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共23题;共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共30分)
1.(本题3分)历史核心概念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支点。下列历史概念演进的内在逻辑正确的是( )
A.飞钱——会子——庄票 B.村落——集镇——城市
C.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 D.家庭式劳作——庄园式劳作——作坊式劳作
2.(本题3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分布在住宅区附近的机器工厂,成为上海居民投诉最多的对象。留声机、广播等新器物的流行与集聚,也导致邻里因噪音问题纠纷不断。这表明上海( )
A.政府管理职能相对欠缺 B.城市内部阶级矛盾尖锐
C.社会经济秩序出现混乱 D.城市化的弊端日益显现
3.(本题3分)“亥市”是指隔日交易一次的集市。唐诗中关千“亥市”的记载有:“亥市鱼盐聚”“野桥经亥市”等。唐朝的“亥市”
A.都分布在水运交通方便的地方 B.具有比较完善的饮食服务设施
C.很多逐渐演变为地方商业中心 D.交易商品的类型有严格的限制
4.(本题3分)在欧洲某一时期,高耸人云、冷峻阴沉的哥特式建筑不再流行,建筑师们热衷于重现古希腊的柱式以及古罗马的穹顶拱券,从而营造出欢快充实的空间感受。据此推测,这种变化最早应该出现在
A.智者学派之前 B.文艺复兴时期 C.宗教改革之后 D.启蒙运动前后
5.(本题3分)在1786年,人们在曼彻斯特仅看到一个烟囱矗立在屋上,15年后,这里已经约有50个纱场……设有商店的中心区域已经美化了,那里开辟了宽阔的街道,两边有很高的砖砌的房屋。这说明( )
A.英国城乡差距比较明显 B.工业发展导致了污染
C.英国已完成城市化进程 D.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
6.(本题3分)西周时期,城邑内的功能区是围绕“宫庙”为中心来布置的。手工业作坊和市较少,居民数量和城的规模也受到种种限制,居民区比较分散。由此可见,当时( )
A.城邑经济比较发达 B.城市设施十分落后
C.商人遭到社会鄙视 D.城市政治功能突出
7.(本题3分)城市规划虽是个新近的名词,但古代中国已有城市规划的理念,如管子认为“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据材料可知管子的城市规划理念是( )
A.突出城市的政治功能 B.强调城市的防御能力
C.城市建设应因地制宜 D.城市发展应遵循礼制
8.(本题3分)据统计,1912~1925年,上海工部局共颁发了81903份建筑许可证,与清末相比,增加了47.2%。新崛起的建筑物,一部分是工业用房,另一部分用于城市新市民的居住。这反映出该时期的上海( )
A.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B.已成为国际化大都市
C.城市贫困问题得到解决 D.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
9.(本题3分)在人类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居住形式经历的演变是
A.穴居—巢居—半穴居—地面筑屋 B.巢居—穴居—半穴居—地面筑屋
C.穴居—半穴居—巢居—地面筑屋 D.穴居—半穴居—地面筑屋—巢居
10.(本题3分)下表为抗战时期的前后不同时期内国民政府设立的省会市及其人口数量情况统计表。此表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 )
人口规模 抗战前设的省会市 抗战时期和抗战后设的省会市
100万一200万 广州、天津 —
50万一100万 杭州、沈阳 —
20万一50万 成都、长沙、济南、武昌 福州、开封、南昌、镇江、保定
10万一20万 昆明、吉林 安庆、西安、贵阳、兰州、西宁、张家口、太原
5万一10万 齐齐哈尔、归绥 银川、迪化、桂林
A.行政区划调整混乱 B.城市化进程加速
C.边疆危机不断加深 D.东西部差距缩小
二、填空题(共15分)
11.(本题3分)时间观念的变化:
(1)原因:工厂制度及 等交通工具的出现,使人们必须守时, 成为现代生活的准则。
(2)表现:城市中社会上层人士出行戴表,大城市的 、码头、银行、 及市区街道多设有标准钟。
12.(本题3分)阅读教材P57-60,完成古代各地民居的差异及特征
地区 结构 布局 特征
古两河 节省材料
古埃及
古中国 礼仪之邦,精致隐私封闭
古罗马
古美洲 落后
影响民居的因素:
13.(本题3分)居住条件的改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中的 蓬勃发展,社区的功能也从最早的慈善救济发展到教育、医疗、 、娱乐、绿化等各个方面。
14.(本题3分)城市的出现:约公元前3500—前3100年, 形成了一些居民中心,几个较大的 结成城市。世界上主要的 ,都相继产生了一批 。城市是一定区域内 的中心场所。
15.(本题3分)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严重。如工厂将烟尘不断排放到大气中;生活与工业废水对城市饮用水源造成严重污染;汽车尾气污染等。
三、判断题(共10分)
16.(本题2分)在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的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城市的基础设施不断发展
17.(本题2分)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
18.(本题2分)村落为人类提供比较稳定、安全的生活环境
19.(本题2分)中国古代的镇主要是为军事目的而设的
20.(本题2分)罗马建筑的最主要特征是混凝土、拱券、希腊柱式相结合。
四、材料分析题(共45分)
21.(本题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马在征服迦太基、希腊、埃及和近东之后,他们统治了大量的城市,其中很多拥有过辉煌的过往,有一些罗马城市是作为帝国控制体系的一部分而建立的。获得自治地位的城市,由皇帝授予其居民公民权和罗马特色的宪制。享受公民权的罗马公民有一定的地位和特权,包括参与市政管理、加入罗马军团或享受罗马法保护。宪制规定的内容包括:地方长官的选举、地方议会的运作,以及征税、征发当地劳动力和司法审判的程序。随着时间的推移,自治城市成为罗马帝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摘编自查尔斯·弗里曼《古代地中海文明》
材料二 中世纪西欧国家的国王会为封建主颁布特许状,在法律层面上承认城市的自治权利口特许状承认了城市内市民的身份自由,保障其人身安全、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并免除城市居民的封建赋税。明确城市享有一定的政治管理权,独立的司法审判权。西欧城市的特许状,不仅使中世纪的西欧诞生了许多新兴城市,也使中世纪的西欧走向了法制化的道路,促进了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发展与封建社会的进步。
——摘编自杨婉嘉、王振霞《罗马帝国与中世纪西欧的自治城市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罗马自治城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罗马和中世纪西欧城市自治的共同影响。
22.(本题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后期,伦敦持续发展的同时,英国各地方城市也迅速崛起。许多新城市并不是在原有的封建城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是在具有资本主义特征的工业村庄和工矿区发展起来的,特别是矿业资源丰富的城镇、工矿区,借助便捷的运河、港口、铁路的交通优势,创造出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大批无家可归的农民产业工人。城市的繁荣则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了商品批发、运输业、仓储、旅店等商贸服务业,信贷业务也发展起来。同时,大量失业工人生活居住条件恶化,死亡率上升,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环境污染严重。
——摘编自马先标、燕安《世界城市化历程回顾——兼述英国城市化发展的特征与启示》
材料二:中国城市由“传统城市”的形态走向近代是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的,一批有别于传统封建市镇的近代城市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通商贸易成为开埠城市的经济主体,城市商业得到发展,洋行大量出现。兴办近代工业使中国城市化发展加快。这些城市通过强行建立租界等手段,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新的技术、城市建设与管理、文化样式及价值观移植嫁接到传统城市之中,从而使这些城市走出乡村社会及文化的包围而开始了艰难的近代化之旅。
——摘编自侯蕊玲《论中国近代城市产生发展中的几个特点》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英国近代城市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城市病”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城市发展的特点和影响。
23.(本题15分)城市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对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城市的出现和发展主要有以下因素的影响:第一、农业的兴起和发展;第二、工商业的发展繁荣;第三、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第四、统治的力量即政治权力直接缔造城市;第五、地理环境,包括城市在交通运输网络中的地位。
——摘编自俞金尧《世界历史(第7册))城市发展和经济变革》
材料二
(1)在材料一列举的影响“城市的出现和发展”的众多因素中,哪一因素最为基础?请简要说明。
(2)根据材料二、概括1800年以来世界城镇化(城市化)的阶段化特点。
(
…………○…………内…………○…………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外…………○…………装…………○…………订…………○…………线…………○…………
)
(
…………○…………内…………○…………装…………○…………订…………○…………线…………○…………
) (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 (
…………○…………外…………○…………装…………○…………订…………○…………线…………○…………
)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B
2.D
3.C
4.B
5.D
6.D
7.C
8.D
9.A
10.B
11. 蒸汽机车 准时准点 车站 海关
12.
地区 结构 布局 特征
古两河 砖块、木材 墙贴墙,布局同 节省材料
古埃及 泥、木桩、椰子叶 有小窗、庭院 防晒保温
古中国 木构(砖木)抬梁 对称;主次;有序; 礼仪之邦,精致隐私封闭
古罗马 木石砖混凝土 列柱庭院拱券、复合公寓 宏伟开放通透,影响深远
古美洲 帐篷 公共居所 落后
影响民居的因素: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政治文化习俗等;
13. 社区 服务
14. 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生活的地区 居民中心 农业区域 早期城市 政治权力、军事防御、经济活动、宗教祭祀
15.环境污染
16.正确
17.正确
18.正确
19.正确
20.正确
21.(1)特点:军事征服的产物;罗马法提供保障;较强的独立性;帝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2)共同影响:有利于政局稳定;提升国家治理水平;保障公民权利;推动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22.(1)表现:伦敦和地方城市发展,形成多城市中心;工业化推动新城市纷纷产生;交通运输业革命推动城市化发展;大量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各种商贸和金融服务业发达;城市各种基础设施完备;贫富分化等各种城市病产生。原因:工业革命使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化加速;自由主义盛行;政府监管缺失。
(2)特点:具有半殖民地特征;空间分布不均衡;受西方工业文明影响大;起步晚;发展艰难。影响:成为列强商品、资本输出的基地;加速自然经济的瓦解;促进了近代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结构的变迁;引起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
23.(1)因素:农业。说明:农业的出现,增加了人类的食物供应,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加速了人口的增长;农耕生产需要人们定居生活;建造长期的住所,并逐渐形成聚落;一些较大的居住点逐渐发展为早期城市。(任答3点即可)
(2)特点:1800年以来,世界城镇化进程由慢到快;1900年之后,增长速度加快;到2010年,世界城镇化比率超过50%。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