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私立世龙中学2024届高三5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上饶市私立世龙中学2024届高三5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19 21:56:53

文档简介

江西省上饶市世龙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三年级5月历史检测卷
(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 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六月,光武帝刘秀颁发“度田令”,检查耕田与户口实数,即对原有户籍上的户口、年纪进行核实,对垦田进行实地丈量。“度田令”是在承认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根据豪强地主拥有私有土地多少征收赋税。此举意在( )
A. 增加政府的赋税收入 B. 保障土地合法买卖
C. 减轻自耕农经济负担 D. 笼络豪强地主势力
2. 唐代,一些大城市中出现了许多手工业作坊,有的称为“铺”“作铺”,有的称为“行”,作坊主是所谓的“长老”或“师”,他们同眷属、徒弟在铺的后面制造,在铺的前面销售。相同行业的手工业者还组织了各种行会。这反映出唐代( )
A. 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B. 手工业者的地位较高
C. 坊市制度趋于崩溃 D. 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3. 1894年,湖北枪炮厂初步建成,机器设备订购于德国著名军工企业—克虏伯公司,初有工匠1200多人。1895年,该厂每月产枪500枝,子弹10万多发,炮弹7000余枚。到1906年,该厂共耗银784.6万两,主要来源于海关洋税、厘金(行商税)等。该厂的初期发展( )
A. 缓解了清朝的统治危机 B. 壮大了民族资本主义力量
C. 满足了清军的装备需求 D. 体现了晚清近代化的潮流
4. 1982年,“五讲四美”活动在全国各行各业先后开展起来,福建省三明市推行“门前三包”整治环境卫生,开展“满意在三明”活动提高服务质量等——系列的城市治理项目,并于1986年荣获“文明城市”称号,从此我国进入文明城市创建的探索阶段。当时“文明城市”创建( )
A. 是新时期对高质量发展的有益探索 B. 旨在推进依法治国的方略
C. 印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巨大成就 D. 拉开了经济体制改革序幕
5. 古希腊人将其他民族称为“蛮族”或“异族”,而波斯帝国国王大流士称呼其他民族本名,如巴比伦人、希腊人、埃及人、印度人等。大流士把全国居民分为“友人”与“敌人”,强调“(每个)友谊的人,我加以恩典,(每个)敌对者,我予以严惩”。大流士上述举措旨在( )
A. 推行民族平等政策 B. 舍弃军事扩张策略
C. 强化帝国政权认同 D. 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6. 19世纪的英国,商业性的职业体育比赛及其他付费观看的表演项目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休闲娱乐活动,如马戏团演出、剧院表演、赛马、足球、板球等。这反映出( )
A. 经济变革影响人们生活方式 B. 人们工作积极性有所降低
C. 工业革命导致社会贫富分化 D. 政府重视公共事业的建设
7. 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外交部部长米留科夫照会各国政府,“愿将世界大战进行到彻底胜利”,继续命令前线军队投入战斗。1917年5月3日,照会在报纸上公布,彼得格勒街头出现游行示威,抗议运动席卷各大城市和军队,米留科夫被迫递交辞呈。据此可知,当时俄国( )
A. 社会主义革命势在必行 B. 十月革命条件已经成熟
C. 临时政府缺乏合法地位 D. 和平民主成为社会共识
8. 如图是刊载于《中国日报》漫画《对比》,并有配文为“一边给武器一边发食物,美国表演荒谬”。该漫画表明( )
A. 霸权主义加剧人道主义危机 B. 地缘政治利益影响外交行为
C. 国际政治力量对比严重失衡 D. 美国是巴以冲突的幕后黑手
9. 公元一世纪以后,罗马帝国皇帝逐渐神格化,以下两则相关资料:
材料一:甲学者说:“皇帝变成帝国统一的象徵,在宏伟的庙宇里,祭司主持公共仪式来崇敬皇帝。这种对皇帝的崇拜提供给不同人一个效忠焦点,并成为维持帝国统一的力量。”
材料二:公元14年,提伯瑞斯(Tiberius)继任皇帝,西班牙行省请求依亚洲各省之例,为其建神庙。皇帝拒绝,并说:“要所有行省人民将我当神一样崇拜,实属不当和无礼……我是凡人,行凡人之事,以位极凡世为满足。”此后,无论公开或私下,提伯瑞斯都拒绝对他个人的崇拜。
阅读上述资料,选出正确选项( )
A. 资料一在性质上属于历史事实的叙述,资料二则偏向历史意义的诠释
B. 资料二故事显示,一世纪早期皇帝崇拜在罗马帝国西部已是普遍风气
C. 资料二说明皇帝崇拜一世纪初尚未成惯例,甲学者说法不可能成立
D. 资料一乃综论皇帝崇拜现象,资料二则属于特殊事例,两者可以并立
10. 在英国,二战后政府部门最高层次的常务次官,由高级的、高资历的常任文官担任。撒切尔夫人上台后采用“掺沙子”的做法,适当地改组常务次官的人员结构。如将她的秘书惠特摩直接任命为国防部的常务次官,任命庇特·密特业为财政部首席次官。据此可知( )
A. “政治中立”的传统原则被破坏 B. 传统文官制度出现重构趋势
C. 高级文官一统天下被彻底打破 D. 政务官的专业能力得到重视
11. 截至1955年年底,新中国虽然只获得了30个国家的承认,但通过非正式渠道与约70个国家的政府建立了联系……(中国)共产党(政权)“好战”和具有“侵略性”的谣言不攻自破,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政要“寻求和平”的诚意及外交理性得到承认。这直接得益于( )
A. “求同存异”方针被广泛接受
B. “另起炉灶”方针引发西方国家共鸣
C. “一边倒”方针遭到全面废除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联合国所认可
12. 下面分别为1870年和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占比比重示意图,其中关于图中序号①②③④对应国家正确的是( )
A. 法、德、美、英 B. 德、法、美、英
C. 英、美、德、法 D. 英、德、法、美
13. 下图为近代长三角地区铁路、水路人口流动量变化表(宁为南京、甬为宁波。沪宁、沪杭甬是铁路)。据此推知,这一时期( )
A. 长三角水路运输趋于消亡 B. 上海是全国经济中心
C. 铁路带动了沿线的城市化 D. 政治局势影响人口流动
14. 从明朝后期到清朝前期,西方的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地理学和医学等逐渐传入中国。在同时期的法国,耶稣会士杜赫德根据海外传教士的书简、札记、日记中的有关材料,编写成《中华帝国全志》一书,此书涉及中国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各个方面。这说明该时期( )
A. 殖民侵略客观上促进不同文化的碰撞 B. 基督教在华传播效果增强
C. 文化活动依托于国家开辟的商业路线 D. 中西文化交流呈现双向性
15. 唐代,开元通宝等货币源源不断地从国内流通至泰国、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从11世纪起,埃及福斯塔特地区的陶瓷工人开始仿照青瓷和白瓷,来研究陶瓷的生产工艺。在古波斯王国,波斯三彩的定型与着色也深受中国陶瓷的影响。而外国的特产,如香料、象牙、琉璃等也来到了中国。这些可用于印证( )
A. 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交流 B. 欧亚大陆之间商贸交流频繁
C. 中国传统手工业占据优势地位 D. 唐朝政府积极调整商业政策
16. 北京大学考古学院教授赵化成说: “考古发现的确有很大的历史研究价值,尤其是简牍一类的东西,文字资料、失传的书,可以获得更大的信息量。从陵墓制度方面,也可以得到很多信息。但是历史研究,包括考古,是无止境的,问题是永远没有完的。不能因为有问题没有解决就发掘陵寝。”作者意在说明( )
A. 考古有很大的历史研究价值 B. 考古可以获得学术研究的一手史料
C. 考古发现永无止境非常艰难 D. 保护文化遗产比考古发现更为重要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明清时期,世界历史发展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欧洲主要国家完成了从资本主义萌芽到资产阶级革命再到产业革命的飞跃,相继进入近代工业文明轨道,大大改变了世界面貌。在这一背景下,中华民族的工业化进程艰难起步。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经营地主;从手工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据《明神宗实录》、乾隆《苏州府志》等文献记载,“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
材料二 中国近代主要洋务企业
类别 企业 创办人 时间 地点
军事工业 安庆内军械所 曾国藩 1861年 安庆
江南制造总局 李鸿章 1865年 上海
民用工业 开平矿务局 李鸿章 1878年 唐山开平镇
汉阳铁厂 张之洞 1890年 汉阳
材料三 根据发动工业化的主体,世界大国实现工业化的道路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民间发动的工业化,以美国为典型的以市场经济为主,渐进式的从轻纺工业到重工业、机器制造业,再发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新兴工业,经历的时间较长,比较协调,效益较好。第二种是政府发动的工业化,以前苏联为典型,以计划经济为主,有领导有计划地以高速发展重工业为中心,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第三种是民间和政府共同发动的工业化,以德国和日本为代表,其特点是民间和政府各取所长,优势互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2)根据材料二及结合所学英国工业革命知识,分析在工业化起步阶段中国和英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差异。根据洋务运动的失败结果,指出中国工业化的根本缺陷。
(3)据材料三、你认为我国实现工业化的道路属于哪一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化发展的历程。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20—1870年主要工业国家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
平份 笑国 法四 德国(德意志语邦) 关国
1820 50% 15—20%
10%
1840 46%
12% 11%
1S50 39%
15% 15%
1870 32% 10% 13% 23%
材料二 1820—1870年主要工业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
年份 英四 法因 德因(德落志诸邦) 关四
1820 27% 9% 一 6%
1840 25% 9% 8% 7%
1850 22% 11% 8% 7%
1870 25% 10% 10% 8%
——以上材料均摘端自中国地图出版社《普通高中历史地图册·中外历史纲要》(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20—1870年英国工业地位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美国工业化进程和对外贸易发展的状态,据此得出一项美国工业化进程的待征,并结合史实加以阐释。
19. 社会救助的目的是扶贫济困,保障困难群体的最低生活需求,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社会救助的主体是政府和社会力量,政府在社会救助中起组织和领导作用,主要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律令,对社会救助事宜予以规定和指导,由地方政府督促实施。南宋以后,社会力量更强大,在社会救助各个领域逐渐占重要地位。社会力量包括社会个体和社会组织,其中家族、宗族在民间救助中起了很大作用,特别是宋代,宗族救助制度化,使得族人旧有食,岁有衣,嫁娶婚葬,皆有赡。济贫机构方面,唐时是由政府接管原属寺院主管的病坊,北宋时主要是由中央统一诏令各地兴办,而南宋以后,则由各地自行设立,经费也以地方自筹为主。救助方式上,赈灾救荒时招商、劝分等方式增多;救助实体的经营上,越来越倾向于通过兴办实业,获取稳定的收益,以维持机构的长久。
——摘编自王颜《论唐宋时期社会救助机制的变化及特点》
材料二 1883年,德意志帝国议会批准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保险法——《疾病保险法》,1884年和1889年,又相继颁布了《工伤事故保险法》和《老年与伤残强制保险法》。德国保险三法的颁布实施,使得国家对民众生存状况的保障,由社会救助发展到社会保险,从而开启了社会保障制度化的历程,标志着人类历史上以社会保险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由此产生。
——摘编自周佩璇《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首先产生于德国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宋时期社会救助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背景。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大运河(宁波段)/三江口 “海外杂国,贾舶交至” ——(南宋)《四明志》
图2:萧甬铁路慈溪(今慈城)火车站 1910年,浙江绅商倡募股款,抵制清廷与英国签订的借款合约,清廷迫于压力,由商办浙江省铁路有限公司兴筑萧甬铁路。 1913年,宁波至曹娥段完工。 1937年,萧山至曹娥段铺通。 1938年,为防日军进犯,拆除萧甬线轨道。 1953年,萧甬铁路重建,1959年全线通车。 ——摘编自钱起远主编《宁波市交通志》
图3:2023年宁波公交网络示意图 宁波建设“八横八纵”的公交专用道网络,并以绿道串联起沿线自然、历史和人文资源,号召居民绿色出行,缓解核心区域拥堵压力。 ——摘自“浙江政务服务网”
根据材料提取关联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交通与社会变迁”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江西省上饶市世龙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三年级5月历史检测卷
(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 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六月,光武帝刘秀颁发“度田令”,检查耕田与户口实数,即对原有户籍上的户口、年纪进行核实,对垦田进行实地丈量。“度田令”是在承认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根据豪强地主拥有私有土地多少征收赋税。此举意在( )
A. 增加政府的赋税收入 B. 保障土地合法买卖
C. 减轻自耕农经济负担 D. 笼络豪强地主势力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丈量土地、核实户口,可以为政府征收赋税和摊派劳役提供依据。根据豪强地主拥有的私有土地数量进行征税,这有利于增加政府赋税收入,A项正确;该政策没有涉及土地买卖,排除B项;中国古代自耕农的负担主要来自赋税和地租,材料没有向农民征收赋税、地租的信息,排除C项;该政策对豪强地主的土地兼并、漏税行为是一种限制和打击,排除D项。故选A项。
2. 唐代,一些大城市中出现了许多手工业作坊,有的称为“铺”“作铺”,有的称为“行”,作坊主是所谓的“长老”或“师”,他们同眷属、徒弟在铺的后面制造,在铺的前面销售。相同行业的手工业者还组织了各种行会。这反映出唐代( )
A. 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B. 手工业者的地位较高
C. 坊市制度趋于崩溃 D. 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大城市中出现的手工业作坊,自产自销,还出现了手工业行会,这是民营手工业发展的重要表现,D项正确;唐代依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A项;作坊的营业主是所谓的“长老”或“师”,这只是行业内部的称呼,并不能体现他们社会地位较高,排除B项;坊市制度瓦解于宋代,排除C项。故选D项。
3. 1894年,湖北枪炮厂初步建成,机器设备订购于德国著名军工企业—克虏伯公司,初有工匠1200多人。1895年,该厂每月产枪500枝,子弹10万多发,炮弹7000余枚。到1906年,该厂共耗银784.6万两,主要来源于海关洋税、厘金(行商税)等。该厂的初期发展( )
A. 缓解了清朝的统治危机 B. 壮大了民族资本主义力量
C. 满足了清军的装备需求 D. 体现了晚清近代化的潮流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94年至1906年(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湖北枪炮厂引入外国先进机器设备,采用近代工业方式制造武器装备,体现了经济近代化的潮流,D项正确;20世纪初,清王朝的统治危机日益加剧,湖北枪炮厂未能阻止清朝走向覆亡,排除A项;湖北枪炮厂由清政府出资,属于官办企业,无法体现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只呈现湖北枪炮厂的武器供应能力,没有清朝武器装备需求的信息,无法判定是否“满足”,排除C项。故选D项。
4. 1982年,“五讲四美”活动在全国各行各业先后开展起来,福建省三明市推行“门前三包”整治环境卫生,开展“满意在三明”活动提高服务质量等——系列的城市治理项目,并于1986年荣获“文明城市”称号,从此我国进入文明城市创建的探索阶段。当时“文明城市”创建( )
A. 是新时期对高质量发展的有益探索 B. 旨在推进依法治国的方略
C. 印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巨大成就 D. 拉开了经济体制改革序幕
【答案】A
【解析】
【详解】考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时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改革开放后,对文明城市创建的探索有利于配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步伐,成为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助力,A项正确;B项材料未体现出,排除B项;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排除C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拉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排除D项。故选A项。
5. 古希腊人将其他民族称为“蛮族”或“异族”,而波斯帝国国王大流士称呼其他民族本名,如巴比伦人、希腊人、埃及人、印度人等。大流士把全国居民分为“友人”与“敌人”,强调“(每个)友谊的人,我加以恩典,(每个)敌对者,我予以严惩”。大流士上述举措旨在( )
A. 推行民族平等政策 B. 舍弃军事扩张策略
C. 强化帝国政权认同 D. 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大流士对帝国内其他民族采用较为尊重的称谓,按照各族居民对帝国政权的态度划分“友人”和“敌人”,旨在争取境内各族的认可,巩固帝国统治秩序,C项正确;单凭地域称谓无法判断各民族的平等地位,事实上波斯人与其他各族地位并非平等,排除A项;军事扩张是波斯帝国拓展疆域的重要手段,并未舍弃,排除B项;波斯帝国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排除D项。故选C项。
6. 19世纪的英国,商业性的职业体育比赛及其他付费观看的表演项目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休闲娱乐活动,如马戏团演出、剧院表演、赛马、足球、板球等。这反映出( )
A. 经济变革影响人们生活方式 B. 人们工作积极性有所降低
C. 工业革命导致社会贫富分化 D. 政府重视公共事业的建设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据题意可知,19世纪的英国,职业体育比赛和付费观看的表演项目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休闲娱乐活动,这说明人们有了较多的休闲生活,生活水平提升。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开展,经济水平的提升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并没有体现工作积极性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内容并没有体现社会的贫富分化,排除C项;材料内容反映的是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没有体现政府的态度,排除D项。故选A项。
7. 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外交部部长米留科夫照会各国政府,“愿将世界大战进行到彻底胜利”,继续命令前线军队投入战斗。1917年5月3日,照会在报纸上公布,彼得格勒街头出现游行示威,抗议运动席卷各大城市和军队,米留科夫被迫递交辞呈。据此可知,当时俄国( )
A. 社会主义革命势在必行 B. 十月革命条件已经成熟
C. 临时政府缺乏合法地位 D. 和平民主成社会共识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俄国)。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激起了民众和士兵的强烈不满,社会矛盾进一步加剧,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政权的革命斗争势在必行,A项正确;革命形势继续发展,但当时布尔什维克党尚未就武装起义做好准备,十月革命条件尚未成熟,排除B项;临时政府代表俄国向各国政府发出照会,表明其具有合法性,排除C项;临时政府的举措违背了和平原则,“社会共识”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
8. 如图是刊载于《中国日报》的漫画《对比》,并有配文为“一边给武器一边发食物,美国表演荒谬”。该漫画表明( )
A. 霸权主义加剧人道主义危机 B. 地缘政治利益影响外交行为
C. 国际政治力量对比严重失衡 D. 美国是巴以冲突的幕后黑手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世界)。根据漫画可知,美国给以色列的支援的大量先进武器,而给巴勒斯坦的则是少得可怜的粮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色列作为美国在中东的重要支点,对美国的国家利益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处理巴以冲突时,美国表现出明显的“拉偏架”的姿态,B项正确;材料不涉及“人道主义危机”,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美国对巴以态度的差异,这与“国际政治力量对比”无关,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美国对巴以态度的差异,并未表明美国是导致巴以冲突的幕后黑手,排除D项。故选B项。
9. 公元一世纪以后,罗马帝国皇帝逐渐神格化,以下是两则相关资料:
材料一:甲学者说:“皇帝变成帝国统一的象徵,在宏伟的庙宇里,祭司主持公共仪式来崇敬皇帝。这种对皇帝的崇拜提供给不同人一个效忠焦点,并成为维持帝国统一的力量。”
材料二:公元14年,提伯瑞斯(Tiberius)继任皇帝,西班牙行省请求依亚洲各省之例,为其建神庙。皇帝拒绝,并说:“要所有行省人民将我当神一样崇拜,实属不当和无礼……我是凡人,行凡人之事,以位极凡世为满足。”此后,无论公开或私下,提伯瑞斯都拒绝对他个人的崇拜。
阅读上述资料,选出正确选项( )
A. 资料一在性质上属于历史事实的叙述,资料二则偏向历史意义的诠释
B. 资料二故事显示,一世纪早期皇帝崇拜在罗马帝国西部已是普遍风气
C. 资料二说明皇帝崇拜在一世纪初尚未成惯例,甲学者说法不可能成立
D. 资料一乃综论皇帝崇拜现象,资料二则属于特殊事例,两者可以并立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一世纪后(罗马)。据材料一可知,资料一乃综论皇帝崇拜现象,据材料二可知,资料二则属于特殊事例,两者可以并立,D项正确;资料一在性质上属于历史评价的诠释,资料二则偏向历史事实的叙述,排除A项;资料二故事显示,公元14年后皇帝崇拜在罗马帝国西部受到皇帝的拒绝,排除B项;资料二说明皇帝崇拜在一世纪初成为惯例,甲学者说法是否成立不得而知,排除C项,故选D项。
10. 在英国,二战后政府部门最高层次的常务次官,由高级的、高资历的常任文官担任。撒切尔夫人上台后采用“掺沙子”的做法,适当地改组常务次官的人员结构。如将她的秘书惠特摩直接任命为国防部的常务次官,任命庇特·密特业为财政部首席次官。据此可知( )
A. “政治中立”的传统原则被破坏 B. 传统文官制度出现重构趋势
C. 高级文官一统天下被彻底打破 D. 政务官的专业能力得到重视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在英国,二战后政府部门最高层次的常务次官,由高级的、高资历的常任文官担任。撒切尔夫人上台后采用‘掺沙子’的做法”撒切尔夫人在上台后对常务次官的人员结构进行了调整,她将自己的秘书惠特摩直接任命为国防部的常务次官,任命庇特·密特业为财政部首席次官。这种做法显然打破了原有的常务次官由高资历的常任文官担任的传统,因此可以推断出,传统的文官制度出现了重构的趋势,B项正确;虽然撒切尔夫人的做法可能影响了政治中立的原则,但题目中并没有明确提到“政治中立”这一点,排除A项;“被彻底打破”的说法绝对化,排除C项;材料主旨“传统文官制度的重构趋势”,而“政务官的专业能力得到重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1. 截至1955年年底,新中国虽然只获得了30个国家的承认,但通过非正式渠道与约70个国家的政府建立了联系……(中国)共产党(政权)“好战”和具有“侵略性”的谣言不攻自破,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政要“寻求和平”的诚意及外交理性得到承认。这直接得益于( )
A. “求同存异”方针被广泛接受
B. “另起炉灶”方针引发西方国家共鸣
C. “一边倒”方针遭到全面废除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联合国所认可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5年(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4月,亚非会议在万隆举行。会议上,中国提出并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避免了会议可能走上歧路的危险。亚非会议后,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了新的进展,这直接得益于“求同存异”方针被广泛接受,A项正确;“另起炉灶”主要是指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必须取消。B项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一边倒”是指明确宣布新中国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材料现象直接得益于“求同存异”方针被广泛接受,未体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联合国所认可,排除D项。故选A项。
12. 下面分别为1870年和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占比比重示意图,其中关于图中序号①②③④对应国家正确的是( )
A. 法、德、美、英 B. 德、法、美、英
C. 英、美、德、法 D. 英、德、法、美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870年和1913年(欧美)。这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在这次工业革命中美德迅速崛起,经济不断上涨,而英法发展相对缓慢,并开始丧失了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优势,经济逐渐下降,英法两国应该是逐渐下降趋势,但英国仍旧强于美、德、法,所以,①是英国,④是法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美国工业产值世界第一,所以,在世界贸易中占比比重高于德国,所以,②是美国,③是德国。图中序号①②③④对应国家正确的是英、美、德、法,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本题选C项。
13. 下图为近代长三角地区铁路、水路人口流动量变化表(宁为南京、甬为宁波。沪宁、沪杭甬是铁路)。据此推知,这一时期( )
A. 长三角水路运输趋于消亡 B. 上海是全国经济的中心
C. 铁路带动了沿线的城市化 D. 政治局势影响人口流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由材料可知,国民革命时期,铁路的人口流动量大幅减少,此外军阀战争时期人口流动也有变化,这说明政治局势影响人口流动,D项正确;水路客运发展整体稳定,并未消亡,水路运输除客运外还包括货运,材料无此项信息,排除A项;由材料可知,上海是区域经济中心而非全国经济中心,排除B项;材料信息反映的是铁路带动了人口流动,未体现沿线的城市化,排除C项。故选D项。
14. 从明朝后期到清朝前期,西方的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地理学和医学等逐渐传入中国。在同时期的法国,耶稣会士杜赫德根据海外传教士的书简、札记、日记中的有关材料,编写成《中华帝国全志》一书,此书涉及中国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各个方面。这说明该时期( )
A. 殖民侵略客观上促进不同文化的碰撞 B. 基督教在华传播效果增强
C. 文化活动依托于国家开辟的商业路线 D. 中西文化交流呈现双向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从明朝后期到清朝前期”“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地理学和医学等”“此书涉及中国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各个方面”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在该时期西方文化传入我国的同时,中华文化也相应地传入了西方,中西方文化交流具有双向性,D项正确;该时期法国对中国的殖民侵略尚未开始,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双喜哪个行,B项材料并未涉及,排除B项;C项夸大了商业路线的作用,且材料并未强调商业路线在文化活动中的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
15. 唐代,开元通宝等货币源源不断地从国内流通至泰国、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从11世纪起,埃及福斯塔特地区的陶瓷工人开始仿照青瓷和白瓷,来研究陶瓷的生产工艺。在古波斯王国,波斯三彩的定型与着色也深受中国陶瓷的影响。而外国的特产,如香料、象牙、琉璃等也来到了中国。这些可用于印证( )
A. 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交流 B. 欧亚大陆之间商贸交流频繁
C. 中国传统手工业占据优势地位 D. 唐朝政府积极调整商业政策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中国开元通宝等货币源源不断地从国内流通至……东南亚国家”“开始仿照青瓷和白瓷”“波斯三彩的定型与着色也深受中国陶瓷的影响”“而外国的特产……也来到了中国”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推动了中外贸易,进而促进了中外交流,A项正确;材料不仅仅涉及欧亚之间的交流,还涉及北非的埃及,B项并不能概括材料的全部内容,排除B项;C项并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且材料不仅仅涉及手工业,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海上丝绸之路对中外交流的促进,没有涉及唐朝的商业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
16. 北京大学考古学院教授赵化成说: “考古发现的确有很大的历史研究价值,尤其是简牍一类的东西,文字资料、失传的书,可以获得更大的信息量。从陵墓制度方面,也可以得到很多信息。但是历史研究,包括考古,是无止境的,问题是永远没有完的。不能因为有问题没有解决就发掘陵寝。”作者意在说明( )
A. 考古有很大历史研究价值 B. 考古可以获得学术研究的一手史料
C. 考古发现永无止境非常艰难 D. 保护文化遗产比考古发现更重要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考古发现的确有很大的历史研究价值,尤其是简牍一类的东西,文字资料、失传的书,可以获得更大的信息量”,可以看出作者强调的是考古有很大的历史研究价值,A项正确;考古可以获得学术研究的一手史料,只是材料内容的一部分,概括不全面,排除B项; 材料有提到历史研究,包括考古,是无止境的,但这不是其主旨,只是内容的一小部分,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考古的价值,没有讨论保护文化遗产比考古发现哪个更重要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明清时期,世界历史发展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欧洲主要国家完成了从资本主义萌芽到资产阶级革命再到产业革命的飞跃,相继进入近代工业文明轨道,大大改变了世界面貌。在这一背景下,中华民族的工业化进程艰难起步。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经营地主;从手工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据《明神宗实录》、乾隆《苏州府志》等文献记载,“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
材料二 中国近代主要洋务企业
类别 企业 创办人 时间 地点
军事工业 安庆内军械所 曾国藩 1861年 安庆
江南制造总局 李鸿章 1865年 上海
民用工业 开平矿务局 李鸿章 1878年 唐山开平镇
汉阳铁厂 张之洞 1890年 汉阳
材料三 根据发动工业化的主体,世界大国实现工业化的道路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民间发动的工业化,以美国为典型的以市场经济为主,渐进式的从轻纺工业到重工业、机器制造业,再发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新兴工业,经历的时间较长,比较协调,效益较好。第二种是政府发动的工业化,以前苏联为典型,以计划经济为主,有领导有计划地以高速发展重工业为中心,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第三种是民间和政府共同发动的工业化,以德国和日本为代表,其特点是民间和政府各取所长,优势互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2)根据材料二及结合所学的英国工业革命知识,分析在工业化起步阶段中国和英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差异。根据洋务运动的失败结果,指出中国工业化的根本缺陷。
(3)据材料三、你认为我国实现工业化的道路属于哪一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化发展的历程。
【答案】(1)新变化: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纺织业中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差异:英国从轻工业率先开始,中国从重工业起步;英国主要是私人资本创办,中国主要是清政府和地方官僚创办。缺陷:没有改变封建制度。
(3)道路:第二种。历程:1953~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阻碍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1960年八字方针调整国民经济,到1965年工业化取得重大成就;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飞速发展起来。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清时期。据材料一“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得出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据材料一“机户…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结合所学分析,得出纺织业中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对比、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英国。第一小问差异:据材料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开平矿务局、汉阳铁厂”得出中国从重工业起步,结合所学分析得出英国从轻工业率先开始;据材料三“创办人”分析得出中国主要是清政府和地方官僚创办,结合所学分析得出英国主要是私人资本创办。第二小问缺陷: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仅从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最终导致失败,说明中国工业化的根本缺陷是没有改变封建制度。
【小问3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道路:据材料三“第一种是民间发动的工业化,以美国为典型的以市场经济为主,渐进式的从轻纺工业到重工业、机器制造业,再发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新兴工业,经历的时间较长,比较协调,效益较好。第二种是政府发动的工业化,以前苏联为典型,以计划经济为主,有领导有计划地以高速发展重工业为中心,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第三种是民间和政府共同发动的工业化,以德国和日本为代表,其特点是民间和政府各取所长,优势互补。”及所学可知,我国实现工业化的道路属于第二种。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别从1953~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阻碍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1960年八字方针调整国民经济,到1965年工业化取得重大成就;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飞速发展起来等方面说明。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20—1870年主要工业国家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
平份 笑国 法四 德国(德意志语邦) 关国
1820 50% 15—20%
10%
1840 46%
12% 11%
1S50 39%
15% 15%
1870 32% 10% 13% 23%
材料二 1820—1870年主要工业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
年份 英四 法因 德因(德落志诸邦) 关四
1820 27% 9% 一 6%
1840 25% 9% 8% 7%
1850 22% 11% 8% 7%
1870 25% 10% 10% 8%
——以上材料均摘端自中国地图出版社《普通高中历史地图册·中外历史纲要》(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20—1870年英国工业地位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美国工业化进程和对外贸易发展的状态,据此得出一项美国工业化进程的待征,并结合史实加以阐释。
【答案】(1)变化趋势:工业产值占比逐渐下降;“世界工厂”地位面临挑战。
成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工业增速放缓;机械化生产技术在欧洲和北美扩展;德意志、 美国等新兴工业国家的崛起。
(2)状态:
工业化进程:不断发展,自19世纪中叶起,速度明显加快。对外贸易发展:缓慢发展,总体稳定。
特征:资金、技术和原料主要依靠本国力量积累。
阐释:独立后的美国,南北方存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种植园奴隶制两种经济形态,后 者的主要产品可作为前者的重要原料;美国的西进运动和领土拓展,为工业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国内市场;美国曾是英国殖民地,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受害者,在海外缺少独占性的殖民地。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对比类与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世界。第一小问趋势,根据材料一“1820—1870年主要工业国家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中英国的数据变化,从1820年的50%下降至1870年的32%,由此可知,英国的工业产值占比逐渐下降;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的“世界工厂”,地位面临挑战。
第二小问成因,根据材料一“1820—1870年主要工业国家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工业发展,国际经济发展等角度看。从工业发展看,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工业增速放缓;在国际经济发展看,德意志、 美国等新兴工业国家的崛起;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机械化生产技术在欧洲和北美扩展。
【小问2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与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世界。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1820—1870年主要工业国家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可知,美国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从1820年的10%上升至1870年的2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化进程不断发展,自19世纪中叶起,速度明显加快;根据材料二“1820—1870年主要工业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中美国在世界贸易中从1820年的6%上升至1870年的8%,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外贸易发展缓慢发展,总体稳定。
第二小问特征,根据材料二“1820—1870年主要工业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的美国的数值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金、技术和原料主要依靠本国力量积累。
第三小问阐释,根据材料二“1820—1870年主要工业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结合所学知识,从市场开拓,原料以及资本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在市场上,美国的西进运动和领土拓展,为工业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国内市场;在原料发展上,独立后的美国,南北方存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种植园奴隶制两种经济形态,后者的主要产品可作为前者的重要原料;在资本发展上,美国曾是英国殖民地,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受害者,在海外缺少独占性的殖民地。
19. 社会救助的目的是扶贫济困,保障困难群体的最低生活需求,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社会救助的主体是政府和社会力量,政府在社会救助中起组织和领导作用,主要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律令,对社会救助事宜予以规定和指导,由地方政府督促实施。南宋以后,社会力量更强大,在社会救助各个领域逐渐占重要地位。社会力量包括社会个体和社会组织,其中家族、宗族在民间救助中起了很大作用,特别是宋代,宗族救助制度化,使得族人旧有食,岁有衣,嫁娶婚葬,皆有赡。济贫机构方面,唐时是由政府接管原属寺院主管的病坊,北宋时主要是由中央统一诏令各地兴办,而南宋以后,则由各地自行设立,经费也以地方自筹为主。救助方式上,赈灾救荒时招商、劝分等方式增多;救助实体的经营上,越来越倾向于通过兴办实业,获取稳定的收益,以维持机构的长久。
——摘编自王颜《论唐宋时期社会救助机制的变化及特点》
材料二 1883年,德意志帝国议会批准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保险法——《疾病保险法》,1884年和1889年,又相继颁布了《工伤事故保险法》和《老年与伤残强制保险法》。德国保险三法的颁布实施,使得国家对民众生存状况的保障,由社会救助发展到社会保险,从而开启了社会保障制度化的历程,标志着人类历史上以社会保险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由此产生。
——摘编自周佩璇《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首先产生于德国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宋时期社会救助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背景。
【答案】(1)政府和社会救助相结合;以政府救助为主导;以法律、法规保障实施;南宋时期社会救助成为主要力量;宗族成为救助主体;设有专门由政府管理的济贫机构;救助方式多样;救助机构有实体经济作为保障
(2)工业革命的开展;社会主义思潮和工人运动的高涨;德国资本主义政体的确立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题。时空是唐宋时期(中国)。特点:依据材料一中“唐宋社会救助的主体是政府和社会力量”,可得出政府和社会救助相结合;依据材料“政府在社会救助中起组织和领导作用”,可得出以政府救助为主导;依据材料“主要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律令”,可得出以法律、法规保障实施;依据材料“南宋以后,社会力量更强大,在社会救助各个领域逐渐占重要地位”,可得出南宋时期社会救助成为主要力量;宗族成为救助主体;依据材料“济贫机构方面,唐时是由政府接管原属寺院主管的病坊,北宋时主要是由中央统一诏令各地兴办”,可得出设有专门由政府管理的济贫机构;依据材料“救助方式上,贩灾救荒时招商、劝分等方式增多”,可得出救助方式多样;依据材料“救助实体的经营上,越来越倾向于通过兴办实业,获取稳定的收益,以维持机构的长久”,可得出救助机构有实体经济作为保障。
【小问2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题。时空是1883-1889年的德国。背景:依据材料二中“1884年和1889年,又相继颁布了《工伤事故保险法》和《老年与伤残强制保险法》”,可得出此时工业革命的开展,国家颁布相关法律;结合所学知识,工业革命后,无产阶级力量壮大,社会主义思潮和工人运动的高涨;结合所学可知,1871,德国完成统一后,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德国资本主义政体的确立。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大运河(宁波段)/三江口 “海外杂国,贾舶交至” ——(南宋)《四明志》
图2:萧甬铁路慈溪(今慈城)火车站 1910年,浙江绅商倡募股款,抵制清廷与英国签订的借款合约,清廷迫于压力,由商办浙江省铁路有限公司兴筑萧甬铁路。 1913年,宁波至曹娥段完工。 1937年,萧山至曹娥段铺通。 1938年,为防日军进犯,拆除萧甬线轨道。 1953年,萧甬铁路重建,1959年全线通车。 ——摘编自钱起远主编《宁波市交通志》
图3:2023年宁波公交网络示意图 宁波建设“八横八纵”的公交专用道网络,并以绿道串联起沿线自然、历史和人文资源,号召居民绿色出行,缓解核心区域拥堵压力。 ——摘自“浙江政务服务网”
根据材料提取关联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交通与社会变迁”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答案】示例一:
交通运输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变迁古代,大运河(宁波段)的开凿与变迁对沿岸村落、城镇的形成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促进了沿岸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此处还是中国大运河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使明州成为宋元时期重要的外贸港口之一。近代以来,随着列强侵略和洋务运动的开展,轮船、火车、汽车等近代西方的交通工具传入中国,地方绅商倡议实业救国,推动萧甬铁路的修建,有利于人流和物流时间的缩短,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在现代,完善的公交网络将宁波各区域紧密联系起来,便利了人民的出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和日常生活,推动了旅游业等行业的发展,一定程度缓解了城区拥堵压力。
综上,交通的改进促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带动了城市格局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示例二:
社会变迁推动交通运输业的变革古代道路铺设和运河开凿的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和商品经济逐渐发展,大一统封建王朝为巩固统一和促进南北交流修建了大运河;《南京条约》签订后,宁波率先成为通商口岸,较早受西方工业文明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起步并发展,为抵制列强资本输出,爱国绅商提倡实业救国、保护路权,推动了萧甬铁路的修建(/随着宁波开埠,股份公司等新式经营模式传入中国,促成萧甬铁路的修建/清末新政中发展经济的各种举措,为铁路开工提供了一定政策支持。/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通车不满一月的萧甬线钢轨全部拆除,是中国人民奋起抗战的写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萧甬铁路得以重建并很快建成通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极大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要求建立更加便捷、快速的交通运输网络,宁波“八横八纵”的公交专用道网络应运而生(/21世纪以来,城市经济的发展、规模的扩大以及功能的增加,对交通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宁波“八横八纵”的公交专用道网络应运而生)。
综上,中国交通的不断变革,是生产力发展与社会变迁的结果,见证了中国从落后到中兴再到强盛的发展历程。
示例三:
交通发展与社会变迁相互促进略
示例四:
运河的开通促进社会发展
在历史上,人们通过开凿运河,连通了不同的水系和地域,推动了交通的发展。中国在春秋时期已有运河,秦始皇开凿连接湘水和离水的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隋朝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了中国南方和北方;元朝的京杭大运河,全长近1800千米,为世界之最。近代法国的米迪运河连接了地中海和大西洋;荷兰阿姆斯特丹建立的运河系统,成为荷兰经济和文化繁荣的重要体现。中外历史上的人工运河的开通,促进了不同地域物资与商贸的交流,密切了各地的经济联系,对于巩固国家政权、政治中心稳定、粮食等物资的供给也具有很大的意义。
总之,运河作为中外一种重要的交通方式,对于国家的统一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列举古今中外的交通史实均可)
【解析】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短文撰写类,时空是古代-当代(中国)。根据材料“海外杂国,贾舶交至”,“萧甬铁路慈溪(今慈城)火车站”,“宁波建设“八横八纵”的公交专用道网络”,我们可以拟定论题为交通运输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变迁。然后,结合材料内容和所学的交通发展与社会变迁的相关知识,从古达到现代去论述交通运输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变迁,如古代,大运河(宁波段)的开凿与变迁对沿岸村落、城镇的形成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促进了沿岸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此处还是中国大运河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使明州成为宋元时期重要的外贸港口之一。近代以来,随着列强侵略和洋务运动的开展,轮船、火车、汽车等近代西方的交通工具传入中国,地方绅商倡议实业救国,推动萧甬铁路的修建,有利于人流和物流时间的缩短,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在现代,完善的公交网络将宁波各区域紧密联系起来,便利了人民的出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和日常生活,推动了旅游业等行业的发展,一定程度缓解了城区拥堵压力。最后,总结归纳,完成表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