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第六中学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试题(物理)
时长:75 分钟 分值:100 分
出题人: 审题人:
一、选择题(本题共 42 分,其中 1-8 题为单选,每题 4 分,9-10 题为多选,每题 5 分,全对得 5 分,漏选得 3 分,错选不得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B.“月—地检验”表明地面物体所受地球引力和月球所受地球引力遵循相同规律
C.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相同时间内,地球和火星与太阳连线划过的面积相等
D.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经过多年的天文观测和记录,提出了“日心说”的观点
2.小明同学在五一假期乘坐动车旅行,进站时动车可以看作匀减速直线运动。小明将一个小球由静止释放(如图所示),
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相对车厢下落的轨迹可能是( )
A. B. C. D.
3.如图所示,货车在平直道路上向右以加速度 a,做加速运动时,与石块 B接触的物体对它的作用力为 F,方向与水平
方向夹角为θ。若货车向右以加速度 a2(a2> a1)做加速运动,则与石块 B接触的物体对它的作用力 F如何变化( )
A. θ不变,F增大 B. θ不变,F减小
C. θ增大,F减小 D. θ减小,F增大
4.在杭州亚运会女子排球决赛中,中国队战胜日本队获得冠军。如图所示,在决赛中,一运动员将排球从 A点斜向上以
速度 v1击出,排球沿轨迹 ABC运动;另一运动员将该排球从 C点以水平速度 v2击回,排球沿轨迹 CDA运动,恰好落回
出发点 A。不计空气阻力,则排球( )
A.沿轨迹 CDA运动的最大速度可能为 v1
B.沿轨迹 ABC运动的最小速度为 v2
C.沿轨迹 ABC和轨迹 CDA运动过程的速度变化率不同
D.沿轨迹 ABC和轨迹 CDA运动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可能相同
5.如图所示,某周期为 8h的卫星绕地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轨道与赤道不共面。某时刻卫星恰好经过赤道上 P点的正
上方,则该卫星连续两次经过 P点正上方的时间间隔为( )
A.12h B.24h
C.36h D.48h
6.玉米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如图乙所示,将收割晒干的玉米投入脱粒机后,玉米粒从静止开始被传送到底端与脱粒机
相连的顺时针匀速转动的传送带上,一段时间后和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直至从传送带的顶端飞出,最后落在水平地面
上,提升了加工转运的效率。已知传送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顶端的高度为 h,玉米粒相对于传送带顶端的最大高度
试卷第 1页,共 4页
{#{QQABaYaQggCAAJBAARhCAwHQCgEQkBACAIoGhFAEIAAAiRNABAA=}#}
也是 h,若不计风力、空气阻力和玉米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已知重力加速度为 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玉米粒在传送带上时,所受摩擦力始终不变
B (3 2 2)h.玉米粒落地点与传送带底端的水平距离为
tan
C 3gh.传送带的速度大小为
sin
h
D.玉米粒飞出后到落地所用的时间为3
g
7.某同学在水平地面上做立定跳远,从位置②起跳,到位置⑤落地,位置③是他在空中的最高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同学下蹲过程中先超重后失重
B.该同学起跳过程中支持力对他做正功
C.②位置到③位置过程中重力做功功率先增大后减小
D.该同学在最高点③位置时重力的瞬时功率最大
8.如图所示,空中有 A、B两个小球的初始高度差为 h1。先将小球 A由静止释放,当 A下落高度为 h2时,再将小球 B
由静止释放,结果两小球同时落到地面上,重力加速度为 g,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 A距离地面的高度为( )
(h h ) 2 (h h ) 2
A. 1 2 B. 1 2
2h2 2h2
(h 2 2
C. 1
h2) (h h )D. 1 2
4h2 4h2
9.大型风洞是研发飞行器不可缺的重要设施,我国的风洞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如图所示,在风洞实验中,一质量为
m的小球以速度 v0竖直向上抛出,在恒定风力的作用下到达 B点,速度大小仍为 v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球的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B.所加风力的最小值为 2mg
2
v
C A B 0.小球从 点运动到 点所用的时间为 g
D 1.小球从 A运动到 B的过程中速度的最小值为 v
2 0
10.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减少环境污染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如图所示为某一型号汽车某次测试行驶时的加速度 a和车速
1
倒数 的关系图像,若汽车质量为 2.1 103kg,它由静止开始沿平直公路行驶,且行驶中阻力恒定,最大车速为40m / s,
v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匀加速所需时间为5s
B.汽车牵引力的额定功率为5.6 104W
C.汽车车速为5m / s时,牵引力功率为3.2 104W
D.汽车所受阻力为1.4 104N
试卷第 2页,共 4页
{#{QQABaYaQggCAAJBAARhCAwHQCgEQkBACAIoGhFAEIAAAiRNABAA=}#}
二、实验题(本题共 2 小题,每空 2 分,共 16 分)
11.如图所示,向心力演示仪的挡板 A、C到转轴距离为 R,挡板 B到转轴距离为 2R,塔轮①④半径相同,①②③半径
之比为 1:2:3,④⑤⑥半径之比为 3:2:1。现通过控制变量法,用该装置探究向心力大小与角速度、运动半径,质量
的关系。
(1) 本实验中探究某个物理量与多个变量之间关系所采用的物理思想方法是( )
A 理想模型法 B 等效替代法 C 控制变量法 D 转化放大法
(2) 当质量和运动半径一定时,探究向心力的大小与角速度的关系,将传动皮带套在②④塔轮上,应将质量相同的小球分
别放在挡板 处(选填“A”、“ B”或“C”中的两个);此时的两个小球向心力大小之比是 。
(3) 将大小相同的铁球和橡胶球分别放置在 A、C挡板处,传动皮带套在①④两个塔轮上,图中标尺上黑白相间的等分格
显示出两个小球向心力大小的比值为 3:1,则铁球与橡胶球的质量之比为 。
12.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做“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实验。
(1)对于实验的操作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应使小球每次都从斜槽轨道上相同的位置自由落下;
B.斜槽轨道必须光滑;
C.斜槽轨道末端可以不水平;
D.要使描出的轨迹更好地反映真实运动,记录的点应适当多一些;
E.为了比较准确地描出小球运动的轨迹,应该用一条曲线把所有的点连接起来;
(2)实验得到平抛小球的运动轨迹,在轨迹上取一些点,以平抛起点 O为坐标原点,测量它们的水平坐标 x和竖直坐标 y,
图乙中 y x2图象能说明平抛小球运动轨迹为抛物线的是 。
(3)根据实验结果在坐标纸上描出小球水平跑出后的运动轨迹。部分运动轨迹如图乙所示。图中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每小
格的长度均为 l,P1、P2和 P3是轨迹图像上的 3个点,已知重力加速度为 g。可求出小球从 P1运动到 P2所用的时间为 ,
小球抛出后的水平速度为 (用 l、g表示)。
三、解答题(共 42 分,其中 13 题 12 分,14 题 14 分,15 题 16 分)
13.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m1 3kg的长木板,木板的左端上有一质量m2 2kg的小物块,如图甲所示,水平向右的拉力 F
试卷第 3页,共 4页
{#{QQABaYaQggCAAJBAARhCAwHQCgEQkBACAIoGhFAEIAAAiRNABAA=}#}
作用在物块上,F随时间 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其中 F1、F2分别为 t1、 t2 时刻 F的大小,木板的加速度 a1随时间 t的
变化关系如图丙所示。已知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1 0.2,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2 0.8。假设最大静
摩擦力均与相应的滑动摩擦力相等,重力加速度 g 10m/s2 ,物块始终未从木板上滑落,不计空气阻力。则
(1)求木板加速度最大值;
(2)求解 F2大小。
14.中国载人登月初步方案公布,计划在 2030年前实现登月开展科学探索。若宇航员在月球表面将一小球竖直上抛,从
小球抛出开始计时,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与时间即 v t图像如图所示(图中 a、b均为已知量)。
忽略月球的自转,月球可视为半径为 R的匀质球体,引力常量为 G,(R、G均已知)则
(1) 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
(2) 根据已知量表示月球的密度。
15.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离桌面右边缘 L 3.2m处放着一质量为m 0.1kg的小铁球(可看作质点),运动过程中铁球
与水平桌面间的摩擦力为 0.2N。现用水平向右推力F 1.0N作用于铁球,作用一段时间后撤去。铁球继续运动,到达水
平桌面边缘 A点飞出,恰好落到竖直圆弧轨道 BCD的 B端沿切线进入圆弧轨道,且铁球恰好能通过圆弧轨道的最高点 D。
已知 BOC 37 ,A、B、C、D四点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水平桌面离 B端的竖直高度H 0.45m, 圆弧轨道半径 R 0.5m,
C点为圆弧轨道的最低点,求:(取 g 10m/s2,sin37 0.6,cos37 0.8)
(1)铁球运动到圆弧轨道最高点 D点时的速度大小 vD;
(2)铁球运动到 B点时的速度大小 vB 以及此时轨道对铁球的支持力大小 FB;
(3)水平推力 F作用的时间 t。
试卷第 4页,共 4页
{#{QQABaYaQggCAAJBAARhCAwHQCgEQkBACAIoGhFAEIAAAiRN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