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自我评估(B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酝酿(niàng) 贮蓄(chǔ) 静谧(mì) 咄咄逼人(duō)
B. 烂漫(làn) 徘徊(huái) 荫蔽(yīn) 花团锦簇(jǐng)
C. 倜傥(tǎng) 热忱(chén) 蜷伏(quán) 参差不齐(cēn)
D. 羞怯(qiè) 缥缈(miǎo) 蓬勃(péng) 随声附和(hé)
2.下列各句的修辞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勤奋是烈火,烈火能点燃希望的灯塔;勤奋是灯塔,灯塔可以照亮前进的方向。(暗喻、顶真)
B.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拟人)
C.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比喻)
D.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反复、拟人)
3.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代表作有话剧《茶馆》,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B.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尚书》合称为“四书”。
C. 人们交流时常用谦辞和敬辞,如“鄙人”“寒舍”属于谦辞,“惠顾”“令尊”属于敬辞。
D. 《狼》选自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作者是被称为“聊斋先生”的清代文学家蒲松龄。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动物笑谈》一文的作者是英国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康拉德·劳伦兹。其代表作是《所罗门王的指环》。
B. 《狼》选自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
C. “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名,“志”意思是记述,“异”指的是奇异的故事,《聊斋志异》这本书虽然写的多是鬼怪故事,却曲折地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现实生活。
D. 《猫》一文表达了“我”对第三只猫的内疚以及内心的痛苦和自责之情。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北海的菊花开了,史铁生答应坐着轮椅去看看,母亲感到喜出望外。
B.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C. 对于有些重要的文章,小明总是不求甚解,反复仔细地阅读。
D. 各地应该重视人才,让人才迸发出创新的活力,让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
二、默写: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
6.名句默写。
(1)李白的《峨眉山月歌》中,利用地点的转换来写行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中,抒写戍边战士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狼》一文中,通过议论点明文章的主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默写。
(1)《天净沙·秋思》中抒发作者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3)不知何处吹芦管, 。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4) 孔子感叹时光易逝, 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 。
(5)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 , 。
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文字,总能在不经意间拨动我们的心弦,使我们慨叹不已。康拉德 劳伦兹看似怪诞不经的行为,实则饱含了他对动物发自内心的热爱;狡xiá的狼企图蒙骗屠户,却顷刻断送了自己的性命。狼与人的智慧相比,可谓大相径庭;郑振铎面对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的安详的猫,妄下断语,chéng戒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为此他自责不已……这些文字,是我们孤独寂寞时的最佳伴侣,滋润了我们的心灵。在潜移默化中,让我们的心有所依托。
(1) 给加点字注音。(填字母)
怪诞 ______ (A.dànB.yán )
顷刻 ______ (A.qǐngB.qīng )
(2) 根据拼音写汉字。
狡xiá ______
chéng ______ 戒
四、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2小题,共15分。
9.实验中学开展“致敬英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
(1) 英雄是为了实现美好理想,艰苦奋斗,长期坚持,战胜一切困难的人。请结合《西游记》“三打白骨精”中的具体内容,谈谈孙悟空为什么能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
(2) 下面是“我也可以成为英雄”主题班会中主持人的结束语,请将它续写完整。 同学们,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英雄细胞,学英雄不是要你做力所不能及的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为了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阅读热情,学校准备开展以“我爱读书, 营造书香校园”为主题的活动。请你根据要求, 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本次活动的宣传标语,请你补充完整。
好读书,读书让生活变得充实;
读好书,
(2)请你为学校的这次主题活动设计几种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一:举办“我与名著之间的故事”交流会
活动形式二:
活动形式三:
(3) 阅读下列三则材料, 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 大哲学家黑格尔读书时养成了一个独特的习惯, 就是无论在哪儿读过的东西, 他都要在活页纸上认真地做摘录, 然后把摘录加以分类, 放进贴有标签的文件夹里。这样不管需要用到哪一条摘录,都可以马上拿到。长年累月地广泛读书, 细水长流地做读书摘录, 黑格尔的知识越来越丰富。
材料二 毛泽东同志在学生时代就勤写笔记。他每次去图书馆,必定带上三件物品:地图、字典、笔记本。读书时,凡学到自己需要的知识,就立即记在笔记本上。
材料三 上海有一位青年, 十分重视摘录, 他的摘录笔记本多得不可胜数。他每天上午总是伏在一张宽敞的书桌上写作, 身旁堆满了笔记, 下午到图书馆去,从大量报刊上摘录自己所需要的资料。注重知识的积累,为他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他最终成了年轻的小说家。
探究结果:
(4) 探讨读书方法。
甲同学: 网络时代, 信息量很大, 可以看的书很多,但是,面对茫茫书海,我们不知从何下手。
乙同学:我们现在太忙了,要做那么多题目,哪有时间读课外书
丙同学:我们读过很多书,但读后很容易忘记,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多。
请你针对以上发言 , 给在场的校长和同学分别提一条建议, 注意语言的得体。
向校长提建议:
向同学提建议: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
11.阅读回答各小题。
黄蜂之死
①到了霜降的时候,黄蜂陆续坠落了。一只又一只,总是不断地出现。却又不会大批地同时死亡,有时候前面就蠕动着一两只。
②秋日的阳光温厚无力地照耀着,像摊开四肢时缓缓输送的血脉。秋的日子将尽,前面似有一堵无力逾越的无形的墙,在秋风的驿马来往传送急件的时候,挡住了那些没有办好移民证件的小生命。
③黄蜂的家族里,大部分没有办好移往冬天的手续。我听见一个细嗡嗡的声音说:生活着多么好啊!但是我们,只有一死了。我听见了这声音,见它像一个打秋千的小孩一样紧紧抓住枯叶,然后落在一片宁静的秋天里。 秋天的阳光罩住这个小小生命,仿佛舞台的灯光罩住一个即将谢幕的芭蕾舞演员,它的翅膀像裙子般垂落,透明地遮住它的小身躯,身躯在阳光下异样地鲜明美丽。
④那样的金黄上印着那样的黑纹,仿佛是出自名家之手的套色版面,那金黄应该是晚热的玉米颗粒的黄,浸透了阳光的纯金之色,而那黑纹斑,却是无月之夜的浓黑。 这两者套印在它的身上,就是昼与( ),( )和峻厉,生命与死亡,无限与短暂。
⑤它蠕动,欲飞,颤抖,然后停住,仿佛它已经明了生命的期限似的,开始整顿自己,用毛茸茸的两只小手收拾整理自己的触须,像吕布拨弄两根长长的花翎那样,认真而又骄傲。那是两根多么漂亮的触翎啊,它捋着它,一遍又一遍,如同一个清洁的爱美的人儿。
⑥小家伙!你原来是如此自爱呢!
⑦从春天到夏天,它们天天从我们的头顶、脸前飞来掠去。人无伤害之心,蜂子也决不主动攻击,连误会也没发生。相安无事之下,我忽然发现了这些小家伙是非常有灵性,非常善解人意的,它们仿佛看得见你的心里没有存着歹意。
⑧后来,我越看越觉出它们的可爱、团结、忙碌,甚至把观察它们的活动当做了我每天的乐趣。金色蜂群仿佛是阳光锋芒变幻孵化而出的生命,连同那嗡嗡的声音也像是夏日阳光的声音呢……这些一粒一粒飞翔的小光芒啊!
⑨再后来,就是寒露、霜降了。它们挣扎在季节的墙边,坠落在时限的海关前,无限珍惜,异常温柔。它们当中没有一个使用过上天配发给自己的有毒的箭。
⑩我听见这些陆续坠落的小生命说:生活着多好啊!但是我们,只有一死了。
(有删改)
(1)
【任务一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
结合语境,补全画波浪线句子中的反义词。
这两者套印在它的身上,就是昼与 ______ , ______ 和峻厉,生命与死亡,无限与短暂。
(2)
品味第③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说说其表达效果。
秋天的阳光罩住这个小小生命,仿佛舞台的灯光罩住一个即将谢幕的芭蕾舞演员,它的翅膀像裙子般垂落,透明地遮住它的小身躯,身躯在阳光下异样地鲜明美丽。
(3) 【任务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有人从“生活着多么好啊!但是我们只有一死了”中读出了黄蜂的悲观和绝望,你读出了什么?请结合内容简要说说。
(4) 面对那些陆续坠落的小生命,请你以作者的口吻说一段话。(不少于80字)
你们这些小家伙, ______
12.【探散文魅力】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搁浅的鲸鱼
〔美〕珍·尤伦
①1971年9月,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们急匆匆地在沙丘上走着。马丁是因为练篮球。乔希是因为补习数学。我是因为写一篇关于我们州的报告。就这样,我们错过了最后一班校车,只好走回家。
②我们到了能望到海岬对面的大湾处,看到了我家的房顶,以及海上不远处我家的船,看来爸爸已经打完鱼,正往家开呢。落潮了,所以他也在急着往回赶。两个哥哥围着我一边转圈,一边用我的名字编歌唱:“莎莉,莎莉,在小巷里……”所以,只有我在朝前看,并且最先发现了它。
③前方的沙滩上,有一个灰色的大家伙,在渐渐干涸的沙滩上像一座隆起的小山。我们这儿是缅因州,沙滩上到处是大圆石,可那不是石头。
④“快看!”我指着那边大喊。
⑤两个哥哥立刻转过身,看见了我看到的东西:那是一头搁浅的鲸鱼,侧躺在那里,退潮的海水离它已经太远了,所以,它没办法自己回到水里去。
⑥我连跑带滑冲下沙丘,卸下书包,脱掉鞋子和毛衣,把书包和鞋子扔在沙滩上,朝大海奔去。
⑦当我终于跑到海水边时,我把毛衣浸了进去,直到它吸足海水。海水激了我一下,太凉了。
⑧我跑向鲸鱼,鲸鱼散发着恐惧和深海的气息。我拧出毛衣的水,淋到鲸鱼的身上,然后,把湿毛衣摊开放到它眼睛下面。两个哥哥也紧跟着赶到了海边,他们把毛衣浸满水,跑回来,把湿毛衣放到鲸鱼的尾巴和鳍上。鲸鱼的眼睛,有自行车轮那么大,转向我们,看上去像是在哭泣。眼前有整整一海洋的水,可我担心这还不够。
⑨“我们需要帮助。”我说。乔希撒腿就跑,有个紧急救援电话,就在往镇子去的海滩半路上,接电话的警察说,他会给海岸警卫队打电话,可他们需要二十分钟才能赶到。我们只能一次又一次地用一件毛衣、两件毛衣给鲸鱼淋水。
⑩救援的人乘一辆蓝色大露营车赶来了,后面跟着三辆客货两用车。月亮刚开始爬上地平线,九个男人和一位叫伊芙的女士从这几辆车上跳下来。
“干得好,孩子们!”一个男人喊道,尽管我们并没有做那么多事。然后,男人们开始朝着退潮的方向,来回摇晃、推动鲸鱼的身体。马丁和乔希也一起帮忙。伊芙摇了摇头,对我说:“这是海中巨兽,他们推不了多远。”她说得对。他们连一寸都没推动。而且,当他们不再摇晃鲸鱼时,海水退得更远了,而且鲸鱼甚至比他们还疲惫。
乔希走回来,站到我身边。他的眼里含着泪。我没哭。我气得哭不出来。我气大海的无情,那么着急退潮。我气我们的胳膊太短,而鲸鱼的身子又那么长。我气我们没有船,没有绞车,也没有长绳子,不能把鲸鱼拖回大海。我气,气所有的一切。
大人们不停地提着水,用海岸警卫队卡车上的大铁桶,还有露营车上的盆盆罐罐:可这些都还不够。伊芙开着露营车去镇上,带回了三明治和汽水。后面还跟来好几辆车,都是来帮忙的——他们自己这样说。人们吃喝起来,就像是一次聚会。
我抿了一口乔希的汽水,然后回来对着鲸鱼的眼睛说话,仿佛那是它的耳朵。我告诉鲸鱼,它是多么美,多么强壮,我们会多么想念它,不论接下来发生什么。
然而,终于,就在太阳快落下的时候,鲸鱼终于闭上了它的大眼睛。它长长地吁出一口气,好像一股吹回大海的风。这气息闻上去就像海藻,像爸爸捕虾笼里的龙虾,像码头上已经开膛破肚的鱼。然后,它走了,就这样走了。我奇怪,为什么那头鲸鱼活着的时候那么大,当它死去的时候突然就显得小了很多。一点儿都讲不通,可事实就是如此。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拉着乔希的手,或者,是他拉着我的手。马丁小跑在我俩前面,去告诉妈妈我们正回来,还有为什么会这么晚。这么晚才回家,爸爸都可以揍我们一顿了,可是他只是用胳膊搂着我们说:“没事,孩子们,没事。”
就在这时,海岸警卫队的人来了。他给了我们每人一枚棕色的奖章,奖章的一面画着一头鲸鱼,另一面画着海浪。就这样,鲸鱼死了,我们成了英雄。可不知怎么,我还是很生气。我把奖章丢进抽屉里,再也没有拿出来过。
我宁愿眼都不眨,马上把这枚破奖章交回去,只要能看到那头老鲸鱼再活过来,快乐地游向大海,喷气孔里喷着水柱,尾巴击打着水面,黑色的眼眸闪闪发光。我宁愿永远把奖章还回去,只要能让我再看见它一次,看着它游向大海深处,竖起尾巴,潜入深海。自由自在。
(1) 【故事·概括】
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们)”遇到了一头搁浅的鲸鱼,想努力帮助它回到海里,“我”的心理也随之变化。请你阅读故事,完成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故事·赏析】结合语境品味文中画线语句,说说其表达效果。
(3) 【故事·理解】作者为何多次写到“我”关注“鲸鱼的眼睛”?请结合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4) 【故事·感悟】
故事结尾写了“我”的心声。阅读文章第 段,结合文本内容和【链接材料】,谈谈你对故事主题的认识。
【链接材料】
大自然是广袤无边并充满许多奇迹的。她还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故事。有些故事的结局是愉快的,有些是不愉快的——但是,大自然是生生不息的。要站在大自然的一边,尽你所能帮助她。(珍 ·尤伦给中国读者的寄语)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45分。
13.请以“坚持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说真话,书真情,忌抄袭。③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要正确地读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在日常的学习阅读中也要注意多积累,丰富自己的字词量,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才能在实际的读写运用中避免错读错写。
【解答】
A有误,“贮蓄”的“贮”应读作“zhù”;
B有误,“花团锦簇”的“锦”应读作“jǐn”;
C正确;
D有误,“随声附和”的“和”应读作“hè”。
故选C。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辨析。虽然有比喻词“仿佛”,但是没有本体和喻体,所以不是比喻,结合“闭了眼”看出应该是想象。故C错误,选C。
3.【答案】B
【解析】“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合称。
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A有误,《动物笑谈》一文的作者是奥地利人,故选A。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ABD使用正确。
C.使用有误,不求甚解:意思是指只领会全文大意不在字句上过分追究,与句中“反复仔细地阅读”意思相矛盾。
故选C。
6.【答案】(1)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2)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3)狼亦黠矣 而顷刻两毙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只要平时既注意记忆、积累,又能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解答本题并不难。名句默写题答题时要认真细致,务必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需要注意“渝州”的书写。
7.【答案】(1)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何当共剪西窗烛
(3) 一夜征人尽望乡
(4)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5)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解析】略
8.【答案】【小题1】
A A
【小题2】
黠 惩
【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
2.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
9.【答案】【小题1】(示例)孙悟空不被白骨精几次三番的变化所迷惑,也不顾忌师父念紧箍咒,打死了白骨精。
【小题2】(示例)而是要你在平凡的岗位上、日常的生活中,拥有一颗成为英雄的心,并做好力所能及的事。
【解析】1. 略
2. 略
10.【答案】(1) 读书让思想变得深邃(或: 读书让阅历变得丰富: 读书让人生充满智慧)。
(2)举行读书报告会 举行“我爱读书”征文比赛(或:办一期介绍名著的黑板报)
(3)无论是哲学家,还是政治家,乃至一个普通人,要想将点滴的阅读积累变成浩瀚的知识, 就必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持之以恒的阅读信念。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一个人的成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意对即可)
(4)示例: 尊敬的校长, 我们建议学校开设专门的阅读课,以便我们有更多的阅读时间。
示例: 同学们, 我们读书时一定要有选择。经典名著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和历史的筛选, 我们应从阅读经典名著开始。
【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拟写宣传标语要求做到:语言既通俗易懂又亲切感人;采用有鼓动性的陈述句或感叹句;采用对比、比喻、拟人、排比等常见的修辞手法;内容上既要紧扣主题,又要能营造气氛,调动大家的参与性。如:读书让思想变得深邃(或: 读书让阅历变得丰富;读书让人生充满智慧 )。
(2)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步骤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学生要积极参加语文实践活动,掌握设计活动方案、设计活动步骤的基本方法。解答本题注意要围绕“我爱读书, 营造书香校园”主题,活动步骤要合乎逻辑,表述清楚。如举行读书报告会;举行“我爱读书”征文比赛(或:办一期介绍名著的黑板报)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材料的能力。这类题型,先读懂材料,再抓住材料中的关键性词语或句子来答题即可。通过分析可知,探究结果是:无论是哲学家,还是政治家,乃至一个普通人,要想将点滴的阅读积累变成浩瀚的知识, 就必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持之以恒的阅读信念。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一个人的成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意对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提建议的能力。提建议时,要注意活动的主题、建议的对象,再根据题目要求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答题即可。注意提建议的对象。如向校长提建议示例:尊敬的校长,我们建议学校开设专门的阅读课,以便我们有更多的阅读时间。向同学提建议示例: 同学们,我们读书时一定要有选择。经典名著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和历史的筛选, 我们应从阅读经典名著开始。
11.【答案】【小题1】夜 温柔
【小题2】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黄蜂死亡前的样子,突出了它鲜明美丽的特点,抒发了作者对黄蜂的喜爱与怜惜之情。
【小题3】因为黄蜂在生命的最后关头,表现出爱美、认真而又骄傲的特点。所以,我从“生活着多么好啊!但是我们只有一死了”中读出了黄蜂认真而又骄傲的生命态度。
【小题4】活着时,你们可爱、团结、忙碌,有灵性,又非常善解人意,仿佛看得见我的心里对你们没有存着歹意,每天都会带给我无限的乐趣;面对死亡,如此珍视自己的美丽,如此镇定自爱,你们让我明白了既然必须死亡,那就死得足够认真而骄傲!
【解析】1. 本题考查情景补写。要求根据语境,补写反义词。根据“这两者”所指的“那样的金黄上印着那样的黑纹”内容,可知,“昼”形容的是“那样的金黄”带给“我”的明亮之感,因此,需补写的反义词就是形容“那样的黑纹”带给“我”的黑暗之感,所以,答案为“夜”;“峻厉”是形容“那样的黑纹”的冷冽特点,因此,它的反义词是形容“那样的金黄”的温柔特点,所以,答案为“温柔”。
2. 本题考查句子评析。这句话把黄蜂的“小小生命”比作“一个即将谢幕的芭蕾舞演员”,把它的翅膀比作“裙子”,细致生动地表现了黄蜂死亡前的样子,突出了它鲜明美丽的特点。语言深情优美,抒发了作者对黄蜂的喜爱与怜惜之情。
3. 本题考查句子的含义。根据“仿佛它已经明了生命的期限似的,开始整顿自己,用毛茸茸的两只小手收拾整理自己的触须,像吕布拨弄两根长长的花翎那样,认真而又骄傲。那是两根多么漂亮的触翎啊,它捋着它,一遍又一遍,如同一个清洁的爱美的人儿”和“小家伙!你原来是如此自爱呢”可知,黄蜂在生命的最后关头,表现出爱美、认真而又骄傲的特点。所以,我从“生活着多么好啊!但是我们只有一死了”中读出了黄蜂爱美、认真而又骄傲的生命态度。
4. 本题考查情景补写。根据文中对黄蜂死亡前的细致描写,结合关键词句“小家伙!你原来是如此自爱呢”“我忽然发现了这些小家伙是非常有灵性,非常善解人意的,它们仿佛看得见你的心里没有存着歹意”“我越看越觉出它们的可爱、团结、忙碌,甚至把观察它们的活动当做了我每天的乐趣”“无限珍惜,异常温柔”可知,作者对黄蜂充满了喜爱、怜惜、赞美之情。
12.【答案】【小题1】
示例:(1)“我”很担心
( 2)大人们摇晃、推动鲸鱼,但没有任何效果
(3)“我”和鲸鱼说话,但它终于闭上了眼睛
【小题2】
示例:画线语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鲸鱼死亡时长吁出的气比作吹回大海的风,将气息的味道比作海藻、捕虾笼里的龙虾、开膛破肚的鱼的味道,写出身躯庞大的鲸鱼在死亡面前与其他渺小的事物并无区别,突出鲸鱼死时的凄凉惨淡,表达“我”内心因不能帮助鲸鱼脱困的悲伤失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小题3】
示例:“眼睛”透露着鲸鱼生命的讯息,关注它的眼睛就是关注它的情绪变化和生命状态。“我”在鲸鱼“自行车轮”般的眼睛里看到它对生的渴望,表达“我”的担忧;“我”通过对“眼睛说话”,表达对鲸鱼的赞美之情;鲸鱼“闭上眼睛”,代表着生命的消逝,流露出“我”的感伤与悲痛;“黑色的眼眸”暗含着“我”的希冀。作者通过写“我”对鲸鱼眼睛的关注,既展现了鲸鱼由生而死的过程,也传递出一个纯真的孩子对自然、对生命的关爱之情。
【小题4】
示例:文章讲述了一个不愉快的故事。“我”与哥哥们在放学路上偶遇一头搁浅的鲸鱼,极力营救,但鲸鱼最终还是死了。文中的“我”与自然是紧紧站在一起的,“我”感受着鲸鱼的渴望与痛苦,最后因为善举成了“英雄”,这是对“我”行为的肯定与褒扬。“我宁愿永远把奖章还回去”的心理彰显了“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的理念。故事赞美了孩子对待生命的无功利态度,启示我们要心怀善意,善待生命,热爱自然,帮助自然。
【解析】1. 略
2. 略
3. 略
4. 略
13.【答案】略
【解析】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