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自我评估(A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分。
1.下列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猫》一文记叙了“我”家先后喂养的两只猫的遭遇,写出了有赖于人的爱护而生存的小生命的不同命运,表现出作者对弱者的同情与关怀。
B. 《动物笑谈》选自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康拉德·劳伦兹的通俗科学作品《所罗门王的指环》,讲述了作者与小凫以及黄冠大鹦鹉的趣事,既写了他与它们相处的荒诞经历,又写了小凫的可爱和大鹦鹉的“恶作剧”。
C. 《狼》的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明代杰出的文学家。著有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等。
D.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长篇小说集。“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神奇怪异的故事。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酝酿(niàng) 贮蓄(chǔ) 静谧(mì) 咄咄逼人(duō)
B. 烂漫(làn) 徘徊(huái) 荫蔽(yīn) 花团锦簇(jǐng)
C. 倜傥(tǎng) 热忱(chén) 蜷伏(quán) 参差不齐(cēn)
D. 羞怯(qiè) 缥缈(miǎo) 蓬勃(péng) 随声附和(hé)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
B. 一个人工作能力的高低,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少知识,关键看他做出了突出的成绩。
C. 有报道说,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的销售利润在8%以下,比去年下降了一倍。
D. 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国京剧脸谱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之一。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4.当我们仰望夜空时,在某时某地,是否也会有人对这一片夜空发出同样的感叹呢?也许这一声相似的感叹,会跨越时空,将两个陌生人连接在一起。
班级开展寻找“世界上另一个你”的活动,从古诗中出发,跨越时空,寻找那一份相似的情绪。
(1)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白居易在邯郸客店中,想念家人大约同样还没有睡,坐在灯前,“说着远行人”。
《夜雨寄北》中,李商隐在巴蜀羁旅中,想象到回家团聚,共话今宵情景的诗句是:① ______ ,却话巴山夜雨时。
(2) 《从军北征》
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李益没有直接描述行军的艰苦,只用“横笛遍吹”一句,用声情哀怨的笛曲,折射出了征人的心情。
《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异曲同工的诗句是:② ______ , ______ 。
(3)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在听闻战乱结束后,欣喜若狂,连用四个地名,写出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
李白在《峨眉山月歌》中,连用地名,写出行船之快,抒发思念之情的诗句是③ ______ , ______ 。
(4)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靖康之耻后,宋廷南渡。投身军旅,舍身为国,收复失地,是南宋一代志士仁人的“梦”。辛弃疾在夜深时“梦回吹角连营”。
陆游在凄冷的风雨之夜,一腔御敌之情也只能诉诸梦境,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写下④ ______ ,铁马冰河入梦来。
(5) 《赠汪伦》
李白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借千尺潭水把汪伦对自己深厚的友谊化无形为有形。
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情感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⑤ ______ 。
(6) 《秋风引》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刘禹锡看到秋风中的雁群,思乡盼归之情油然而生。
王湾面对北归的雁群,在《次北固山下》中写下这样的感慨:乡书何处达,⑥ ______ 。
(7) 《山坡羊》
宋方壶
管甚谁家兴废谁成败,陋巷箪瓢亦乐哉。 宋方壶用“陋巷箪瓢”的典故表达自己的安贫乐道的境界。这一典故出自《论语》中颜回的事迹:一箪食,一瓢饮,陋巷,⑦ ______ , ______ 。
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9分。
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答。
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有一种力量,正从你的指尖悄悄袭来;有一种关怀,正从你的眼中轻轻放出。在这个时刻,在这澄( )清的天空之下,我们无言以对,惟有祝福: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让失意的人重现yì yì( )神采,让幸福的人儿重绽如花笑靥;而我们,则不停为你加油。
我们不停为你加油。因为你的希望就是我们的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看着你,我们不停为你加油,因为我们就是你们的一部分。
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抖擞( )精神,总有一种力量它驱使我们dǔ( )志前行。这种力量来自于你,来自于你们中间的每一个人。
(1)给文段中的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澄清______ yì yì神采______ 抖擞精神______ dǔ志前行______
(2)语段中横线处的四个句子,排序最准确的选项是( )
①我们看着你挥汗如雨 ②我们看着你舞动镰刀
③我们看着你举起锄头 ④我们看着你谷满粮仓
A. ②③①④ B.④③①② C.②①④③ D.③②①④
四、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6.七年级(1)班正在开展“关爱动物”的语文专题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下面的题目。
(1) 为了调查了解本地区保护野生动物的情况,同学们决定进行一次调查活动,请你完成这次调查表的设计。
A.调查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调查形式:走访
C.调查问题: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深感人们对动物的爱护不够,认为应该拟写一则公益广告,号召大家都加入到关爱动物、保护动物的行列中来。如果让你来拟写这则公益广告,你打算怎样写呢?(字数不超过25个字)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7.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燕子
贾平凹
①不见了燕子,已是七八年的光景;我常常在城里觅寻,但每每却都失望了。商场的大厅里它自然不肯去的,那高达十几层的楼顶上,我爬上去了,也不曾见它的巢儿筑着,我也专意到公园过了一次,那水光山色里,也没它的足迹。啊,可亲的燕子,难道你是在地球上灭绝了吗,还是不肯到这大城市里来;这么苦着我,使我夜夜梦着你的倩影和呢喃的低吟,而哀愁儿不能自已!
②记得在乡里的时候,天一暖和,它就来了,住在我家低低的草屋的梁上,一直到天气变冷的深秋了,才要离去。它是穿着一件黑外衣的,总是把头裹得严严,似乎是一个寡妇,整日呢呢喃喃,一副懦弱而固执的模样。我刚刚会爬,光着屁股在土窝里滚,尿下了,又用手去和泥玩。后来,稍稍大点,就去放牛;我摘过草莓子吃,也趴在河里喝水,也坐在阳坡上捉虱,甚至跟着奶奶,一块去山坡上的庙中烧香磕头呢。可走到哪里,燕子总陪伴了我,它是懂得我们的,常常只要学着一声呢喃的叫声。它就会飞到我们手掌上来呢。
③在我的童年幼年里,饲养过猫儿狗儿,但猫儿容易背叛,狗儿又多恶事,唯有燕子是最好的了。在这四山之间的地方,它给了我乐趣,也给了我得意。我年年盼着它来,它果然也就来了。一直过了好多年,它还是它的老样儿,年年还记着这么个草屋呢。
④我长成大人了,从乡里到大城市里求学,我却深深地羞愧起儿时的愚昧,时常想起来,就感到脸红。那时,我觉得故乡贫困落后,一心想逃离,离得越远越好。想想我家的燕子,这么多年来始终不离不弃,一到春天就如约而至。我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回到老家了,燕子,它还住在我家的木梁上吗,它还在说着那些永不改音的古老的话吗?
⑤终有一日,市里开会,会址是一座七层楼的大会议室,摆设十分讲究。我靠近那面一人多高的玻璃窗前,正听着报告,突然有了一片呢呢喃喃的叫声;神经立即触动了。举头看时,那窗外的半空,灰白色里,翻动着无数的黑点。啊,燕子,是我可亲的燕子!它竟到城市里来了,来的又是那么的多!在这个世界上,它是无处不去的;往日我怨恨它的不来,原来是我的少见多怪了!
⑥燕子越来越多了,组成了一个燕子阵,使夕阳晚照的天,也不明朗起来。但是,却没有一只是冲着这座七层楼来的。我探出头看去,四面都是高楼大厦,燕子盘旋成一团,全是绕着右侧的座并不高大的鼓楼飞的,在那鼓楼的顶上,檐下,栏里,阶内,出出进进,鸣叫不已。
⑦这竟使我疑惑不解了。会议刚一休息,我就走到凉台上,想:鼓楼并不高大,也不艳丽,因年久失修,梁上已没了雕,栋上也没了画,连那临风叮当的挂铃也没有了,那有什么可吸引的呢?
⑧“它为什么不到四周的高楼大厦上来?”我纳闷地自言自语。
⑨“高楼大厦是现代化的。”旁边有人说。
⑩“现代化的为什么它就不来?”我依旧疑惑不解。
“它是留恋古老的。”它好像懂得挺多,我能理解,但是总是觉得有很多不可思议。我不大理会,便嘬起嘴来,作弄出儿时学会的燕鸣声,但它们纷纷从我身边飞过,却没有一只落下来,尽趋着鼓楼而去了。
“咳,”我长叹了一口气,“它们把我也忘了。”
“是你忘了你。
是的,是我忘了我了,我再不是那么个流着黄涕的孩子了,我长成大人,我有了知识,它认得的只是过去的我!但我自豪,我得意,我终究不是往日的我了。可它,我的燕子,面对这现代化的建筑,无动于衷,疯狂儿恋着鼓楼,是因为只有这一处鼓楼,才是它们有情物,它们呢呢喃喃,只有将这永世不变的语言说给鼓楼,控诉、抗议这么大个城市里,再没有了它们的去处吗?
啊,燕子,我不禁悲伤起来了:时至今日,还这么固执,这么偏见,不肯落脚在新的建筑,硬要向腐朽欲倾的鼓楼飞去,那么,城市将永远不会是你的天地了,现代建筑愈来愈多,你不是便要真的消亡了吗?咳,我该怎么说呢,我可怜的燕子,我可悲的燕子!
在我的童年里,依然有着每年都来梁下筑巢的燕子,如今他们依然还会去吗,我也不得而知,我已有多年没有见过故乡的春天,我的燕子们,也是多年不见了。我也会在这个陌生的城市,在某个角落遇到它们吗,不得而知,却又盼望着一次偶遇。
(1) 文章第②和第 自然段都提到了“固执”,下列对这个词的内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自然段中的“固执”一词描写的是燕子的外貌,燕子的外在形态和模样始终不变。
B.第②自然段“固执”一词表现出燕子模样的不讨喜,不可爱。
C.第 自然段的“固执”是指燕子在新形势下依然倔强地选择在腐朽欲倾的鼓楼飞翔繁衍这样朴素的生活方式,而不愿在新的建筑中筑巢生息。
D.第 自然段的“固执”属于褒词贬用,表达出作者对它们悲惨生活状况的怜惜。
(2)
通读全文,按照文章情节发展和我的情感变化顺序,填空。
在城里久不见燕子,我哀愁不已→① ______ , ______ →开会时见到燕子,我十分惊喜→② ______ , ______ →听了旁人的解释,我不禁感到悲伤
(3) 第②③段属于什么记叙顺序?有何作用?
(4) 对于燕子,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8.请以“坚持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说真话,书真情,忌抄袭。③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作家作品的能力。这类题型,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注意掌握作者、生活时代、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根据识记答题即可。
【解答】
A项有误,《猫》一文记叙了“我”家先后喂养的三只猫的遭遇,而不是“两只猫”。
C项有误,蒲松龄是清代文学家,而不是明代文学家。
D项有误,《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而不是文言长篇小说集。
B项表述完全正确,故选B。
2.【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要正确地读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在日常的学习阅读中也要注意多积累,丰富自己的字词量,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才能在实际的读写运用中避免错读错写。
【解答】
A有误,“贮蓄”的“贮”应读作“zhù”;
B有误,“花团锦簇”的“锦”应读作“jǐn”;
C正确;
D有误,“随声附和”的“和”应读作“hè”。
故选C。
3.【答案】D
【解析】A.缺少宾语,句末加“的意识”。
B.两面对一面,“做出了”前加“是否”。
C.“下降”用分数,不能用倍数。
4.【答案】何当共剪西窗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夜阑卧听风吹雨,随君直到夜郎西,归雁洛阳边,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解析】答案:
(1)何当共剪西窗烛(注意“烛”的写法)
(2)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注意“芦”的写法)
(3)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注意“溪”“渝”的写法)
(4)夜阑卧听风吹雨(注意“阑”的写法)
(5)随君直到夜郎西(注意“郎”的写法)
(6)归雁洛阳边(注意“雁”的写法)
(7)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注意“堪”的写法)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结合语境填充。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应对古诗文的默写要做到:1.反复默写。2.整体背诵。3.理解大意,把握细节。首先保证会背,然后落实每一个字。
5.【答案】(1)chéng 奕奕 sǒu 笃
(2)D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字音拼读和汉字书写的能力。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这里注意“奕”的书写和“擞”的拼音。
(2)【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衔接与排序的能力。需要在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
【解答】
此题可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序,先有“举起锄头”在田间劳动,才有“舞动镰刀”进行收割,劳动使人“挥汗如雨”,得到“谷满粮仓”的结果。故正确的顺序是③②①④。
故选D。
6.【答案】【小题1】示例:A:了解本地区保护野生动物的情况。
示例:C:①本地区主要有哪些野生动物?②本地区政府在保护野生动物方面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小题2】示例: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请关心你身边的朋友吧!
【解析】1. 略
2. 略。
7.【答案】【小题1】B
【小题2】①燕子陪伴着童年时期的“我”,也带给“我”很多乐趣;②“我”在开会时看到燕子去鼓楼栖息,而不是去新建的高楼。
【小题3】属于插叙。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交代了“我”对燕子的情感。呼应前文到城里后看不到燕子的“哀愁”和后文又看到燕子的欣喜。
【小题4】文章通过描写作者与燕子之间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燕子的喜爱,对时光一去不返的惋惜,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现代城市发展中产生的问题的思考。
【解析】1. 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的理解。
B.有误,由“可走到哪里,燕子总陪伴了我,它是懂得我们的,常常只要学着一声呢喃的叫声。它就会飞到我们手掌上来呢”句看出,作者并没有表现出对燕子模样的不喜欢。
故选B。
2.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梳理和人物心理的体会。
从第②——③段中“在我的童年幼年里,饲养过猫儿狗儿,但猫儿容易背叛,狗儿又多恶事,唯有燕子是最好的了。在这四山之间的地方,它给了我乐趣,也给了我得意。我年年盼着它来,它果然也就来了。一直过了好多年,它还是它的老样儿,年年还记着这么个草屋呢”句可以总结出“我”在燕子的陪伴中获得了乐趣;从第④段中可以总结出“我”想念家乡的燕子;从第⑤—— 段中可以总结出“我”开会时看到燕子飞向鼓楼。结合“但是,却没有一只是冲着这座七层楼来的。我探出头看去,四面都是高楼大厦,燕子盘旋成一团,全是绕着右侧的座并不高大的鼓楼飞的,在那鼓楼的顶上,檐下,栏里,阶内,出出进进,鸣叫不已。这竟使我疑惑不解了。会议刚一休息,我就走到凉台上,想:鼓楼并不高大,也不艳丽,因年久失修,梁上已没了雕,栋上也没了画,连那临风叮当的挂铃也没有了,那有什么可吸引的呢”句可知,“我”在开会时看到燕子去鼓楼栖息,而不是去新建的高楼感到疑惑。
3. 本题考查记叙顺序的分析。
第②段的“记得在乡里的时候”和第③段的“在我的童年幼年里”句表明这两段的内容是作者的回忆,属于插叙。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可走到哪里,燕子总陪伴了我,它是懂得我们的,常常只要学着一声呢喃的叫声。它就会飞到我们手掌上来呢。唯有燕子是最好的了。在这四山之间的地方,它给了我乐趣,也给了我得意。我年年盼着它来,它果然也就来了。一直过了好多年,它还是它的老样儿,年年还记着这么个草屋呢”句可知,此处的插叙交代了“我”对燕子的情感。呼应前文到城里后看不到燕子的“哀愁”和后文又看到燕子的欣喜。
4.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主旨。
结合“啊,燕子,我不禁悲伤起来了:时至今日,还这么固执,这么偏见,不肯落脚在新的建筑,硬要向腐朽欲倾的鼓楼飞去,那么,城市将永远不会是你的天地了,现代建筑愈来愈多,你不是便要真的消亡了吗?咳,我该怎么说呢,我可怜的燕子,我可悲的燕子!在我的童年里,依然有着每年都来梁下筑巢的燕子,如今他们依然还会去吗,我也不得而知,我已有多年没有见过故乡的春天,我的燕子们,也是多年不见了。我也会在这个陌生的城市,在某个角落遇到它们吗,不得而知,却又盼望着一次偶遇”内容可以体会到作者由浅入深的感情,不仅是对燕子的,还有对城市、故乡等的。
8.【答案】略
【解析】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