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治国犹栽树
(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思悟】 帝王治理国家,让老百姓安居乐业是根本。治国“犹如栽树”,旨在把百姓看成国家的根本,要安民利民,让老百姓休养生息,不要过多干扰、折腾。对此,为政者须明鉴,并切实实行。
奇文以明道—
语言建构与运用: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生平与文章创作背景。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本文借种树人之口阐发的为官治民之理。
审美鉴赏与创造:分析人物形象特点,把握塑造人物及阐述道理的手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悟借种树喻育人、养民的深刻道理及现实意义。
素养目标
作者简介
柳宗元:字子厚,祖籍河东,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是中唐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诗人。
政治上:“永贞革新”——以王叔文为首的官僚士大夫为打击宦官势力而进行的斗争,历时146天以失败告终。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相继都被贬为各州司马,史称“八司马事件”。805年,柳宗元被一贬再贬,先被贬为邵州刺史,后在赴任途中,柳宗元被加贬为永州司马。
815年,柳宗元离开永州,生活在永州10年中,柳宗元在哲学、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进行钻研,游历永州山水,结交当地士子和闲人,他写下《永州八记》(《柳河东全集》的540多篇诗文中有317篇创作于永州)。
经过一个多月的跋涉,柳宗元回到了长安。在长安,柳宗元没有受到重用,被改贬为柳州刺史。年仅47岁死于柳州任上。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他的创作可分为传记、论文、山水游记、寓言四种,以山水游记和寓言的文学成就最高。作品由刘禹锡整理编成《柳河东集》,并作了序。
柳宗元的政论文有:《封建论》、《夭说》;
文学性传记散文有:《捕蛇者说》、《童区寄传》
山水游记有:《永州八记》
寓言散文有:《种树郭橐驼传》,《三戒》。
柳宗元与韩愈在政治上属于对立的派别,但共同提倡“古文运动”,维持了良好的个人关系。柳宗元死后,韩愈写了著名的《祭柳子厚文》和《柳子厚墓志铭》。合称“韩柳”。
在古文运动中,韩柳见解相同,侧重点不同:
注重反映社会问题,参与社会改革,以改造社会为己任。
文风清峻峭拔,擅长寓言和小品文 。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排斥佛老、复兴儒学、提倡师道。
文风沉稳厚重,提倡“文道合一”“气盛言宜”。
文章气势雄伟,说理透彻,逻辑性强
解 题
主人公形象特征及名号由来
主人公的职业及技术特长
文体
名为“传”,
兼有寓言性质
橐驼,指骆驼。这里指人驼背。
tuó
文体知识
传:文体的一种,即人物传记。但本文并非是一般的人物传记,实际上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
从内容和风格上看,当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
此文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通过对郭橐驼种树之道的记叙,说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养树"的法则,并由此推论出"养人"的道理,指出为官治民不能"好烦其令",批评当时唐朝地方官吏扰民、伤民的行为,反映出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和改革弊政的愿望。
文体知识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杂记文的一种。
“寓”是寄托的意思,用假托的故事或比喻拟人来说明某个道理,它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大都以简短的结构,鲜明的形象,夸张与想象的艺术手法,阐明某种道理或讽刺某种社会现象,把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初读课文
通读全文,明确读音。
病偻lǚ 佝偻gōu lóu 移徙xǐ
早实以蕃fán 木寿且孳zī 莳shì
长zhǎng人者 好hào烦其令 勖xù尔植
早缫sāo而绪 辍chuò飧sūn饔yōng 传zhuàn其事
整体感知
要求:划分层次,概括内容
第一部分(1-2):介绍人物姓名,形貌,技能。
第二部分( 3 ): 郭橐驼种树与他人不同的特殊技能。
第三部分(4-5):借事明理,把种树之理移向政务。
第一段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始:最初。
何名:宾语前置,名何,叫什么名字。
病偻:患了脊背弯曲的病。
隆然:脊背高起的样子。
伏行:弯着腰走。
类:像。【大类女郎也——《项脊轩志》】
号:给...起外号,称呼。
善:好。
名:n作v,起名,称呼。
固:确实。
当:恰当。
因:于是,就。
补充注释
简介郭橐驼的形象特征及名号由来。
【译文】郭橐驼,不知道(他)原来叫什么名字。他患了脊背弯曲的病,脊背突起而弯腰行走,有些像骆驼,所以乡里人称呼他叫“橐驼”。郭橐驼听到这个称呼后,说:“(这个名字)很好啊,这样称呼我确实恰当。”于是舍弃他的原名,也自称其“橐驼”来。
思考:“驼”并不雅,为何主人公要自称?可见郭橐驼是个什么样的人?从郭橐驼身上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人物形象:
①“隆然伏行,类橐驼”写出了郭橐驼的外在的形象特征。
②“甚善,名我固当”,郭橐驼欣然纳受“驼”名,还自谓“橐驼”。可见是一个坦荡善良、豁达自信的人,其言行中隐约可见“顺天致性”之意。
郭橐驼是一个外形丑陋、心胸豁达、身残而自信、技艺高超、理明的植树能手。
启示:①自己瞧得起自己,不能妄自菲薄。
②面对他人讥讽和嘲笑,敢于正视不足,勇敢坚强。
③要懂得自我解嘲,不为外界所烦扰,努力前行。
隆然伏行,类橐驼,乡人号之“驼”
“甚善,名我固当”,亦自谓“橐驼”
思考
第二段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业:n意动用法,以...为业。
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定语后置,凡长安(为观游及卖果)富豪人者
凡:凡是; 为:从事,经营。
迎取:迎接。 养:用、使。
移徙:移植。 硕茂:高大茂盛。
实:n作v,结果实。 蕃:多。
窥伺:暗中观察。 效慕:仿效。
如:比得上。
补充注释
介绍郭橐驼的籍贯、职业及高超的种树技艺。
【译文】他的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城西边。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凡是长安城里经营园林游览和做水果买卖的豪富人,都争着迎接和雇佣(他)。观察郭橐驼种的树,即便是移植的,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长得高大茂盛,结果实早而且多。其他种树的人虽然暗中观察、羡慕效仿,也没有人能比得上。
fa
思考
1.种树为橐驼带来了什么“际遇”?
争迎取养
2.“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为什么对橐驼“争迎取养”?
——豁达个性背后的深层原因
技艺高超
树挪能活 (或移徙,无不活)
树品质优 (且硕茂,早实以蕃)
独门本领 (他植者莫能如也)
技术全面
精神需求 (“观游”)
物质需要 (“卖果”)
种树奇绝
作者是如何刻画郭橐驼种树技术高超的?
①侧面描写:“凡长安豪家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暗示出郭橐驼种树技术的高超。
②正面描写:“视驼所种树,或迁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直接说明他种树技术的高超。
③对比反衬:“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反衬郭橐驼种树技术的高超。
fa
思考
第三段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孳:繁殖。
天:天性,指自然生长规律。
致其性:使它依照本性生长。 致:使达到。
性:性质,方法。
本:根。 舒:舒展。
培:培土。 故:旧的。
筑:捣土。 密:结实。
去:离开。 顾:照看。
莳:栽种。 子:n作v,对待孩子。
置:放下。 全:adj作v,保全。
害:妨碍。
硕茂:adj使动用法,使...高大茂盛。
抑耗:损伤。
其实:古今异义,它的果实
早而蕃:使……(结果)早又多。
补充注释
【译文】有人问他(种树的秘诀),他回答说:“我郭橐驼不是能够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长得很快,只不过能够顺应树木的天性来使它的本性得到充分发展罢了。但凡种树的方法,它的树根要舒展,它的培土要平均,(它根下的)土要用原来土,它捣土要结实。已经这样做了,就不要再动,不要再忧虑它,离开它不再去看它。栽种时要像对待子女一样细心,栽好后要像丢弃它一样不理不睬,那么树木的天性就得以保全,它的习性就得以实现。所以我只不过不妨碍它的生长罢了,并不是有能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办法;只不过不抑制损耗它的结果罢了,也并不是有能使它果实结得早又多的办法。
第三段
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郭橐驼种树的特异技能和种树经验的自我介绍。
拳:拳曲,伸展不开。
易:更换。
苟:如果。
反是者:和这种做法相反的人。
恩:宠爱。
甚者:更严重的。 甚,严重。
爪:n作v,用指甲抠。
肤:指树皮。 生枯:生死。 疏密:土的松紧。
日:n作状,一天天。 离:背离。
害:伤害。
其实:古今异义,这实际上。
不我若:宾语前置,不若我,比不上我。
若,及,赶得上。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何能为:宾语前置,能为何,能做什么。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补充注释
【译文】别的种树人却不是这样,树根拳曲又换了生土;他培土的时候,不是过多就是过少。如果有能够和这种(做法)相反的人,却又爱护的太过用心,担心的太多,从早晨到晚地察看、抚摸,已经离开了又回头去看看。更严重的,用指甲划破树皮来察看它是活着还是枯死了,摇晃树根来看它是否栽结实了,却一天天地背离了树木的本性。虽然说是喜爱它,这实际上是害了它,虽说是担心它,这实际上是仇视它。所以(他们)都赶不上我。我又能做什么呢?”
思考:郭橐驼的“种树妙招”是什么?为什么“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讨论并在原文中勾画、批注)
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其莳也若子。
根拳而土易,
培土,若不过焉则不及。
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置也若弃。不害其长,不抑耗其实。
爱之太恩,忧之太勤。
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爪其肤以验,摇其本以观。
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害之、仇之、不我若。
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违反木之天性,勤虑害树。
fa
思考
正反对比
顺木之天
以致其性
木之性(理论说明)
种植方法(实践总结)
顺其自然(议论)
他植者违反(反面申述)
种树之术,并不高深(自谦明理)
做事要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fa
小结
第四段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邪?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郭橐驼以自己种树之道推论为官之理。
补充注释
官理:做官治民。 理:治。
长人者:做官的。 长,统治、治理。 人,民。
烦:繁多。
卒以祸:卒以(之)祸,以(之),因此。
勖:[xù] 勉励。
缫:煮茧抽丝。 而:你们的。 绪:丝头。
缕:线。 字:养育。 遂:养好。
鸣:使...发出声音。 聚:使...聚集。
木:指木梆。
小人:古今异义,小民。
辍:停止。 飧:晚饭。 饔:早饭。 劳:慰劳。
且:尚且。 暇:空闲。
何以:宾语前置,以何,靠什么。
蕃:使...繁盛。 安:使...安定。
病:困苦。
其:表揣测语气,大概。
类:相似。
【译文】问的人说:“把你(种树)的方法,转用到做官治民上,可行吗?”郭橐驼说:“我只知道种树罢了,做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但是我住在乡里,看见官吏喜欢不断地发号施令,好像是很怜爱(百姓)啊,但百姓最终反因此受到祸害。从早到晚那些小吏跑来大喊:‘长官命令:催促你们耕地,勉励你们种植,督促你们收获,早些煮茧抽丝,早些织你们的布,养育你们的小孩,喂大你们的鸡和猪。(一会儿)敲鼓使百姓聚在一起,(一会儿)鼓梆召集大家。我们这些小百姓停止吃早、晚饭去慰劳那些小吏尚且不得空暇,又怎能使我们繁衍生息,使我们民心安定呢?所以我们既困苦又疲倦,像这样(治民反而扰民),那么和我从事的这个职业大概也有些相似吧?”
思考:郭橐驼是如何将种树之经验“移之官理”的呢?种树与官理有何相通之处?(讨论并在原文中勾画、批注)
根拳,土易,培土不当 。
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爪其肤以验,摇其本以观。
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鸣鼓而聚,击木而召。
木之性日以离
卒以祸;无以蕃吾生而安吾性,故病且怠
勤虑害树
繁政扰民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顺民之性以养其民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由此及彼,类比说理。(过于殷勤的他植者类比好烦其令的长人者)
思考
类比(论证):指的是一种通过已知事物,以及和它有一样特点的事物进行比较、类推,进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式。
养树 类比 治民
过于殷勤的他植者 类比 好烦其令的长人者
他植者扰树 类比 官吏扰民
扰树的结果 类比 扰民的结果
(木之性日以离矣) (而卒以祸故病且怠)
知识补充
第五段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问者的意外收获及作传的目的。
嘻:感叹词,表示高兴。
不亦善夫:不也是很好吗?夫,句末语气词。
养人术:治民的方法。养人:养民,唐人避唐太宗李世民名讳,改"民"为"人"。
传:为……作传。
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
戒:鉴戒。
补充注释
【译文】
问的人说:“不也是很好吗!我问种树的方法,得到了治民的方法。”我为这件事作传把它作为官吏们的鉴戒。
“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天宝十四载(755)爆发了安史之乱,成为唐朝乃至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此后,虽出现过“永贞改革”、“元和中兴”、“会昌中兴”,但都昙花一现,中晚唐政治痼疾的藩镇割据、宦官擅权、朋党相争(后演变为宦官、朝官之争,宦官、 藩镇之争)愈演愈烈,民不聊生。
而且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土地现象严重 “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立足之居”。苛捐杂税繁重,“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针对当时这种官吏烦政扰民现象,作者巧妙地借郭橐驼有关种树的议论进行指斥,想要启发上层统治者要顺应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使他们休养生息,以维持社会的正常发展。
背景补充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寡人之于国也》
真正意图:传其事以为官戒。
本文通过给郭橐驼立传,把养树之道“移之官理”,巧妙地把“养树”与“养民”联系起来,委婉含蓄地说明顺民之性以养民的道理。揭露并讽刺了统治者的苛政繁令对百姓的骚扰侵害,警示上层统治者清肃吏治,顺应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提出宽简为政,让百姓休养生息,安居乐业的主张。
写作目的
全文结构
郭橐驼: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他植者:违反木之天性,勤虑害树
现实:官吏烦令扰民
理想:顺民之性以养其民
种树
治民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唐太宗
以寓言的方式进行讽谏,是古代中国文人向帝王或统治者提意见的传统做法。本文主旨是讲顺民之性以养民治道,但文章却不是从理论上辨证,而是巧妙地通过给郭橐驼立传,巧妙地把“养树”与“养民”联系起来,委婉含蓄的说明顺民之性以养民的道理。
课堂总结
通假字
已,同“矣”,了。
而,同“尔”,你们
既然已:
早缫而绪:
特殊句式
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非……也,表否定判断
定语后置,应为“为观游及卖果(之)长安豪富人”
理,非吾业也
写作素材
郭橐驼种树的方法是顺应树的自然生长规律,让它的本性得以发展,因而他种的树不仅长得高大茂盛,果实也结得又早又多。相比于郭橐驼的种树方法,“他植者”的种植方法没有顺应树的生长本性,因而失败是在所难免的。
适用话题:“顺其自然”“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做事”等。
结合“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谈谈学生教育,要求观点明确,语言简明连贯,100字左右。
树木与树人的道理是相通的。教育学生的根本方法是不害其长不抑耗其实,应按照自然规律教育学生,不能太过或不及,更不能束缚或戕害学生身心的发展。教育者只能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即“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不能揠苗助长,也不能恨铁不成钢,动辄体罚、打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