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自我评估(B卷)(含答案 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自我评估(B卷)(含答案 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54.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0 11:22: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自我评估(B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分。
1.下列词语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A. 突兀 帐蓬 宽恕 刨根问底 漠不关心
B. 恍惚 飘荡 张扬 哄堂大笑 拈轻怕重
C. 淫慢 慷慨 安蔚 不毛之地 不慕名利
D. 驯戒 悬崖 瘦弱 麻木不人 头晕目旋
2.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诫子书》作者诸葛亮是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B. 《济南的冬天》《金色花》《再塑生命的人》的作者分别是“人民艺术家”老舍、印度诗人泰戈尔、美国作家海伦·凯勒。
C. 《植树的牧羊人》中作者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实写了牧羊人的故事。
D. 《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撰写的纪念性文章,全文是按叙—论—颂的顺序展开的。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凌乱(líng) 坍塌(dān) 鄙薄(bǐ) 干涸(hé)
B. 鲜嫩(nèn) 晕眩(xuàn) 热忱(chén) 狭隘(ài)
C. 酬劳(chóu) 薄荷(bò) 纯粹(suì) 废墟(xū)
D. 呼啸(xiào) 灼热(sháo) 抽噎(yē) 派遣(qiǎn)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畅销书能否成为经典作品,关键在于它具备能经受时间考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B. 中华民族之所以成为伟大的民族,靠的是悠久的历史文明造就的。
C. 我省要全面加强森林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和范围。
D. 闻一多纪念馆坐落于湖北省浠水县清泉寺遗址上,占地约15亩左右。
5.名著阅读。关于《西游记》,下面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西游记》中,唐僧先后在五行山收了孙悟空,鹰愁涧收了白龙马,高老庄收了猪八戒,流沙河收了沙和尚。师徒历尽磨难,取得真经。
B. 孙猴子在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后给唐僧做了大徒弟,唐僧为他取名悟空。
C. 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菩提祖师,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七十二变、筋斗云等神通。
D. 铁扇公主不借扇子给孙悟空的主要原因是孙悟空请来南海观音收服了她的儿子红孩儿,致使她们母子难以相见。
二、默写:本大题共2小题,共15分。
6.理解性默写。
(1) 《诫子书》中主要阐述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会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诫子书》中阐述“学”“志”“才”之间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提示填空。
(1) _____________,不舍昼夜。(《论语》)
(2) 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
(3)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表达了作者对饱受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表现边塞荒寒凄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诸葛亮《诫子书》中常被人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问题。
【起源】农历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A.它起源于远古汉族一种先民的冬日祭典,古称“腊日”。先秦时,腊日的时间并不固定,直到南北朝才确定在十二月初八。这一天,人们以最①纯(cuì)的祭祀方式,感激祖先神灵的②庇佑。 【含义】“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B.腊八这一天也传递着进入年关,家家户户都开始忙年了。③酝酿了很久的计划终于可以实现,C.人们开始买年货,为欢庆春节做准备。每个人都喜笑颜开,④神(cǎi)奕奕。
【传统】腊八有喝腊八粥的⑤___。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最早始于宋代,每逢这一天,大家都要喝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更是⑥___。D.在宫廷,皇帝要向大臣、侍从、寺庙等人赐腊八粥。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⑦___起来,洗米、泡果、剥皮、去核,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熬好的粥供合家团聚时食用,也可⑧___亲朋好友。
(1) 上面文段①~④处字词的注音与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①纯萃(cuì) ②庇(bì)佑 ③酝酿(niàng) ④神彩(cǎi)奕奕
B.①纯粹(cuì) ②庇(bì)佑 ③酝酿(niàng) ④神采(cǎi)奕奕
C.①纯粹(cuì) ②庇(pì)佑 ③酝酿(liàng) ④神彩(cǎi)奕奕
D.①纯萃(cuì) ②庇(pì)佑 ③酝酿(liàng) ④神采(cǎi)奕奕
(2) 请选出填入上面文段⑤~⑧处最恰当的一项( )
A.⑤习俗 ⑥盛行 ⑦忙乱 ⑧馈赠
B.⑤习惯 ⑥趋势 ⑦忙碌 ⑧恩赐
C.⑤习惯 ⑥趋势 ⑦忙乱 ⑧恩赐
D.⑤习俗 ⑥盛行 ⑦忙碌 ⑧馈赠
(3) 上面文段画线的四个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它起源于远古汉族一种先民的冬日祭典,古称“腊日”。
B.腊八这一天也传递着进入年关,家家户户都开始忙年了。
C.人们开始买年货,为欢庆春节做准备。
D.在宫廷,皇帝要向大臣、侍从、寺庙等人赐腊八粥。
(4) 下列语句出自于沈从文的《腊八粥》。选项中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②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
③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④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
⑤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
A.②③①④⑤ B.②③⑤④①
C.③④②①⑤ D.③②④⑤①
(5) “温暖腊八,尊师孝亲”。下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腊八这天,关关到小渡家拜访,他称呼小渡的母亲为家慈。
B.关关发现小渡的书架上收藏着清代作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C.饭后散步时,他们不禁想起了莫怀戚在《散步》中描写的一家人互敬互爱的温馨场景。
D.他们商量着要把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送给老师,表达谢意。
四、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9.七年级(2)班举行以“成长的烦恼”为主题的活动,请你一起参加。
(1)在活动开始前,老师让你在黑板上写上一句简洁凝练的主题语来营造活动氛围。(不超过15字)
主题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校新成立了“心理咨询室”,请你为这个咨询室起一个阳光、有活力、有朝气的名字。
心理咨询室的名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设你有一个同桌随着父母转学了,到了新的环境很郁闷。他给你打来电话,请你帮助他出出点子清理烦恼,你会提出哪些可行的建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那只天真的豹子
朱耀华
豹子向摄影师一步一步地走过来,终于,它在离他几米远的地方站住了。豹子用充满敌意和怀疑的目光盯着他看了一会儿。那一会儿,摄影师的额上慢慢沁出了冷汗。
摄影师保持着一种闲散的姿势,两腿盘坐在地上,表情平和,这样使他看起来不具有攻击性。当然,他的内心此刻充满了紧张,还有一些掩饰不住的恐惧。他默默地对自己说: “沉住气,沉住气。”
豹子又向前迈动了,他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但他依然保持着固有的姿势,他的心中蓦然地升腾起一种壮烈的感觉。但这时,豹子转了一个弯,和他擦肩而过。成功了!摄影师心头一阵狂喜。豹子终于可以接受自己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摄影师用了整整半年时间。
半年前,摄影师只身来到这座原始森林。摄影师有一个宏大的计划,就是拍摄一组动物生活的真实镜头。他要求自己超越前人,能最大限度地和动物亲密接触,哪怕是最凶猛的动物。
很快,他发现了豹子。他让自己慢慢地进入豹子的视野。开始,他驾着越野车,和豹子保持着若即若离的距离。有两次,豹子对他展开了攻击,它暴怒地拍打着坚硬的车门。但是,最终,它无可奈何地走开了。两个月以后,摄影师就试着开始走出那个车厢,用尽可能通俗的身体语言向豹子表达自己的善意。他和豹子之间的距离一步步地缩小,然后,他和它有了最初的肌肤之亲。豹子眼睛里的敌意已经近于消失。接下来,是让豹子熟悉摄影机,那个拉着长镜头的家伙很容易造成误会,激惹它嗜血的兽性,因此,摄影师一直小心翼翼。
半个月以后,他完全获得了成功。他和豹子成了朋友,他可以摸着豹子的头跟它说话,可以亲手把好吃的食物送到豹子的嘴里,而豹子在欢欣之余,则喜欢翻滚着和他嬉戏一番。有时候子还调皮地用嘴去“咬”摄影机的镜头。
摄影师从容地拍摄着豹子生活的一切,包括它和母豹子的爱情,直到他预备的摄影胶片全部装满。他给人们带回了一个崭新的森林童话。
悲剧发生在两个星期之后。那天来了一个猎人。猎人是偷偷进来的,因为森林里早已明令禁止狩猎。但是猎人需要钱。一张虎皮或豹皮都值上千块钱。运气好的话,也许还能得到象牙之类的。猎人一心抱着发财的念头,于是,他铤而走险。
猎人是在毫无防备的时候遭遇到豹子的。那天,他实在太疲倦了,靠着一棵大树,竟睡着了。当他被一阵轻微的簌簌声弄醒的时候,他睁开眼,竟看见一只豹子近在咫尺!猎人立时毛骨悚然,脑袋里“轰”的一声。枪就在他手边,子弹早已上膛,但是那时,他完全呆住了。更不可思议的是,豹子竟挨着他蹲了下来。豹子望着他,那样子充满天真,仿佛是一个想听故事的孩子。猎人以为是在做梦,他悄悄使劲咬了下嘴唇,感到了疼痛。恐惧中,他本能地抓住了枪,并且把枪管移向豹子的头部。豹子没有反应,它懒洋洋地伸了个懒腰,之后就用嘴去叼枪管。
一声惊天动地的爆响。
豹子的身子一下子飞了起来,同时,一朵血花在它的头部灿烂地绽放……
猎人很久都没反应过来,怎么打一只豹子比打一只兔子还容易
(选自《文学港》,有删改)
(1)第段中,摄影师的额上为什么“慢慢沁出了冷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迅说:“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文章第段说“悲剧发生在两个星期后”,作者为什么说豹子被打死是个悲剧 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悲剧能避免吗 如果你有机会面对摄影师、猎人、豹子中的一个,你想对他(它)说些什么 (5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解成长之惑】
阅读经典散文,开启智慧,丰盈思想与情感。
童年随之而去
木心
①回家啰!
②满船的人兴奋地等待解缆起篙,我忽然想着了睡狮庵中的一只碗!
③在家里,每个人的茶具饭具都是专备的,弄错了,那就不饮不食以待更正。到得山上,我还是认定了茶杯和饭碗。茶杯上画的是与我年龄相符的十二生肖之一,不喜欢。那饭碗却有来历——我不愿吃斋,老法师特意赠我一只名窑的小盂,青蓝得十分可爱,盛来的饭,似乎变得可口了。
④母亲说:“毕竟老法师道行高,摸得着孙行者的脾气。”
⑤我又诵起:“雨过天青云开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⑥母亲说:“对的,是越窑,这只叫盌①。这只色泽特别好,也只有大当家才拿得出这样的宝贝,小心摔破了。”
⑦每次餐毕,我自去泉边洗净,藏好。临走的那晚,我用棉纸包了,放在枕边。不料清晨被催起后头昏昏地尽呆看众人忙碌,忘记将那碗放进箱笼里。索性忘了倒也是了,偏在这船要起篙的当儿,蓦地想起:
⑧“碗!”
⑨“什么?”母亲不知所云。
⑩“那饭碗,越窑盌。”
“你放在哪里?”
“枕头边!”
母亲素知凡是我想着什么东西,就忘不掉了,要使忘掉,唯一的办法是那东西到了我手上。
“回去可以买,同样的!”
“买不到!不会一样的。”我似乎非常清楚那盌是有一无二。
“怎么办呢,再上去拿?”母亲的意思是……
我走过正待抽落的跳板,登岸,坐在系缆的树桩上,低头凝视河水。
满船的人先是愕然相顾,继而一片叽叽喳喳,可也无人上岸来劝我拉我,都知道只有母亲才能使我离开树桩。母亲没有说什么,轻声吩咐一个船夫,那赤膊小伙子披上一件棉袄,三脚两步飞过跳板,上山了。
船里的叽叽喳喳渐息,各自找乐子,下棋、戏牌、嗑瓜子,有的开了僧人所赐的斋佛果盒,叫我回船去吃,我摇摇手。这河滩有的是好玩的东西,五色小石卵,黛绿的螺蛳,青灰而透明的小虾……心里懊悔,我不知道上山下山要花这么长的时间。
鹧鸪在远处一声声叫。夜里下过雨。
是那年轻的船夫的嗓音——来啰……来啰……可是不见人影。
他走的是另一条小径,两手空空地奔近来,我感到不祥——碗没了!找不到,或是打破了。
他憨笑着伸手入怀,从斜搭而系腰带的棉袄里,掏出那只盌,棉纸湿了破了,他脸上倒没有汗——我双手接过,谢了他。捧着,走过跳板……
一阵摇晃,渐闻橹声欸乃,碧波像大匹软缎,荡漾舒展,船头的水声,船艄摇橹者的断续语声,显得异样的宁适。我不愿进舱去,独自靠前舷而坐。夜间是下过大雨,还听到雷声。两岸山色苍翠,水里的倒影鲜活闪袅,迎面的风又暖又凉。母亲为什么不来?
河面渐宽,山也平下来了,我想把碗洗一洗。
人多船身吃水深,俯舷即就水面,用碗舀了河水顺手泼去,阳光照得水沫晶亮如珠……我站起来,可以泼得远些——一脱手,碗飞掉了!
那碗在急旋中平平着水,像一片断梗的小荷叶,浮着,氽②着,向船后渐远渐远……
望着望不见的东西——醒不过来了。
对母亲怎说……那船夫。
母亲出舱来,端着一碟印糕艾饺。
我告诉了她。
“有人会捞得的,就是沉了,将来有人会捞起来的。只要不碎就好——吃吧,不要想了,吃完了进舱来喝热茶……这种事以后多着呢。”
最后一句很轻很轻,什么意思?
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可怕的预言,我的一生中,确实多的是这种事,比越窑的盌珍贵百倍千倍万倍的物和人,都已一一脱手而去,有的甚至是碎了的。
那时,那浮氽的盌,随之而去的是我的童年。
(选自《哥伦比亚的倒影》,2006年1月第一版。有删改)
【注】①盌(wǎn):碗。②氽(tǔn):漂浮,一般用于方言。
(1) 阅读选文,按统一格式完成思维导图①②③处填空。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2) 文章③—⑥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3) 小语和小文在朗读第 段母亲的语言时,发生分歧。你支持谁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小语:要读出疑问语气。母亲的意思是,与“我”商量,询问“我”是否想回去取碗。
小文:要读出反问语气。母亲的意思,回转上山去取碗是不可能的,不要想那碗了。
我同意_____的观点。理由如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以下是小文的质疑性批注,请你选择其中一条,帮她释疑。
批注1(第段):“我”把越窑盌遗落在睡狮庵,山高路远,母亲还是派人去取回给“我”。这里碗只是漂远了一点,请船夫划船亦可轻易追回,为什么母亲不再帮“我”追回?
批注2(第段):为何说“那浮氽的盌,随之而去的是我的童年”?
我来解释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45分。
12.作文。
请以“真没想到”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③不要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
A.有误,“帐蓬”的“蓬”应写作“篷”;
C.有误,“安蔚”的“蔚”应写作“慰”;
D.有误,“驯戒”的“驯”应写作“训”,“麻木不人”的“人”应写作“仁”,“头晕目旋”的“旋”应写作“眩”。
故选B。
2.【答案】C
【解析】C .《植树的牧羊人》是法国作家让·乔诺写的一篇小说,而非“实写了牧羊人的故事”。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
A.有误,“坍塌”的“坍”应读作“tān”;
C.有误,“纯粹”的“粹”应读作“cuì”;
D.有误,“灼热”的“灼”应读作“zhuó”。
故选B。
4.【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解答】
A项有误,两面对一面,将“能否”改为“能”,或是在“具备”前添加“是否”。
B项有误,句式杂糅,将“造就的”删去。
C项正确。
D项有误,表意重复,将“约”或“左右”删去。
故选C。
5.【答案】B
【解析】B. 孙悟空是菩提祖师为他取的,拜唐僧为师后,唐僧又给他“起个诨名,称为行者”,即孙行者,故选项中“唐僧为他取名悟空”表述有误。故选B。
6.【答案】【小题1】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小题2】
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
【小题3】
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解析】1. 略
2. 略
3. 略
7.【答案】【小题1】
逝者如斯夫
【小题2】
海日生残夜
【小题3】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小题4】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小题5】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解析】1. 略
2. 略
3. 略
4. 略
5. 略
8.【答案】【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C
【小题4】B
【小题5】A
【解析】1. 【分析】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
【解答】“纯cuì”写作“纯粹”,“神cǎi奕奕”写作“神采奕奕”,“庇佑”中的“庇”读作“b씓酝酿”中的“酿”读作“niàng”。
故选B。
汉字辨析可以用以下三种方法:
①义辨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思来辨析书写是否正确。
②形辨法。通过形声字的特点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形声字的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
③语境辨析法。借助词语语境来辨别用字是否正确。特别是同音词语,只有结合语境或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匹配的形态。
2.
【分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词语。
【解答】“习惯”指长时间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习俗”指一个地区社会文化中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结合语境可排除B、C两项。“盛行”指广泛流行,“趋势”是指事物发展的动向,根据语境应选“盛行”。“忙乱”指事情繁忙而没有条理,“忙碌”是指事情多不得闲,根据语境应选“忙碌”。“馈赠”是赠送(礼品),“恩赐”原指帝王给予赏赐,现泛指因怜悯而施舍,根据语境应选“馈赠”。
故选D。
3.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解答】A有误,语序不当,应改为“它起源于远古汉族先民的一种冬日祭典,古称‘腊日’”;
B有误,成分残缺,应改为“腊八这一天也传递着进入年关的信号”;
C.正确; D有误,并列不当,“寺庙”不属于“等人”的范畴,应删除“寺庙”。
故选C。
4. 【分析】本题考查句子排序。
【解答】第③句中的“谁”指代第②句中的“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所以③排在②后,排除C、D;第④句中“单看”和第①句中的“何况是”构成递进关系,所以④在①之前,第⑤句中的“叹气似的沸腾着”与第④句呼应,故排除A。
故选B。
5. 【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解答】A有误,“家慈”用于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母亲; BCD正确。
故选A。
9.【答案】(1)示例: 除烦恼, 满载着七彩梦走进青春。 清理烦恼, 快乐成长。 抛弃烦恼, 我阳光, 我快乐。
(2)示例:快乐驿站 青春加油站 心灵快车站
(3)多参加户外活动, 如登山、散步……;听听音乐, 稳定情绪, 消除烦恼;和父母交流, 倾诉你的心声;多做一些事情, 不要让自己空闲下来。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拟写主题语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只要紧扣活动主题,以简洁凝练的语言,拟写出能够营造活动氛围的主题语即可。如:清除烦恼,满载着七彩梦走进青春;清理烦恼,快乐成长;抛弃烦恼,我阳光,我快乐等。
(2)本题考查学生拟写标题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只要拟写的名字符合“心理咨询室”的特点,语言简洁,有积极意义即可。如:快乐驿站;青春加油站;心灵快车站等。
(3)本题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只要针对同桌的特点来劝说,内容具体,切实可行即可。如:多参加户外活动,如散步、登山等;听听音乐,稳定情绪,消除烦躁;和父母交流,倾诉你的心声;多做一些事情,不要让自己空闲下来等。
10.【答案】(1)摄影师在和豹子的对视中,因为心里没底,又紧张又恐惧,因此额上沁出了冷汗。
(2)摄影师经过半年的努力才建立起难得的人豹互信的友情,豹子对人的信任让摄影师“给人们带回了一个崭新的森林童话”,但豹子对人的信任也让它轻易送了命。因此说豹子被打死是个悲剧。
(3)示例:悲剧能避免。我想对猎人说: “我们和动物共同生活在蓝天下,彼此之间应和谐共处,千万不能为了些许小钱而肆意猎杀动物。”
【解析】略
11.【答案】【小题1】
①睡狮庵·遗碗②小伙子 ·送碗③船头(河中) ·失碗
【小题2】
这一部分属于插叙。介绍了这只越窑盌的来历,并通过母子对话表达了我们对这只越窑盌的珍视。为后文“我”遗忘了碗,宁可让一船人等待也一定要索取,盌不慎漂走后无尽惆怅的情节与心绪做铺垫。
【小题3】
小文
①当时“满船的人兴奋地等待解缆起篙”,且船上人很多,如果回去取,要一船人等“我”,明显不合适。②前文母亲说“回去可以买,同样的!”可见母亲希望重买一只,而不是回去取碗。③后文提到,“我”懊悔,觉得上山下山时间太长了。母亲显然早知道这一点,所以不会支持回去取。④后来母亲派人去取,是因为“我”不肯听从母亲的建议,固执地不肯上船。所以母亲的做法是无奈之举,并非一开始就想回去取。
【小题4】
示例一:1 母亲是一个温柔而宽容的人,对自己的孩子充满真挚的关爱。孩子因不慎遗忘了心爱的碗而愁闷,劝说亦无法让孩子释怀。母亲只好派人回山取碗。这是一个母亲对不慎犯错的孩子的理解与宽容,是一个母亲希望弥补孩子的遗憾所做的努力。母亲也是一个睿智而豁达的人,懂得抓住教育的契机。当碗第二次被孩子弄丢时,母亲淡定地让孩子吃东西喝茶,告诉孩子那个碗会被别人捞起。这是母亲想告诉孩子,喜爱的东西,不一定要长久拥有,只要美好存在着,“不碎”,那么我们就没有失去。如这个精美的越窑盌,别人捞到了,也会珍爱,我们不必遗憾。她还轻描淡写地告诉孩子,失去美好的东西“这种事以后多着呢”,这是为了让孩子懂得“失去是人生的常态,不可执着”的道理。
示例二:2 那“浮氽的盌”,是一只精美的越窑盌,“我”非常喜欢,以致第一次不慎遗忘的时候,固执任性地要求母亲取回。当好不容易取回的碗,又被“我”失手“飞掉”后,母亲不再帮“我”追回,只用轻描淡写的“这种事以后多着呢”终结了“我”肆意而任性的童年。越窑盌,象征人生中的美好的事物,也象征了“我”肆意任性的童年。“浮氽”而去的碗,象征着人生美好事物的失去。人生中很多美好的事物,即使我们无比珍惜,千呵万护,也终将失去。所以失去是常态,放手是智慧。当“我”懂得这个道理,就意味着成长,而成长意味着童年的逝去。如同那只越窑盌,终究失去了。作者的这句话,既是感叹,也是告诫。告诫我们:珍惜生命中的一切美好,因为美好容易失去,或注定失去;但当美好失去时,也要用平常心来对待,因为这是生命的常态,不可强求。
【解析】1. 略
2. 略
3. 略
4. 略
12.【答案】真没想到
伤心、难过的我在回家的路上慢慢行走。不料,却看到父亲站在大门口,用那种严厉的眼神盯着我,我顿时害怕起来,担心父亲是不是已经察觉到了,我大步地走到门口。“大中午的,干什么去了?”父亲接着又问:“自行车呢?”一直胆小的我,看到这愤怒的眼神,在诚实与不诚实之间徘徊了一刻,然后低声地回答:“丢了”。“什么?丢了?这么大了,怎么还这么不懂事,去哪都让人这么不省心,回家去!”我回到家中,慢慢的解释着,但父亲大发雷霆,他不肯听我解释,就开始大骂,一直听话的我让父亲感到生气,然后,给我命名为一个不懂事的孩子。
这是去年夏天,我和朋友一起骑自行车出去玩,结果出去的太早,存车阿姨还没来,就把车子锁在了超市门口,结果被小偷偷了。我们先是报警,后来去派出所写报告。可是,警察叔叔却只说了一句:“我们再找找看吧!”然后就走了。回到家中就被父亲臭骂了一顿,我想到:母亲马上就会回来,母亲虽一向很疼我,但出这么大事,不责怪就罢了,如责怪,还不得唠叨两三天,于是,我就躲在二楼的楼层上,为了避免再一次的臭骂,我哭了一中午也没回家。
下午回到家中,弟弟对我说,父亲出去找我了,母亲为了替我向父亲求情,中午生了一肚子气,连饭都没吃。顿时,我泪流满面,想到先前我那愚蠢不堪的想法,感到极为惭愧。吃了母亲给我热的饭后,我就洗衣服,希望这样可以减少我的痛苦,也可以给我一些安慰。傍晚,母亲回来后,先是一言不发,后来慢慢向我了解情况,告诉我以后要小心。
六月的天,炽热的太阳把大地烤的火辣辣的,引起我的思绪绵绵:没想到,真没想到,事情是如此结果。
【解析】本题考查一篇命题作文,写作方向可大可小,可以从身边事写起,写出自己的感悟即可。
审题立意:题目是:真没想到,作文题目强调“没想到”,让人感受特别强烈,再用一个“真”字加以修饰强调,即“真没想到”,使得题目的指向性也越发清晰和聚焦,都会在平凡的故事或者现象中蕴含着道理可以把题目当作一个半命题:“没想到”的是什么呢?确定了“什么”所指的内容,就解决了作文的主体部分。然后是中心,中心是建立在选材的基础上的。
思路点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一、大的方面可以写自己对社会的新认识,平日接触的国家大事等等,都是不错的题材。二、小的方面可以写对他人、对自我的重新认识,重新定位,也可以写你对生活的新感受。你对自我有一个认识,但是通过一件事你发现了别人眼中的自己,与自己的定位完全不同。在这想不到的背后是如何客观认识自己,能够客观认识自己,也是一种成长啊!你觉得自己在别人眼中并不重要,有些自卑,可是却获得了意外的惊喜。这想不到的背后可能就是友情和亲情。总之,是你以前没有感知、感受到的。
形式创新:如果写作时,采用加小题目或者分镜头的形式,这样写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文体选择:本文适合写记叙文,不适合写议论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