有反例
(3)如果此论点成立,需要什么条件?
“虚拟论敌”的写作思路
引入“假想敌”:
①“兼听”就一定“明”吗?(驳论点)“三人成虎”“父子骑驴”的故事里的主人公恰恰是听得越多越糊涂啊……(驳论据)
②“偏信则暗”能够证明“兼听则明”吗?
③齐王“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的声音还不算“兼听”吗?而李世民有时听魏征一个人的就够了。(驳论据)究竟达到什么程度才算兼听?
分析:有了质疑,就要应对、驳斥、解释,也就需要对“兼听”的内涵做进一步的解释,对例子做进一步的分析。
看课本
“虚拟论敌”的写作思路
改进后:
①提出论点:兼听则明
②阐述论点:“兼”的目的:拓宽视野,打开思路。
“兼”的核心:在“多”,更在“异”。
③举例分析:
正:“齐王纳谏”等,分析齐王“兼听”的表现,重点突出“刺”“谏”“谤议”。
反:“晁盖丧命”等,分析“不明”的根本原因是“不能兼听”,尽量排除他因。
④进行限定
主动引入反例“父子骑驴”“美国总统林肯”等,指出“听”不能代替“断”。“听者”要有主见。
进一步分析:“兼听则明”的前提是听者包容与善断。“兼听”的原则是独立思考、为我所用。(达到什么程度,才算兼听)兼听的内涵。
5
0
学写驳论文
一篇合理的议论文需要满足的要求
论点:概念准确,内涵和外延清晰,在同一语境下前后统一
论据:论据真实,论据的阐释合理。
论证:
1、要求前提为真,推断严谨。
2、实体数量足够,有紧密的相关性。
尝试写驳论文
就论证方式而言,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立论是直接阐明论点,与之对应的是“立论文”;驳论是通过反驳对立的论点来阐明自己的主张,与之对应的是“驳论文”。
不破不立:驳论是指通过揭露和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论点来确立自己的论点,驳论的作用在于“破”,即辨别是非,驳斥错误的观点,同时树立正确的观点。
主要有三种形式:
1.驳论点:直接驳斥对方的论点。
2.驳论据:通过批驳对方的论据来驳倒对方的论点。
3.驳论证: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过程的谬误来驳倒对方的论点。
1、驳论点
示例:
驳论点:直接驳斥对方的论点。先指出对方荒谬的论点,然后用正确的道理和确凿的事实直接加以驳斥
1、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
可俗话又说:靠人不如靠己!
2、俗话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可俗话又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2、驳论据
示例:唐僧带领徒弟化缘,敲开了一员外家的门,唐僧:“阿弥陀佛,施主,给点吃的吧!”
员外:“你们比我有钱,怎么还向我要吃的 ”
唐僧:“我们是和尚,身无分文,怎么可能比您老人家有钱呢
员外:“身无分文 哼!你骑着的宝马比我家的牛值钱;你身边的那个瘦子穿的皮草,比我穿的绫罗绸锻值钱;你挑担子的挑夫还烫着卷发,就连你身边的那头猪都比我家的肥。凭什么要施舍给你吃的!
唐僧……
驳论据:通过批驳对方的论据来驳倒对方的论点。论据是论点的根据,是证明论点的。错误和反动的论点,往往是建立在虚假的论据之上的,论据驳倒了,论点也就站不住脚了。
3、驳论证
示例:
前几天有人上我家推销净水器,一个劲的说他们的净水器如何如何的好,像人的肾一样(比喻论证),能过滤掉那些脏物质。
我老妈神叨叨的来了一句:“肾过滤完剩下的不是尿吗 ”
驳论证: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过程的谬误(驳其论证)来驳倒对方的论点。驳倒了它的论证中关键问题,也就把谬论驳倒了。论点不攻自破。
二、驳论的要点
(1)要对准靶子。写驳论文,首先要摆出对方错误的观点,竖起靶子。怎样竖起靶子呢 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概述,即用概括性的语言,将所批驳的敌论复述一遍,并且还要强调敌论的弊端。二是摘引,即把反面材料的关键部分或有关部分摘录下来,然后对准靶子,进行驳斥。
(2)要抓住要害。鲁迅说:“正对‘论敌’之要害,仅以一击给予致命的重伤。”对谬论,一定要抓住其错误的本质,深入地进行揭露和批判。
(3)要注意分寸。对敌人的反革命谬论和人民内部存在的“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决不可相提并论。
(4)要有破有立。驳斥错误的观点同时,要树立正确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