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两种电荷》教学设计?
??
一、教材分析?
《两种电荷》是人教版教材第十五章第一节内容,本节需要一个课时。本节在整个电学部分起到基础支撑作用,是整个电学的基石与开始,学生对内容理解好坏,兴趣的产生与否,直接关系到后续内容的学习状况。本节的教学内容有: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验电器、电荷量及其单位、原子及其结构、导体和绝缘体。摩擦起电是人类最早发现的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是进一步深入学习电学、理解许多电现象的基础,电荷量的概念及电荷的定向移动是后面理解电流概念的关键,因此本节课作为初中电学起始课,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中的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中曾经学过,初中阶段应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实验分析,使学生了解“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逻辑思维过程,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还可通过学生小组展示摩擦起电现象小组分析的方式展开教学。电荷在金属中定向移动学生理解起来也较抽象,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加动画展示展开教学,便于学生理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3、了解原子及其结构,了解摩擦起电的原因。??4、知道什么是导体和绝缘体。?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发现其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学习电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电荷量及其单位。
难点: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确定,电荷在导体中的定向移动。?
五、教具准备?1.教师用器材:?
玻璃棒、橡胶棒各二只,干燥丝绸、毛皮各一块,验电器、铁架台各一只。?2.学生用器材:?
塑料杆圆珠笔,碎纸屑少许,足够全班同学使用的塑料薄膜若干片。?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电的发现?
公元前600年左右,古希腊的贵族妇女们外出时都喜欢穿柔软的衣服,胸前佩戴琥珀做的首饰。琥珀是一种树脂的化石,是当时较为贵重的装饰品。人们总是把琥珀首饰擦拭得干干净净。但不管擦得多么干净,又很快就会吸上一层灰尘,让人无法解释。当时,有个叫泰勒斯的人,经过仔细观察和思索,注意到挂在颈项上的琥珀首饰在人走动时不断晃动,频繁地摩擦身上的丝绸衣服,猜想奥妙在此。经过多次实验,发现用丝绸摩擦过的琥珀确实具有吸引灰尘、绒毛等轻小物体的能力,于是,他就把这种不可理解的力量叫做“电”。?
2、小组展示摩擦起电现象
(1)用塑料尺子(塑料圆珠笔)在干燥、清洁的头发上摩擦后,塑料尺子(塑料圆珠笔)吸引轻小物体(可以让学生撕一些干燥的、较碎的纸屑)。?
(2)薄膜与干燥的手摩擦后,塑料薄膜被手“吸住”了。?(二)新授知识?1、摩擦起电、电荷?学生分析回答,教师总结:?
(1)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2)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2、两种电荷?
(1)演示实验1:用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互相排斥。演示实验2:用毛皮摩擦过的两根橡胶棒互相排斥。教师做该演示实验。由两个同学来做该实验,其余同学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最后归纳得出结论: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2)演示实验3: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跟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吸引。该实验还可以让学生分组自己动手来解决——对照课本进行探索、验证。?
师生共同归纳: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提出问题:在自然界中共有几种电荷呢??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可以将不同的带电体分别靠近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看看他们之间是怎样相互作用的??
学生分析并演示将塑料尺与干燥头发摩擦后分别靠近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观察现象分析。?
教师小结:?
(1)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
(2)人们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3)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我们已经知道物体可以带电,那么,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了电呢??
3、验电器:教师与学生共同认识验电器,教师演示学生分析:
(1)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2)原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4、电量:电荷的多少叫电量。电量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C(请同学们认真看下面的有趣实验,注意验电器金属箔片发生的变化)。?
教师演示实验:先用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使玻璃棒带电后再与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同学们仔细看验电器的箔片有什么现象发生?能解释一下吗??再用橡胶棒与毛皮摩擦,使橡胶棒带电后与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我们又看到了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你能解释吗??
教师小结:正负电荷放在一起会互相抵消。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叫中和。?
5、原子及其结构
以课件展示与师生交流的方式展开?
学生思考: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通常情况下,为什么物体不带电?(学生看书思考)
教师讲解并解释摩擦起电的实质: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原子整体不显电性,物体对外也不显电性。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束缚电子本领弱因为摩擦会失去电子带正电荷,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了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荷。所以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6、导体与绝缘体?
(1)演示实验: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电,B不带电,用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看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B的金属箔片张开了师:说明金属杆中有电荷在定向移动。金属中存在大量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叫自由电子。可见金属是导电的,像金属这样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常见的导体有:金属、人体、食盐水溶液、大地等)。?
(2)接着老师让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电,B不带电,用橡胶棒把A和B连接起来。看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B金属箔片没有变化。师:电荷不能通过塑料杆定向移动。可见塑料不善于导电。我们就把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常见的绝缘体有:橡胶、玻璃、塑料、陶瓷等。)?
通过实验演示和多媒体动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三)、学生小结:?
1、摩擦起电?
2、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原子及其结构:原子是由原子核(带正电荷)和核外电子(带负电荷)组成的。?5、导体与绝缘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因为有大量的自由电荷)。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体内几乎没有自由电荷)?
(四)布置作业
课后收集有关摩擦起电的现象
两种电荷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用带负电的物体去靠近一个用丝线悬挂着的通草球时,若通草球被吸引,则该通草球( )
A.一定带负电 B。一定不带电 C。一定带正电 D。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
2.甲、乙、丙三个小球,在互相靠近时,甲排斥乙,乙吸引丙,若丙带负电,则( )
A.乙可能带负电 B.甲、乙一定都带正电 C.乙可能不带电 D.甲一定带负电
3.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带了负电,这是由于( )
A.毛皮束缚电子的能力比较强 B.橡胶棒的正电荷转移到了毛皮上
C.摩擦过程中创造了负电荷 D.橡胶棒上有了多余的负电荷
4.带正电的甲金属球和带负电的乙金属球接触后,乙球也带了正电,这是由于( )
A.甲球上的部分原子核转移到了乙球上 B.甲球上的部分电子转移到了乙球上
C.乙球上的部分电子转移到了甲球上 D.乙球上的部分原子核转移到了甲球上
二、填空题:
1.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分别是____电荷和_____电荷.
2.当丝绸跟玻璃棒摩擦时,玻璃棒带 电,丝绸带 电,这是因为 。
3.摩擦起电的实质是 的转移,丝绸和玻璃棒摩擦时,玻璃棒因 而带 电,丝绸因 而带 电。
4.干燥的天气里,在阳光下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越梳头发越蓬松,其主要原因是 。
5.电视机的荧光屏上经常粘有灰尘,这是因为电视机工作时,屏幕上带有 ,而具有了 的性质。
6.将两个气球在衣服上摩擦几下,用细线悬起来。结果两气球像闹“矛盾”一样不愿靠在一起,这是因为摩擦后的气球 。
7.若用被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去接触一个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金属箔会 ,这表明验电器 ,在这一过程中电荷是如何转移的 。
8.有A、B、C、D四个带电体,若A排斥B,A吸引C,C排斥D,且已知D带正电,则带 电荷,带 电荷,带 电荷。
9.有A、B、C、D四个带电体,用细线悬挂起来,它们相互作用的情况如图11-2所示,已知B带正电,则D带____电荷。
10.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胶棒,橡胶棒带负电,若用摩擦后的
毛皮与丝绸靠近会出现_____现象(填“吸引”或“排斥”).
11.干燥的天气里,在阳光下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越梳头发越蓬松,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12.经常使用的电风扇,扇叶表面往往全带有一些灰尘,其原因是_______.
13.在铅笔盒中有塑料尺、铅笔芯、小刀,其中属于绝缘体的是______.
15.电路是由用电器、导线、开关和_____四个基本部分组成的.????16.在铜丝、橡胶棒和盐水一组物体中,_____是绝缘体.铜丝被均匀地拉长后,其电阻将______(选填“变大”、“不变”、“变小”).
课件18张PPT。九年级第十五章第一节两种电荷公元前600年左右,古希腊的贵族妇女们外出时都喜欢穿柔软的衣服,胸前佩戴琥珀做的首饰。琥珀是一种树脂的化石,是当时较为贵重的装饰品。人们总是把琥珀首饰擦拭得干干净净。但不管擦得多么干净,又很快就会吸上一层灰尘,让人无法解释。当时,有个叫泰勒斯的人,经过仔细观察和思索,注意到挂在颈项上的琥珀首饰在人走动时不断晃动,频繁地摩擦身上的丝绸衣服,猜想奥妙在此。经过多次实验,发现用丝绸摩擦过的琥珀确实具有吸引灰尘、绒毛等轻小物体的能力,于是,他就把这种不可理解的力量叫做“电”。 先用玻璃棒、橡胶棒靠近碎纸屑,看有什么现象?
然后用绸子摩擦玻璃棒或用毛皮摩擦橡胶棒,再靠近碎纸屑看有什么现象? 学生实验1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日常生活中你见过摩擦起电的现象吗?1、两位同学同时都用绸子摩擦玻璃棒,使它带电,将一根放在支座上,记清哪端带电,不要用手摸带电的一端,用另一根玻璃棒的带电端靠近这根玻璃棒的带电端,观察发生的现象。
2、都用毛皮摩擦橡胶棒,重做刚才的实验;
3、再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重做刚才的实验,并及时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在表格中。学生实验2视频: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验电器构造视频: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想一想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通常情况下为什么物体不带电呢?视频:原子的结构 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② 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就容易失去电子, 使跟它相摩擦的物体得到电
子, 带正电.得到电子带负电。 摩擦起电的原因: 导体和绝缘体视频:电荷的定向移动 1.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悬吊着的轻质小通草球时,发现互相吸引。由此可知在悬吊着的轻质小通草球( )
(A)带有正电荷 (B)带有负电荷(C)不带电荷(D)可能带电,也可能不带电D 2.如图所示,是四个吊在细丝线上的通草球所表现出的情况。可以断定 _____图中两个通草球一定都带电。
A 3. 有3个轻质小通草球,任何两个靠近时均相互吸引,则( )
B(A)3个小球都带正电 (B)两个小球带异种电荷,另一 个小球不带电 (C)两个小球带同种异荷,另一 个小球不带电 (D)3个小球都带电,其中两个带 同种电荷 4. 用尼龙布摩擦过的绝缘体,与带正电的验电器金属球接触,验电器的金箔角度变小,那么尼龙布带( )
(A)带正电 (B)带负电
(C)不带电 (D)无法判断 7. 下列国际单位制中,电量的单位是( )
(A)瓦特 (B)库仑
(C)焦耳 (D)千克BB5.让一个带正电的物体去靠近挂在细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吸引,则小球原来 ( )A.带正电 B.带负电C.不带电 D.不带电或带负电 D我们一起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