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自我评估(A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自我评估(A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4.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0 09:58: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自我评估(A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分。
1.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世说新语》是一部志人小说集,记载了汉末到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B. “冬奥”“出现”“长城”“愿意”的词性分别是名词、动词、名词、动词。
C. 《金色花》的作者是英国诗人泰戈尔,他的主要作品有《园丁集》《飞鸟集》等。
D. 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垂问”“奉陪”“劳驾”“惠存”属于敬辞,“愚兄”“拙作”“鄙人”“寒舍”属于谦辞。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对方来势汹汹,咄咄逼人,我们可别先乱了阵脚。
B. 迎面走来了一群俏姑娘和帅小伙,打扮得花枝招展的,给人十分阳光的感觉。
C. 又到银装素裹的冬季,一场大雪之后,众多市民纷纷呼朋引伴,上山赏雪。
D. 刑警队长目光敏锐,明察秋毫,疑犯留下的蛛丝马迹都很难逃过他的眼睛。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酝酿(liàng) 侍弄(nòng) 菡萏(dàn) 水波粼粼(lín)
B. 攲斜(qī) 一霎(shà) 黄晕(yūn) 呼朋引伴(péng)
C. 着落(zhuó) 粗犷(guǎng) 徘徊(huái) 精神抖擞(sǒu)
D. 棱镜(líng) 莅临(wèi) 流转(zhuǎn) 自上而下(shàng)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4.理解性默写。
(1)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中通过写现在之衰,来抒发时事之凋敝丧乱与人生之凄凉孤零的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岑参在《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寄托自己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2月17日,《柳叶刀》发表了首份新冠肺炎病理学报告,研究团队来自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该研究基于患者死亡后的微创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新冠肺炎的病理特征与SARS和MERS非常相似。
“这意味着,新冠病毒与SARS和MERS病毒有相同的攻击目标,即用于气体交换的肺泡细胞。新冠病毒致死的主要原因是肺部损伤,但更重要的是弄清死因到底是病毒引起的主要损害,还是机体对病毒的过度反应引起的变化(如弥漫性肺泡损害),抑或是使用类固醇引起的继发性细菌感染。”黎国思教授这样说。
根据上面文字可知,新冠肺炎的病理特征与SARS和MERS的相似点在于:
四、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6.新学期、新征程,我们和新的伙伴共同书写初中新的篇章。为帮助同学们尽快融入新集体,你所在的班级举行了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认真完成以下任务:
(1) 校园网站上有人发了“你希望有个什么样的朋友”的帖子,不少同学纷纷跟帖留言。请你仿照小刚的表达方式,结合有关交友的名言或警句,也写一条留言。
小刚留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我希望有个交流切磋、共同成长的朋友。
你的留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探究下列两则材料,请你把感悟到的“交友之道”分享给新朋友。
【材料一】东汉时期,范式与张劭是京城洛阳是同窗,毕业后范式约定两年后的九月十五日去张劭家拜访。转眼约期已到,张劭杀鸡煮黍准备待客,张劭的母亲说:“已经过了两年时间,客人恐怕是不会来了。”张劭不以为然。最终,守信的范式走了几百里地登门到访,二位同窗好友举杯畅饮。
【材料二】北宋的范仲淹因主张改革,惹怒了朝廷,被贬去颖州。当范仲淹卷起铺盖离京时,一些平日与他往来甚密的官员,生怕被说成是朋党,纷纷避而远之。有个叫王质的官员则不然,他正生病在家,闻讯后,立即抱病前去,大摇大摆地将范仲淹一直送到城门外。
交友之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7.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泥泞中,要把母亲的头巾举起
①直到我五岁,母亲才肯相信当初医生所说的话——我永远不能说话了!
②母亲没有任何表情地接受了这个事实。她觉得我除了不能说话之外,并没有其他任何缺陷。八岁那年,母亲听村里的人说,“冲喜”也许能让我说话,正好又凑上“八”这个吉利数,就打算办回酒席。为这事,本来生活就很艰苦的家里,爆发了一场大战。最后,母亲和父亲把财产分割了,两头猪,一人一头。母亲二话没说,叫人宰了那头养了将近一年半的大肥猪,摆了几十桌,请了很多人。看到人们碗里满满的都是肉,我心里忽然有些疼痛。我知道,那是母亲每天起早贪黑劳作的结果啊!那天,我使尽了全身力气,也没有叫出“妈妈”两个字。
③日子依旧平静地过着,我还是不能说话。但不知道为什么,母亲一直不愿把我带到田野里去。直到有一天,我再三“央求”,母亲才带我来到田野。
④田野一望无际,远处是一些树,近处是瓜地。瓜地里,那些繁密青绿的叶子组成一面面高大而严实的墙壁,阻挡了外面的世界。田埂上,一些不知名的小草繁茂地生长着,里面还星星点点地夹着开黄花的蒲公英。这场景真的叫人很爽快。
⑤母亲把我安置在一块宽宽的田埂上,又把头上那块血红的头巾摘下放到我手里,然后告诉我,待会儿要是听到她叫我,就举起头巾。微凉的风中,母亲朝着深深的田野里走去,每隔一会儿,母亲就要大声地呼喊我几次,我马上就把那块头巾举起来。
⑥后来,我看到远处的水塘,想起村里小孩儿手里提着大鱼的情形,顿时心动不已。于是,我翻下田埂,朝着河塘走去。
⑦我蹲在河塘边,呆呆地看着手指般大小的鱼儿游来游去,多可爱啊!我学着记忆中那些小孩儿的动作,用双手去捧,结果一无所获。我有些无奈,又有些恼怒,心想,一定要找一个宽大的、能漏水的东西来。
⑧我揉捏着母亲的头巾,有些紧张,可一想,这么好的天气,反正是可以晾干的,就双手撑开头巾向水中放去。看着那些鱼儿在头巾里跳动,我的心里乐开了花,我暗自感谢这头巾,嘴角不自觉地浮现出笑意。
⑨正当我开心到忘乎所以的时候,母亲的呼喊声又传来了。我不敢将沾满污泥的头巾举起来,心想,母亲呼喊几声后,应该就不会管我了吧。于是,我屏住呼吸,静静地耗着。哪知道,那几声呼喊一过,母亲见我仍没把头巾举起来,就立即停止劳作,奔上田埂,呼喊声也逐渐变得焦急而凄厉,一声接着一声。
⑩我心里万分紧张,不知所措。我很想告诉母亲我在这里,不用担心,可我叫不出来。我想要把头巾举起来,可又怕母亲会责罚我。
母亲的呼喊声在寂静的田野里越发悲切了,明显地转向哭腔!我再也忍不住,猛地抓起头巾,一股脑儿地把小鱼倒进水里,拼命摇动那血红的头巾,同时“啊啊”地大声叫着,我只想让母亲知道我在这里一切都好,只想让她听见后回去继续安心劳作。
没想到,脚步声、藤草和人的刮碰声响了起来,急促而杂乱,母亲几乎是疯狂地朝着我的方向飞奔而来。突然,“扑通”一声重重的闷响!我猛地站起身来,迅速拨开草丛:跌倒在泥泞中的母亲,正吃力地向上爬着,暴露在外的双手和胳膊被划出一条条血痕,混合着汗水的头发凌乱地贴在脸上,母亲就这么真实地呈现在我眼前!
我激动万分,紧紧抱住母亲“啊啊”地大哭起来。母亲一边用沾满泥土的双手替我擦着泪水,一边安慰着我。
从那以后,我终于知道,生命里不管遇到何等诱惑与伤痛,都要在母亲的第一声呼喊后,迅速地举起那块血红的头巾。因为,这能让母亲少走些泥泞的路;因为,这是对母爱最简单的回应。
(1) 朗读时我们往往对语句中某些词或短语以重音形式加以强调。请仿照示例,从重音角度对文中画线句进行朗读设计(两处),并说明理由。
示例:看着那些鱼儿在头巾里跳动,我的心里乐开了花,我暗自感谢这头巾,嘴角不自觉地浮现出笑意。
朗读设计:“乐开了花”是心理描写,表现出“我”内心的喜悦,需要重读。“不自觉地”表现“我”情不自禁地开心,需要重读,突出“我”捉到鱼后难掩的喜悦之情。
我的朗读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聚焦“血红的头巾”,完成下列对话。
小语:读这篇文章,我注意到“血红的头巾”出现多次,它应该有丰富的内涵和作用,但又不知道从什么角度去理解。
小文:这不难,首先找到“血红的头巾”在文中出现的地方,再重点看看标题和结尾,可能就清楚它的作用了。
小航:哦,那我明白了其内涵和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中的母亲和《秋天的怀念》中史铁生的母亲有哪些相同的品质?请结合选文与链接材料中的具体情节进行阐述。
【链接材料】
①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③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4) 小语推荐本文为七上第二单元的拓展阅读材料,你赞同吗?请结合文章内容,参考单元导语与目录,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单元导语亲情,是人世间最普遍、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加深我们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单元目录5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6 散步/莫怀戚7 散文诗二首金色花/泰戈尔荷叶·母亲/冰心8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8.根据要求作文。
走进七彩生活,人们常常发出“真好”的赞叹和感逝,比如:有家真好,那里充满了浓浓的亲情;有朋友真好,他们带我们驱赶孤独,带来快乐
请以《有 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可以大胆地选择你最能驾取的文体进行写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和班级名等,否则会被扣分;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少于600字。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C.《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诗人泰戈尔。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B.使用有误,花枝招展:像花枝迎风摆动一样。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艳丽。该成语用错对象。故选B。
3.【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易错字音的辨析。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解答】A. 酝酿niàng
B. 黄晕yùn
D. 棱léng镜、莅lì临
故选C。
4.【答案】(1)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2)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3)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4)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解析】略
5.【答案】 有相同的攻击目标,即用于气体交换的肺泡细胞。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在仔细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抓住具体句子分析概括。仔细阅读材料,抓住“新冠病毒与SARS和MERS病毒有相同的攻击目标,即用于气体交换的肺泡细胞”概括即可。
6.【答案】【小题1】示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希望有个能给我带来良好影响的朋友。
【小题2】应结交诚实守信、互相信任的朋友,患难更见真情,不与势利小人交往(或交友时态度真诚,交益友,不交损友)。
【解析】1.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此题可参照小刚的留言,至少借用一句名言或警句来谈自己的体会或感悟,观点要正确,符合上述要求即可。
结合示例及主题可写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希望有个能给我带来良好影响的朋友。
2.
本题考查探究概括能力。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两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找到几则材料关注的共性问题,加以整合,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几条最主要的信息。
提及“守信用”或“信任”“态度真诚”等相关内容,言之有理即可。材料一,出自成语“范张鸡黍”,讲的友人间互相信任,遵守诺言的故事;材料二,范仲淹的遭遇,表现了很多人看似朋友,却会因为你的落难而远离,他们看重的是你的官位与利益;有的人却不会因为你的“落难”而改变对你的态度,这样的人才是真正值得交往的朋友;据此可知,两则材料告诉我们交友要以心相交,诚实守信;选择朋友要以道德品德为主,多结交益友,不要与势利小人交往。据此表述,意思相近即可。
7.【答案】【小题1】
“跌倒”“爬”是对母亲的动作描写,需要读重音,写出母亲寻找儿子的艰难;“血痕”“凌乱”是外貌描写,需要读重音,写出母亲在寻找儿子时不顾伤痛。通过这些词语的重音处理,生动地表现出母亲在找不到“我”时担心、焦急的心理,体现出母亲对孩子无私深沉的爱。
【小题2】
“血红的头巾”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深化文章的主题,表现了母亲对“我”无私的爱,也表现了“我”对母爱的理解;具有象征意义,象征着母亲对孩子的牵挂和孩子对母爱的回应。
【小题3】
①两位母亲都坚强:文中母亲坦然接受“我”不能说话的事实,史铁生的母亲在“我”几乎绝望的时候跟“我”说“好好儿活”;
②两位母亲都特别深爱自己的孩子:文中母亲在寻找自己的孩子时凄厉的呼喊以及跌倒在泥泞中的情形,史铁生母亲在临终时对子女的牵挂,都体现了母亲深沉的爱;
③两位母亲都很细心:文中母亲叮嘱“我”听到呼喊后举起红头巾,史铁生母亲对“跑”“踩”等字眼儿很敏感,足见其细心。
【小题4】
我赞同。本文记叙了“我”与母亲田埂上的一次经历。母亲在“我”的央求下带“我”去田野上,在得不到“我”的回应时,母亲焦急万分地寻找着“我”,这也让“我”明白了任何时候都要第一时间回应母亲的呼喊的道理。作者借这段经历,既表现了母亲对孩子无私深沉的爱,同时也告诫我们要及时回应母爱。而第二单元的课文如《秋天的怀念》《金色花》等文章也都在塑造母亲形象,抒写母爱亲情,单元导语提及本单元课文可以加深我们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本文也是如此。
【解析】1. 略
2. 略
3. 略
4. 略
8.【答案】有梦想真好
曾经的我高傲而冷艳,如今的我孤独而寂寞,人们称我为“仙人掌”,但他们不知道我曾经的美丽, 也不知道我为此几乎抛弃了一切,除了我的梦想
森林茂密,我生长在一棵高大的树下,阳光透过树叶洒向地面,温暖笼罩着我。我享受着这一刻的温暖,纤细的腰肢随风摇曳,一身华裳也翩翩起舞,浓郁的芬芳萦绕身旁,硕大艳丽的花瓣、嫩黄的花蕊,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大树小草为我鼓掌,飞过的鸟儿驻足歌唱,我陶醉其中,心灵的小溪,在森林里尽情流淌。
我以为我会一直这样平静而快乐地生活,直到死去,可我并没有那么幸运。
看到伙伴们一棵棵倒下,我感到惶恐和不安,我努力蜷缩,但还是被猎人发现了,带离了森林。在猎人家里,我无法重现昔日的容颜,挺拔纤细的腰肢无力地低垂下来,我感到自己离死亡已经不远
猎人要搬家了,我被遗弃在沙漠上——我曾经的家。太阳炙烤着我,狂风擦过我的身体,我只得将根深埋地下
沉睡了许久,我感到有了些许温暖,便竭力向上,刺破黑暗,冲出沙层。或许我是幸运的,至少我活了下来。活着就要有梦想——在这片沙漠上,我要屹立,我要开出无与伦比的花,重现我昔日的风采!
适应的过程是痛苦的,付出的代价是惨烈的。但我无怨无悔。
告别纤细的腰肢,褪去华丽的衣裳,满身芬芳全部消散,只留下一身暗绿和拒人千里的利刺。没有鸟鸣,没有同伴, 我只能拼命从地下深处汲取营养,独自一人在这荒漠之中竭力生存。因为我知道我必须活下去,我不求他人的赞赏,我只为今生的辉煌,我还有梦想!
经过的鸟儿嘲笑我的丑陋:肥硕的身体、光秃秃的枝干、令动物远离的尖刺。我默不作声,冲着天空微笑:总有一天,我会让你们见证奇迹!
点点滴滴的积累胀大了我的身体,突然迸发的花朵让我欣喜若狂。鸟儿飞过,震惊地望着我,我的内心无比激动。我离梦想又近了一步,但我知道我还要继续奋力生长,用花儿彰显我生命的辉煌!
花儿在我头顶上绽放,根在我身下延伸,太阳炙烤,狂风怒号,沙土袭来,我坦然面对。你们遮不住我的辉煌,因为有梦想真好!
【解析】 本题是半命题作文,前面有提示。写作前,要仔细阅读提示内容,从中受到思路的启发,比如“有家真好”就是让我们写熟悉的亲情的,“有朋友真好”就是让我们写我们身边的朋友,表现友情的。“有梦真好”就是让我们抒发自我的成长与抱负的。这些都是我们熟悉的,积累的素材比较多的内容。找到角度之后,首先考虑补题,即可以补什么,要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素材和想要表现的主题将题目补充完整。如可以补词语“亲情、母爱、朋友、家”,也可以补短语,如“亲情相伴、朋友相助、音乐相随”等。接着考虑应该怎么写,用什么样的结构,如何写开头、结尾等。要选取自己生活中印象最深、感受最强烈的事情来写。只有写出具有个性的、独特的生活经历,并从中生发出富有哲理的感悟,升华“真好”这一文旨,才能够成功“出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