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男,汉族。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
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史铁生:
16岁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18岁自愿去陕北延安一带插队;
20岁因腰疼加重,回北京治病;
21岁双腿瘫痪,开始轮椅生涯。
被命运扼住咽喉,
将消极变为日常。
03
02
01
初读感知
作者怀念的是谁?为什么是秋天的怀念?
在秋天怀念同样是在秋天去世的母亲;
也表明经过人生的“秋天”,母亲牵挂的儿女都已经长大,懂得了怎样面对生活的困境。
听读课文思考课文里写了几次秋天里看菊花?
语言描写:
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01
这时,母亲就会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02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双腿瘫痪后,“我”是怎样的状态?
暴怒无常
不,我不去!我可活什么劲?
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
砸碎玻璃
摔东西
对比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我 母亲
?
?
面对这样的儿子,母亲又是怎样做的呢?
你觉得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在文中找一找细节。
01
刻画人物的方法:外语动心神
外貌描写:描写人物的体貌特征
动作描写:描写人物所作出的反应和动作。
神态描写:描写人物面部表情。
语言描写:描写人物的独白和对话。
心理描写: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精神面貌。
02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01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02
母亲的身体状况:
结合文章思考,史铁生为何说母亲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切盼忧思之苦
再读课文,走近“母亲”
母亲活得这样苦,却时刻鼓励儿子相信生命、热爱生活。从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尝试用以下句型说一说:
示例:母亲是慈爱的。她的慈爱体现在她深深理解儿子的痛苦,能够包容儿子的暴怒,想方设法宽慰儿子,盼望儿子早日走出内心的绝望,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苦难。
母亲是 的。她的 体现在 。
再读课文,走近“母亲”
如何理解文章结尾作者对北海菊花的描写?
联系前文,你对“好好儿活”有了怎样的体悟?
课文结尾描写北海的各色菊花,无论“淡雅”“高洁”,还是“热烈而深沉”,都是“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这象征着母亲的期望:无论遭遇怎样的厄运,无论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之路,都要活得坚韧,活出尊严,活出自我生命的个性与美丽。
品读课文,理解主题
白色的花高洁
黄色的花淡雅
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
理解末段中包含的题旨: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盛开的菊花犹如坚强勇敢地活过来的“我”,艳丽的色彩是对“我”坚韧人生的描绘,“我”最终懂得了母亲“好好儿活”的真正含义,而菊花却成为了“我”怀念母亲永远的寄托。
01
02
总结课文
小结:
汇报人:WPS
小结:
不管是父爱还是母爱,我们都应该学会珍惜,在以后的生活中,希望大家不要对父母的爱毫无察觉,要学会感谢这份爱。
人生路上遇到的困难,请让我们坚强勇敢面对,好好活着,为自己也为爱我们的亲人。
课文讲述了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好好活下去的故事。
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同时表达了对母亲的愧疚、忏悔和崇敬之情。
1
2
归纳主旨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