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百年孤独(节选)》课件 (共26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百年孤独(节选)》课件 (共26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19 19:59: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究竟绚烂终归寂寞,唯有孤独恒常如新。
After all gorgeous lonely, only constant as new loneliness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百年孤独(节选》)
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
原则
魔幻现实主义
“魔幻”只是手法,反映“现实”才是目的
本质
借鉴、吸收和运用外来文化,融会贯通本民族
特点
“小说是用密码写就的现实,是对世界的一种揣度。”
——马尔克斯《番石榴飘香》
文本密码
疾 病 隐 喻
“马孔多”病种
在诸多小说家那里,他们的疾病(瘟疫),书写关注的并非疾病(瘟疫)本身,而是它所能贮含的和反射的——隐喻
“马孔多”孤独症
孤独像瘟疫一样附在每个人身上,并延续了百年
“孤独是布恩迪亚家族的家徽,每一个成员都自觉不自觉地佩戴着它。”
孤独的反义词是团结!
“马孔多”食土症
丽贝卡
6、7、8、12段:
表面上:
温暖的救赎、幸福的融入
父母双亡的孤儿,由几位皮草商带着从外地跋涉而来,托付给布恩迪亚家﹔
体弱多病,多年忍饥挨饿,有独自吮手指、吃湿土和石灰墙皮的习惯﹔
初到不吃不喝,不与人交流,情况好转后融入了新家庭;之后会讲西班牙语,手头活计干得出色,会哼唱舞曲、自编歌词;被布恩迪亚家族接纳,和乌尔苏拉最亲
(独处多于交流,时而外向又时孤僻)
如何理解丽贝卡吃土的情节?
丽贝卡
关照现实:
西方殖民经济掠夺
青绿色皮肤,肚子圆滚紧绷如一面鼓,体弱多病,忍饥挨饿,只喜欢吃院子里的湿土和用指甲刮下来的墙皮。
从殖民时期就传下来一种至今仍然存在的习惯,就是吃土。缺铁造成贫血,东北部孩子们经常吃的是木薯粉和菜豆,碰运气还可以吃一些干腌肉。由于这种食品缺少矿盐,孩子们出于本能,就吃泥土来弥补。从前,人们在惩罚孩子们的这种“非洲恶习”时,给他们套上牲口用的口套,或是把他们放在柳条筐里,高高吊起。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蔗糖国王和其他的农业君主
如何理解丽贝卡吃土的情节?
来历不明
实质上:
被强制改造融入
1、绘有彩色小花的摇椅,装着父母咯啦作响的遗骨的骨殖袋,右手腕上食肉动物犬牙配上铜托抵御邪眼的护身符。
2、起初不吃不喝,印第安人用自己的语言问她要不要喝水,她才认出他们,点了点头。
3、被迫服药时古怪难解的呼号,充满印第安语中最污秽的辱骂
4、在乌尔苏拉的药物和皮带抽打治疗“康复”后,家人们发现她的卡斯蒂亚语和印第安土语说得一样好。
5、带来了迫使印第安王族背井离乡的疫病“失眠症”。
美洲土著
印第安文明
如何理解丽贝卡吃土的情节?
丽贝卡
只喜欢吃院子里的湿土和用指甲刮下来的墙皮。
欧洲对美洲大陆的殖民过程
“马孔多”失眠症
丽贝卡改掉食土的恶习后,被安排到其他孩子的房间睡觉。一天夜里,和他们睡在一起的印第安女人突然醒来,听见一种奇怪的响声在角落里时断时续。她以为有动物溜进房间,警觉起来,却发现丽贝卡坐在摇椅上吮着手指,双眼像猫眼一般在黑暗中放光。
失眠症是外来者丽贝卡带来的
比西塔西翁心中充满恐惧和难逃宿命的凄苦,她在那双眼睛里认出了威胁他们的疾病,正是这种疾病逼得她和兄弟背井离乡,永远抛下了他们古老的王国,抛下了公主和王子的尊贵身份。这就是失眠症。
印第安姐弟俩是知道失眠症的厉害的
卡塔乌雷失去了踪影
比西塔西翁认定宿命,充满恐慌
面对失眠症,马孔多人的心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12、13段)
当弱小的尚在摸索阶段的文明面对强大的、相对超前文明野蛮入侵时,拉丁美洲的人们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被动容忍和漠然接受,这就是拉丁美洲近代历史中大多数民众以及家庭的现状。
“失眠症”的隐喻
“马孔多”失忆症
遗忘童年的记忆、事物的名称和概念、各人的身份,以至于失去自我
(阿尔兹海默症)
失眠症为何会转为失忆症?失忆症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失忆症”情节的现实意义——
马尔克斯:“是的,我是这么看的,拉丁美洲的历史也是一切巨大然而徒劳的奋斗的总结,是一幕幕事先注定要被人遗忘的戏剧的总和。至今,在我们中间,还有着健忘症,只要事过境迁,谁也不会清楚地记得香蕉工人横遭屠杀的惨案,谁也不会在想起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马尔克斯和门多萨的谈话录《番石榴飘香》)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用小刷子蘸上墨水给每样东西注明名称:桌子,椅子,钟,门,墙,床,平锅。他又到畜栏为动物和植物标上名称:奶牛,山羊,猪,母鸡,木薯,海芋,香蕉。
“失忆症”的隐喻
用魔幻的情节来说现实:随着时间的流逝,在外界的干扰下,人们渐渐遗忘历史。
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忘记意味着背叛,只有记住才能重生。
“马孔多”病根
在诸多小说家那里,他们的疾病(瘟疫),书写关注的并非疾病(瘟疫)本身,而是它所能贮含的和反射的——隐喻
他再次跳读去寻索自己死亡的日期和情形。但没等看到最后一行便已明白自己不会再走出这房间, 因为可以预料这座镜子之城—— 或蜃景之城 ——将在奥雷里亚诺·巴比伦全部译出羊皮卷之时被飓风抹去,从世人记忆中根除,羊皮卷上所载一切自永远至永远不会再重复,因为注定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在大地上出现。
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正在被忘记
我们不能连死亡都掌握在别人的手中。
——加西亚·马尔克斯
民族独立自主的初衷正在被忘记
探病寻源
“病根”之谜:历史缩影
美国拟订了奴役拉丁美洲的政策。概括来讲,这就是要在经济上建立贸易和投资的片周垄断,榨取更多的超额利澜; 在军事上结合受美国控制的军事集团,建立军事基地;在政治上扶植军阀独裁傀儡政权,压榨民主势力,使拉丁美洲完全从属于美国……至于衣产品方面,美国的果品公司,特别是“联合果品公司”几乎控制着中美洲、 加勒比海和哥伦比亚的全部水果。
——1985《历史概说》

被疾病纠缠的“马孔多”有什么隐喻?
“疾病”的深层主题:
《百年孤独》通过马孔多的变迁和布恩蒂亚家庭的经历,揭露和批判了哥伦比亚国内外反动独裁政权的残暴和外国侵略者对拉美民族的文化入侵、政治压迫与经济掠夺,
号召拉美人民团结起来反对专制独裁,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愚昧隔离、落后野蛮,走向觉醒与文明。
摆脱封闭孤独,抵抗外来侵略
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乌托邦的存在,那将是一种全新的、颠覆性的生活方式,不会连如何死都掌握在别人手里,爱真的存在,幸福真的可能,那些注定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也终于永远地享有了在大地上重生的机会。
思考:“马孔多”药方
近代中国与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中隐喻的拉丁美洲有相似之处吗?你是否可以根据中国百年复兴之路,从拉丁美洲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为他们开一剂药方呢?(不少于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