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请在答题卷上作答。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A.反映了门阀士族的衰落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B.凸显了土人群体的契约精神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C.源于工商业经济的发展
1.图1为后人依据“大禹五服制”制作的夏朝国家结构示意图。据此可知,夏朝()
D.埋下了“党锢之祸”的隐患
4,元代将境内居民按职业划为若干种户,有数十种,称诸色户计,户一经划定,世代相承,不
2500里
得随意变动。如种田的称为民户,充军役的称为军户,充站役的称为站户,煮盐的称为盐户
2000里
荒服:不必遵从君王政教,依俗治理,外二百里为流放之地。
或灶户,充工匠的称为匠户。元代的诸色户计()
1500里
1000里
A.解决了政府财政危机
500里
要服:只要服从君王文教,三百里受文教,二百里受刑法。
B.巩固了小农经济地位
绥服:只要服从君王政教,三百里服文教,二百里服武卫。
(都邑)
C.强化了人身依附关系
侯服:君王不直接治理,诸侯定期向君王纳贡。
D.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
甸服:由君王直接治理,收取赋税。
5.《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纷纷认可美国在“门户开放”政策中提出的“维护中国领土与主
权完整”“各国在中国各地平等公正贸易”的原则。这一变化体现了()
图1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
B.列强以更隐蔽的方式形成侵华的同盟
A.华夏认同观念初步形成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升了国力
B.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D.中国独立主权国家身份获得列强承认
C.血缘关系决定行政区划
6.表1为1919年安徽省含山县人口统计。这说明当时含山地区(
D.国家的组织管理松散
表1含山县产业人口数及比例表(1919年)
2.。东汉中后期,官场出现诸如:陈蕃初仕郡,举孝廉,“遭母忧,弃官行丧”;赵典会帝崩,
全县人口数
247100人
百分比例
“遂解印绶策付县,而弛到京师”;延笃举孝廉为平阳侯相,“以师丧弃官奔赴,五府并辟
农业
129735人
不就”等现象。这表明当时(
759%
工业
12108人
7.1%
A,封建官僚政治成熟完善
B.王国势力遭受沉重打击
商业
19028人
11.1%
直接生产人口
C.儒家伦理影响政治行为
渔业
6650人
3.9%
D.政治腐败加剧社会动荡
牧业
3459人
2.0%
3.从中唐到宋代,士人群体特别重视经营个人的“朋友圈”,形成同僚、同道、同好等关系网
合计
170980人
100%
甚至出现了“举世重交游”“拟结金兰契”的现象。这一现象()
资料来源:李洁非:《含山风土志》,《学风》第3卷第8期,民国22年(1933)9月15日,第51页。
第1页共8页
第2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