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品评历史人物,胸怀家国天下
爱国及坚守
——班固《苏武传》
学 习 目 标
1.把握细节,分析苏武人物形象及感悟其 精神品质。
2.给主人公设计一段颁奖词。
学习任务一
合作探究:把握细节,分析、苏武人物形象,感悟其精神品质。
如何对待“生”与“死”
当国家灭亡之时,
屈原、文天祥选择了“死”;
当责任尚未完成,
司马迁屈辱地选择了“生”。
生死抉择
择死
抉生
择死
“择死”体现了苏武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择死
“择死”体现了苏武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
个人生死放在国家尊严之后;
个人生死是小事,国家尊严是大事。
择死
“择死”体现了苏武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屈节辱命…何面目以归汉”;
引佩刀自刺。
节操与使命远比自己的性命重要。
择死
“择死”体现了苏武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屈节辱命…何面目以归汉”;
引佩刀自刺。
卫律惊;惠等哭;单于壮其节
这一惊一哭一壮,充分衬托出苏武的铮铮铁骨及高尚情操。
择死
“择死”体现了苏武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举剑拟之
富贵如此
与君为兄弟
——威逼
——利诱
——拉拢
反复不定、恬不知耻
择死
“择死”体现了苏武什么样的 精神品质?
威逼
利诱
拉拢
反复不定、恬不知耻
——不动
——不应
——骂
——威武不屈
——富贵不移
——不同流合污
忠贞不二
大义凛然
择死
“择死”体现了苏武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先论交情,再披露苏武家庭悲剧;接着说明初降切身同感;再指出汉朝法令无常,安危不可知。推心置腹,委婉通情。
择死
“择死”体现了苏武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王”:划清界限,表明立场
爱恨分明,立场坚定,忠贞如一
抉生
“抉生”体现了苏武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绝地:绝不饮食;羝乳断念;
别其官属各置他所
求生:
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掘野鼠去草食
抉生
苏武前后对生死的选择矛盾吗?
择死
不矛盾
匈奴想要从逼降、摧垮苏武意志来达到羞辱大汉的目的,匈奴变化方式逼降,他的对抗方式也就随之发生变化。
而且苏武“抉生”不是为了富贵苟且偷生,是与艰苦环境的抗争,与“威逼利诱”的抗争。
小 结
不管是威逼利诱,还是发自肺腑的劝说,都打动不了忠贞不二的苏武。扣押匈奴19年,苏武展现出了历经磨难,始终守节不移,怀着满腔爱国之情、不计较个人恩怨得失、绝不贪图功名利禄的高尚的人格魅力和伟大情操。
学习任务二
拓展:阅读文章节选外内容,感受史书记录人事的笔法。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赞:赞助(添加)
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闵之。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武因平恩侯自白:”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原因使者致金帛赎之。”上许焉。后通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又以武弟子为右曹。
班固为何要安排这个意外?为何不按时间顺序叙述,要用补叙的方式将这个意外安排在返回汉朝之后?
春秋笔法
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
补叙的生活细节真实动人,使人物有血有肉,更加丰满。
苏武:舍小家赴国家的忠臣形象
汉武帝:刻薄寡恩转人情味,立
体化的老者形象
情节安排巧妙。
“不虚美,不隐恶”,充分尊重史实、不随意删减的同时,也有着巨大的主观能动性。
调整叙事顺序,在情节上下功夫,目的是为了刻画丰富立体的人物形象。
见犯乃死,重负国
坚守十九年,苏武不辱使命回归故国。
请你为他颁奖,并设计一段颁奖词。
(要求:定奖项,字数60字以上。)
学习任务三: 拓展训练
在忘却与铭记之间,在享受与坚忍之间,那行于枯草寒冰之上的苏武,用执著与信念作出了最美好的答案:富贵,只不过是过眼云烟;忘却,便是它的最好归宿;忠心,才是历史的永恒;铭记,才是它的精神家园!
颁 奖 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