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单元检测(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单元检测(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20 11:14: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单元检测
测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2024·重庆八中月考)下表是1919年五四运动大事记(部分)。这些现象反映了(  )
时间 大事
5月5、6日 北京总商会为学生被捕之事召开紧急会议,决心以实力赞助学生
5月7日 上海举行国民大会,天津、南京等城市群众也先后集会,声援北京爱国学生
5月20日 北京、武汉等地商界议决抵制日货办法
6月5日 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章、陆,各地工人纷纷响应
A.商人群体发挥了先锋作用
B.社会各阶级结成统一战线
C.中国共产党领导组织得力
D.民族危机激发社会责任感
2.(2024·石家庄正定中学月考)1919年3月,邓中夏等人组织成立了“平民教育讲演团”,并把人力车夫、产业工人作为启迪反帝反封建觉悟的首选对象,甚至五四运动后,平民教育讲演团成员还深入工矿企业,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这表明(  )
A.国民觉悟得到提升 B.救亡之路出现转向
C.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D.新型政党开始筹建
3.(2024·辽宁名校联盟高一联考)1920年5月1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五一运动”应当是“劳工阶级的运动”,而不应“只是三五文人的运动”,知识分子不要光空喊“劳工神圣”,而要实际地到“劳工”中发动群众。这一主张(  )
A.推动了五四运动的深入
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
C.配合了国民革命的开展
D.奠定了建党的组织基础
4.(2024·湖北鄂东南高一期中)1920年北京人民开始纪念“五一”节,上海时报记载,北京大学上午九时开纪念大会,并发散印有“我们本着劳工神圣信条,向光明的地方去……”等文字的传单,大会还发表了《北京劳工宣言》。据记载,当时全国各地参加“五一”节纪念活动的工人和知识分子有五六万人。这些纪念活动(  )
A.直接受共产国际的领导
B.使民主科学的思想深入人心
C.有利于新型政党的创建
D.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5.(2024·江苏盐城五校联盟高一期末)歌曲《南湖的船 党的摇篮》有一句歌词是“南湖的船啊,党的摇篮,历史将从你这里揭开新篇”。以大历史观对“揭开新篇”所作的理性阐释,正确的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B.中国革命从此转危为安
C.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
D.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6.(2024·湖南怀化高一期末)1921年8月20日,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创办的第一份全国性工人报刊《劳动周刊》问世,其刊载文章十分简明扼要,语言通俗易懂,并冠之以口语化的标题,如《我们工人就活该死么》《反是工人倒霉》等。该报刊旨在(  )
A.激发民族抗争意识觉醒
B.鼓舞工人阶级参与革命
C.宣传反帝反封建的思想
D.培养青少年的劳动意识
7.1922年6月15日,中共中央在《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中指出:为了完成中国共产党在目前最迫切的任务,中国共产党主张同国民党等革命党派以及其他革命团体,建立民主主义联合战线。这表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  )
A.确立了与国民党合作的方针
B.深化了对中国国情的认识
C.注重掌握国民革命的领导权
D.系统阐述了革命动力问题
8.(2024·福建龙岩高一期末)1923年6月,中共三大提到:“(中国)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据此推知,为应对这一现实,中共后续采取的革命策略是(  )
A.明确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
B.把组织工人运动作为工作中心
C.开始走上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D.联合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9.(2024·本溪高中高一月考)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  )
A.在国民党的独立领导下开展
B.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目标
C.彻底推翻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D.以1926年的北伐战争为开端
10.(2024·云南楚雄高一期末)1926年8月26日,美国在汉口驻守的军舰增至9艘,兵力居各国之首,美国士兵与驻汉口国民革命军发生多起武装冲突;与此同时,美国军舰在宜昌、九江、长沙等地也进行了军事骚扰。美国发起军事挑衅的主要原因是(  )
A.列强通过条约获得了内河航运权
B.北伐战争打击了列强在华代理人
C.中共领导群众收回了汉口英租界
D.武汉国民政府高举三民主义旗帜
11.(2024·云南楚雄高一期末)1926年11月18日,国民党决定将国民政府和中央党部迁到武汉。但北伐军攻占武昌后,蒋介石看到两湖地区工农群众运动高涨,国民党左派掌握武汉革命政权后,便提出迁都南京,挑起了所谓的“迁都之争”。这一争论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
A.国共合作阵营开始出现裂痕
B.国民党内存在派系间的权力之争
C.国民党内部争夺革命领导权
D.国内迫切需要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2.(2024·九省联考·安徽省适应性考试)下表为1902—1936年部分国家在华投资表(单位:百万美元)。
年份 国别   1902 1914 1920 1930 1936
日本 1.0 224.0 466.4 1 489.7 1 818.3
英国 264.4 626.9 745.7 1 008.9 1 020.8
美国 27.0 61.2 121.1 264.4 328.2
法国 97.8 193.9 197.7 246.3 276.3
德国 171.3 264.7 164.1 174.6 136.4
据上表可知,这一时期(  )
A.西方掀起商品输出高潮
B.列强挤压下的中国民族企业发展缓慢
C.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加深
D.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结成侵华经济同盟
13.(2024·横州中学高一月考)下图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c、d两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
A.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B.群众性经济建设运动兴起
C.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
D.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14.《建军大业》是献礼建军90周年的历史影片,讲述了从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到1928年4月朱德、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历史过程。以下场景应该出现在该影片中的是(  )
A.国民党在黄埔创办军官学校
B.广州国民政府正式出师北伐
C.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
D.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
15.(2024·江苏南通高一期末)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农军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12月,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五军主力,突破敌人的重重围追阻截,来到井冈山同红四军会合。这些军事行动(  )
A.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B.揭开红军战略大转移的序幕
C.确立起建党建军原则
D.推动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
16.据下表可知,中国共产党(  )
1927年 “三湾改编”,建立党代表制度,在军中设党代表,地位与同级指挥官相等,负责政治工作
1928年 改党代表制度为政治委员制度
1929年 《古田会议决议》确定了党对军队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
1930年 中央军委颁布《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暂行条例(草案)》,突出强调“红军中只容许党在政治上之唯一的领导”
A.面临着严峻的革命形势
B.重视军队的思想政治建设
C.重视加强基层民主建设
D.维护了广大农民根本利益
17.(2024·山东高中名校联考)据下表可知,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苏区政府(  )
时间 文献 内容
1928年 《井冈山土地法》 明确规定一切土地均归苏维埃政府所有
1929年 《兴国土地法》 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一切公共土地,分给无田地及少田地的农民耕种使用
1931年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 无代价没收地主、豪绅、军阀、官僚的土地,经过苏维埃由贫农与中农实行分配
A.依靠民众开展广泛的土地革命
B.土地政策赢得了农民衷心拥护
C.从国情出发不断调整土地政策
D.土地法实施仅限于农村根据地
18.(2024·贵州毕节高一期末)井冈山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小工商业者采取保护政策,给贫苦农民分配田地并对其进行文化知识教育。这主要说明中国共产党(  )
A.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新道路
B.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C.采取了保障商业发展的政策
D.借鉴了苏俄革命的成功经验
19.土地革命时期,福建省在改选和健全各级党的指导机关时,一方面要求“从小组以至省委必须经过全体会议的选举”。另一方面,采取灵活处置的方式:在条件允许时,采用选举制;在情况紧急特殊时,采用委派制。这一规定旨在(  )
A.提升党的政治领导力
B.调动农民革命积极性
C.凝聚民族抗战的力量
D.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
20.(2024·成都市高一期末)有学者认为,历时两年的长征,中国共产党坚持把自己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把军事上的战略转移与政治上的战略转变联系在一起,从而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这一认识是基于长征(  )
A.使中共的力量由弱到强
B.过程中确立了北上抗日方针
C.实现了革命中心的转移
D.使中共实现了政治独立自主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21.(2024·九省联考·吉林省、黑龙江省适应性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1918年,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在演讲中喊出了“劳工神圣”的口号, “劳工神圣”思潮很快在中国兴起。五四运动中的“六三”大罢工及随之不断发动的罢工运动被视为“劳动运动的曙光”。五四知识分子将初步接受的“资本家” “剥削” “剩余价值” “阶级争斗”等概念,运用到对劳工界的社会调查中,以具体事例、详实数据呈现劳工的生存状况,并尝试用马克思主义学说进行解释。
——摘编自熊秋良《“寻找无产者”:
五四知识分子的一项社会调查》
材料二 钱杏邨调查南京胶皮车夫的状况后认为,车夫“每天就做那非人生活至‘力竭声嘶’也不能供养一家……只给那吃人不出血的资本家弄资产”。包惠僧调查武汉工人状况后提出,要使工人不受资本家的支配,第一,“非先有阶级底觉悟不可,要如何使佢(他)们发生阶级的觉悟?那么,惟有劳工教育四字”;第二,“要打破资本主义,就要阶级争斗,劳工必先有强固的团结”。
——据《劳动界》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知识分子开展劳工调查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知识分子开展劳工调查的意义。(7分)
22.(2024·云南昆明高一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湘赣边界的秋收暴动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进行武装斗争的伟大尝试,它在开始时也是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的。在暴动遭遇严重挫折时,毛泽东能够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闯出一条与农民相结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道路。这条道路代表了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摘编自黄允升等《毛泽东与中共早期领导人》
材料二 1927年11月9日至10日,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了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由瞿秋白主持,通过了《中国现状与党的任务决议案》,强调了“暴动”的重要性:城市工人暴动的发动是非常之重要;轻视城市工人,仅仅当作一种响应农民的力量,是很错误的……城市工人的暴动是革命的胜利在巨大暴动内得以巩固和发展的先决条件……当然,最激烈地主张暴动的,是共产国际新任全权代表罗明纳兹。会后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向各地党组织发出了一系列要求组织暴动的指令,但暴动都一一痛遭失败。
——摘编自叶永烈《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材料三 遵义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决议根据党和红军当时所处的战争环境,集中解决了最有决定意义的军事路线问题。鉴于当时党内大多数同志对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政治上的错误尚未清醒认识,决议上写了“党中央的政治路线无疑义的是正确的”。
——摘编自郑广瑾、方十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记》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革命道路上存在的分歧,并分析产生分歧的原因。(5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遵义会议召开的背景、特点。(4分)
(3)根据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特点和历史作用。(6分)
23.(2024·西南大学附中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2021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下表选取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部分伟大精神。
精神名称 精神内涵(关键词节选)
井冈山精神 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长征精神 坚定信念,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依靠人民,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
抗战精神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选择其中两个(组)关键词,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对所选关键词进行阐释。(要求:明确写出关键词及相关精神;论证充分,逻辑清楚)(12分)
1.D [材料体现的是五四运动时期,北京、上海、天津、武汉等地的商会、工人及群众相继声援学生运动。这一现象反映了民族危机激发各阶层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民族意识逐渐深入人心,故D项正确。五四运动中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排除A项;当时尚未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排除B项;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
2.B [材料中邓中夏等人选择工人阶级作为启迪反帝反封建觉悟的对象,说明当时知识界已初步认识到觉醒民众,促进其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提升国民觉悟是“平民教育讲演团”的宗旨,但材料未体现国民的觉悟得到提升,A项错误;材料只体现了进步知识分子和工人的结合加深,并不能说明无产阶级力量壮大,C项错误;材料现象并未表明新型政党开始筹建,D项错误。]
3.B [据材料“要实际地到‘劳工’中发动群众”可知,李大钊主张知识分子要深入“劳工”中发动群众,将理论与劳工群众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这有助于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故选B项。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排除A项;国民革命开始于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后,排除C项;共产党早期组织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组织准备,李大钊的理论无法提供组织基础,排除D项。]
4.C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920年,北京人民举行了声势浩大的“五一”节纪念活动,参与的工人和知识分子众多,这进一步彰显了工人阶级的力量,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共成立创造了条件,故选C项。材料未涉及共产国际,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思想,这时期工人和知识分子主要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排除B项; 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
5.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南湖的船啊,党的摇篮,历史将从你这里揭开新篇”是对中共一大召开的描述,其中“揭开新篇”指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故D项正确。A项指的是五四运动,排除;B项是遵义会议的意义,排除;C项不符合材料中“揭开新篇”的内涵,排除。]
6.B [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共成立初期的主要任务是发动工人阶级参与革命,所以报刊主要是鼓舞工人阶级参与革命,故选B项。材料主旨在于强调阶级矛盾,排除A项;材料所显现的是发动工人阶级与资本家进行斗争,争取工人自身的权益,排除C项;材料所述报刊内容的主体是工人,排除D项。]
7.B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不久就提出建立民主主义联合战线,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希望结束北洋军阀分裂割据局面的迫切愿望,这与中共一大提出的实现共产主义的主张相比,更具有实事求是的特征,B项正确。材料表明中国共产党主张国共合作,但未确立与国民党合作的方针,A项排除;材料表明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联合战线,但没有涉及领导权的归属问题,C项排除;一个革命主张的提出与这一思想形成系统相差很远,D项排除。]
8.D [据材料信息可知共产党决定与国民党合作,即联合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故选D项。中共一大明确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排除A项;中共一大把组织工人运动作为工作中心,排除B项;1927年后中共开始走上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排除C项。]
9.B [国民大革命是在国共两党合作下开展的,A项错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主张,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目标的国民革命席卷全国,B项正确;C项中的“彻底推翻”说法过于绝对,当时盘踞东北的奉系军阀尚未被消灭,C项错误;国民大革命以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为开端,D项错误。]
10.B [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北伐战争矛头直指作为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代理人——北洋军阀的统治,在找到新的傀儡之前,美国为保护自己在华特权,采取了直接武装干涉的行为,故选B项。列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就获得了内河航运权,排除A项;国民政府收回汉口英租界与国民政府的改订新约运动有关,排除C项;美国并未公开反对三民主义,排除D项。]
11.C [据材料可知,在看到国民党左派掌握武汉革命政权后,蒋介石便提出要迁都南京,这从本质上反映了蒋介石争夺统一战线的领导权的目的,故选C项。A项的“开始出现”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国民党内部的派系之争是材料的表象,非根本问题,排除B项;当时革命统一战线已经形成,排除D项。]
12.C [根据材料可知,1902—1936年,日本、英国、美国、法国等国家在华投资额不断增长,反映了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加深,C项正确;此时西方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加深,未涉及中国民族企业发展状况,排除B项;材料仅体现了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加深,不能看出是否结成侵华经济同盟,排除D项。故选C项。]
13.A [由图示可知,c、d两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都出现了高峰。c处小高峰到来的重要内因是南京临时政府及北洋政府采取了奖励实业的政策;1936年大高峰的出现受益于南京国民政府推行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故c、d两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共同原因是政府鼓励发展实业,A项符合题意。B项不是c处出现小高峰的原因,排除;C项是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排除;D项只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在c处迎来小高峰的外因,与d处不符,排除。]
14.C [结合题中时间信息可知,1927年9月由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不仅与题干中的时间信息吻合,而且也与中国共产党创建红军的主题一致,C项正确。1924年6月,孙中山在苏联顾问的帮助下在黄埔创办军官学校,A项可排除;1926年国共两党合作开始北伐,B项错误;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D项可排除。]
15.D [据材料信息可知,1928年朱德、毛泽东领导的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并创建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推动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故选D项。1924—1927年国民革命时期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排除A项;红军战略大转移发生在1934—1936年的长征期间,排除B项;1929年的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排除C项。]
16.B [根据材料“在军中设党代表……负责政治工作”“改党代表制度为政治委员制度”“确定了党对军队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红军中只容许党在政治上之唯一的领导”可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十分重视思想建设,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故B项符合题意。A项虽然内容符合史实,但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材料未涉及基层民主建设,排除C项;D项结论无法由材料得出,排除。]
17.C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颁布的土地政策逐步适应了农村根据地发展壮大的需要,适应国情来调整土地政策,故C项正确。材料内容未涉及农民对苏区政府土地政策的态度,A、B项错误;材料未反映土地政策实施的地域范围,D项错误。]
18.B [据材料信息可知,在井冈山时期,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一系列致力于解决贫苦农民生存问题和教育问题的政策,保护了中小工商业者的利益,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原则和观念,故选B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的新道路的开辟,材料政策是在井冈山根据地建立后实行的,排除A项;材料不仅仅涉及商业政策问题,C项片面,排除;苏俄革命的成功经验是城市道路,而材料强调的是农村根据地的政策,排除D项。]
19.A [材料揭示了土地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在党的指导机关建设方面既强调原则性,又注重灵活性,旨在提升党的政治领导力,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农民问题,排除B项;材料强调党的建设问题,与民族抗战无关,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革命道路探索问题,排除D项。]
20.B [根据“中国共产党坚持把自己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并结合所学可知,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北上抗日方针,从民族利益出发,故B项正确。“中共的力量由弱到强”的说法材料不能体现,排除A项;长征前后革命中心仍然在农村,排除C项;中国共产党早已实现政治上的独立自主,排除D项。]
21.[解析] (1)背景:根据材料“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在演讲中喊出了‘劳工神圣’的口号,‘劳工神圣’思潮很快在中国兴起”可知,“劳工神圣”思潮兴起;根据材料“五四知识分子将初步接受的‘资本家’‘剥削’‘剩余价值’‘阶级争斗’等概念,运用到对劳工界的社会调查中,以具体事例、详实数据呈现劳工的生存状况,并尝试用马克思主义学说进行解释”可知,马克思主义传播;根据材料“五四运动中的‘六三’大罢工及随之不断发动的罢工运动被视为‘劳动运动的曙光’”可知,五四运动爆发,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2)意义:根据材料“五四知识分子将初步接受的‘资本家’‘剥削’‘剩余价值’‘阶级争斗’等概念,运用到对劳工界的社会调查中,以具体事例、详实数据呈现劳工的生存状况,并尝试用马克思主义学说进行解释”可知,以新视角进行调研,深入了解劳工状况;根据材料“包惠僧调查武汉工人状况后提出,要使工人不受资本家的支配,第一,‘非先有阶级底觉悟不可,要如何使佢(他)们发生阶级的觉悟?那么,惟有劳工教育四字’;第二,‘要打破资本主义,就要阶级争斗,劳工必先有强固的团结’”可知,有助于探索解决中国劳工问题的途径;有助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答案] (1)背景:“劳工神圣”思潮兴起;马克思主义传播;五四运动爆发,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6分)
(2)意义:以新视角进行调研,深入了解劳工状况;有助于探索解决中国劳工问题的途径;有助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7分)
22.[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分歧”,根据材料一“闯出一条与农民相结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道路”和材料二“轻视城市工人……是很错误的……城市工人的暴动是革命的胜利在巨大暴动内得以巩固和发展的先决条件”等概括。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可从八七会议的局限、中国共产党缺乏革命理论和实践经验、党的主要领导人犯了“左”倾错误、受共产国际影响等方面作答。第(2)问“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即可;“特点”根据材料三信息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作答。第(3)问“特点”,从中国共产党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召开遵义会议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能够不断吸取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党在不断与右倾和“左”倾错误的斗争中探索出正确的革命道路。“历史作用”,依据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从使中国革命多次转危为安、中国共产党由幼年走向成熟、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指明中国革命前进的方向、妥善处理了党内的分歧、为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等方面作答。
[答案] (1)分歧:是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还是走城市中心道路。(1分)原因:国民革命失败后,革命面临严重危机,而八七会议没有指明革命的道路;缺乏革命理论和实践经验,照搬了苏联革命道路;党的主要领导人犯了“左”倾错误,对国情缺乏科学认识;共产国际的错误指示。(4分)
(2)背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迫使红军长征,“左”倾错误仍在党内居于统治地位,革命处于危急时刻。(2分)特点: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党内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2分)
(3)特点: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不断吸取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党在不断与右倾和“左”倾错误的斗争中探索出正确的革命道路。(2分)历史作用:使中国革命多次转危为安,中国共产党由幼年走向了成熟,实际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指明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方向,妥善处理了党内的分歧,为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4分)
23.[解析]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选择关键词为实事求是与井冈山精神,可从毛泽东在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如选择关键词为独立自主与长征精神,可从遵义会议的背景、内容及对当时革命产生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答案] 示例 关键词1:实事求是与井冈山精神。(1分)
阐释:1927年,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攻打长沙受挫后,从实际情况出发,转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井冈山地区进军。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5分)
关键词2:独立自主与长征精神。(1分)
阐释:1935年1月,在长征途中生死攸关的时刻,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纠正了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左”倾错误,独立自主地解决党内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由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5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