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人 XX 备课学科 数学
备课年级 六年级 备课时间 2024年X 月
辅助备课 新课标、教材、练习题
课题 第3课时 图形与几何(1)
内容 教科书第100~106页“图形与几何”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不同以及根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和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进一步体会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小正方体教具。
教学过程
过程 (教与学) 一、回顾复习 教师:同学们,我们这节课来复习图形与几何的知识。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你能将它们进行整理吗 (出示图形与几何独立思考第1题) 课堂预设:学生能回答出学过的平面图形,可能有重复或遗漏,也可能是杂乱无序的,需要同学之间的互相补充。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通过知识树或列表的方式对这些平面图形进行整理。 教师:本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了圆,说一说圆的特点。(出示图形与几何独立思考第2题) 学生1:圆有无数条直径,有无数条半径。同一个圆中,所有的直径长度都相等,所有的半径长度都相等;直径长是半径的2倍,半径长是直径的一半。 学生2: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学生3:圆是轴对称图形,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教师:圆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 学生1:车轮是圆形的因为同一圆中所有的半径都相等,这样在行驶中圆心才会在一条直线上,才能保证车身平稳运行。 学生2:井盖是圆形的,因为圆形井盖的边缘到圆心的距离处处相等,无论井盖怎样旋转,井盖也不会掉到井中。 教师:第三单元我们学习了观察物体,你还记得“搭积木比赛”这一节学习的内容吗? 学生:“搭积木比赛”主要学了:1.辨认并画出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2、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小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教师:找出下面的立体图形从 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形状,并连一连。(出示图形与几何独立思考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教师:大家画得都非常正确!在观察物体时,观察的范围是怎样变化的? 学生:观察点的位置越高,观察到的范围越广(大);观察点的位置越低,观察到的范围越窄(小)。观察点的位置越远,观察到的范围越广(大);观察点的位置越近,观察到的范围越窄(小)。 教师:在“天安门广场”这一节,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判断拍摄地点与照片的对应关系时,可以想象自己在拍摄地点,根据照片中景物的特点,联系生活经验,想一想究竟能看到什么,再下结论;也可以借助实物模拟,创设模拟情境,观察并得出结论。 二、当堂训练 1.出示教科书P104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学生说一说。 2.出示教科书P105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出示教科书P105第8题。 (1)学生独立思考后,让学生上台摆一摆。 (2)呈现不同的摆法,让学生判断这些摆法是否正确。 4.出示教科书P106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复习了圆的特征和观察物体,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 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大胆发言。 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规律即可。 关注学生的各种摆法,特别是错误的摆法,让学生知道错在哪里。
作业设计 四、布置作业 (教师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布置)
板书设计 图形与几何(1)
教后反思 本节课知识点较多,注重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复习课的数学课堂鲜活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