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 教学设计 人音版 音乐一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这是什么 教学设计 人音版 音乐一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4-05-19 15:33: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这是什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什么》是一首儿歌,2/4拍,五声宫调式,四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以谜语为歌词,“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生动形象富有童趣,那是什么发出的“嘀嗒”与“当当”的声音呢,启发学生以形象思维,积极动脑思考。
歌曲的旋律在有规律的节奏下,轻松、跳跃,第一二句形象地描绘出钟表的机械声和报时声,第三乐句是重复的两个小乐句,呈示这两个设问,第四乐句是扩展的尾句,平稳的落在主音“do”上,给人以完整的结束感,结合歌词提示学生要有时间观念,并暗示谜底。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这是什么》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音乐所描绘的钟表的形象,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体验参与音乐的快乐。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欢快,活泼的旋律, 用声音模仿小闹钟的机械声,报时声。通过各种形式的演唱,使学生唱好歌曲。
3、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控制声音强弱力度,跳跃的旋律,以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理解、控制声音长短,强弱,理解旋律高低概念,自然的演唱歌曲。
难点:提醒学会运用舌尖轻轻弹动,唱的轻快而又弹性,用气息控制声音强弱,长短。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1、同学们,欢迎来到今天的音乐课堂。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请同学们猜一猜,“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猜一件物品。
2、师:相信同学们一下子就能猜对,——是钟表。你们可真厉害,一说到钟表,大家都特别的熟悉,它是我们生活中的朋友,谁都离不开它。谁能来说一说你们家的钟表是什么样的?跟老师和同学们来分享一下。
3、师: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琳琅满目的钟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播放多媒体课件请学生欣赏,背景音乐《这是什么》)
4、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就叫——(出示课题《这是什么》)
二、关注音乐 有效聆听
1、师:我们先听一听歌曲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放音频)听出来了吗?是不是歌曲非常的欢快。
2、让我们带着欢快的声音一边听歌曲一边用拍手拍腿的方式为歌曲打一下节奏吧。(每一小节的第一拍拍手,第二拍拍腿)
3、(1)师:我们再来听一听歌曲中的闹钟是怎么走路的?你能跟老师一起模仿他们走路的声音读一读吗?听老师先来一遍(出示PPT),你能试一试吗?
滴答滴答︱滴答滴答︱当0当0︱当—
(2)师:滴答滴答是在模仿谁的声音?(秒针)那你们觉得秒针走路的声音是清脆的还是舒缓的呢?对,是(清脆的)。让我们用清脆的声音再来读一遍。
三、巧解难点 完整学唱
1、让我们把钟表的声音加入刚才的谜面当中一起读读吧(播放课件)请同学们注意听老师是怎么读谜面部分的?(老师读)
请同学们看一下谜面部分,这里出现了一个新朋友,它叫小附点,它说,我是一个小圆点,遇到我的时候要延长前面音符时值的一半。所以,大家看歌词中的“它”和“什”都要读得长一点。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两句。
下面我们一起用欢快的声音完整吗的读一遍吧。
3、相信你们一定读的非常准确,老师都忍不住想用歌声来唱唱这个谜语了,你们能跟着老师的歌声一起唱吗?让我们先来唱一唱钟表走路的声音,请同学们听老师唱一唱,有没有不同的地方?(放伴奏老师唱)对,每一句的最后一小节里,第一句的“当”是5,第二句的“当”是低音5。(出示PPT)让我们用轻松有弹性的声音再来唱一唱。
4、下面我们来合作唱一唱:我来唱前半句秒针走的声音,你们唱后面大钟表的声音。要注意音的高低的区分哦。(放琴伴奏音频)
5、同学们一定唱得非常准确。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接龙唱一唱整首歌曲。我来唱第一句,你们唱第二句,看谁接得准确。(跟琴伴奏)注意坐姿哦(小腰板直起来,小嘴巴笑起来)
6、相信同学们一定接的很好。让我们一起用欢快的富有弹性的声音再来跟音乐完整的演唱一遍吧。
四、巩固学习 表现创造
1、你们精彩的演唱,吸引了两个乐器宝宝,看看它们是谁?(双响筒、三角铁)它们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了。
2、你觉得这两个乐器应该怎样为歌曲伴奏呢?对,咱们可以用双响筒模拟滴答的声音,用三角铁模拟钟表摆动的声音。如果身边没有这两种乐器,咱们可以利用身边的课桌和自己的笔一起敲起来。
3、我们邀请两个乐器宝宝加入吧,先来看看乐曲中的双响筒是怎么敲击的。
我们一起来模拟双响筒为歌曲伴奏一下。
下面我们来邀请碰铃宝宝加入,你来找找哪几句出现碰铃宝宝了。我们一起模拟碰铃为歌曲伴奏一下吧。
我们把双响筒和三角铁一起加入,边唱边演奏起来吧。
五、小结
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最后老师还想送给大家几句话:(课件播放)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告诉我们:时间一去不复返,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才能创造出更大的财富。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了,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