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左翼中旗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
(物理)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
2.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共12题,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号题目要求,每小题4分;9-12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6分,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得3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
1. 一辆汽车在水平公路上转弯,沿曲线由M向N行驶,速度逐渐减小。四个选项A、B、C、D分别画出了汽车转弯时所受合力F的四种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匀变速运动
B.物体受到恒定的合外力,不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
C.所有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它所受的合外力一定是指向圆心的
D.因为物体做圆周运动,所以产生了向心力
3. 1935年5月,红军为突破“围剿”决定强渡大渡河。首支共产党员突击队冒着枪林弹雨依托仅有的一条小木船坚决强突。若河面宽300m,水流速度2m/s,木船相对静水速度3m/s,则突击队渡河所需的最短时间为( )
A.175s B.95s C.150s D.100s
4. 下课后,小丽在运动场上荡秋千,如右图所示。已知每根系秋千的绳子长为4m,小丽的质量为40kg,当秋干板摆到最低点时,速度为3m/s。问此时每根绳子的拉力是多少(g =10m/s2,小丽看成质点处理,秋千绳、底座等不计质量)( )
A.490N B.245N C.400N D.310N
5.关于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B.地球绕太阳在椭圆轨道上运行,在近日点和远日点运行的速率相等
C.表达式,k与中心天体有关
D.表达式,T代表行星运动的公转周期
6. 关于下列四幅图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图甲,汽车通过拱桥的最高点时处于失重状态
B.如图乙,直筒洗衣机脱水时,被甩出去的水滴受到离心力作用
C.如图丙,火车转弯超过规定速度行驶时,内轨对轮缘会有挤压作用
D.如图丁,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过程受到重力、绳子拉力和向心力的作用
7. 如图所示,以水平初速度v0=10m/s抛出的物体,飞行一段时间后,垂直地撞在倾角为60°的斜面上。不计空气阻力,g=10m/s2,则物体完成这段飞行的时间是( )
A.s B.1s C.s D.2s
8. 2020年11月24日成功发射的“嫦娥五号”是中国首个实施无人月面取样返回的月球探测器。已知月球半径为R,地心与月球中心之间的距离为r,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公转周期为T1,“嫦娥五号”探测器绕近月轨道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2,引力常量为G,由以上条件可知( )
A.月球质量为 B.地球质量为
C.月球的密度为 D.地球的密度为
9.如图所示,在一端封闭的光滑细玻璃管中注满清水,水中放一个红蜡做成的小圆柱体R(R视为质点)。将玻璃管的开口端用胶塞塞紧后竖直倒置且与y轴重合,R从坐标原点O以速度v0=3cm/s匀速上浮的同时,玻璃管沿x轴正方向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测出某时刻R的坐标为(4cm,6cm),则此时( )
A.R的加速度大小为2cm/s2 B.R的加速度大小为4cm/s2
C.R的速度大小为4cm/s D.R的速度大小为5cm/s
10. 如图所示,B和C是一组塔轮,即B和C半径不同,但固定在同一转轴上,其半径之比为RB∶RC=3∶2,A轮的半径大小与C轮相同,它与B轮紧靠在一起,当A轮绕过其中心的竖直轴转动时,由于摩擦力作用,B轮也随之无滑动地转动起来.a、b、c分别为三轮边缘的三个点,则a、b、c三点在运动过程中的( )
A.线速度大小之比为3∶2∶2 B.角速度之比为3∶2∶2
C.转速之比为2∶3∶2 D.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9∶6∶4
11.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放置一个直径d=1.2m、高h=0.25m的无盖薄油桶,沿油桶底面直径距左桶壁s=1.8m处的正上方有一P点,P点的高度H=0.45m,从P点沿直径方向水平抛出一小球,不考虑小球的反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取g=10m/s2,不计空气阻力,小球可视为质点)( )
A.小球的速度范围为10m/sB.小球的速度范围为6m/sC.小球的速度范围为6m/sD.小球的高度低于,无论怎么样也击不中油桶下底
12.华为Mate60Pro成为全球首款支持卫星通话的大众智能手机,在无信号环境下,该手机通过“天通一号”卫星与外界进行联系。“天通一号”卫星位于离地球表面约为6R的地球同步轨道上,R为地球半径,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通一号”在轨运行的加速度大小约为7g
B.“天通一号”在轨运行的周期约为
C.地球赤道上物体随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约为
D.地球赤道上物体随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小于“天通一号”在轨运行的线速度
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44分)
13.(9分)采用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的实验。
(1)实验时不需要下列哪个器材___________(填器材前的字母)
A.弹簧测力计 B.重垂线 C.打点计时器 D.坐标纸
(2)以下是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其中合理的有___________。
A.要求斜槽轨道保持水平且光滑
B.每次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可以任意选择
C.每次小球应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
D.为描出小球的运动轨迹,描绘的点可以用折线连接
(3)如图为一小球做平抛运动时用闪光照相的方法获得的相片的一部分,图中背景
小方格的边长为1.25cm。取g=10m/s2,则:
拍摄时间T=___________s;
图中A点___________平抛的起点选填“是”或“不是”;
小球运动的初速度v0=___________m/s;
小球过点的竖直方向速度vBy=___________m/s。
14.(7分)如图所示,用向心力演示器探究向心力大小F与小球质量m、角速度ω和半径r之间关系。皮带套在左、右两塔轮的圆盘上,匀速转动手柄,可使变速塔轮、长槽和短槽随之匀速转动,转动时皮带和圆盘间不打滑。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挡板对小球的弹力提供。小球对挡板的弹力使弹簧测力筒下降,从而露出测力筒内的标尺。左、右标尺上露出的红白相间的等分标记就粗略反映向心力大小。已知小球在挡板A、B、C处做圆周运动的轨迹半径分别记为r、2r、r。左侧塔轮上三个圆盘的半径从上到下依次增大,右侧塔轮上三个圆盘的半径从上到下依次减小,左、右两塔轮最上面圆盘的半径大小相同。实验中提供两个质量相同的重球、一个质量为重球一半的轻球。
(1)通过本实验探究向心力大小F与小球质量m、角速度ω和半径r之间关系,应用的思想方法是___________。(填选项前字母序号)
A. 理想实验法 B. 等效替代法 C. 控制变量法 D. 模型建构法
(2)探究向心力大小F与圆周运动半径r的关系时,选用两个质量相同的重球,还应选择___________。(填选项前字母序号)
A. 半径相同的两个圆盘 B. 半径不同的两个圆盘
C. 两球分别放在挡板B、挡板C处 D. 两球分别放在挡板A、挡板B处
(3)按(2)中正确选择后,两次以不同的转速匀速转动手柄,左、右测力筒露出等分标记如图所示。则向心力大小F与球做圆周运动半径r的关系是___________。
A. F与r成正比 B. F与r成反比
C. F与r2成正比 D. F与r2成反比
(4)皮带均放在左、右塔轮的中间圆盘,转动手柄,发现当长槽转动一周时,短槽刚好转动两周。则这种皮带放置方式时,长槽与短槽转动的角速度之比ω3:ω4=___________。保持皮带放在中间圆盘,将重球放在档板B处、轻球放在档板C处,匀速转动手柄,左、右测力筒内露出等分标记的格子数之比的理论值为___________。
15.(6分)从离水平地面1.8m高处以初速度v0=8m/s水平抛出一小石块,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2,求小石块
(1)在空中飞行时间t;
(2)着地时速度大小v;
(3)落地时水平位移大小x。
16.(10分)如图所示,半径R=0.40m的光滑半圆环轨道处于竖直平面内,半圆环与水平地面相切于圆环的端点A。一质量m=0.1kg的小球从A点冲上竖直半圆环,沿轨道运动到B点飞出,最后落在水平地面上的C点(图上未画),已知A、C间距离为1.6m,g取10m/s2。求:
(1)小球在B点的速度大小;
(2)小球在B点对轨道的压力。
17.(12分)2020年12月19日,中国“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正式交接。一位勤于思考的同学,为未来探月宇航员设计了如下的实验:在月球表面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一个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远小于月球半径)。通过查阅资料知道月球的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若物体只受月球引力的作用,请你求出:
(1)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2)月球的平均密度;
(3)宇宙飞船环绕月球表面运行时的速率。
高一期中(物理)答案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1-8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9-12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B B D B B A
题号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C AD BD ACD BD
二、非选择题(共6题,共52分)
13.(9分)
(1) AC (1分)
(2) C (1分)
(3)① 0.05 (2分)
② 不是 (1分)
③ 0.75 (2分)
④ 1 (2分)
14.(7分)
(1) C (1分)
(2) AC (1分)
(3) A (1分)
(4) 1:2 (2分) 1:1 (2分)
15.(6分)
16.(10分)
17.(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