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
地理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班级、学校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保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单选题(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造成内蒙古东北部的大兴安岭以东自然带主要为森林而以西主要为草原的直接原因是( )
A. 地形 B. 降水 C. 气温 D. 人类活动
2. 内蒙古草原植被的生长季结束期(EOS,Theenddateofvegetationgrowingseason)受气候变化影响大。若该地区夏季降水增加,EOS推迟最显著的草原植被类型是( )
A. 森林草原 B. 典型草原 C. 荒漠草原 D. 沙地草类
【答案】1. B 2. C
【解析】
【1题详解】
造成内蒙古东北部的大兴安岭以东自然带主要为森林而以西主要为草原的直接原因是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递减,B正确;与地形、气温、人类活动关系较小,AC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夏季温度较高,水分是制约植被生长的重要因素,若该地区夏季降水增加,EOS推迟最显著的草原植被类型是荒漠草原,荒漠草原更为干旱,荒漠草原植被对降水量变化更加敏感,滞后效应越明显,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内蒙古草原的月植被覆盖度对月降水量存在明显的1-2个月滞后效应和显著的累积效应,且表现出草原类型越干旱,滞后效应越明显的特征;相比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植被对降水量变化更加敏感。
某沿海地区近几十年间海平面上升,使得沿海地区地下水水位和性质产生改变。读该地区海平面及地下水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 该地区海平面上升后,沿海被淹没区的地下淡水受到海水灌入而变成地下咸水,此时地下咸水推顶地下淡水,那么相比于之前,推测新的沿海地区土壤最可能发生( )
A. 盐碱化减弱 B. 盐碱化增强 C. 淀积层加厚 D. 有机营养增多
4. 该地区海平面上升后,沿海地区的地下水循环速率将如何变化( )
A. 加快 B. 减慢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答案】3. B 4. B
【解析】
【3题详解】
海水倒灌使地表径流变咸,也使地下水变咸,沿海地区地下水位升高,土壤含盐分明显上升,导致盐碱化增强,B正确,A错误;淀积层是由土壤表层淋溶下来的物质,淋溶与海平面上升关系不大,排除C;土壤盐碱化加剧不利于植物生长,土壤有机营养物质来源减少,有机营养下降,D错误。故选B。
【4题详解】
地下水循环是指地下水在地质层之间不断地上下移动和流动,并最终进入河流、湖泊或海洋的过程。海平面上升后沿海被淹没区的地下淡水受到海水灌入,使得地下水进入海洋速度减慢,从而使地下水循环速率减慢,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也称盐碱化。中国盐渍土或称盐碱土的分布范围广、面积大、类型多,总面积约1亿公顷。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
指数是用来表示赤道东太平洋某区域海温异常变化的指标。指数的3个月滑动平均绝对值达到或超过0.5℃,并持续至少5个月,则判定为一次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指数≥0.5℃为厄尔尼诺事件;指数≤-0.5℃为拉尼娜事件)。结合图文信息完成下面小题。
5. 由图推知,2023年10月至2024年1月期间,重庆最可能出现的情况为( )
A. 冬季风增强 B. 森林火险等级提高 C. 寒潮会提前 D. 降雨频率增加
6. 据预测,2024年的地表异常增温信号将超过2023年而覆盖更大区域。升温所导致的北极海冰加速融化,将对2025年可能产生的以下哪个现象贡献最大( )
A. 北大西洋暖流增强 B. 北大西洋污染加重 C. 北极海运航道受阻 D. 欧洲西部气候变冷
【答案】5. B 6. D
【解析】
【5题详解】
从图文材料信息可知,2023年10月至2024年1月期间,3个月平均绝对值达到或超过0.5℃,说明该年赤道太平洋地区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水温异常升高,信风减弱,使得赤道西太平洋海水水温下降,气压有所上升,削弱了与亚洲高压之间的气压梯度力,冬季风减弱,重庆会出现暖冬现象,AC错误;冬季气温持续升高,使森林火险等级提高,B正确;赤道西太平洋海水水温下降,气压有所上升,受其影响上升气流被抑制,重庆降雨频率会减少,D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北极海冰加速融化,融冰的冷海水向低纬度扩散,从而削弱了向高纬度流去的北大西洋暖流,A错误;冷海水向欧洲西部扩散,水温下降,气压升高,西风减弱,加之北大西洋暖流也减弱,导致欧洲西部气候变冷,D正确;北大西洋污染状况与周边国家排放的污染物有直接关系,和气候异常变化关联不大,排除B;北极海冰加速融化,北极海运航道冰面减少,有利于航运,C错误。故选D。
【点睛】厄尔尼诺暖流,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海域,东南信风减弱,赤道逆流增强,秘鲁寒流减弱,此时出现的海水温度异常增高现象。主要危害:秘鲁沿岸多雨;引起气候反向变化。
我国大兴安岭北部是欧亚大陆寒温带针叶林和多年冻土带的南缘。冻土退化过程中活动层加深会释放出可用水分和养分,活动层以下的多年冻土层对其有保水功能。当地针阔混交林中阔叶树和针叶树处于生存竞争关系;虽然阔叶树需水更多,但其根系一般深于针叶树,因此两类树应对冻土退化的能力存在差异。结合图文信息完成下面小题。
7. 我国东北大兴安岭能成为欧亚大陆中高纬度多年冻土带南缘的有利条件包括( )
①冬季受西伯利亚高压影响②夏季受东南季风的影响
③林草植被覆盖情况良好④基岩以上的沉积物深厚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8. 我国东北地区快速升温导致冻土退化以及活动层的持续加深,推断2010~2020年期间大兴安岭北部地区针阔混交林向着阔叶林转变的原因是此时( )
A. 活动层加深所释放的水分过多 B. 针叶树更易吸收活动层浅处水分
C. 活动层中高含水率层位变深 D. 多年冻土层对活动层的保水能力增强
9. 在气候变暖背景下,不同地形冻土退化程度不同。30年以来山脊活动层的加深量大于山谷,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 针叶树和阔叶树的分布变化 B. 光照强度和时长的差异
C. 土壤含水量的差异 D. 年平均地温的差异
【答案】7. C 8. A 9. A
【解析】
【7题详解】
影响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夏季东南季风带来充足的热量,不适宜多年冻土的发育,②错误;冬季时大兴安岭距离亚洲高压较近,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大,气温低,①正确;林草植被覆盖情况良好导致林下地面受光面积小,地温较低,适宜多年冻土发育,③正确;基岩以上的沉积物深厚,为多年冻土层的发育提供物质基础,④正确。故选C。
【8题详解】
阔叶树需水更多,冻土活动层较永久冻土层富含更多的土壤液态水,适宜阔叶林的生长,A正确;活动层的持续加深对活动层浅层水分影响较小,B错误;冻土活动层的水分来源主要来自地表水,所以高含水率层位集中在土壤表层,不会变深,C错误;气候变暖多年冻土层变薄,对活动层的保水能力减弱,D错误。故选A。
【9题详解】
据图示可知山脊和山谷处均有针叶林和阔叶林的分布,植被分布状况相似,植被对冻土的影响相似,不是山脊和山谷活动层加深量变化的主要原因,A错误;山脊较山谷接收的光照强度和时长更多,地温受气候变暖影响更大,所以由多年冻土转化为活动层深度较多,BD正确;山脊处由于地势向山谷处倾斜,土壤含水量较少,多年冻土相对不易发育,气候变暖时更易转化为活动冻土层,C正确。依据题意,故选A。
【点睛】东北地区冻土层主要为多年冻土层,主要分布于大、小兴安岭,自北向南,分布范围逐渐减少,其对外界环境变化极其敏感。
董志塬是黄土高原上重要的农业区,平坦塬面以耕地为主,塬面外围的坡地以草地和林地为主。如下图,在2005~2020年间,由于董志塬上城市建成区的快速扩张,造成该地区耕地面积减少,并且塬面面积每年减少3.5平方千米。结合图文信息完成下面小题。
10. 区域发展过程中的道路建设会使得地面景观斑块变得破碎化,但过去15年以来,董志塬塬面的景观斑块破碎程度却降低了,其直接原因最可能是( )
A. 塬面上退耕还林 B. 塬面上城市化率提高
C. 塬面上农作物类型的变化 D. 坡面上放牧强度增加
11. 董志塬塬面上城市扩张和道路建设使得塬面外围坡面冲沟扩张,其最重要的原因是( )
A. 源面产生的地表径流增加 B. 塬面产生的下渗增加
C. 塬面的地下径流增加 D. 坡面林草植被的破坏
【答案】10. B 11. A
【解析】
【10题详解】
结合材料,在2005~2020年间,由于董志塬上城市建成区的快速扩张,塬面上城市化率提高,城区建筑与道路建设一体化,使得董志塬塬面的景观斑块破碎程度降低,B正确。董志塬是黄土高原上重要的农业区,平坦塬面以耕地为主,不会退耕还林,A错。塬面上农作物类型的变化与董志塬塬面的景观斑块破碎程度降低无关,C错。坡面上放牧强度增加对董志塬塬面的景观斑块破碎程度降低影响不大,D错。故选B。
【11题详解】
塬面上城市扩张和道路建设使得塬面不透水路面增多,削弱了下渗,塬面产生的下渗减少,源面产生的地表径流增加,产生的地表径流向塬面外围坡面流动,加强了对塬面外围坡面的冲刷侵蚀,使得塬面外围坡面冲沟扩张,A正确,B错。受源面产生的地表径流增加的影响,塬面的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减少,C错。题干突出“塬面变化”对“坡面形态”的影响,与坡面林草植被的破坏无关,D错。故选A。
【点睛】随着区域城市化的推进,不透水路面增加,下垫面性质改变,也影响了水循环的部分环节,尤其是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量减小。
绿色发展和协同发展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关键词,其中协同发展能力是指城市内部或者城市与外部地区间各个部门、产业的协调合作情况。不同大城市对周边区域的协同能力是不同的并产生了不同倾向,即“虹吸效应”或“辐射效应”。结合图文信息完成下面小题。
12. 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包含四个领域,它们的两两相关程度如左上图,由此可知( )
A. 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带来了生态改善 B. 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减少了交流服务需求
C. 科技创新以经济收益主要导向 D. 科技创新水平提高促进了节能减排
13. 如右上图,使用内部和外部协同发展能力所建立的坐标轴,可将不同协同能力的城市分为四个类型,即对应四个象限,那么应该属于第四象限的长江经济带城市为( )
A. 上海 B. 南京 C. 成都 D. 德阳
【答案】12. D 13. C
【解析】
【12题详解】
据图示经济发展能力与生态保护能力的相关系数只有0.18,是所有指数中最低的,这说明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态改善关系不大,A错误;经济发展能力与交流服务能力的相关系数达到0.90,相关性高,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也会提高交流服务需求,B错误;科技创新能力与交流服务能力相关系数0.88仅次于与经济发展能力的0.92,这说明科技创新以经济发展和交流服务为导向,C错误;生态服务能力与科技创新能力相关系数最高,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能有效提高生态服务能力,其中科技创新水平提高促进了节能减排对生态保护贡献较大,D正确。故选D。
【13题详解】
图中纵坐标为外部协同发展能力,横坐标为城市内部协同发展能力,属于第四象限说明外部协同发展能力较弱,内部协同发展能力较强,上海和南京都是大城市,且对外交通联系极为便利,所以其内外部协同发展能力都较强,应在第一象限,AB错误;德阳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内外部协同发展能力都较弱,应位于第三象限,D错误;成都地处四川盆地,位于长江经济带的最西边缘,且四川盆地与外界的交通较为不便,外部协同发展能力较弱,而作为四川的省会城市,在四川省内部以及与重庆之间的协同发展能力较强,C正确。故选C。
【点睛】《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目标,以长江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以沿江主要城镇为节点,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赣江流域南部为赣江上游,地形起伏大、多山地;中北部为中、下游,地形相对平坦。读赣江流域冬半年和夏半年用水量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导致赣江流域的陆地用水情况在冬半年(10月至次年3月)和夏半年(4月至9月)产生大幅变化的主要原因为( )
A. 降水量的年内变化 B. 农业用水量的年内变化
C. 工业用水的年内变化 D. 生活用水的年内变化
15. 相比于2000年,2020年冬半年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明显增加,可以采取的应对策略不包括( )
A. 保护流域上游的森林植被 B. 优化水库的径流调控功能
C. 支持工业采取节水措施 D. 建设跨流域调水设施
【答案】14. B 15. D
【解析】
【14题详解】
赣江流域内的气候类型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半年降水量大,冬半年降水量少,而据图示夏半年用水量相对较大,说明用水状况与降水量年内变化关系不大,A错误;夏半年是农作物的生长季,作物生长旺盛,需水量大,用水较冬季多,B正确;工业生产以及生活用水季节变化较小,用水的年内变化不大,CD错误。故选B。
【15题详解】
上游的森林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对调节河流径流量有重要作用,保护流域上游的森林植被有利于缓解冬半年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A正确;水库有调节径流的功能,在河流的枯水期的冬半年如果优化水库的径流调控功能,可以缓解冬半年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B正确;水资源供需矛盾明显增加时应强化工业和农业的节水措施,C正确;该区域气候湿润,年降水量大,总体并不缺水,而且出现供需矛盾明显增加是短暂性的,不应采用工程量大,耗时长的建设跨流域调水设施,D错误。依据题意,故选D。
【点睛】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物质基础,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水资源是有承载能力的,经济社发展在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以内,就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否则,发展就会失去物质基础,造成生态系统破坏、生存环境恶化。
甘肃省玛曲草原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近年来草原上杂草丛生、鼠害、虫害和风蚀严重,天然青干草年均亩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完成下面小题。
16. 据报道,玛曲的黄河沿岸阶地塌方日趋频繁,其原因最可能为( )
A. 黄河水位升高过快 B. 区域降水量大幅提高 C. 阶地上人类建设过多 D. 阶地上草原沙化严重
17. 为解决当地生态与发展间的矛盾,以下何种建议是最合理的( )
A. 草场全面禁牧 B. 草原植树造林 C. 政府生态补偿 D. 全部移民搬迁
【答案】16. D 17. C
【解析】
【16题详解】
据报道,玛曲黄河沿岸阶地塌方日趋频繁,由材料可知,近年来草原上杂草丛生、鼠害、虫害和风蚀严重,天然青干草年均亩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造成黄河沿岸塌方的原因主要是人类活动,AB错误;该地主要的人类活动为放牧,过度放牧使得草场退化,沙地裸露,C错误,D正确。故选D。
【17题详解】
为了解决当地发展中存在的生态日益恶化问题,2011年以来,国家在玛曲落实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引导林场职工和牧民群众自觉执行减畜计划,自觉保护草原资源,政府生态补偿,C正确;草场全面禁牧、全部移民搬迁不符合现实情况,AD错误;该地热量条件缺乏不适合植树造林,B错误。故选C。
【点睛】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境内天然草原、沼泽湿地分布广,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补给区。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玛曲草原出现不同程度沙化退化现象,水源涵养能力下降。玛曲县通过实施退牧还草、沙化退化草原综合治理、湿地保护与修复、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修复治理、草原鼠害防控等一系列生态保护工程项目,全力推动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目前,玛曲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玛曲草原向黄河补给水源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我国现状耕地虽已能基本满足人畜需粮,但也使得猪肉和牛肉的产量不均衡。我国大约有10%的耕地由于本身呈碎片化分布而不能进行规模化耕种,为了提升它们的综合产出潜力,有学者就它们的利用方式提出了两种结构性优化调整的模式。结合图文信息完成下面小题。
18. 在调整模式一之下,部分谷物耕地被改种牧草和果树,虽然会造成谷物粮食生产减少,但更高价值农产品产量将增加。该模式的制定与我国哪一项农业国情最相关( )
A. 生产猪肉所消耗的谷物少 B. 牛肉对进口的依赖度更大
C. 需要果树来发挥生态效益 D. 多元化食品的需求无法满足
19. 在调整模式二之下,林地间隙中碎片化谷物耕地将被退耕还林,在另一区域会将相同面积的碎片化林地开垦为谷物耕地并进行规模化耕作,预期全国粮食和猪肉产量都会因此增加。那么适合退耕还林的区域以及适合大规模新开垦耕地的区域分别为( )
A. 云贵高原东北平原 B. 黄土高原秦岭 C. 长江下游平原新疆 D. 青藏高原华北平原
20. 与当前情形相比,若采用模式一可使得被调整区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下降50%,而采用模式二只能下降5%,原因是( )
A. 模式一中谷物种植面积减少使得温室气体排放减少
B. 模式一中陆地碳汇减少使得温室气体排放减少
C. 模式二中不同土地用途的总面积改变较大
D. 模式二中谷物种植的规模化增加了温室气体排放
【答案】18. B 19. A 20. D
【解析】
【18题详解】
模式一之下部分谷物耕地被改种牧草,牧草主要是作为牛的饲料,这说明我国对牛肉的需求量大,而牛肉的现阶段产量少,牛肉对进口的依赖度更大,B正确;模式一中原有的部分谷物耕地面积较大,说明生产猪肉所消耗的谷物多,A错误;果树种植增加面积有限,发挥生态效益较少,C错误;我国现阶段多元化食品的需求可以满足,虽然个别农产品需求缺口较大,但可通过进口来满足国内需求,D错误。故选B。
【19题详解】
林地间隙中的碎片化谷物耕地将被退耕还林,说明该区域原有应是以森林植被为主,且耕地面积较少,云贵高原气候湿润,地势起伏大,林区面积广而耕地碎片化面积小,所以适宜退耕还林;东北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力大,适宜谷物耕地规模化耕作,适宜将碎片化林地开垦为谷物耕地,A正确;黄土高原降水量较少,不适宜大范围林木生长,且黄土高原也不是我国主要的林区,B错误;长江中下游平原不是传统林区,且新疆气候干旱不适宜大规模新开垦耕地,C错误;青藏高原气候高寒,不适宜大范围林木生长,不适宜退耕还林,D错误。故选A。
【20题详解】
模式二中谷物种植的规模化会增加大范围的机械,农田机械化生产会产生大量温室气体,从而导致采用模式二排放量减少较少,D正确;模式一中谷物种植面积减少并不能使温室气体排放减少,A错误;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被称为“碳汇”,陆地碳汇减少与温室气体排放减少无关,B错误;土地用途的总面积改变较大中的林地间隙中的碎片化谷物耕地将被退耕还林可使温室气体排放量下降较多,不符合题意,C错误。故选D。
【点睛】低碳经济强调借助科技的力量发展产业,主张减少温室气体的排出,抑制气候变化。低碳经济主要是以低碳含量、低排放、低污染、低能耗和高效益、高效率、高效能以及人类与环境之间共同和谐发展为特征的一种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二、综合题(共3题,40分)
2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中国东北松嫩平原上的大布苏湖东岸有一个被称为“泥林”的地质景观,形似于岩溶地貌的石林。这是国内唯一以潜蚀地貌为主要特征的国家地质公园。该地年平均降雨量400毫米,而蒸发量在1200毫米以上。与黄土高原黄土类似,泥林的土体为“黄土状”土,其颗粒大小以粉砂和细粉砂为主,富含碳酸钙;同时易溶盐含量也高,这些盐分在干燥土体中具有较强胶结能力。
距今2万年左右的构造断裂运动,使大布苏区域发生断陷,该地积水成湖并在湖底积累沉积物。到距今1万年左右,由于气候干旱和地面抬升,湖泊水位下降后,湖岸沟谷中竖直节理裂隙发育,并开始受到长期的侵蚀。该地区还蕴藏着丰富的浅层地下水(潜水),因而大布苏湖附近沟谷几乎都常年有水,潜蚀作用突出。
(1)说明地球内力作用对泥林形成的作用。
(2)阐述泥林母质“黄土状”土所具有的特征以及对泥林的形成产生了何种作用。
【答案】(1)岩层挤压导致构造断裂,形成不对称湖盆,东岸形成湖盆阶地;之后湖水位下降,地壳再次抬升,在长期潜蚀作用下形成泥林。
(2)碳酸钙易于被大气降水侵蚀和地下水潜蚀;黄土土质疏松,以粉砂和细粉砂为主,垂直节理发育,易被冲蚀;雨季时,降水沿节理渗入,泥林柱的黄土不断被侵蚀形成泥林地貌。
【解析】
【分析】本题以“泥林”地质景观图以及垂直剖面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内力作用表现形式、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等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
【小问1详解】
大布苏泥林地区在地质时期的早期由于受新构造运动的作用和影响,地面逐渐上升,并向西北倾斜,霍林河河道不断向西北迁移,进而形成大布苏湖这一霍林河残留湖。同时由于断裂活动的作用,大布苏发生断陷,进而形成大布苏湖盆东西两岸地形不对称地貌特征。后期由于气候干旱,与此同时地面再次上升,湖泊水位下降,湖岸沟谷长期的、剧烈的侵蚀、潜蚀作用开始,遂形成“泥林”景观。
【小问2详解】
碳酸钙易于被大气降水侵蚀和地下水潜蚀,因此形成类似于岩溶地形的地貌景观。由于泥林地区土以粉粒为主,因此容易淋失,易被冲刷,在雨季,降水沿节理裂隙渗入,泥林柱上的土不断的被冲刷、剥蚀。经过长时间的地质作用形成了现在泥林地质地貌。
2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东非大裂谷中广布火山,在两侧是肯尼亚、乌干达等非洲茶叶的主产区。其中肯尼亚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在过去20年以来增长了一倍,位居世界第三位。肯尼亚全国有10%的人口都直接或间接从事茶产业。
肯尼亚是世界最大茶叶出口国,主要以技术含量不高的碎红茶出口至欧洲国家。肯尼亚的港口城市蒙巴萨有世界最大的茶叶拍卖机构,非洲国家的茶叶大部分在此贸易出口。但过去20年以来,出口额除以出口量的数值(非单价概念)一直在减小。
近10年以来,中国与非洲的茶叶双向贸易额持续上升,中国对非洲以出口绿茶为主,而非洲主要向中国出口红茶。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推进,在东非种茶的中国企业逐渐增多。
(1)分析肯尼亚大规模发展茶叶种植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
(2)指出肯尼亚茶叶出口额除以出口量的数值一直在减小的原因。
(3)在非洲茶产业中,中国企业具有哪些优势,并就如何发挥优势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1)自然条件:纬度低,但海拔较高,气温适宜,昼夜温差较大;常年赤道低压控制,雨量丰沛;峡谷山地,排水性好,不易积涝;略带酸性的火山灰土壤极其肥沃;海拔高,害虫较少。社会经济条件:劳动力充足,从业人员众多;国家政策的支持;国外市场广阔。
(2)茶叶质量不高;产品较为单一;技术含量较低。
(3)优势:技术先进、资金充足。因地制宜,选择合适地理环境种植茶叶;建立相关机构,重视茶叶的生产和管理;重视技术革新和机械化、规模化生产;建立本国的茶叶拍卖市场,加强产销结合;实施品牌战略,增加附加值,增强竞争力。
【解析】
【分析】本题以非洲肯尼亚茶叶产业发展为背景,涉及茶叶生产的区位因素、农业持续发展的措施和方向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和地理学科综合素养。
【小问1详解】
结合茶树的生长习性进行分析,结合图示肯尼亚东非大裂谷位于赤道地区,纬度低,但由于海拔较高,降低了温度,因此温度适宜,能够满足茶叶的生长;位于赤道地区,常年受赤道低压带的控制,降水充足,满足茶叶喜湿的特点;位于东非大裂谷两侧,坡度较陡,有利于排水,不易积水,满足茶叶怕涝的特点;略带酸性的火山灰土壤极其肥沃,满足茶叶对土壤的需求。由材料可知,肯尼亚全国有10%的人口都直接或间接从事茶产业,劳动力充足;且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可进行进出口贸易;国外市场广阔,增加对茶叶的需求。
【小问2详解】
由材料可知,肯尼亚是世界最大茶叶出口国,主要以技术含量不高的碎红茶出口至欧洲国家。可以分析出肯尼亚茶叶出口额除以出口量的数值一直在减小的原因茶叶品质有待提高;产品结构较为单一;技术含量较低,未进行深加工。
【小问3详解】
在非洲茶产业中,中国企业具有技术先进,资金雄厚的优势。因地制宜,选择合适地理环境种植相应的茶叶品种;建立相关机构,重视茶叶的生产过程和茶园的管理;培育优良品种,重视技术革新和机械化、规模化生产;建立本国的茶叶拍卖市场,加强产销结合,扩大国内外市场;实施品牌战略,增强品牌影响力,增加附加值,提高经济收益,增强竞争力。
2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日本西南部的福冈市隔海峡与韩国为邻,离上海与东京几乎等距,是九州岛经济金融中心,拥有众多的教育和科研机构。近年来,福冈人口增长率和年轻人口比例高于东京,福冈不但吸引九州岛其他城市的青年人,甚至部分东京人也开始移居福冈。
福冈市在2014年被日本政府指定为全球创业特区,对满足条件的初创企业和创业者,福冈降低税率、提供补贴。服务业占福冈的经济比重很高,但福冈市也集中了半导体、精密机械、电子等高新技术产业,并形成了对应的设计开发基地。
福冈市是日本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位于城市中心的博多区域,集聚着居住、工作、商业、文化艺术、休闲娱乐以及教学等功能。在博多周围形成多个次级中心,它们以公交车站,点和轨道交通站为中心进行发展,强化居住和各项功能在空间上的集聚,让居民能够依靠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就可以便利的通勤和生活。
(1)阐述福冈市吸引青年人口迁入的原因。
(2)指出福冈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
(3)说明福冈市以公共交通站点作为开发中心并形成紧凑结构对城市发展的益处。
【答案】(1)经济发达,提供就业机会多;教育和科研机构众多,吸引青年人求学科研;国家政策支持;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
(2)人才众多,科技力量雄厚;经济发达,资金力量雄厚;国家政策支持;相关产业基础完善;交通便利。
(3)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方便人们出行,交通便捷;加强区域之间经贸往来,利于城市经济发展;有助于吸引人口进入,提高城镇化水平;节省市政建设投资。
【解析】
【分析】本题以福冈市地理位置图以及以公共交通站点市内功能区域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产业发展条件、城市合理规划措施等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
【小问1详解】
福冈市是九州岛经济金融中心,经济发达,提供就业机会多,工作待遇优厚,吸引青年人口能力强;拥有众多的教育和科研机构,能吸引日本青年人求学和参加科研活动;日本政府对福冈的初创企业和创业者降低税率、提供补贴,有助于青年创业者迁入;公共交通极其便利;城市功能区完整,基础设施完善。
【小问2详解】
高新技术产业离不开人才和科技,福冈市拥有众多的教育和科研机构,说明人才众多,科技力量雄厚;福冈市是九州岛经济金融中心,经济发达,资金力量雄厚;集中了半导体、精密机械、电子等高新技术产业,说明相关产业基础完善;市内交通便利,位于沿海,海运便利。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优美。
【小问3详解】
紧凑结构的城市布局首先可以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由于紧凑布局,能节省市政建设投资。以公共交通站点作为开发中心,能方便人们出行,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临近,交通便利可加强区域之间的经贸往来,利于城市经济发展;有助于吸引人口进入,提高城镇化水平。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
地理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班级、学校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保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单选题(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造成内蒙古东北部大兴安岭以东自然带主要为森林而以西主要为草原的直接原因是( )
A. 地形 B. 降水 C. 气温 D. 人类活动
2. 内蒙古草原植被的生长季结束期(EOS,Theenddateofvegetationgrowingseason)受气候变化影响大。若该地区夏季降水增加,EOS推迟最显著的草原植被类型是( )
A. 森林草原 B. 典型草原 C. 荒漠草原 D. 沙地草类
某沿海地区近几十年间海平面上升,使得沿海地区地下水水位和性质产生改变。读该地区海平面及地下水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 该地区海平面上升后,沿海被淹没区的地下淡水受到海水灌入而变成地下咸水,此时地下咸水推顶地下淡水,那么相比于之前,推测新的沿海地区土壤最可能发生( )
A 盐碱化减弱 B. 盐碱化增强 C. 淀积层加厚 D. 有机营养增多
4. 该地区海平面上升后,沿海地区的地下水循环速率将如何变化( )
A. 加快 B. 减慢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指数是用来表示赤道东太平洋某区域海温异常变化的指标。指数的3个月滑动平均绝对值达到或超过05℃,并持续至少5个月,则判定为一次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指数≥0.5℃为厄尔尼诺事件;指数≤-0.5℃为拉尼娜事件)。结合图文信息完成下面小题。
5. 由图推知,2023年10月至2024年1月期间,重庆最可能出现的情况为( )
A. 冬季风增强 B. 森林火险等级提高 C. 寒潮会提前 D. 降雨频率增加
6. 据预测,2024年的地表异常增温信号将超过2023年而覆盖更大区域。升温所导致的北极海冰加速融化,将对2025年可能产生的以下哪个现象贡献最大( )
A. 北大西洋暖流增强 B. 北大西洋污染加重 C. 北极海运航道受阻 D. 欧洲西部气候变冷
我国大兴安岭北部是欧亚大陆寒温带针叶林和多年冻土带的南缘。冻土退化过程中活动层加深会释放出可用水分和养分,活动层以下的多年冻土层对其有保水功能。当地针阔混交林中阔叶树和针叶树处于生存竞争关系;虽然阔叶树需水更多,但其根系一般深于针叶树,因此两类树应对冻土退化的能力存在差异。结合图文信息完成下面小题。
7. 我国东北大兴安岭能成为欧亚大陆中高纬度多年冻土带南缘的有利条件包括( )
①冬季受西伯利亚高压影响②夏季受东南季风的影响
③林草植被覆盖情况良好④基岩以上的沉积物深厚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8. 我国东北地区快速升温导致冻土退化以及活动层的持续加深,推断2010~2020年期间大兴安岭北部地区针阔混交林向着阔叶林转变的原因是此时( )
A. 活动层加深所释放的水分过多 B. 针叶树更易吸收活动层浅处水分
C. 活动层中高含水率层位变深 D. 多年冻土层对活动层的保水能力增强
9. 在气候变暖背景下,不同地形冻土退化程度不同。30年以来山脊活动层的加深量大于山谷,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 针叶树和阔叶树的分布变化 B. 光照强度和时长的差异
C. 土壤含水量的差异 D. 年平均地温的差异
董志塬是黄土高原上重要的农业区,平坦塬面以耕地为主,塬面外围的坡地以草地和林地为主。如下图,在2005~2020年间,由于董志塬上城市建成区的快速扩张,造成该地区耕地面积减少,并且塬面面积每年减少35平方千米。结合图文信息完成下面小题。
10. 区域发展过程中的道路建设会使得地面景观斑块变得破碎化,但过去15年以来,董志塬塬面的景观斑块破碎程度却降低了,其直接原因最可能是( )
A. 塬面上退耕还林 B. 塬面上城市化率提高
C. 塬面上农作物类型的变化 D. 坡面上放牧强度增加
11. 董志塬塬面上的城市扩张和道路建设使得塬面外围坡面冲沟扩张,其最重要的原因是( )
A. 源面产生的地表径流增加 B. 塬面产生的下渗增加
C. 塬面的地下径流增加 D. 坡面林草植被的破坏
绿色发展和协同发展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关键词,其中协同发展能力是指城市内部或者城市与外部地区间各个部门、产业的协调合作情况。不同大城市对周边区域的协同能力是不同的并产生了不同倾向,即“虹吸效应”或“辐射效应”。结合图文信息完成下面小题。
12. 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包含四个领域,它们的两两相关程度如左上图,由此可知( )
A. 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带来了生态改善 B. 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减少了交流服务需求
C. 科技创新以经济收益为主要导向 D. 科技创新水平提高促进了节能减排
13. 如右上图,使用内部和外部协同发展能力所建立的坐标轴,可将不同协同能力的城市分为四个类型,即对应四个象限,那么应该属于第四象限的长江经济带城市为( )
A. 上海 B. 南京 C. 成都 D. 德阳
赣江流域南部为赣江上游,地形起伏大、多山地;中北部为中、下游,地形相对平坦。读赣江流域冬半年和夏半年用水量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导致赣江流域的陆地用水情况在冬半年(10月至次年3月)和夏半年(4月至9月)产生大幅变化的主要原因为( )
A. 降水量的年内变化 B. 农业用水量的年内变化
C. 工业用水的年内变化 D. 生活用水的年内变化
15. 相比于2000年,2020年冬半年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明显增加,可以采取的应对策略不包括( )
A. 保护流域上游的森林植被 B. 优化水库的径流调控功能
C. 支持工业采取节水措施 D. 建设跨流域调水设施
甘肃省玛曲草原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近年来草原上杂草丛生、鼠害、虫害和风蚀严重,天然青干草年均亩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完成下面小题。
16. 据报道,玛曲黄河沿岸阶地塌方日趋频繁,其原因最可能为( )
A. 黄河水位升高过快 B. 区域降水量大幅提高 C. 阶地上人类建设过多 D. 阶地上草原沙化严重
17. 为解决当地生态与发展间的矛盾,以下何种建议是最合理的( )
A. 草场全面禁牧 B. 草原植树造林 C. 政府生态补偿 D. 全部移民搬迁
我国现状耕地虽已能基本满足人畜需粮,但也使得猪肉和牛肉的产量不均衡。我国大约有10%的耕地由于本身呈碎片化分布而不能进行规模化耕种,为了提升它们的综合产出潜力,有学者就它们的利用方式提出了两种结构性优化调整的模式。结合图文信息完成下面小题。
18. 在调整模式一之下,部分谷物耕地被改种牧草和果树,虽然会造成谷物粮食生产减少,但更高价值农产品产量将增加。该模式的制定与我国哪一项农业国情最相关( )
A. 生产猪肉所消耗的谷物少 B. 牛肉对进口的依赖度更大
C. 需要果树来发挥生态效益 D. 多元化食品的需求无法满足
19. 在调整模式二之下,林地间隙中的碎片化谷物耕地将被退耕还林,在另一区域会将相同面积的碎片化林地开垦为谷物耕地并进行规模化耕作,预期全国粮食和猪肉产量都会因此增加。那么适合退耕还林的区域以及适合大规模新开垦耕地的区域分别为( )
A. 云贵高原东北平原 B. 黄土高原秦岭 C. 长江下游平原新疆 D. 青藏高原华北平原
20. 与当前情形相比,若采用模式一可使得被调整区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下降50%,而采用模式二只能下降5%,原因是( )
A. 模式一中谷物种植面积减少使得温室气体排放减少
B. 模式一中陆地碳汇减少使得温室气体排放减少
C. 模式二中不同土地用途的总面积改变较大
D. 模式二中谷物种植的规模化增加了温室气体排放
二、综合题(共3题,40分)
2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中国东北松嫩平原上的大布苏湖东岸有一个被称为“泥林”的地质景观,形似于岩溶地貌的石林。这是国内唯一以潜蚀地貌为主要特征的国家地质公园。该地年平均降雨量400毫米,而蒸发量在1200毫米以上。与黄土高原黄土类似,泥林的土体为“黄土状”土,其颗粒大小以粉砂和细粉砂为主,富含碳酸钙;同时易溶盐含量也高,这些盐分在干燥土体中具有较强胶结能力。
距今2万年左右的构造断裂运动,使大布苏区域发生断陷,该地积水成湖并在湖底积累沉积物。到距今1万年左右,由于气候干旱和地面抬升,湖泊水位下降后,湖岸沟谷中竖直节理裂隙发育,并开始受到长期的侵蚀。该地区还蕴藏着丰富的浅层地下水(潜水),因而大布苏湖附近沟谷几乎都常年有水,潜蚀作用突出。
(1)说明地球内力作用对泥林形成的作用。
(2)阐述泥林母质“黄土状”土所具有的特征以及对泥林的形成产生了何种作用。
2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东非大裂谷中广布火山,在两侧是肯尼亚、乌干达等非洲茶叶的主产区。其中肯尼亚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在过去20年以来增长了一倍,位居世界第三位。肯尼亚全国有10%的人口都直接或间接从事茶产业。
肯尼亚是世界最大茶叶出口国,主要以技术含量不高的碎红茶出口至欧洲国家。肯尼亚的港口城市蒙巴萨有世界最大的茶叶拍卖机构,非洲国家的茶叶大部分在此贸易出口。但过去20年以来,出口额除以出口量的数值(非单价概念)一直在减小。
近10年以来,中国与非洲的茶叶双向贸易额持续上升,中国对非洲以出口绿茶为主,而非洲主要向中国出口红茶。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推进,在东非种茶的中国企业逐渐增多。
(1)分析肯尼亚大规模发展茶叶种植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
(2)指出肯尼亚茶叶出口额除以出口量的数值一直在减小的原因。
(3)在非洲茶产业中,中国企业具有哪些优势,并就如何发挥优势提出合理建议。
2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日本西南部的福冈市隔海峡与韩国为邻,离上海与东京几乎等距,是九州岛经济金融中心,拥有众多的教育和科研机构。近年来,福冈人口增长率和年轻人口比例高于东京,福冈不但吸引九州岛其他城市的青年人,甚至部分东京人也开始移居福冈。
福冈市在2014年被日本政府指定为全球创业特区,对满足条件的初创企业和创业者,福冈降低税率、提供补贴。服务业占福冈的经济比重很高,但福冈市也集中了半导体、精密机械、电子等高新技术产业,并形成了对应的设计开发基地。
福冈市是日本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位于城市中心的博多区域,集聚着居住、工作、商业、文化艺术、休闲娱乐以及教学等功能。在博多周围形成多个次级中心,它们以公交车站,点和轨道交通站为中心进行发展,强化居住和各项功能在空间上的集聚,让居民能够依靠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就可以便利的通勤和生活。
(1)阐述福冈市吸引青年人口迁入的原因。
(2)指出福冈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
(3)说明福冈市以公共交通站点作为开发中心并形成紧凑结构对城市发展的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