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七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地理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清楚地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规定的位置,核准条形码上的考号、姓名与本人相符并完全正确及考试科目也相符后,将条形码粘贴在规定的位置。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签字笔或钢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考生必须在答题卡各题目的规定答题区域内答题,超出答题区域范围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答题卡清洁、完整,不得折叠,严禁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严禁使用涂改液和修正带。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5.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二。
一、选择题: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0年以来山东济宁市持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城镇落户。该市城镇化率保持年均1.58个百分点的高速增长,2022年末城镇化率达到61.98%。济宁市人民政府于2023年12月31日印发实施《济宁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2-2035年)》(新型城镇化是指大中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完成下面小题。
1. 推测济宁能够保持城镇化率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有( )
①产业兴旺②配套完善③教育均衡④环境优美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 济宁全面放开城镇落户会( )
A. 加速城市老龄化 B. 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
C. 解决城市用工荒问题 D. 提高城镇化水平
3. 在新型城镇化规划下,济宁应( )
A. 专注生态环境保护 B. 增强郊区核心竞争力
C.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D. 减缓城市发展速度
【答案】1. A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2010年以来山东济宁市持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城镇落户,因政策支持,产业兴旺,配套完善,促进济宁地区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人口迁入,从而保持城镇化率高速增长,①②正确;教育均衡与环境优美不是主要原因,③④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济宁全面放开城镇落户会吸引人口迁入,减缓城市老龄化,A错误;迁入人口多为青壮年,可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B错误;会缓解城市用工荒问题,但不能解决,C错误;人口迁入能提高城镇人口比重,提高城镇化水平,D正确。故选D。
【3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新型城镇化是指大中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故在新型城镇化规划下,济宁应专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C正确;专注生态环境保护,增强郊区核心竞争力, 减缓城市发展速度与规划方向不符,ABD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自然灾害;社会经济因素: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事业、婚姻和家庭;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变革。
西南地区的两个超大城市成都、重庆近日公布了最新人口数据。其中重庆202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191.4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1.91万人,这是重庆多年来常住人口首次出现下降。重庆除主城区外,仍存在大量乡村,是一个集大城市和大农村于一体的直辖市。图示意近五年来成渝人口变化(单位:万人)。完成下面小题。
4. 下列关于2019—2023年成渝双城人口变化特点,说法正确是( )
A. 成渝双城保持人口正增长 B. 两地人口增量都有所下降
C. 成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 D. 2019年重庆常住人口数量最多
5. 2023年重庆常住人口首次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
A. 存在大量乡村,农业人口外出就业 B. 出生率远高于死亡率
C. 人口老龄化严重 D. 经济落后,缺乏就业机会
6. 人口减少可能对重庆产生的影响是( )
A. 生态环境破坏 B. 消费市场缩小
C. 劳动力增加 D. 区域竞争力增强
【答案】4. B 5. A 6. B
【解析】
【4题详解】
读图文材料可知,2023年重庆人口出现负增长,A错误;读图可知,两地人口增量都有所下降,B正确;图中人口变化包括了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无法得知成都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否为正,C错误;2023年重庆多年来常住人口首次出现下降,之前都是增多,说明2022年重庆常住人口数量最多,D错误。故选B。
【5题详解】
重庆除主城区外,仍存在大量乡村,由于农村人口大量外出就业,导致重庆常住人口下降,A正确;出生率远高于死亡率会导致人口增多,与题意不符,B错误;图中没有人口年龄结构相关数据,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重庆并没有很严重的人口老龄问题,C错误;重庆为直辖市,是西南地区较发达的城市,D错误。故选A。
【6题详解】
人口减少会减轻对环境的压力,生态环境可能好转,A错误;人口减少,消费需求下降,消费市场缩小,B正确;人口减少导致劳动力也会减少,C错误;人口减少会降低区域的竞争力,D错误。故选B。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水源、土壤、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经济因素(主导):① 经济发展水平 ②交通和通讯的发展;社会因素:政策、战争、社会变革、宗教信仰、文化教育的发展、家庭和婚姻。
青海的三江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高寒缺氧,生态十分脆弱。近十几年来,国家在此地进行了大量投资,建设生态移民村。海西州格尔木市郊的三江源村,就是从海拔4700多米的沱沱河边搬迁来的。完成下面小题。
7. 影响三江源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首要因素是( )
A. 气候资源状况 B. 水资源数量 C. 科技发展水平 D. 人均消费水平
8. 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会( )
A. 增加海西州的人口合理容量 B. 减少海西州的劳动力
C. 减少三江源地区的生态压力 D. 降低三江源的人口容量
【答案】7. A 8. C
【解析】
【7题详解】
三江源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海拔高,以高寒气候为主,热量条件差,是影响三江源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A正确;三江源为我国大江大河源头,水资源数量相对较多,B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源是制约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科技发展水平、人均消费水平都是通过影响资源而影响环境承载力的,CD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生态移民工程并不能增加海西州的人口合理容量,A错误;移民迁移至海西州,可以增加海西州的来动力,B错误;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移民可以减少三江源地区人口数量,从而减轻生态压力,但不会降低三江源的人口容量,C正确,D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消费水平、技术水平、资源基础和环境变化度趋势等。其中,只有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是负相关的关系,其余各要素均为正相关。
我国传统民居的屋顶设计与当地的“风水”等自然环境要素密切相关。图示意我国岭南某地、山西某地的传统民居沿天井中轴线的屋顶剖面,其中图左所示传统民居的屋顶由外向内单面倾斜,图右所示传统民居的屋顶向内倾斜的屋檐口高低错落。完成下面小题。
9. 图左中箭头①和图右中箭头③代表了“风水”等自然环境要素,其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①一风③一水 B. ①一光③一风
C. ①一水③一光 D. ①一水③一风
10. 图右中,天井南北两侧房屋檐口高度不同的原因是( )
A. 南侧高,阻挡夏季光照 B. 南侧低,利于夏季通风
C. 北侧高,储存冬季雨水 D. 北侧低,利于冬季透光
11. 图左和图右中不同屋顶的设计,反映了( )
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②“天人合一”的协调观
③地理环境的差异性④“人定胜天”的实践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9. D 10. B 11. C
【解析】
【9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箭头顺着斜的屋顶指向天井,为天井收集雨水,代表的是“水”;③箭头指向了墙上的窗户,顺利让③进入房间,增强通风,因此③代表的是“风”。图中建筑是通过天井采采光的,并不是通过①或③。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0题详解】
右图为岭南某地的传统民居,岭南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盛行偏北风,北侧屋檐口高度较高,便于阻挡冬季风的侵袭;夏季盛行偏南风,夏季高温,南侧屋檐口高度更低,便于夏季风吹入,加强通风散热。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1题详解】
图左和图右中不同屋顶的设计,反映了建筑的设计适应了不同地区的环境特征,“天人合一”的协调观,②正确,④错误;两地房屋设计不同,说明两地地理环境特征不同,体现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③正确,①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中国各地的居住建筑,又称民居。民居包含住宅以及由其延伸的居住环境。居住建筑是最基本的建筑类型,在世界建筑史上出现最早,分布最广,数量也最多。由于中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历史悠久,各地的地理气候条件和生活方式不尽相同,因此,中国的民居建筑样式和风格在世界建筑史上也较为鲜见。
中国市场消费的榴梿可占全球产量的九成,主要从东南亚进口。其中从泰国进口的数量最大,马来西亚优质榴梿须以液氮冷冻整颗带壳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越南则是在2022年8月才成为继泰国后第二个对中国出口鲜榴梿的国家。2021年12月中老铁路开通,推动了中国和东南亚之间的水果贸易。图示意中国和东南亚部分区域及中国与东南亚间已通车铁路线。完成下面小题。
12. 与马来西亚相比,泰国和越南对华出口鲜榴梿的主要优势是( )
A. 品种更多,产量更高 B. 冷藏保鲜水平高
C. 距离较近,运时较短 D. 检验检疫通关快
13. 中老铁路开通对中国和东南亚之间榴梿贸易的推动,具体表现有( )
①降低运输损耗②降低储运成本③提高货物运量④提高通关效率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4. 根据材料推测,2022年至2023年中国进口榴梿的数量、均价的年际变化为( )
A. 均下降 B. 数量上升,均价下降
C. 均上升 D. 数量下降,均价上升
【答案】12. C 13. A 14. B
【解析】
【12题详解】
读图可知,与马来西亚相比,泰国和越南距离中国较近,运输时间较短,利于鲜榴莲运输,而马来西亚距离中国较远,优质榴梿须以液氮冷冻整颗带壳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C正确;马来西亚也是重要的榴莲生产国,泰国和越南在榴莲品种和产量方面没有明显优势,A错误;三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当,泰国和越南在冷藏保鲜水平、检验检疫通关速度方面也没有明显优势,BD错误。故选C。
【13题详解】
中老铁路开通便利了中国和东南亚之间的联系,铁路运量大,速度快,长途运输运费较低,可以提高货物运量,降低运输损耗和储运成本,①②③正确;铁路开通并不能提高通关效率,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4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中老铁路开通可以提高货物运量、降低运输损耗和储运成本,利于我国更多的从东南亚进口榴莲,进口数量会上升。且由于运输成本降低,榴莲均价会下降。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交通运输线修建的意义:体现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民族交流和团结(少民族地区)﹔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完善交通网;巩固国防安全(边疆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资源丰富有待开发地区)。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跃居世界第一。中国新能源汽车向主力市场东南亚的输出,经历了从“产品出口”到“产业链出海”“技术出海”的转变(如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东南亚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主力市场的主要原因是( )
①东南亚环保意识强烈②中国新能源汽车性价比高
③东南亚汽车市场广阔④中国新能源汽车政策补贴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16.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出海”代替“产品出口”的直接目的是( )
A. 利用本土优势,降低运输成本 B. 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产品质量
C. 避开贸易壁垒,扩大市场份额 D. 帮扶产业发展,实现共同进步
17. 中国新能源汽车推动“技术出海”,主要考虑的是( )
A. 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B. 开展海外知识产权布局
C. 进行技术交流和创新 D. 利用海外先进技术经验
【答案】15. D 16. C 17. B
【解析】
【15题详解】
①东南亚多为发展中国家,环保意识不强烈,错误;②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快,物美价廉,性价比高,正确;③东南亚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快,汽车市场广阔,正确;④中国新能源汽车政策主要补贴国内,错误。②③组合正确,故选D。
【16题详解】
在国外生产,并不能利用本土优势,且增加了运输成本,A错误;该地区主要为发展中国家,并不能提高产品质量,B错误;把全产业链转移到东南亚,可以避开关税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B正确;企业主要目的是盈利的,主要考虑经济效益,D明显错误;故选C。
【17题详解】
“技术出海”,有利于开展海外知识产权布局和获得高额的经济回报,B正确;“技术出海”提高了企业的门槛和行业规范,短期内可能增加成本,A错误;东南亚新能源汽车发展落后,没有技术优势,对技术创新作用很小,CD错误。故选B。
【点睛】工业发展措施:1.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2.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3.发展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素质;4.发展交通,完善交通网;5.产业品牌化;6.整治环境,加强生态建设;7.因地制宜的合理利用和开发各类资源。
广东省深圳市大芬油画村,是全国最大的油画生产、交易基地,其文化产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近年来,该文化产业集群全产业链成熟发展,各链条可独立链接全国乃至全球市场网络,集群年产值高达数十亿元。表示意大芬文化产业发展历程。完成下面小题。
——自发形成—— 批量化生产 流水线作业 ——跨越发展—— 出现画廊、美术馆、 交易市场、产业协会 出口增多,原创萌芽 ——转形升级→产业阶级 原创增多 产业集群式发展 电商兴起 链接全球贸易网络
18. 大芬文化产业集群全产业链的成熟发展,主要依托( )
A. 成本低廉 B. 文化氛围 C. 品牌效应 D. 信息网络
19. 驱动大芬文化产业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因素有( )
①人工成本②创意人才③市场需求④国家政策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0 大芬文化产业创新最不可能包含( )
A. 产品创新 B. 营销创新 C. 平台创新 D. 技术创新
【答案】18. C 19. A 20. D
【解析】
【18题详解】
据材料“各链条可独立链接全国乃至全球市场网络”,可知其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大,C正确;成本低廉、文化氛围影响发展初期、发展中期,AB错误;信息网络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D错误。故选C。
【19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自发形成关键是批量化生产、流水线作业,20世纪80年代深圳市刚发展不久,经济落后,人工成本低;据材料可知发展的关键是出现画廊、美术馆、产业协会、原创萌芽等,大量相关人才聚集,①②正确;发展期市场需求并没有显著增加,材料没有提到国家政策扶持,且也不是主因,③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题详解】
文化产业不属于实体制造业,也不是高科技产业,创作的手段并没有变,很难进行技术创新;但可以对产品的表现形式,营销方式,平台的组织、管理、服务方式等进行创新,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ABC错误。故选D。
【点睛】商业性服务业的区位选择 目的:降低成本,扩大市场,提高经济效益。受自然因素影响小,受人文因素影响大;主要有政策、历史文化、地租、劳动力、市场、交通、集聚效应等。
港口内贸集装箱运输网络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福建沿海形成了福州港、莆田港、泉州港以及厦门港4个港口协同发展的格局。2002—2019年,福建港口内贸集装箱运输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图为2002与2019年福建沿海港口货流桑基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与2002年相比,2019年的福建港口群内贸货流的特征为( )
A. 港口群省际联系覆盖度提高,货流分散
B. 泉州港内贸集装箱货流集中程度较高
C. 福州港内贸货流重心以省内流动为主
D. 厦门港内贸集装箱货流集中程度升高
22. 为发挥港口内贸集装箱运输促进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①加强与航运公司、物流公司的战略合作,开辟内贸集装箱航线
②解决不同交通运输方式间的衔接问题,完善内贸集装箱联运网络
③加强港口服务模式创新,实现内贸集装箱货源规模持续增长
④提高港口内贸物流服务能力,为临港产业经济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21. A 22. D
【解析】
【21题详解】
读图可知,与2002年相比,2019年与福建港口有贸货流的省区增多,说明港口群省际联系覆盖度提高,货流分散,A正确;多个省区与泉州港有贸货流联系,说明其集中程度较低,B错误;福州港内贸货流重心以省外流动为主,C错误;与厦门港有贸货流联系的省区增多,说明其内贸集装箱货流集中程度降低,D错误。故选A。
22题详解】
加强与航运公司、物流公司的战略合作,开辟内贸集装箱航线,提高运输能力,①正确;应进一步完善交通网,解决不同交通运输方式间的衔接问题,完善内贸集装箱联运网络,②正确;加强港口服务模式创新,实现内贸集装箱货源规模持续增长,促进港口的持续发展,③正确;提高港口内贸物流服务能力,为临港产业经济发展提供基础支撑,通过产业发展助力港口发展,④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港口区位:自然因素(决定位置)包括航行条件、停泊条件〈水域条件∶港阔水深、风浪小、潮差小)、筑港条件(地形平坦开阔,供水条件好)﹔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是腹地条件(决定港口兴衰)和城市依托。后三个为陆域条件。选址:河港(河宽水深,靠近城市,陆域交通发达)、海港(港阔水深,背风避浪)。
空气中的颗粒物会对居民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重庆市为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城市及西南最大的工业城市,面临着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图左示意重庆市PM2.5月浓度变化,图右示意PM2.5浓度空间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23. 重庆市PM2.5夏季浓度低的原因是( )
A. 植物长势好,空气净化能力强 B. 夏季煤炭燃烧少,颗粒物排放少
C. 夏季多雨,颗粒物去除效率高 D. 高耗能企业夏季工作效率低
24. 重庆市高值区位置发生明显变化,但低值区位置变化较小,其原因是( )
①中心城区大量植树造林,高浓度区发生改变
②政府启动企业搬迁,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从中心迁移
③东南山区林地面积大,PM2.5浓度始终较低
④政府对高能高污企业进行整改,PM2.5排放减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25. 为降低重庆市PM2.5的浓度,从绿色空间的角度可以( )
①市域建设人工草地,减少裸露地面②市域退耕还林,增加林地
③关停高污染企业,源头上治理排放④山区植树造林,净化空气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23. C 24. C 25. B
【解析】
【23题详解】
重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颗粒物随水沉降,颗粒物去除效率高,PM2.5浓度低,C正确;重庆植被主要是常绿阔叶林,季节变化较小,A错误;重庆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冬季无需煤炭取暖,冬夏季煤炭燃烧差异小,B错误;一般高耗能企业工作效率季节差异小,D错误。故选C。
【24题详解】
中心城区土地面积有限,不可能大量植树造林,①错误;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从中心迁移,使高值区位置发生变化,②正确;结合所学知识,重庆的东南山区林地面积大,PM2.5浓度始终较低,③正确;政府对高能高污企业进行整改,PM2.5排放虽然会减少,但是整体来看,还是属于高值区,④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5题详解】
市域建设人工草地,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裸露地面,能够降低重庆市PM2.5的浓度,①正确;要根据实际,宜林则林,②错误;关停高污染企业,源头上治理排放不属于绿色空间角度,③错误;山区植树造林,增加植被,净化空气,④正确,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PM2.5一般指细颗粒物。 细颗粒物又称细粒、细颗粒、PM2.5。细颗粒物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
人—地—粮复合系统是以满足人类粮食需求为最终目标的复杂系统,其适配性的高低可以反映粮食的可持续发展状态。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耕地、人口等要素逐渐向非农产业转移,人一地—粮三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图示意我国2004—2020年人—地—粮适配性时间变化趋势,甲、乙、丙代表了全国整体、粮食主产区与粮食主销区。完成下面小题。
26. 与人一地一粮适配性时间变化趋势中曲线匹配的是( )
A. 甲一全国整体 B. 甲一粮食主产区
C. 乙一粮食主销区 D. 丙一全国整体
27. 2012—2016年间粮食主销区人—地—粮适配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种植模式单一,土地利用率低 B. 粮食单产及总产量提升
C. 快速城市化导致耕地资源短缺 D. 规模化种植与农业技术的运用
28. 为保证人一地一粮可持续发展,我国应( )
①加强政策管理,防止耕地“非粮化”②扩大耕地面积,建设粮食生产基地
③大力拓展粮食进口,缓解人粮矛盾④强化粮食流通体系,提高调入能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26. B 27. C 28. B
【解析】
【26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人—地—粮复合系统适配性的高低可以反映粮食的可持续发展状态,粮食主产区粮食的可持续匹配程度更好,甲代表粮食主产区,A错误,B正确;粮食主销区粮食产量少,人口数量大,粮食的可持续发展较差,丙代表粮食主销区,C错误;全国整体相对均衡,处在中间,乙表示全国整体人一地一粮适配性变化趋势曲线,D错误。故选B。
【27题详解】
2012—2016年间粮食主销区人—地—粮适配性呈下降趋势,粮食主销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二三产业发展较好,种植模式多样,粮食单产较高,农业技术较高,但是快速城市化导致耕地资源短缺,使得人地—粮适配性下降,ABD错误,C正确。故选C。
【28题详解】
为保证人一地一粮可持续发展,我国应该加强政策管理,防止耕地“非粮化”,保障耕地资源数量,①正确;扩大耕地面积可能会加剧生态破坏,②错误;大力拓展粮食进口,受他国影响增强,不利于国家粮食安全,③错误;强化粮食流通体系,提高调入能力,促进粮食的合理配置,缓解粮食紧张,④正确。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人—地—粮复合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为基础,以粮食生产、消费和流通为中心环节,以满足人类粮食需求为最终目标的复杂系统。
“国内大循环”是构建“国家价值链”的过程,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中国三大发展战略面临着新机遇和新挑战。图示意我国三大城市群产业在国内价值链的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29. 目前京津冀城市群在国内大循环中的特点为( )
A. 高附加值产业在国内研发实力弱,缺乏附加值优势
B. 高附加值与低附加值产业差距大,服务强、生产弱
C. 三大环节发展在国内占主导地位,各环节分布均衡
D. 中附加值生产环节在国占优,产品附加值优势明显
30. 要打通京津冀城市群内部小循环,应该( )
①加快北京市创新成果迁移,疏导“非首都”功能
②加强河北世界航运中心建设,拓展国际市场
③推动天津市物流基地建设,推动北京市商品出口
④延长高新产业垂直产业链,建创产业地域综合体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29. B 30. B
【解析】
【29题详解】
据图可知,京津冀城市群在高附加值占比超过珠三角城市群,有高附加值优势,A错误;高、中、低三项附加值京津冀城市群占比都低于长三角城市群,没在国内占据主导地位,且除高附加值外,京津冀其余两项占比较低,分布不均衡,C错误;在中附加值生产环节长三角城市群占比最大,京津冀城市群未占优势,D错误;京津冀城市群的高附加值与中、低附加值差距大,且中、低附加值占比较小,说明其在生产能力方面较弱,B正确。故选B。
【30题详解】
加快北京创新成果迁移利于带动周围城市经济发展,①正确;加强河北世界航运中心建设,打通的是国际外循环,与题意不符,②错误;推动北京产品出口也是打通国际外循环,③错误;延长高新产业垂直产业链可以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利于打通内部循环,④正确。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京津冀三地作为一个整体协同发展,以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解决北京“ 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调整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推进产业升级转移,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加快市场一体化进程,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华为是全球领先的ICT(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自1987年在深圳创立电信设备生产厂起,经过多年发展,华为深圳基地已变成全球总部(其他功能不断外迁),且在国内外设立多个创新研发中心。预计2024年6月,华为位于上海市青浦区金泽镇的全球最大研发中心将被启用,总用地面积约160万平方米(超过深圳总部面积),研发方向为终端芯片、无线网络和物联网等领域,届时将吸引更多创新型企业集聚,成为青浦最大的产业集群。图示意华为青浦研发中心位置。
(1)简述华为1987年创立时,设备生产厂设在深圳的区位优势条件。
(2)分析华为最大研发中心选址上海青浦的原因。
(3)说明华为青浦研发中心在青浦最大创新型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中可能发挥的作用。
【答案】(1)深圳位于改革开放前沿,有政策优势;临近港澳,地理位置优越,便于获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市场经济发展早, 国内外市场广阔;交通等基础设施完善;相关产业协作(或产业基础)好,交易(或生产)成本低。
(2)(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上海的产业基础、人才条件(或创新氛围)好;(与上海市中心相比,)青浦的可利用土地空间较大,成本较低;环境优美,有助于提高科研人员的生活品质,吸引人才;政策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毗邻苏州、嘉兴等创新产业快速发展地区),区域发展潜力(或辐射腹地)大。
(3)华为青浦研发中心涉及多个领域,(下游产业链多,)能形成多产业大规模集群;华为品牌效应强,能吸引创新型人才、企业集聚(或华为品牌吸引大量创新型人才、企业,形成创新产业集群,可进一步扩大创新集群知名度);华为研发、创新能力强,能推动产业集群中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引领创新;通过华为率先与政府合作(开发青浦,完善基建等),集聚的企业能节省生产建设成本(进一步增强吸引力,壮大产业集群)。
【解析】
【分析】本题以华为青浦研发中心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工业区位、工业发展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深圳是我国的经济特区,位于改革开放前沿,有政策优势;港澳经济发达,技术先进,深圳临近港澳,地理位置优越,便于获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深圳市场经济发展早,设备生产厂国内外市场广阔;深圳铁路、公路、水运等都很便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完善;深圳产业云集,产业基础较好,相关产业协作条件好,交易成本低。
【小问2详解】
(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上海使我国最大的城市,也是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产业基础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众多,人才国,创新氛围好;(与上海市中心相比,)青浦距离市中心有一定的距离,可利用土地空间较大,土地租金较低;青浦位于郊区,环境优美,工作、生活环境都很优越,有助于提高科研人员的生活品质,吸引人才;国家支持高技术工业的发展,有政府政策支持;青浦紧邻江苏,苏州、嘉兴等创新产业快速发展地区,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区域发展潜力(或辐射腹地)大。
【小问3详解】
华为青浦研发中心研发方向为终端芯片、无线网络和物联网等领域,涉及多个领域,下游产业链多,众多的相关产业能形成多产业大规模集群;华为是全球领先的ICT(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品牌效应强,能吸引创新型人才、企业集聚(或华为品牌吸引大量创新型人才、企业,形成创新产业集群,可进一步扩大创新集群知名度);华为在国内外设立多个创新研发中心,研发、创新能力强,能推动产业集群中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引领创新;青浦位于上海郊区,开发成都低,通过华为率先与政府合作,通过开发青浦,完善交通、通信、供水供电等相关基础设施,可以为集聚的企业节省生产建设成本,降低企业的生产建设投资,进一步增强吸引力,壮大产业集群。
3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旅游流动从实体空间拓展至虚拟空间,旅游网络关注度已成为游客潜在出游行为的关键表征。现阶段,快速交通体系大幅度降低了游客出行的时间成本与空间阻抗,对虚拟空间中的旅游流动起到了重要作用,虚拟旅游流对现实旅游流具有“先兆”价值。长江经济带旅游资源丰富,是我国黄金旅游带。图示意长江经济带交通网络。
(1)简述长江经济带交通网络布局特征及该布局产生的原因。
(2)试分析长江经济带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虚拟旅游流的影响。
(3)试为推动长江经济带虚拟旅游流向现实旅游流的转化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1)中东部交通布局密集,西部交通布局稀疏;长江经济带西部等区域受地形限制,交通网络布设难度大;长江经济带中东地区经济条件好,交通网络布局技术强;长江经济带中东地区地势平坦,交通网络布局便利。
(2)长三角经济带交通运输布局西疏东密,虚拟旅游流以长三角城市为核心向周围发散;长三角经济带交通网络的发展会加强人们的出游意愿,使得区域虚拟旅游流动强;快速交通网络的发展缩短了人们的出行时间,使得虚拟旅游流长距离关注显著增长。
(3)提高区域旅游网络热度,拉动潜在旅游需求;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加强旅游景点的吸引作用;发挥政府对旅游市场的引导作用;优化快速交通运输网络布局,加强高速干线对沿线旅游的带动作用;依托快速交通网络和旅游资源,梯次开发高铁旅游线路,促进旅游要素的区域联动。
【解析】
【分析】本题以长江经济带交通网络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服务业的发展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长江经济带中东部交通布局密集,西部交通布局稀疏。原因:长江经济带西部等区域地形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受地形限制,交通网络布设难度大;长江经济带中东地区人口密集,城市众多,经济条件好,技术力量雄厚,交通网络布局技术强;长江经济带中东地区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交通网络布局便利。
【小问2详解】
虚拟旅游流对现实旅游流具有“先兆”价值,可以反映人们对旅游地的关注度。长三角经济带交通运输布局西疏东密,长三角城市群作为长江经济带最发达的区域,交通通达度也最高,因此虚拟旅游流以长三角城市为核心向周围发散;长三角经济带交通网络的发展便利了区域之间的联系,会加强人们的出游意愿,使得区域虚拟旅游流动强;快速交通体系大幅度降低了游客出行的时间成本与空间阻抗,缩短了人们的出行时间,使得虚拟旅游流长距离关注显著增长。
【小问3详解】
提高区域旅游网络热度,加强人们的出游意愿,拉动潜在旅游需求;完善配套服务设施,降低游客出行的时间成本与空间阻抗,加强旅游景点的吸引作用;发挥政府对旅游市场的引导作用,促进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优化快速交通运输网络布局,挖掘高速干线沿线的旅游资源开发,加强高速干线对沿线旅游的带动作用;合理进行旅游规划,依托快速交通网络和旅游资源,根据不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梯次开发高铁旅游线路,促进旅游要素的区域联动。佛山市七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地理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清楚地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规定的位置,核准条形码上的考号、姓名与本人相符并完全正确及考试科目也相符后,将条形码粘贴在规定的位置。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签字笔或钢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考生必须在答题卡各题目的规定答题区域内答题,超出答题区域范围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答题卡清洁、完整,不得折叠,严禁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严禁使用涂改液和修正带。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5.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二。
一、选择题: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0年以来山东济宁市持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城镇落户。该市城镇化率保持年均1.58个百分点的高速增长,2022年末城镇化率达到61.98%。济宁市人民政府于2023年12月31日印发实施《济宁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2-2035年)》(新型城镇化是指大中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完成下面小题。
1. 推测济宁能够保持城镇化率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有( )
①产业兴旺②配套完善③教育均衡④环境优美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 济宁全面放开城镇落户会( )
A. 加速城市老龄化 B. 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
C. 解决城市用工荒问题 D. 提高城镇化水平
3. 在新型城镇化规划下,济宁应( )
A. 专注生态环境保护 B. 增强郊区核心竞争力
C.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D. 减缓城市发展速度
西南地区的两个超大城市成都、重庆近日公布了最新人口数据。其中重庆202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191.4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1.91万人,这是重庆多年来常住人口首次出现下降。重庆除主城区外,仍存在大量乡村,是一个集大城市和大农村于一体的直辖市。图示意近五年来成渝人口变化(单位:万人)。完成下面小题。
4. 下列关于2019—2023年成渝双城人口变化特点,说法正确是( )
A. 成渝双城保持人口正增长 B. 两地人口增量都有所下降
C. 成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 D. 2019年重庆常住人口数量最多
5. 2023年重庆常住人口首次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
A. 存在大量乡村,农业人口外出就业 B. 出生率远高于死亡率
C. 人口老龄化严重 D. 经济落后,缺乏就业机会
6. 人口减少可能对重庆产生的影响是( )
A. 生态环境破坏 B. 消费市场缩小
C. 劳动力增加 D. 区域竞争力增强
青海的三江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高寒缺氧,生态十分脆弱。近十几年来,国家在此地进行了大量投资,建设生态移民村。海西州格尔木市郊的三江源村,就是从海拔4700多米的沱沱河边搬迁来的。完成下面小题。
7. 影响三江源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 )
A. 气候资源状况 B. 水资源数量 C. 科技发展水平 D. 人均消费水平
8. 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会( )
A. 增加海西州的人口合理容量 B. 减少海西州的劳动力
C. 减少三江源地区的生态压力 D. 降低三江源的人口容量
我国传统民居的屋顶设计与当地的“风水”等自然环境要素密切相关。图示意我国岭南某地、山西某地的传统民居沿天井中轴线的屋顶剖面,其中图左所示传统民居的屋顶由外向内单面倾斜,图右所示传统民居的屋顶向内倾斜的屋檐口高低错落。完成下面小题。
9. 图左中箭头①和图右中箭头③代表了“风水”等自然环境要素,其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①一风③一水 B. ①一光③一风
C. ①一水③一光 D. ①一水③一风
10. 图右中,天井南北两侧房屋檐口高度不同的原因是( )
A. 南侧高,阻挡夏季光照 B. 南侧低,利于夏季通风
C. 北侧高,储存冬季雨水 D. 北侧低,利于冬季透光
11. 图左和图右中不同屋顶的设计,反映了( )
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②“天人合一”的协调观
③地理环境的差异性④“人定胜天”的实践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中国市场消费的榴梿可占全球产量的九成,主要从东南亚进口。其中从泰国进口的数量最大,马来西亚优质榴梿须以液氮冷冻整颗带壳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越南则是在2022年8月才成为继泰国后第二个对中国出口鲜榴梿的国家。2021年12月中老铁路开通,推动了中国和东南亚之间的水果贸易。图示意中国和东南亚部分区域及中国与东南亚间已通车铁路线。完成下面小题。
12. 与马来西亚相比,泰国和越南对华出口鲜榴梿的主要优势是( )
A. 品种更多,产量更高 B. 冷藏保鲜水平高
C. 距离较近,运时较短 D. 检验检疫通关快
13. 中老铁路开通对中国和东南亚之间榴梿贸易的推动,具体表现有( )
①降低运输损耗②降低储运成本③提高货物运量④提高通关效率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4. 根据材料推测,2022年至2023年中国进口榴梿的数量、均价的年际变化为( )
A 均下降 B. 数量上升,均价下降
C. 均上升 D. 数量下降,均价上升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跃居世界第一。中国新能源汽车向主力市场东南亚的输出,经历了从“产品出口”到“产业链出海”“技术出海”的转变(如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东南亚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主力市场的主要原因是( )
①东南亚环保意识强烈②中国新能源汽车性价比高
③东南亚汽车市场广阔④中国新能源汽车政策补贴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16.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出海”代替“产品出口”的直接目的是( )
A. 利用本土优势,降低运输成本 B. 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产品质量
C. 避开贸易壁垒,扩大市场份额 D. 帮扶产业发展,实现共同进步
17. 中国新能源汽车推动“技术出海”,主要考虑的是( )
A. 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B. 开展海外知识产权布局
C. 进行技术交流和创新 D. 利用海外先进技术经验
广东省深圳市大芬油画村,是全国最大的油画生产、交易基地,其文化产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近年来,该文化产业集群全产业链成熟发展,各链条可独立链接全国乃至全球市场网络,集群年产值高达数十亿元。表示意大芬文化产业发展历程。完成下面小题。
——自发形成—— 批量化生产 流水线作业 ——跨越发展—— 出现画廊、美术馆、 交易市场、产业协会 出口增多,原创萌芽 ——转形升级→产业阶级 原创增多 产业集群式发展 电商兴起 链接全球贸易网络
18. 大芬文化产业集群全产业链的成熟发展,主要依托( )
A. 成本低廉 B. 文化氛围 C. 品牌效应 D. 信息网络
19. 驱动大芬文化产业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因素有( )
①人工成本②创意人才③市场需求④国家政策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0. 大芬文化产业创新最不可能包含( )
A. 产品创新 B. 营销创新 C. 平台创新 D. 技术创新
港口内贸集装箱运输网络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福建沿海形成了福州港、莆田港、泉州港以及厦门港4个港口协同发展的格局。2002—2019年,福建港口内贸集装箱运输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图为2002与2019年福建沿海港口货流桑基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与2002年相比,2019年的福建港口群内贸货流的特征为( )
A. 港口群省际联系覆盖度提高,货流分散
B. 泉州港内贸集装箱货流集中程度较高
C. 福州港内贸货流重心以省内流动主
D. 厦门港内贸集装箱货流集中程度升高
22. 为发挥港口内贸集装箱运输促进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①加强与航运公司、物流公司的战略合作,开辟内贸集装箱航线
②解决不同交通运输方式间的衔接问题,完善内贸集装箱联运网络
③加强港口服务模式创新,实现内贸集装箱货源规模持续增长
④提高港口内贸物流服务能力,为临港产业经济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空气中的颗粒物会对居民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重庆市为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城市及西南最大的工业城市,面临着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图左示意重庆市PM25月浓度变化,图右示意PM2.5浓度空间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23. 重庆市PM2.5夏季浓度低的原因是( )
A. 植物长势好,空气净化能力强 B. 夏季煤炭燃烧少,颗粒物排放少
C. 夏季多雨,颗粒物去除效率高 D. 高耗能企业夏季工作效率低
24. 重庆市高值区位置发生明显变化,但低值区位置变化较小,其原因是( )
①中心城区大量植树造林,高浓度区发生改变
②政府启动企业搬迁,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从中心迁移
③东南山区林地面积大,PM2.5浓度始终较低
④政府对高能高污企业进行整改,PM2.5排放减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25. 为降低重庆市PM2.5的浓度,从绿色空间的角度可以( )
①市域建设人工草地,减少裸露地面②市域退耕还林,增加林地
③关停高污染企业,源头上治理排放④山区植树造林,净化空气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人—地—粮复合系统是以满足人类粮食需求为最终目标的复杂系统,其适配性的高低可以反映粮食的可持续发展状态。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耕地、人口等要素逐渐向非农产业转移,人一地—粮三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图示意我国2004—2020年人—地—粮适配性时间变化趋势,甲、乙、丙代表了全国整体、粮食主产区与粮食主销区。完成下面小题。
26. 与人一地一粮适配性时间变化趋势中曲线匹配的是( )
A. 甲一全国整体 B. 甲一粮食主产区
C. 乙一粮食主销区 D. 丙一全国整体
27. 2012—2016年间粮食主销区人—地—粮适配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种植模式单一,土地利用率低 B. 粮食单产及总产量提升
C. 快速城市化导致耕地资源短缺 D. 规模化种植与农业技术的运用
28. 为保证人一地一粮可持续发展,我国应( )
①加强政策管理,防止耕地“非粮化”②扩大耕地面积,建设粮食生产基地
③大力拓展粮食进口,缓解人粮矛盾④强化粮食流通体系,提高调入能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国内大循环”是构建“国家价值链”的过程,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中国三大发展战略面临着新机遇和新挑战。图示意我国三大城市群产业在国内价值链的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29. 目前京津冀城市群在国内大循环中的特点为( )
A. 高附加值产业在国内研发实力弱,缺乏附加值优势
B. 高附加值与低附加值产业差距大,服务强、生产弱
C. 三大环节发展在国内占主导地位,各环节分布均衡
D. 中附加值生产环节在国占优,产品附加值优势明显
30. 要打通京津冀城市群内部小循环,应该( )
①加快北京市创新成果迁移,疏导“非首都”功能
②加强河北世界航运中心建设,拓展国际市场
③推动天津市物流基地建设,推动北京市商品出口
④延长高新产业垂直产业链,建创产业地域综合体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华为是全球领先的ICT(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自1987年在深圳创立电信设备生产厂起,经过多年发展,华为深圳基地已变成全球总部(其他功能不断外迁),且在国内外设立多个创新研发中心。预计2024年6月,华为位于上海市青浦区金泽镇的全球最大研发中心将被启用,总用地面积约160万平方米(超过深圳总部面积),研发方向为终端芯片、无线网络和物联网等领域,届时将吸引更多创新型企业集聚,成为青浦最大的产业集群。图示意华为青浦研发中心位置。
(1)简述华为1987年创立时,设备生产厂设在深圳的区位优势条件。
(2)分析华为最大研发中心选址上海青浦的原因。
(3)说明华为青浦研发中心在青浦最大创新型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中可能发挥的作用。
3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旅游流动从实体空间拓展至虚拟空间,旅游网络关注度已成为游客潜在出游行为的关键表征。现阶段,快速交通体系大幅度降低了游客出行的时间成本与空间阻抗,对虚拟空间中的旅游流动起到了重要作用,虚拟旅游流对现实旅游流具有“先兆”价值。长江经济带旅游资源丰富,是我国黄金旅游带。图示意长江经济带交通网络。
(1)简述长江经济带交通网络布局特征及该布局产生的原因。
(2)试分析长江经济带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虚拟旅游流的影响。
(3)试为推动长江经济带虚拟旅游流向现实旅游流转化提出合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