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人 XX 备课学科 数学
备课年级 六年级 备课时间 2024年X 月
辅助备课 新课标、教材、练习题
课题 第4课时 比的应用(1)
内容 教科书第7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按一定比来分配一个数的意义。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及解题方法。 2.在自主探索中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最终解决问题。 3.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对数学产生良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根据比的意义解决有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明确部分量与总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过程 (教与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为庆祝元旦,学校买了一些橘子,现在要把一些橘子分给1班和2班,1班有30人,2班有20人,你会怎么分呢? 课堂预设: 学生1:可以每个班分一半。 学生2:两个班的人数不同,每班一半的分法不公平。 学生3:Ⅰ班30人,就给30个橘子,2班20人,就给20个橘子。 教师:如果分完这50个橘子,还有剩下的橘子,又该怎么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分法。(板书:比的应用)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教师:怎样分合理呢?小组内讨论一下,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组内交流。 教师:谁愿意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1:我认为按1班和2班的人数的比分比较合理。 学生2:1班与2班人数比是30 ∶20,化简后就是3∶2。 教师:这筐橘子按3∶2应该怎么分呢?分一分,并与同伴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 学生:如果大班分3个,小班就分2个;如果大班分30个,小班就分20个……分到不能分了为止。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下表。 教师:同学们观察这个表格,你有什么发现呢? 学生:我发现大班分到的橘子数扩大到原来的几倍,小班的橘子数也扩大到原来的几倍。 教师:对,不管是哪种分法,都体现了按3∶2分的基本要求。如果有140个橘子,按3∶2又应该怎样分?与同伴交流你的方法。 课堂预设: 学生1:我是借助表格来进行猜测与尝试的。我让1班先分30个,2班20个,这样还剩90个,继续分,1班30个,2班20个,这样还剩40个,接下来1班分12个,2班分8个,还剩20个,然后1班再分12个,2班分8个,没有剩余全部分完。这样1班一共分到了84个,2班分到了56个。 学生2:我是借助画图来分的。把140个橘子按3∶2分给1班和2班,如果把1班分得的橘子数看作3份,那么2班分得的橘子数就是2分,也就是把140个橘子平均分成了5份。可以先求1份是多少,再求出3份与2份各是多少。140÷(3+2)=28(个),1班:28×3=84(个),2班:28×2=56(个)。 学生3:我用分数乘法来解答。把140个橘子按3∶2分给1班和2班,也就是把140个橘子平均分成5分,其中1班占3份,用分数表示是,2班占2份,用分数表示是。3+2=5,一班:140×=84(个),二班:140×=56(个)。 学生4:我是用方程解答的。等量关系是:3份(1班)+2份(2班)=140个。 解:设每份橘子是x个,那么1班应分得3x个,2班应分得2x个。 3x+2x=140 5x=140 x=28 3x=28×3=84 2x=28×2=56 答:1班分得84个橘子,2班分得56个橘子。 教师:同学们的方法都非常对!比较上面四种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更简单些? 学生:第2种和第3种。 课堂小结: 教师:我们再来总结一下这两种方法。 方法一:把比看作分得的份数,转化成整数乘除法解答。先求出总份数,然后求出每份是多少,再用每份量乘各自的份数求出各部分量。 方法二:转化成分数乘法解答。先求出总份数,然后求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再用分数乘法求出各部分量。 三、当堂训练 1.出示教科书P75~76“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2.出示教科书P75~76“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学生上台板演。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研究了按比分配,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 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如果学生理解有困难,教师要借助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3∶2的具体含义。 学生也可能会用其他的方法,只要合理,教师就应给予肯定。 如果教学中缺少算术解法或方程解法,教师需要给予补充。
作业设计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75~76页“练一练”6题、7题。
板书设计 比的应用(1) 方法一:把比看作分得的份数,转化成整数乘除法解答。 方法二:转化成分数乘法解答。
教后反思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通过设计“猜想——尝试——过论——归纳”的教学程序进行例题的教学。组织学生操作、过论,引导尝生动脑想、动口说并进行归纳总结,调动全体受生积极参与探求知识的全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系统性的发展。在解题过程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