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自我评估(A卷)(含答案 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自我评估(A卷)(含答案 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3.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0 10:52: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自我评估(A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分。
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迅,原名周树人。1918年5月,他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阿Q正传》。
B. 《金色花》是印度文学家泰戈尔的作品,他是亚洲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诗人,著有诗集《新月集》《园丁集》等,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被定为印度国歌。
C. 《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作者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我们学过的《咏雪》一文就出自其编写的小说《世说新语》。
D. 《论语》是孔子的经典著作之一,共二十篇。该书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2.下列文化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
A.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左迁”在古代表示降职贬官。
B. 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称别人的父母为令尊、令堂,称自己的父母则为家严、家慈。
C. 古代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字是指在本名以外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例如孔子字仲尼。
D. “寒舍”“晚生”“拙笔”“阁下”都是谦辞。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确凿(záo) 捡起(jiǎn) 论语(lùn) 花团锦簇(cù)
B. 攒成(zán) 惭愧(kuì) 不愠(yùn) 恍然大悟(huǎng)
C. 珊瑚(shuān) 斟酒(zhēn) 收敛(liǎn) 人声鼎沸(dǐng)
D. 菜畦(qí) 倜傥(tì) 迁徙(xǐ) 小心翼翼(yì)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4.默写填空。
(1)夜发清溪向三峡, 。
(李白《峨眉山月歌》)
(2)遥怜故园菊, 。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 ,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二章》)
(4) ,不亦君子乎
(《〈论语〉十二章》)
(5)正是江南好风景, 。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6)不知何处吹芦管, 。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7)《观沧海》中诗人以丰富而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的雄伟壮阔,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 ; , 。
(8)《论语子罕》中孔子告诉学生,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的句子是: , 。
(9)《夜雨寄北》中诗人想象回家团圆后剪烛西窗共话良宵情景的诗句是: , 。
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5.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例句]海是水的一部字典:浪花是部首,涛声是音序,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
仿写:

四、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1小题,共14分。
6.在教师节这一天,班级开展了以“红烛颂——献给老师的歌”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下面是活动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 同学们纷纷在“师恩似海”留言簿上给老师留言。请你仿照前两句,在画线处补写一个句子。一位同学是这样写的:“您不是建筑师,却构建着我们知识的大厦;您不是音乐家,却奏响着我们心灵的乐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衷心感谢您,我敬爱的老师!”
(2) 为了参加以《辛勤的园丁》为题目的演讲活动,一位同学搜集了下面这则材料,你认为这则材料是否符合题目?请说明理由。 明代文学家宋濂,自幼刻苦学习,乐以忘忧,求学时十分尊重老师,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虚心求教,最终学有所成。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7.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花园(节选)
汪曾祺
①在任何情形之下,那座小花园是我们家最亮的地方。
②每当家像一个概念一样浮现于我的记忆之上,它的颜色是深沉的。
③祖父年轻时建造的几进,是灰青色与褐色的。我自小养育于这种安定与寂寞里。报春花开放在这种背景前是好的。它不至被晒得那么多粉。
④曾祖留下的则几乎是黑色的,一种类似眼圈上的黑色,里面充满了影子。这些影子足以使供在神龛前的花消失。晚间点上灯,我们常觉那些布灰布漆的大柱子一直伸拔到无穷高处。神堂屋里总挂一只鸟笼,我相信即是现在也挂一只的。那只青裆子(一种鸟)永远眯着眼假寐。只有巳时将尽,它唱一会儿,洗个澡,抖下一团小雾,再伸展到廊内片刻的夕阳光影里。
⑤我的脸上若有从童年带来的红色,它的来源是那座花园。
⑥“巴根草,绿茵茵,唱个唱,把狗听。”每个小孩子都这么唱过吧。有时什么也不做,我躺着,用手指绕住它的根,用一种不露锋芒的力量拉,听顽强的根胡一处一处断。这种声音只有拔草的人自己才能听得见。当然我嘴里是含着一根草了。草根的甜味和它的似有若无的水红色是一种自然的巧合。
⑦莫碰臭芝麻,沾惹一身,嗐,难闻得很。沾上身了,不要用手指去拈,用刷子刷。这种籽儿有带钩儿的毛,讨嫌死了。至今我不能忘记它:因为我急于要捉住那个“都溜”(一种蝉,叫的最好听),我举着我的网,蹑手蹑脚,抄近路过去,循它的声音找着时,拍,得了。可是回去,我一身都是那种臭玩意。想想我捉过多少“都溜”!
⑧蟋蟀已经变成大人玩意了。但是大人的兴趣在斗,而我们对于捉蟋蟀的兴趣恐怕要更大些。我看过一本秋虫谱,上面除了苏东坡和米南宫,还有许多济颠和尚说的话,都神乎其神的不大好懂。捉到一个蟋蟀,我不能看出它颈子上的细毛是瓦青还是朱砂,它的牙是米牙还是菜牙,但我仍然是那么欢喜。听,哪里?这儿,是的,这儿了!用草掏,手扒,水灌,嚯,蹦出来了。顾不得螺螺藤拉了手,扑,追着扑。有时正在外面玩得很好,忽然想起我的蟋蟀还没喂呢,于是赶紧回家。我每吃一个梨,一段藕,吃石榴吃菱,都要分给它一点。正吃着晚饭,我的蟋蟀叫了。我会举着筷子听半天,听完了对父亲笑笑,得意极了。一捉蟋蟀,那就整个园子都得翻个身。我最怕翻出那种软软的鼻涕虫。可是堂弟有的是办法,撒一点盐,立刻它就化成一摊水了。
⑨好些年看不到土蜂了。这种蠢头蠢脑的家伙,我觉得它也在花朵上把屁股撅来撅去的,有点不配,因此常常愚弄它。土蜂是在泥地上掘洞当作窠的。看它从洞里把个有绒毛的小脑袋钻出来(那神气像个东张西望的近视眼),嗡,飞出去了,我便用一点点湿泥把那个洞封好,在原来的旁边给它重掘一个,等着,一会儿,它拖着肚子回来了,找呀找,找到我掘的那个洞,钻进去,看看,不对,于是在四近大找一气。我会看着它那副急样笑个半天。或者,干脆看它进了洞,用一根树枝塞起来,看它从别处开了洞再出来。好容易,可重见天日了,它老先生于是坐在新大门旁边休息,吹吹风。神情中似乎是生了一点气,因为到这时已一声不响了。
(选自《人间草木》,有改动)
(1) 请你根据本文内容,梳理并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2) 文题为“花园”,但开头却写了整个家的情况,似与“花园”无关。这一部分可否删去?请谈谈你的看法并阐述理由。
(3)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汪曾祺的《花园》,虽然都有写童年生活的趣事,但两文的作者对这些回忆的态度却并不相同。请你阅读以下两则材料,结合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第二段和《花园》节选内容,分析两位作者对生活往事的不同情感态度,并谈谈你对二者的看法。
【材料一】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存留。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鲁迅《朝花夕拾·小引》)
【材料二】汪曾祺曾这样谈自己对散文的理解:“过度抒情,不知节制,容易流于伤感主义。我觉得伤感主义是散文(也是一切文学)的大敌……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此外,他还有一句名言:“生活,是很好玩的。”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8.作文表达
生活中总有值得我们铭记的日子,正是这一天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这一天”,可能是从清晨到日暮都那么不同寻常,也可能是某一时刻让“这一天”变得不同凡响。
请以《记住这一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不少于600字。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A项中的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
C项中刘义庆是《世说新语》编写的组织者,不是作者。
D项中《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不是孔子的著作。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D.有误,阁下为对“您“的敬称,与足下意思相近。故选D。
3.【答案】D
【解析】A项中“论”应读lún。
B项中“攒”应读cuán。
C项中“珊”应读 shān。
4.【答案】(1)思君不见下渝州 (2)应傍战场开 (3)温故而知新
(4)人不知而不愠 (5)落花时节又逢君 (6)一夜征人尽望乡
(7)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8)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9)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解析】略
5.【答案】示例:中国是东方的一位巨人:珠峰是头颅,长城是躯干,长江、黄河是中国的血液。
【解析】略
6.【答案】【小题1】示例:您不是航海家 却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小题2】不符合,因为演讲活动的题目是《辛勤的园丁》,而材料的主题是“勤学尊师”。
【解析】1. 略
2. 略
7.【答案】【小题1】
(1)红色 (2)碰臭芝麻 (3)逗弄土蜂
【小题2】
不可以删去。开头写家的情况是为了引出下文对花园的回忆;家在“我”的记忆里颜色是深沉的,是黑色的,与花园给“我”的印象是红色的形成对比,突出花园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快乐。
【小题3】
鲁迅对童年趣事的回忆,表现的是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儿童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的心理。如对百草园景物的描写:听蟋蟀弹琴,翻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根,摘覆盆子,等等,都表明了这一点。汪曾祺对童年趣事的回忆,力求展现真实自然的生活,用简单朴实的语言展示自然界的生命美,如选文中拔巴根草、含巴根草的根、捉蟋蟀、逗弄土蜂等,都写得富有生活情趣,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愉悦平淡生活的向往之情。
【解析】1. 略
2. 略
3. 略
8.【答案】记住这一天
一个个秋风萧瑟的夜晚,又是在门外,一个模糊的身影伴随着一阵阵敲门声
“对不起,能请您把音量调低些吗 ”爸爸低头哈腰地对四楼的邻居说道。“呃好吧!”还没说完,爸爸又打断了他,“我家小孩在做作业,您这声音有点响。”“呼!”随着房门的紧闭声,爸爸一转身,叹了口气,眉峰轻蹙。顿时,他周围的空气似乎被牵绊住了,充斥于其中的只有淡淡的忧伤和无奈。
这,是一个普通的“风景”,一个六号楼居民人人皆知的画面。因为,几乎每天的这个时刻,五楼的这位父亲都会来请求邻居们不要发出声响去影响我——一个为中考“奋战”的学生。
但是,天知道,这哪有不发出声响的理由 暂且不论六楼张大妈用洗衣机发出的“嗡嗡”声,就算是四楼小吴放的摇滚乐都足以让我不能安心做作业了。
“唉,实在太有影响了!今天再去说一声吧!”爸爸还没等那“乐章”开始奏响,就已经思忖着去和邻居们说了。“爸,你就别去了,人家凭什么就听你的啊 ”屋内的我听到爸爸的抱怨,心中就如同一枚核桃被猛地敲开了,微凉苦涩的滋味涌上心头。我忍不住冲出去对他说道。
“不行!”爸爸根本不听我的劝说,直冲出家门。
我趴在窗口,不忍又不住地看着这一时刻的场景:一个年过半百的父亲将要为他的女儿付出他的尊严!
一只手举起来了, 当我正准备“享受”几分钟的噪音时,忽然地,声音消失了!父亲“欲叩而止”的手瞬间僵硬了。六号楼在此刻,回到了“万籁此俱寂”的场面。
这一天,我的内心被深深地震撼了。父亲的爱让我难以忘却,然而,邻居们的安静让我更为感动。“风景”消失了吗 不,以前的“风景”正渐渐潜入夜的踪迹,如今,那一天的寂静却一如既往地延续着,我在心中铭记着这一天。
记住这一天,记住那一刻,记住身边所有人的爱。因为这一天中蕴含着父亲的爱,蕴含着邻居的理解与关切,更蕴含着我对“爱”这一名词的用心诠释!
【解析】【写作指导】结合提示语,认真领悟几个关键词语:首先是“我们”,不是“我”,因而“这一天”不仅是“我”需要“铭记”的,而是“我们”都值得“铭记”的,自己是在“这一天”中与大家共同度过的。并且“这一天”会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这就不是一般的快乐层面上,具有一般的意义,就需要上升到一个学生能达到的人生和价值观的高度,具有一定的理想色彩和青春的气息。于是,无论是“从清晨到日暮”一整天的活动,还是“某一个时刻”,凡属“不同寻常”“不同凡响”的事都可入题,写出“我们”为什么值得“铭记”以至如何铭记就扣题了。应该说,学生都有过这方面的经历,甚至平时写过此类的作文。诸如离队的那天珍藏的红领巾与誓言,听某些报告大家很激动地谈论和体会,去做社会调查,去参加志愿者活动。在家庭迁进新居的那一天,或者去跟老师告别,大家听到老师的谆谆教导,都可以是“铭记”。不仅清楚而且精彩。总之,这个题目正确审题,人人都有可写的内容,写得精彩与否就看临场发挥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