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教案+课件+检测(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教案+课件+检测(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5-11-29 17:24:19

文档简介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作为化学教师,要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重加强社会实际生活与化学教学的联系,努力使化学教学内容社会化、生活化。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化学学科知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实例,引入化学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添新鲜感,有利于化学知识的巩固、深化和能力的培养。
在学完这一单元后,很多学生反映,酸和碱这一单元,感到学起来比较困难,一些知识没有理解,习题不会做,甚至有的学生对化学产生了厌学心理,如何复习好这一单元,消除学生的这些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轻松的迎接中考。我以真实的生活为基础,设计了这节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教学主线的专题复习课,涉及了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浓硫酸的稀释、酸碱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等基础知识,通过精心创设的生活情景,使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知识,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温故知新,让学生体会到中考方向,检验学习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让化学走进生活”的化学教学理念。
二、 教法与学法分析:
1、教法:系统归纳、 教师点评、 多媒体辅助教学
2、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讨论、小组竞赛
三、教学准备:1、导学案 2、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语:
酸和碱是两类不同的重要物质,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酸和碱是中考化学的必考点,在中考中占居了很大比重。
学生认真体会。
简单的导入,让学生明确本单元在中考中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提出课堂活动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成员认真思考、团结协作完成导学案所包含的酸和碱的相关知识,温故知新、共同提高。
2、各组组长负责组织本组同学在限定时间内展开充分讨论,科代表作好记录,最后评选课堂之星。
要求学生认真学习课堂活动要求。
目的是对合作学习进行有效地指导和调控,利于课堂节奏紧凑有序,且高效。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便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活动一:欣赏歌曲,解读歌词,明确复习目标。
以学生熟悉的《青花瓷》为切入点,引入酸和碱的学习。解读歌词里包含的大量化学知识,吊足学生的胃口。总结知识点,明确复习目标。
学生发表欣赏歌曲后的见解。
通过歌词小组展开讨论,总结酸和碱的相关知识。明确本节课复习目标。
在化学课上能听到《青花瓷》熟悉的旋律,学生们一定会很兴奋。通过歌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回忆。使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老师创设的情景中去,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活动二:总结酸和碱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针对“酸和碱的知识”设置了四个讨论题,这四个问题紧紧围绕课本基础知识依次展开。
【问题一】在放置酸类药品的橱柜里有两瓶失去标签的药品,分别是浓硫酸和浓盐酸,不用任何试剂,你能把两者区分开吗?
【问题二】在放置碱类药品的橱柜里有两瓶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如何把两者区分开?
【问题三】慧眼识“陷阱”:你是聪明的喜羊羊吗?请你找出“陷阱”。
【问题四】现在实验室中有甲、乙两瓶稀硫酸和稀盐酸,李洋同学想知道哪种酸的酸性强?你能帮他解决吗?
学生通过对四个问题的讨论,分析归纳出:
一、常见酸的物理性质;
二、常见碱的物理性质;
三、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四、溶液酸碱度是表示法——pH)
1、紧密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灵活应用。
2、挖掘出生活中与课本知识相关的信息,努力做到“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新课程教学理念。
3、突出重点、难点。
活动三:典例分析,中考衔接:
两道近几年的中考题,pH与浓硫酸的腐蚀性以及稀释等基础知识。
1、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进行相互交流作答。
2、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组内同学互相检查批改,共同提高。
1、学以致用,同时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
2、使学生对中考有所认识,增强对中考的信心.
?
活动四:课堂小结:
简单梳理本课的基础知识,以“爱生活、爱化学”作为本课的结束语。
学生回顾反思:
自己看导学案,同桌交流:
学完本节课的收获
简单的内容复习并不局限于简单的整理旧知识的过程,只要我们用心去思考,在我们学过的知识领域里,还有很多等待我们去挖掘的秘密。
活动五:课堂达标检测:
(见达标检测题)
1、教师进行巡视。
2、教师课件展示答案,对检测发现的问题,进行规范解答。
1、学生独立完成后,针对检测答案,小组长对本小组成员进行评价。
2、对检测发现的问题,要在组内充分讨论。
针对本节课精心设计了课堂达标检测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达到巩固提高的目地。
附:板书设计(见下图):
附:
《常见的酸和碱》——导学案
【复习目标】:
知识目标:1、认识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
2、学会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3、认识酸碱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能力目标: 对酸碱知识归纳、拓展及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理念。
【重点、难点】:
1、掌握常见酸碱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正确书写酸碱的化学方程式。
3、对酸碱知识归纳、拓展及应用能力。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归纳、巩固练习
【导学过程】:
【问题导学】
【问题一】 在放置酸类药品的橱柜里有两瓶失去标签的药品,分别是浓硫酸和
浓盐酸,不用任何试剂,你能把两者区分开吗?
(学习方式:学生各抒己见 )
【交流与展示】:(温馨提示:展示之星 ★)
【知识归纳】:通过以上练习我能归纳出:(一、常见酸的物理性质)
?
浓盐酸
浓硫酸
颜色、状态
?
?
打开试剂瓶后的现象
?
?
气味
?
?
密度
?
?
【思考与交流】:如何稀释浓硫酸?下列有关浓硫酸的稀释正确的是( )

A B C D
【问题二】在放置碱类药品的橱柜里有两瓶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氢氧化钠
和氢氧化钙,如何把两者区分开?
【交流与展示】:(温馨提示:展示之星 ★)
通过以上练习我能归纳出:(二、常见碱的物理性质)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俗称
?
?
颜色、状态
?
?
露置在空气中的现象
?
?
溶解性
?
?
腐蚀性
?
?
【问题三】慧眼识“陷阱”:你是聪明的喜羊羊吗?(温馨提示:聪明之星 ★★)
《喜羊羊与灰太狼》
不好,美羊羊和沸羊羊在回家的路上遇到麻烦了……灰太狼在好多路上挖了陷阱,来捉美羊羊和沸羊羊。不过聪明的喜羊羊找到了灰太狼丢的地图,而且发现灰太狼将美羊羊设为盐酸,沸羊羊设为氢氧化钠,“陷阱”就是与它们反应的物质…
请你找出“陷阱”,并在下列表格中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美羊羊(盐酸)
沸羊羊(氢氧化钠)
陷阱一
陷阱二
陷阱三
陷阱四
【交流与展示】:(温馨提示:展示之星 ★)
通过以上练习我能归纳出:(三、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在空格中填上相应的物质类别)

( )

【问题四】现在实验室中有甲、乙两瓶稀硫酸和
稀盐酸,李洋同学想知道哪种酸的酸
性强?你能帮他解决吗?
【交流与展示】:(温馨提示:展示之星 ★)
通过以上练习我能归纳出:(四、溶液酸碱度是表示法——pH)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溶液的酸碱度常用 来表示,pH的范围通常在 之间。
测定pH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 。
pH=7时,溶液呈 性。
pH<7时,溶液呈 性,pH越小,酸性越 。
pH>7时,溶液呈 性,pH越大,碱性越 。
【考题探析】:联系实际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见课件图片)
【典例解析】
(温馨提示:抢答之星 ★;书写之星 ★)
典例一:
小红在做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时,她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烧杯中溶液的pH变化图像如下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
典例二:
构建知识网络,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右图是盐酸与不同类别物质之间反应的知识网络。
(1) 图中M应为 类物质。
(2) 写出一种金属能与盐酸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 。
(3) 盐酸能与碱反应的实质是盐酸中的 (写符号)与碱中的OH反应生成H2O。
(4) 用盐酸除铁锈(主要成分Fe2O3)的化学方程式是 。
【回顾反思】:(自己看导学案,同桌交流)
学完本节课,我的收获是: 。
《常见的酸和碱》——课后巩固提升作业
班级: 姓名: 等级:
1、在下表的空格内写出相应的物质名称或化学式,并指出物质的类别(单质、氧化物、酸、碱、盐):
物质名称

氧化镁
硫酸
化学式
Cu(OH)2
FeCl3
物质类别
2、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碳酸钠和稀盐酸  B、氢氧化钠和稀硫酸
C、烧碱溶液和二氧化硫  D、锌和硫酸铜
3、熟石灰的主要化学成分是______(填化学式),它是由_____与水反应得到,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熟石灰制成的石灰浆粉刷墙壁,过几天就变得白而坚硬,其变化过程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小明同学用图l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
(即NaOH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l)为了验证反应①,小明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
NaOH液中,溶液变成 色。
(2)依据反应②说明NaOH必须密封保存,否则
在空气中要变质,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3)小明用微观示意图(图2)来说明反应③的发生,
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 。
从该图可以看出,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微观
粒子有 。
(4)为了验证反应④能够发生,你选择的物质是 。
A.Na2CO3 B.HCl C.CuSO4 D.NaCl
《常见的酸和碱》-----达标检测
班级: 姓名: 等级:
1、下列物质中,不需密封保存的是( )
A.浓硫酸 B.氢氧化钠 C.大理石 D.澄清石灰水
2、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单质、氧化物顺序排列的是( )
A.H2SO4 Na2O C CO B.Mg(OH)2 CuSO4 C CO2
C.KOH HNO3 O2 SO3 D.HCl NaOH O2 P2O5
3、关于酸和碱的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盐酸不能洗掉盛石灰水后留下的白色固体
B.用盐酸可洗掉试管里残存的红棕色氧化铁
C.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原因是它们与活动金属反应有氢气产生
D.碱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原因是它们都能与空气了中的二氧化碳反应
4、向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完全中和时为止,溶液的pH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
?
?
5、向盛有10mL稀盐酸(其中滴有少量无色酚酞试剂)的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用pH计(测pH的仪器)测定溶液的pH,所得数据如下。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mL
0
2
4
6
8
10
12
14
烧杯中溶液的pH
1.1
1.2
1.4
1.6
2.0
7.0
11.0
12.2
(1)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 mL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2)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13mL时,溶液显 色。
(3)当烧杯中溶液的pH=1.4时,溶液中的溶质有哪些? 。
课件26张PPT。《常见的酸和碱》星光课堂,
秀出你的风采!知识目标:
1认识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
2、学会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3、认识酸碱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能力目标: 对酸碱知识归纳、拓展及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理 念。
【重点、难点】:
1、掌握常见酸碱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正确书写酸碱的化学方程式。
3、对酸碱知识归纳、拓展及应用能力。复习目标在《青花瓷》
优美的旋律中我想起了化学知识……化学版《青花瓷》中所包含的化学知识氢氧化钠盐酸的性质酸碱指示剂化学版《青花瓷》中所包含的化学知识氢氧化钙用途pH试纸浓硫酸稀释一、常见酸的物理性质:一、常见酸的物理性质:(思考)如何稀释浓硫酸?无色液体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常用浓盐酸(37%~38%)
1.19g/cm3在空气中形成白雾无味常用浓硫酸(98%)
1.84g/cm3没有白雾出现二、常见碱的物理性质:《喜羊羊与灰太狼》
不好,美羊羊和沸羊羊在回家的路上遇到麻烦了……
灰太狼在好多路上挖了陷阱,来捉美羊羊和沸羊羊。不过聪明的喜羊羊找到了灰太狼丢的地图,而且发现灰太狼将美羊羊设为盐酸,沸羊羊设为氢氧化钠,“陷阱”就是与他们反应的物质…CO2CaCO3哪条路回家才不会羊入狼口呢
??①②③④⑤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①Fe + 2HCl = FeCl2 + H2↑
②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③NaOH + HCl = NaCl + H2O
④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NaClNaOH?①②③④找出几条路中灰太狼的陷阱
?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①2NaOH + CO2 = Na2CO3 + H2O
②NaOH + HCl = NaCl + H2O
③CuSO4 + 2NaOH = Cu(OH)2↓+ Na2SO4
三、酸和碱的化学性质:酸金属金属
氧化物盐碱非金属
氧化物指示剂中和反应四、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碱性增强酸性增强溶液的酸碱度常用_____来表示, pH的范围通常为_____ 。测定pH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_____ 。pH=7,溶液呈____性
pH<7,溶液呈____性, pH越小,酸性越___。
pH>7,溶液呈____性, pH越大,碱性越___。我来归纳:溶液的酸碱度常用_____来表示, pH的范围通常为_____ 。测定pH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_____ 。pHpH=7,溶液呈____性
pH<7,溶液呈____性, pH越小,酸性越___。
pH>7,溶液呈____性, pH越大,碱性越___。酸中碱强强pH试纸我来归纳:0~14例1: 根据下表判断,肉类变质过程中酸碱性的变化趋势是( )
A、酸性变弱
B、酸性变强
C、酸性不变
D、碱性变弱A抢答喽!·广东专用例2:小明用下列微观示意图来说明中和反应的实质,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2SO4+2NaOH===Na2SO4+2H2O典例解析温馨提示:书写之星抢答之星【课堂小结】达标检测答案1、C
2、D
3、B
4、B
5、(1)1O
(2)红
(3)NaCl、 HCl
作业:
1、完成《行知天下》P117-120
第1、2、3、4、6、8、10习题。
2、完成“校本作业”——课后巩固提升。
爱生活 爱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