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自我评估(B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分。
1.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选择简单、宁静生活的人,无意追逐物质层面的 ,只在精神的高地兀自风雅。他们选择简单、宁静,不是远避尘世,而是远避 。他们不愿在众人面前 ,只愿低调平和行事。他们的生活是单调的,但单调得干净、纯粹。
A. 奢华 喧闹 发扬
B. 繁华 喧嚣 发扬
C. 繁华 喧闹 张扬
D. 奢华 喧器 张扬
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闻一多先生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B. 聂老师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在教学上常常吹毛求疵。
C. 在创造的宇宙里,爱因斯坦是光辉灿烂的明星,这是不言而喻的。
D. 学校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让广大师生受益匪浅。
3.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分歧(qí) 攲斜(jī) 遮蔽(zhē)
B. 瘫痪(tān) 憔悴(cuì) 央求(yāng)
C. 告诫(jiè) 仿膳(shàn) 烂漫(làn)
D. 祷告(dǎo) 并蒂(dì) 姊妹(zǐ)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怨天尤人不仅是一种懦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强者并不是一个一帆风顺的幸运儿,必然要经历各种痛苦和挑战,而战胜一切困难的人首先必须战胜自己,战胜自己的前提就是反省自身。
①不但掩盖了自己不能面对的现实
②更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
③还留下了将来可能重蹈覆辙的隐患
④而不客观地责怪他人还会衍生出新的矛盾
A. ④②①③ B. ②④①③ C. ②①③④ D. ④①③②
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抖擞(sǒu) 花苞(bāo) 静谧(mì) 碣石(jié)
B. 窠巢(guǒ) 肌肤(jī) 吝啬(qiáng) 澹澹(dàn)
C. 莅临(wèi) 天涯(yá) 屋檐(yán) 萧瑟(sè)
D. 黄晕(yùn) 应和(hé) 高邈(miǎo) 娇媚(jiāo)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默写: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
6.按要求填空。
(1)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朱自清《春》)
(2)岐王宅里寻常见,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遥怜故园菊,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4)回乐烽前沙似雪,__________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树木丛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6)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中通过写现在之衰,来抒发时事之凋敝丧乱与人生之凄凉孤零的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乡愁是什么?乡愁是一碗水,乡愁是一杯酒,乡愁是游子漂泊时的一封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诗句回答),乡愁是笛声勾起的一段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的诗句回答)。记住乡愁,心灵就有了寄托;记住乡愁,灵魂就有了归宿。
(8)请写出两句与“夏”有关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诗文填空。
(1)纷纷扬扬的白雪总能给予诗人以无尽的想象,如岑参笔下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如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席”;如兄子胡儿口中的“________________”,兄女谢道韫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
(2)行舟江上,从“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中,我们感受到诗人李白与故乡渐行渐远,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不禁涌上心头;“________________?归雁洛阳边”,客舟思乡,王湾只能托大雁以寄内心的乡思。
(3)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8.请你从下面给出的三个爱国人物中任选一个,按照例句仿写一句话。
杜甫 闻一多 邓稼先
例句:“土地的歌者”艾青,在他深爱着的土地上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仿句:
四、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2小题,共5分。
9.班级开展“交友之道”语文学习活动。请阅读文本资料,完成下列任务。
一位同学分享了黎巴嫩作家纪伯伦《论友谊》部分内容。请你阅读后完成后面小题
你的朋友是对你需求的满足。
他是你带着爱播种,带着感恩之心收获的田地。
他也是你的餐桌,你的壁炉。
当你饥饿时会来到他身边,向他寻求安宁。
当你的朋友倾诉他的心声时,你不要害怕说出自己心中的“不”,也不要隐瞒你心中的“是”。
当他默默无语时,你的心仍可倾听他的心。(A)
当你和朋友分别时,你也不会悲伤。(B)
在友谊的滋润下恣意欢笑,同享喜悦吧!
因为在细微末节的露珠中,你的心会找到焕然一新的晨曦。
(1) 结合上下文,选出下列词语中词性不一致的一组( ).
A. 田地 友谊 晨曦 倾听 B. 播种 寻求 隐瞒 欢笑
(2) 请在文中AB两处分别填入相应的句子A______B______。(填写序号)
①因为当他不在身边时,他身上最为你所真爱的东西会显得更加醒目,就像山峰对于平原上的登山者那样显得格外清晰。
②因为在友谊的不言而喻中,所有的思想,所有的欲望,所有的期盼,都在无可言喻的欢愉中孕生而共享。
(3) 下列句子中,运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
A. 他也是你的餐桌,你的壁炉。
B. 你不要害怕说出自己心中的“不”,也不要隐瞒你心中的“是”。
C. 当他默默无语时,你的心仍可倾听他的心。
D. 在友谊的滋润下恣意欢笑,同享喜悦吧!
10.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盛典的大幕开始拉开,世界各地优秀的冬季项目运动员在“鸟巢”国家游泳中心等体育场馆,向世界奉献一届精彩的奥运盛会。
(1) 我校组织了一次“强健体魄,助力冬奥”的主题活动,请你设计两项活动内容。
(2) 小艾同学因体重超标不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作为班长的你应该怎样劝说他?
(3) 如果小强同学作为中学生代表,需要电话采访冬奥组委会新闻发言人,请你为小强设计两个采访问题。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奔跑的黄瓜
①蔬菜里,黄瓜最大众化,四季的餐桌上不可或缺。黄瓜常常牵起一串藤蔓一样的记忆,在岁月的架上缠缠绕绕。
②小时候,我家房前有园子,那是一家人的蔬菜供应基地。每日,母亲将屋内收拾停当,就去拔草、打垄、浇水,几乎长在菜园里。母亲嫌我们笨手笨脚,不是踩了秧苗就是破坏了水道,宁愿自己劳作,也懒得叫我们帮忙。母亲的手被草绿锈着,洗不掉,直到冬天才褪干净。
③夏初,豆角的紫花一嘟噜一嘟噜的,角瓜开出硕大的黄色喇叭花,辣椒的小白花仙气十足,它们你追我赶,竞相展颜,回报辛劳的母亲。小园里充满了活力和希望,尽显夏日的热闹与繁华。这里便是我们童年的乐园。
④那时,一年到头吃不上水果,我们自然盯住西红柿和黄瓜不放。西红柿是温吞的性子,仿佛忘了挂果的责任,在花朵里流连。它不紧不慢地结果,不紧不慢地变红。
⑤黄瓜最讨喜,开花结果从不拖泥带水。爬蔓前,母亲为它搭好瓜架,一场不懈的攀爬拉开帷幕。瓜蔓儿扯着嫩叶向上, 金黄的花朵儿挂在架上,高高低低的,好似一串儿亮丽别致的风铃。刚长出来的黄瓜周身是刺儿,样子极丑。黄瓜在时光中奔跑,它一天出落一个样。我们走马灯似的跑去看,黄瓜安静地迎来一轮又一轮的探查。身量长了,刺儿的间距大了,黄瓜一天比一天水灵。有的卧在垄沟里,有的从架上垂下来,悬空坠着,像一部部打给孩子们的神秘电话。
⑥黄瓜长到一拃长,母亲开始一项神圣的工作——选种瓜。她眼神不好,弯着腰在瓜架间巡视,蹲下身捧起这根打量,又托起那根端详,仿佛黄瓜里面藏了明年的长势。来来回回,选美一样,慎而又慎。从第一批黄瓜里挑几条直溜健壮的,在她怜爱的目光里扎上彩色布条。选定的黄瓜成了母亲的骄傲,它们身份尊贵,容不得觊觎,躲过我们一次次的扫荡与围剿,日渐臃肿,成为黄瓜世界真正的王。
⑦黄瓜秧从根部的叶子变老,呈黄白色,时光洗去它的苍翠。经了风霜的母亲也慢慢老去,把水嫩和活力给了儿女。从初夏到深秋,光阴缓慢而悠长,黄瓜花总也开不完,黄瓜总也结不完,像母亲对儿女的爱,永远有一种执念。
⑧搬进楼房,母亲失去菜园,她的爱没有断流,更不会搁浅。母亲跟邻居学了腌黄瓜的新方法,吩咐我去买所需食材。腌好的黄瓜,清鲜里有蒜香,酸甜掩了咸味,口感极好,家人都喜欢吃。母亲隔些天让我买一次食材,腌好后分送到儿女家。腌制过程费时费力,我劝她歇手。母亲说:“反正我闲着也没事儿,再说,自己做的腌菜吃着放心。”小菜里寄托着母亲的牵挂,她怎么肯放弃呢?
⑨早市,当地黄瓜顶花带刺,母亲又该催我买腌黄瓜的食材了。那些黄瓜又要奔跑起来,跑出一条不息的河流,从母亲那里出发,流过草原,流过山林,抵达儿女生活的地方。
(节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 “黄瓜常常牵起一串藤蔓一样的记忆”。请你结合⑤~⑧段梳理这些“记忆”。
A ______ B ______
(2)
请对第⑤段画线句子作简要赏析。
金黄的花朵儿挂在架上,高高低低的,好似一串儿亮丽别致的风铃。
(3) 有人认为第④段写西红柿与黄瓜无关,没必要写。你是否同意?请说说理由。
(4) 我们身边也有类似“奔跑的黄瓜”的事例,可以作为写作素材进行积累。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完成下面的积累。
奔跑的黄瓜 借黄瓜写母亲为儿女奉献的一生以及对儿女延绵不断的爱 借物传情
飞舞的粉笔灰 借粉笔灰的飘落与师生交往的点点滴滴,来写老师的奉献与爱
① ______ ② ______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我真不想脱贫
侯发山
①听说月亮湾村脱贫了,我决定瞅个星期天,到村里看一看。我算了算,张蕾研究生毕业刚参加工作就下来当驻村第一书记,已经四年了。如果月亮湾村能够脱贫摘帽,张蕾就可以打道回府。她是签订了“军令状”的,不脱贫摘帽,不能回城。
②我打算到老福家看一看,如果他脱了贫,月亮湾村应该都OK了。老福是村里的老大难,一直拖着月亮湾村致富奔小康的后腿。老福的父母去世后,他也因病致贫,五十多了还没成家,破罐子破摔,成了村里有名的懒汉,说句不当说的话,混成了茅子的石头——又臭又硬。
③当年我曾帮扶过老福。头一次去时,他家徒四壁,像大水冲过一样,估计老鼠都不过夜。我回来没多久,就去旧货市场给他买了电视、沙发等家电家具。再去时,他已经把电视卖给了收破烂的。后来,我用自己的工资给他买了两头波尔山品种羊。隔了五天,村主任老贵说,老福已经把羊给赶到集上换成了油盐。我决定不再从物质上资助他,于是又破了半个月工资给他购买了西瓜种子。我担心他把西瓜种子当零食吃了,便和老贵一道帮他把种子种下,叮嘱他注意除草、打药等。到了秋天,我赶到老福的瓜田,真算是开了眼界,田里的草深得能撵出狼来,我来回走了几趟,终于找出了两个跟小孩儿拳头大小的西瓜蛋……唉,他又辜负了我的帮扶。恰巧这时候,张蕾来当“替死鬼”,我才得以脱身。
④河洛地方邪,光说不敢嗽。说的是你念叨那个人的时候,那个人就会出现;所以只能念叨好处,不能说别人的不是。就在我刚要出门时,老福闯了进来。我怔了一下。老福真是变了,胡子剃得溜光,身上穿得干净清爽,跟几年前相比,年轻了许多,好像吃了孙猴子师父的肉。我说:“老福,听说你脱贫了?乡里准备给你‘摘帽’呢!”
⑤听我这么一说,老福慌乱地摆着手,说:“叶书记,我不想脱贫!”
⑥莫不是狗改不了吃屎?或者是老贵和张蕾给我的信息有误?“今年西瓜卖了多少钱?”我知道老福承包了十亩地,勤勤恳恳地全部种上了西瓜。不说往年,只要今年纯收入达到4000元,就算脱贫了。我给老福接了一杯水递过去。今年没有大风、没有冰雹,应该说是风调雨顺,不会出现意外。我想套套他的话,给他算算账。
⑦谁知道,老福比山里的猴还精。他接过水,咕咚了两口,狡黠一笑,说:“叶书记,今年没卖上钱!不信,咱算算?”
⑧“好。”我想听听他怎么狡辩。
⑨老福一下子精神起来,神采飞扬地说:“十亩地,西瓜种苗八千块。土地租金六千块,肥料农药七千块。农膜、水电、燃料等各种杂费,加起来有一万,总投入将近四万。”
⑩我打断他的话,说:“西瓜的亩产按3000公斤计算,西瓜的收购价格每斤一块二左右,一亩产值约七千,除成本,纯利润至少两千六,十亩西瓜也该有近三万。”
“不信你问老贵,我今年真的没得钱谁得钱谁是河里爬的。”老福两手比划着信誓旦旦地说。
难道老福卖西瓜的钱丢了?我知道他是肚子里玩杂戏——怪主意多,便趁机给老贵打电话。老贵在电话里说,老福良心发现,为了感恩社会,今年的西瓜一个也没卖,全部捐出了,给敬老院送了一车,给村小学送一车……接下来,老贵着急地说:“张蕾找来《中州晚报》的记者宣传他呢,这货不知躲哪儿了,电话也不接。”
我心里松了口气,告诉老贵让记者到乡政府来,然后对老福跷着大拇指:“老福,行啊。土话咋讲来着?乌鸦照镜子,刮目相看啊。”
老福有点不好意思了,说:“反正我不想脱贫!”
“为什么?你不摘帽脱贫,人家张蕾就不能回城。你想想,人家一个大姑娘,三十好几,对象都没时间谈……”我越说越来气。
老福打断我的话:“叶书记,说实在的,我真不想脱贫。脱了贫,张蕾就要走了……为了帮扶我种西瓜她可真没少操心。我无儿无女,她……她就像我的‘小棉袄’。”说着,老福的泪已经把脸上沟壑纵横的皱纹给填满了。
是啊,她的青春之花在这里绽放,“她”也在月亮湾村人的口里变成了“我们”。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1年第6期,有改动)
(1) 参照下面的表述,请从老福的角度,将小说情节补充完整。
老福父母去世后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做驻村第一书记帮扶期间 老福接连辜负了“我”的物质和产业帮扶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福承包土地做西瓜种植,渐渐脱贫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福为留下张蕾,故意捐出西瓜证明自己没有脱贫
(2) 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老福”的人物形象。
(3) 悬念是小说的技巧之一,是指在叙述中先设置一个谜面,而藏起谜底,后在适当的时候予以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请参照示例,再找出两个悬念。示例:小说开头对“我”的身份没有交代,读者不知道“我”是谁,即是一处悬念;第三段才揭开谜底,“我”是一个扶贫失败的“逃兵”。
(4) 文章第⑤ 段的画线句中,老福分别有三次谈到自己不想脱贫,每一次的心情都不一样,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3.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
题一:请以“你的光照亮了我的世界”为题写一篇作文。
题二:由“读”至“懂”是一段心灵成长的旅行。读四季,刘湛秋读懂了雨润万物的美好;读童年,鲁迅读懂了百草园的欢乐时光;读母爱,史铁生读懂母亲唠叨和琐屑背后的深情……在你的成长经历中,哪些人、哪些事,哪些道理是你慢慢读懂的?
请以“我读懂了___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选题一,请按要求写作。若选题二,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④文中请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⑤书写工整,字数不少于600。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奢华”意为奢侈浮华,多用来形容有钱人的生活,也用来形容爱慕虚荣的人所渴望的生活,经常用作贬义;“繁华”意为繁荣热闹,多用来形容某种场面。这里强调物质层面的对象,故选“奢华”。
“喧闹”意为喧哗、热闹、声音非常大,“喧嚣”意为吵闹、不清静,与“尘世”相对,故这里选“喧嚣”。
“发扬”意为发展、提倡,后面须搭配表示积极含义的词语,如发扬风格、发扬民主、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张扬”意为宣扬、声张,含有宣传或夸张的意思,多指宣扬个人性格,有时含有贬义。这里的文意是说这类人不愿在人前过于高调,故选“张扬”
故选D。
2.【答案】B
【解析】“吹毛求疵”使用错误,此处不能贬义褒用。
3.【答案】A
【解析】“攲斜”的“攲”读作qī。
4.【答案】C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解答】
根据原文所给句子“怨天尤人不仅是一种懦弱”中的“不仅”可知,后面应接②句“更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构成递进关系复句。
紧接着是写“怨天尤人”的后果,①③句的“不但……还……”衔接恰当,从“怨天”的角度来写。
而第④句紧接①③写的是“尤人”的后果。
故选C。
5.【答案】A
【解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的读音掌握程度,解答本题首先要拿准注音字的读音,特别是多音字。
B.有误,“窠巢”的“窠”应读“kē”,“吝啬”的“啬”应读“sè”;
C.有误,“莅临”的“莅”应读“lì”;
D.有误,“应和”的“和”应读“hè”。
故选A。
6.【答案】(1)像牛毛 像花针 像细丝
(2)崔九堂前几度闻
(3)应傍战场开
(4)受降城外月如霜
(5)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6)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7)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8)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解析】略
7.【答案】(1)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2)思君不见下渝州 乡书何处达
(3)岐王宅里寻常见
【解析】略
8.【答案】示例一:“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破败的茅屋前为天下寒士疾呼。
示例二:“大勇的革命者”闻一多,在特务的枪口下为民族命运呐喊。
示例三:“两弹元勋”邓稼先,在荒凉的戈壁里为核武器研究坚守。
【解析】要突出爱国人物的性格特点或主要成就。
9.【答案】【小题1】A
【小题2】② ①
【小题3】A
【解析】1.
本题考查词性。
A.前三个是名词,“倾听”是动词;
B.均是动词;
故选A。
2.
本题考查句子衔接。
结合语境,“默默无语”与②句“不言而喻”“无可言喻”相搭配,都表示沉默不说话的意思,“分别”与①句“不在身边”,都表示离别、分开之意。故A处选②,B处选①。
3.
本题考查修辞辨析。
A.将他比作餐桌和壁炉,是比喻的修辞;
BCD没有修辞手法;
故选A。
10.【答案】【小题1】(示例)以“强健体魄,助力冬奥”为主题的校运动会;
以“筑梦冬奥,冰雪有情”为主题的征文比赛。
【小题2】(示例)小艾同学,你好!体育运动能增强体质,愉悦身心,促进学习,适当地参加体育锻炼还能帮你有效瘦身,让我们一起参加体育活动,好吗?
【小题3】(示例)①请问本届冬奥会同上届相比新增了哪些项目?②请问冬奥会场馆的设计有什么高科技、人性化的地方?
【解析】1. 略
2. 略
3. 略
11.【答案】【小题1】A母亲在黄瓜中选种瓜 B母亲腌黄瓜
【小题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朵朵黄瓜花比作一串儿风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瓜花鲜艳娇嫩、错落有致的样子,展现了黄瓜生长速度之快/生命力之旺盛,表达了作者对黄瓜的喜爱之情。
【小题3】示例一:不同意,因为第④段通过写西红柿长得慢,反衬黄瓜长得快,写出了黄瓜最讨孩子们喜爱的特点。
示例二:不同意,因为第④段借西红柿长得慢写黄瓜长得快,写出了黄瓜最讨喜的特点。
【小题4】示例一:倾斜的雨伞。借雨伞写父亲宁愿自己被淋湿也不愿孩子被雨淋的场景,来写无私而宽厚的父爱。
示例二:断墨的红笔。借红笔和老师辛勤工作的场景,来写老师无私奉献的精神。
示例三:翻滚的蛋炒饭。借蛋炒饭写食堂师傅忙碌工作的场景,来写师傅厨艺精湛、工作辛勤。
【解析】1. 本题考查对文章情节的梳理。根据第⑤段“爬蔓前,母亲为它搭好瓜架”,可以概括出:母亲搭好瓜架;根据第⑥段“黄瓜长到一拃长,母亲开始一项神圣的工作——选种瓜”,可以概括出:母亲选种瓜;根据第⑧段“搬进楼房,母亲失去菜园,她的爱没有断流,更不会搁浅”,可以概括出:母亲失去菜园;根据第⑨段“母亲又该催我买腌黄瓜的食材了”,可以概括出:母亲腌黄瓜。
本文通过写母亲搭瓜架、母亲选种瓜、母亲失去菜园、母亲腌黄瓜等情节,借黄瓜写母亲为儿女奉献的一生以及对儿女延绵不断的爱。
2.
本题考查句子赏析。“金黄的花朵儿挂在架上,高高低低的,好似一串儿亮丽别致的风铃”,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黄瓜花”比作“风铃”,生动形象地写出黄瓜花鲜嫩的样子,表现了黄瓜生长速度之快,表达出作者对黄瓜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赏析句子,首先要找准赏析的切入点(从哪个角度入手),落脚点却在于分析句子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怎样的情感或主旨。
3. 本题考查文中段落的作用。一般首先明确态度是“不同意”,第④段中写“西红柿是温吞的性子,仿佛忘了挂果的责任,在花朵里流连。它不紧不慢地结果,不紧不慢地变红”,将西红柿长得慢与下文写黄瓜长得快作对比,更突出黄瓜的够味儿,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 本题考查借物传情的手法,注意观察示例,“物”与“情”的关系要合理。
12.【答案】【小题1】①老福因病致贫,五十多了还没成家,破罐子破摔,成了村里的懒汉;②张蕾做驻村第一书记帮扶时;③张蕾要返城时。
【小题2】①先前好吃懒做,自甘堕落——他家徒四壁,五十多岁还没成家,便破罐子破摔,即使乡干部怎么帮扶也不愿改变现状;②现在勤劳致富,知恩图报——他在扶贫干部的帮扶下搞起了产业,脱贫后还向社会捐助西瓜,懂得感恩,视张蕾为亲闺女。
【小题3】示例:①小说标题“我真不想脱贫”不合常理,使人不解,即是一处悬念;直至小说的结尾通过老福的话才亮出原因,原来是他舍不得张蕾;②老福在风调雨顺的年头种西瓜竟然没卖上钱,又是一处悬念;随后才交代是他把西瓜都捐了出去。
【小题4】第一次,着急,紧张,从老福“慌忙地摆着手”可以看出;第二次,害羞,不好意思,因为老福做好事被叶书记夸奖;第三次,遗憾,难过和不舍,因为老福不是故意刁难别人,而是舍不得张蕾离开。
【解析】1.
本题考查理清文章思路概括故事情节的能力。解答此题,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文章思路;然后按照题目要求,细读相关语段,抓住语段的中心句、过渡句,筛选出符合题意的信息,稍加整理即可。
观察表格可知,需要填写的内容均与“老福”的表现有关。结合第②段中“老福的父母去世后,他也因病致贫,五十多了还没成家,破罐子破摔,成了村里有名的懒汉”可知,空①概括为:老福因病致贫,五十多了还没成家,破罐子破摔,成了村里有名的懒汉。结合第⑥段中“我知道老福承包了十亩地,勤勤恳恳地全部种上了西瓜。不说往年,只要今年纯收入达到4000元,就算脱贫了”及第③段中“张蕾来当‘替死鬼’,我才得以脱身”可知,空②概括为:张蕾做驻村第一书记帮扶时。结合第 段中“老贵在电话里说,老福良心发现,为了感恩社会,今年的西瓜一个也没卖,全部捐出了”和第 段中“叶书记,说实在的,我真不想脱贫。脱了贫,张蕾就要走了……为了帮扶我种西瓜她可真没少操心。我无儿无女,她……她就像我的‘小棉袄’”可知,空③概括为:张蕾要返城时。
2.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这类题一般可以从四个方面揣摩:第一,重视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他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理解;第三,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第四,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
结合文章内容,从第③段对老福的家及其本人的描述,可见他是一个穷困潦倒、懒惰成性的人;从第④段他现在“胡子剃得溜光,身上穿得干净清爽,跟几年前相比,年轻了许多“以及第 段“老贵在电话里说,老福良心发现,今年的西瓜一个也没卖, 全部捐出了,给敬老院送了一车, 给村小学送了一车”可知, 他是个勤劳致富、知恩图报的人;从第 段中老福面对《中州晚报》的记者宣传的表现及第 段中“叶书记,说实在的,我真不想脱贫。脱了贫,张蕾就要走了”可知,他是个不图名声、有情有义的人。作答时,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任选两点作答即可。
3.
本题考查对悬念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弄清楚“悬念”。“悬念”是指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它包“设悬”和“释悬”两个方面。前有“设悬”, 后必有“释悬”, 可依据这一点梳理故事情节, 进而找出文中的“悬念”。
答题时要先指出悬念,再简要分析效果(或指出后面的照应)。
4.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揣摩人物的心理的能力。人物的外在表现是内心活动和情感的反映。本题作答时要在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语境来分析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情感。
题干要求揣摩文中“老福分别有三次谈到自己不想脱贫,每一次的心情都不一样”,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分析,第一处,可以抓住“听我这么一说,老福慌乱地摆着手”;第二处,可以抓住“老福有点不好意思了”;第三处,可以抓住“说着,老福的泪已经把脸上沟壑纵横的皱纹给填满了”及其他话语,揣摩出人物的心里。
13.【答案】略
【解析】题一、本题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题目是“你的光照亮了我的世界”。关键词语是“光”“照亮”。这个题目适合写成一篇记叙文,要突出表现的人物是“你”。那么在这里“你的光”,应该取“光”的比喻意义,如人物的精神品质、人物的善举。“照亮了我的世界”,也就是某一个重要的人,帮助了“我”,让“我”拥有强大的精神力量,让“我”从逆境中奋起,等等。可以着眼于“你",选择生活中给自己带来精神力量的重要人物来写。可以通过一件事或多件事表现出自己在“你”的引领之下,内心世界充满阳光,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也可以以“光”为线索,选取人物的几个片段,连缀成篇,颂扬“你”的精神品质。可以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表达主题,对人物的刻画可以正面描写,也可以侧面描写;可以运用象征的手法,赋予事物更多的文化内涵,含蓄地表达主题。
题二、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题目是“我读懂了_________”。由题意可知,题目中的空白处可填写与自然、时光、亲人有关的词语,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最能驾驭的题材,可在横线上填写“父亲”或“母亲”,写作主旨应是“读懂”。所谓读懂,就是明白了父母的辛劳和不易,或者对自己的爱。创作本文时,需从生活中取材,真实可信,要力求以情动人,写出真情实感。可写成记叙文或抒情散文。写作时,文首以题记的形式点明题旨,表现对父母的理解和自己的感恩之情,彰显自己的写作功底和思想深度。文中则写人记事,围绕自己由不理解父亲或母亲到终于理解了父亲和母亲的转变过程来展开故事情节,应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写出真情实感。文末则以议论或抒情升华主题,总结全文,并与文题或文首形成前后呼应,使全文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在文章中要注意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可以是一句简短的话语,可以是一个细微的动作,可以是一个微妙的表情,细节描写是为了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心理情感,目的要突出,不能为了细节而细节。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