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训练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统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训练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19 20:17: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一箪食(dān)  怫然(fú)  休祲(qìn)
B.一豆羹(gēng) 缟素(gǎo) 徒跣(xiǎn)
C.加冠(guān) 未屑(xiè) 缊袍(wēn)
D.麾下炙(huī) 容臭(chòu) 的卢(dí)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B.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C.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D.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樱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3.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旅店)
B.以头抢地尔(碰,撞)
C.万钟于我何加焉(增加)
D.死亦我所恶(讨厌,憎恨)
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休祲降于天   B.徒以有先生也
C.万钟于我何加焉 D.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5.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优厚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那么,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
B.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我特地将自己求学的艰难告诉他。)
C.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虽然这样,但是,接受的封地是从先王那里,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轻易交换! )
D.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如果有才能、有胆识的人真的发怒,,就要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要穿丧服,今天就是这样。)
6.根据提示默写。
(1)羌管悠悠霜满地, 。 (范中淹《渔家傲 秋思》)
(2)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了却君王天下事, 。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为篱下黄花开遍, 。 (秋瑾《满江红》)
(5)英雄末路当磨折, ?青衫湿!(秋瑾《满江红》)
《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表现词人希望得到进行重用的语句是:
, 。
(7)《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运用典故表现战争激烈场面的句子是:
, .
7、 根据《儒林外史》的相关内容,按要求答题。
(1)下图呈现了《儒林外史》中的一个经典情节,请你用一句话概述这个情节。
(2)吴敬梓用饱蘸辛酸的笔触描绘了儒林众生相,他在书中塑造的一些人物可笑又可悲。
请你从下面两个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相关事件,简析其可笑可悲之处。
周进 匡超人
8.某班开展“岁月如歌”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仿佛还是昨天,我们兴高采烈地踏进初中的大门,可一眨眼,三年的时光已悄然逝去。初中生活犹如人生的驿站,既意味着结束,更是一段新征程的开始。回首逝去的日子,无尽的欢乐犹在眼前;展望未来的日子,满腔的豪情充盈心底。让我们一起来开展“岁月如歌”综合性学习活动吧!
(1)【拟写标语】为了营造氛围,需要在教室里张贴一条宣传标语,请你写一写(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2)【设计活动】为使本次活动丰富多彩,请你再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①讲一讲学习历程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绘一绘前程美景
(3)【重温经典】三年来,我们阅读了不少经典文学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总有一些人物、情节、场景等留在我们心底,挥之不去。以下是课本里的经典文学作品名称,请你任意选择一篇,就你最难忘的内容或主题,仿照示例,拟写一句话,并写出相应的作品名称。
作品:《背影》《最后一课》《我的叔叔于勒》
示例一:一片笑声,尽现世态炎凉。(《孔乙已》)
示例二:特殊言行,预示悲剧结局。(《孔乙已》)
拟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完成各题。
满江红·小住京华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9.“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中的“殊未屑”一词写出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理?
10.请从写作方法角度赏析“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四句词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
(二)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完成各题。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无从致书以观 致电慰问 学以致用 错落有致
B.故余虽愚 故作镇静 明知故犯 无故缺席
C. 未尝稍降辞色 不辞辛苦 善于言辞 不辞而别
D.益慕圣贤之道 相得益彰 精益求精 多多益善
1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甲】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翻译:抄写完毕,跑着把书送还给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理解:“走”,写行动的急促;“不敢”,表守信的真诚。
【乙】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翻译:(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多说一句辩解的话。
理解:从脸色、礼节、语言三方面反映害怕接受“先达”的“叱咄”。“愈恭”“愈至”,承上文“俯身倾耳”而言。
13.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并结合上文,说说宋濂和纪昌学有所成的共同原因及其各自表现。(答出一点即可)
【链接材料】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①,而后可言射矣。”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②下,以目承③牵挺。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④,而后告我。”昌以氅悬虱于牖⑤,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⑥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竿射之,贯虱之心而悬⑦不绝。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⑧曰:“汝得之矣!”
(节选自《列子·汤问》)
注:①[瞬]眨眼睛。 ②[机]织布机。③[以目承牵挺]用眼睛盯着织布机的踏板。④[著]明显。⑤[以氅悬虱于牖]用牦牛毛系着虱子悬挂在窗户上。⑥[浸]渐渐地。⑦[悬]悬挂虱子的牛毛。⑧[拊膺]拍胸。
14.古诗文中,有不少涉及学习方面的语句。你能联想到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各题。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令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选自《礼记·檀弓》)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子。
(1)蹴尔而与之 ( )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3)以待饿者食之( ) (4)右执饮( )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一箪食一豆羮,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2)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17、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甲】文作者的观点。(不得超出20字)
18、用【甲】文中的句子慨括【乙】文,并把它摘录在下面。
19.从表达方式上看,(甲)文侧重 ,乙)文侧重 。
(四)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各题。
康熙七年①六月十七日戌刻②,地大震。余适客稷下③,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 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 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
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 某家楼台南北易向; 栖霞山裂; 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蒲松龄《地震》)
注释:①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②戌刻:晚七时至九时。③稷下:地名,现临淄。
链接文本:
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卑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一《诗经·小雅·十月之交》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一《后汉书·张衡传》)
20、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
A.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
B.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
C.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
D.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
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相顾失色 顾野有麦场(《狼》)
B.坐地上,随地转侧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C.某家楼台南北易向 虽千里不敢易也(《唐雎不辱使命》)
D.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22、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准确记载了一次地震发生的时间,作者当时所处位置和正在做的事情。
B.文章生动描述了地震发生时候的景象,还表现了人们面临未知危险的恐慌。
C.《诗经》中描述了当时的地震令山川河流都发生了极其明显的变化的情景。
D.从《后汉书》可知,从验证陇西地震之后开始设立史官对地震进行预测。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始稍定。
(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
(五)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各题。
相见以礼 邵风丽
①在中国文化中,礼仪既是培养个人文明素养的重要方式,也是维系社会生活秩序的重要依托。《礼记·礼运》中说:“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从根源上看,礼仪的产生既是对“天道”的承袭,对自然的尊重和效仿,同时也是对“人情”的适当传达。长期以来,礼仪对国家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②在传统社会,人与人见面时,遵循相见以礼的原则。古人将相见时的各种礼仪统称为相见礼。《仪礼》一书中的《士相见礼》,专门阐明相见时的具体礼仪规范。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在相见时就十分重视礼仪规范,服饰、动作、语言等都要按照礼仪规范来,如果有谁违背了礼仪规范,就会被认为是失礼的人。A
③相见时注重礼仪,既是相见时人们内心情感的真实表露,也能展现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B 相见礼历史十分悠久,在发展过程中,具体礼仪规范不断传承变化,文化内涵也不断丰富。其中,拱手作揖是典型的传统相见礼,使用频次高,普及范围广,且具有良好的历史传承性,体现了礼仪文化旺盛的生命力。《礼记·曲礼》记载:“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先生与之言则对,不与之言则趋而退。”
④拱手的方式是右手握拳,左手掩住右手,没有其他的身体动作。如果拱手的同时,身体向前弯曲,那就是作揖。宋代王虚在《训蒙法》中写道:“揖时须是曲其身,以眼看自己鞋头。”古人行揖让之礼,主要是为了表达自己谦逊的态度。C
⑤关于作揖礼是否男女通行,学界观点不一。D 清代学者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女子也行作揖礼,并指出:“左手在内,右手在外,是谓尚右手。女拜如是,女之吉拜如是,丧拜反是。”但也有学者指出只有男性才行作揖礼,女性不行作揖礼。如在元代王实甫《崔莺莺夜听琴》第三折中,张珙见红娘行拜揖礼,而红娘则“还了万福”。
⑥到现在,常用相见礼则变成了人们见面时的握手礼仪。
⑦《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载:“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民之所以生也。”在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中国人始终习惯通过礼仪形式传达内心的情感、思想与认知。与人相见,拱手、作揖,通过自己的身体动作表达对别人的尊重和礼让,这是中国人处世原则的体现,也是自我文明素养的重要体现。
(摘编自《百科知识》)
24、下列表述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
A.礼仪不光是培养个人文明素养的重要方式,也是社会生活秩序的重要维系依托。
B.在古代,传统相见礼中普及范围广的是拱手作揖; 现在常用相见礼则变成握手。
C.古人行揖让之礼,身体前倾,右手掩住左手,主要是为了表达自己谦逊的态度。
D.在中国文化中,人们见面时,通过自己的身体动作来表达对别人的尊重和礼让。
2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从“礼仪”引入,主要围绕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相见礼进行阐述。
B.本文第①段,引用《礼记·礼运》中的句子,阐明了“礼”产生的根源。
C.先秦时,人们就重视见面的礼仪规范,体现在服饰、动作、语言等方面。
D.拱手、作揖、握手是相见礼的常见形式,握手传达出了平等的处世原则。
26、结合全文看,下面这个句子适合放在文中A、B、C、D中的( )位置。
《礼记·曲礼上》:“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三、写作
27.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完成作文
(1)以《唱给 的赞歌》为题目作文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的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4.字迹清晰,卷面整洁。
(2)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写作文。
材料一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
材料二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陶渊明)
材料三 苟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胡居仁)
要求:1.依据材料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的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4.字迹清晰,卷面整洁。
答案
B 2、B 3.C 4.D 5.C 6.略
7.(1)因为家里人多点了一根灯草,严监生觉得浪费,临死都不肯咽气。
(2)示例:周进,六十多岁的周进在贡院擅号板痛哭,当那群商人答应替他捐监生,让他获得乡试资格时,他居然趴在地上向他们磕头,让人觉得可笑。这可笑行为的背后暗含着他的可悲,他终身匍匐在科举脚下,耗尽毕生精力,直到六十多岁,还没获得乡试资格,且执迷不悟,让人觉得可悲。
8(1)示例:忆过去欢乐在眼前,展未来豪情盈心底。
(2)示例:②说一说同窗趣事 ③抒一抒师生真情
(3)示例一:一个背影 ,凝聚父爱力量。(《背影》)
示例二:一封家书,勾起发财梦想。(《我的叔叔于勒》)
9、“殊未屑”表明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恋,反倒予以蔑视的心理。
10.这四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自己虽然身为女子不在男儿的行列,但自己的心志却比男儿还要刚烈,生动形象地抒发了作者的远大抱负和凌云壮志,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11.D
12.甲
13.答案示例一:
①嗜学(勤奋刻苦好学)②宋濂喜欢学习,幼时借书抄书读,成年后去百里外求师问学;③纪昌好学体现在他追随名师飞卫学习射箭,三年苦练目力,经过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练习,终于成为射箭高手
答案示例二:
①尊师重教。②宋濂去百里外求师,对老师十分地尊敬。③纪昌听从老师的教导,按照老师的要求,勤学苦练。
14.答案示例: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5(1)踩踏 (2)同“德”,感激,恩惠 (3)给……吃 (4)端着
16、(1)一碗饭,一盆汤,得到它就能生存,得不到它就会饿死。
(2)(饿者)抬起他的眼睛看着他,说:“我正是因为不吃别人施舍的食物,才落到这个地步的!”
17、不能为获取优厚的俸禄而抛弃自己的礼仪。
18、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19.议论 记叙
20、C
21、B
22、D
23、(1)河水翻腾出河岸一丈多远,全城都是鸡鸣狗叫的声音。过了一个多时辰,才开始稍稍安定下来。
(2)每次从藏书的人家里借书,(我)都亲自动手用笔抄录,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
24、C
25、D
26、B
27、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