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处方中的化学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处方中的化学
科目
化学
教学对象
九年级学生
设计者
王炜
课时
1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型
实验型复习课
一、教材内容分析
“酸的化学性质”是初中化学“身边的化学物质”主题下,常见的化合物中的知识,是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和命题的热点。本节课作为一节创设真实问题情境下的实验复习课,在内容上以酸的化学性质为主线,突出复分解反应及其实质这一重难点,将教材中酸、碱和盐的化学性质有机整合,是学生第一次用实验的方法复习和概括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对学生后期复习“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具有重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和学习,对学生巩固知识、培养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乃至形成良好的学科理念和情感,都有重要的作用。
在新授常见的酸及酸的化学性质时,学生知道柠檬汁、苹果汁等显酸性,理论上能与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碳酸盐等反应,但实际上真的能否反应,反应的现象与推测的是否相同,学生模糊不清。后来在习题中又经常遇到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氢氧化铝和碳酸氢钠的治疗原理和疗效分析,学生对胃酸过多且患有胃溃疡的病人不宜服用碳酸氢钠的原因总理解不好。于是我们想到以“处方中的困惑”为情境,考虑高中化学中也有苹果酸的知识,决定以苹果为线索,通过两个实验探究的设计,复习酸的化学性质,解决上述学生的两个“模糊点”。这是本课题提出的背景。
本节课是我们对初中化学下册课本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进行的整合和优化设计,主要围绕酸的化学性质展开,包括酸与指示剂的反应、酸与活泼金属的反应、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酸与碱的反应和酸与碳酸盐的反应,教学内容分两部分:一是尽可能多的设计实验方案证明苹果汁显酸性并分组动手探究;二是动手探究比较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及其反应原理。同时还涉及到实验室中苹果汁的制法、井穴板等微型实验仪器的使用及优点、从微观角度分析复分解反应发生的实质等知识。在设计上以学生在处方中的困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学生熟悉的苹果引入,并始终以苹果为贯穿课堂的线索,分两段对问题展开分组探究,在学以致用中拓展到生活中柿子脱涩的方法及蕴含的化学原理,充满趣味性和浓浓的生活气息,体现了“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学科理念。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已学过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和复分解反应及其实质,这为本课打下了知识基础;同时生活经验得知苹果汁显酸性,应该具有酸的化学性质,但实验中是否真是这样学生不很确定,同时氢氧化铝和碳酸氢钠都能治疗胃酸过多,但原理是否相同,有什么区别,学生又很模糊,这也是点燃学生探究欲望的起点。且此时的学生渴望利用实验进行学习,也形成了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学习了科学探究的方法,能进行简单的实验方案设计和探究,但对诸如“如何设计实验证明溶液显酸性”仍似是而非,对苹果汁等酸性果汁能否真的与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碳酸盐等反应持不确定看法。同时平日学生已接受微型化学实验的理念,但从未进行过体验;在课本中学过自制酸碱指示剂,这为自制苹果汁做好了实验准备,但课前需让学生做好复习。本节课在学完酸碱盐后授课,顺应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需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能很自然的融入课堂。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
能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来鉴别苹果汁显酸性;
通过实验探究,明确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以及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并做到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3.通过对苹果汁显酸性以及模拟治疗胃酸过多等实验方案的设计与探究,训练学生熟练地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实验探究能力;
过程与方法:
亲历科学探究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和表达,并初步分析实验现象,获取证据继而得出结论;
在探究过程中,做到主动与他人交流、讨论,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人团结协作,共同完成探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设计、评价实验方案的能力和运用对比实验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进一步发展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及健康的密切关系,体会化学的价值和重要性;
2.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严谨认真地科学精神。
四、重点与难点
1.能说出酸性溶液的验证方法,并用图示等形式正确归纳酸的化学性质,做到准确书写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重点)
2.知道科学探究的过程,正确设计实验方案来鉴别苹果汁显酸性和比较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及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做到规范熟练地完成实验操作,正确描述实验现象,获取证据继而得出结论;(重难点)
突破措施:创设真实且符合学生认知起点的问题情境来引入教学,并通过具体的两个实验探究,让学生体验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过程并分享、总结实验结果,从而在愉悦、民主的学习氛围中达成学习目标,突破重难点。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创设真实问题情境组织教学:先后播放自录两个视频:“望果兴叹”和“处方中的困惑”。
2.以学生为主体。(在真实生活情境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3.开展科学探究:(1)探究苹果汁显酸性;(2)探究比较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及其反应原理。
一是激励学生先自主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再小组交流完善,班中达成共识。
二是组内合作的流程为:
小组分工---组内交流——选择方案---动手实验---得出结论---填写报告单。
4.教师点拨与演示:
(1)实验方案设计的思路和方法;(2)最佳实验方案选择的依据;(3)用自制教具模拟演示胃内碳酸氢钠片反应实验。
5.学以致用:柿子脱涩法蕴含的化学原理。
6.请你来检测:(密切联系生活和本节内容的两个题目,利用导学案和课件来展示)
根据本课内容的设计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采用的教法有:
实验探究法、启发法、对比法、归纳分析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学法是:科学探究法、实验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等。
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学环境要求:
化学实验室或教师均可,多媒体展示设备等
资源要求:
1.实验仪器:研钵、纱布、盛苹果汁的小烧杯、放滴管的烧杯、药匙、滴管、井穴板、镊子、砂纸、玻璃片、废物回收容器、抹布;
2.药品:镁条(Mg)、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碳酸氢钠粉末(NaHCO3)、氢氧化钠溶液(NaOH)、pH试纸、生锈铁钉、去皮苹果块一包;
3.导学案、自制教具等
多媒体资源选择:
1.让学生参与自录的两个视频:“望果兴叹”和“处方中的困惑”。
2.自制苹果汁的各种自拍图片;
3.授课过程中用到的相关课件设计。
七、教学过程(注:导学案及教学图片附后)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创设生活情境,引入课题:
师述:关注生活,体验化学,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化学课堂!有句老话说:“每天一个苹果,医生远离我”。苹果以好吃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备受我们的喜爱,尤其对咱们烟台的苹果,更是赞不绝口(课件展示图片),这不,有人正为不能吃苹果而郁闷呢?
播放情景剧视频:“望果兴叹”。
师述:看了上述片段,你认为吃苹果为什么会加剧该同学的病情?
听教师对苹果的讲述。
观看情景剧视频:“望果兴叹”。
口答“吃苹果为什么会加剧该同学的病情”?
课件展示:苹果的各种图片,目的是强化视觉认识,烘托教学效果
应用情景剧视频:“望果兴叹”,进行真实生活氛围的营造,体现“化学来源于生活,且服务于生活”的学科理念。
问题导引,开展探究:
探究一:苹果汁的酸碱性
【实验方案设计思路的点拨】
结合上述学生的回答,展示图片与问题:苹果汁是什么性的?
追问:
根据酸的化学性质,如何设计实验来证明苹果汁显酸性?
展示课件:设计实验方案:证明苹果汁显酸性
师述:设计实验方案的总体思路是先考虑实验原理,再选择药品和仪器,最后按一定的步骤组成实验过程。
(追问)那么本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追问)本实验的主要步骤又有哪些?
(追问)咱们如何利用实验室条件制取苹果汁呢?
师评价并图片直观展示:对,很好的借鉴了自制酸碱指示剂的方法。
课件展示:苹果汁的制取图片
师结合课件图片进行点拨。接下来就是设计实验方案了
生口答: 是酸性的。
生口答方法。
生口答:利用酸的化学性质证明苹果汁显酸性
学生回答:1、自制苹果汁;2、选择药品和仪器设计实验过程
生口答;苹果先去皮切片,放入研钵中研磨,再用纱布挤压出汁液。
课件展示:设计实验方案:证明苹果汁显酸性
展示设计实验方案的总体思路,进行学法指导;
展示实验步骤,进行思维启迪;
展示苹果汁制取的图片,进行方法定位。
【设计实验方案】
1.个人独立设计实验方案
师述:下面就让我们大展身手,利用桌上现有的试剂和仪器,先个人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再组内交流,比比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设计得方案多!
并课件展示:可供选择的试剂和仪器。
教师巡视,并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个人先进行独立的思考,根据教师提供的试剂和仪器,设计实验方案并填写在导学案上。
可供选择的试剂:
镁条、生锈铁钉、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氢氧化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稀盐酸、pH试纸
可供选择的试剂:
小刀、研钵、纱布、小烧杯、细口瓶、药匙、玻璃棒、胶头滴管、井穴板、镊子、砂纸
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实验方案能力。
2.组内交流完善实验方案。
教师在巡视中及时进行言语评价。
个人完成后,小组长组织组内交流完善,达成共识。
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并进行实验方案的优化。
3.教师组织班内交流完善实验方案。
师:下面让几位同学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的实验方案,大家认真听,及时对他们没有想到的方案进行补充,看看我们能想出多少种实验方案。
教师在学生介绍的同时,及时评价,并板写学生选择的药品:紫色石蕊溶液、镁条、生锈铁钉、氢氧化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pH试纸。
并展示课件中的实验方案的填写。
3个小组代表介绍他们小组的实验方案,其他小组汇报他们总结的实验方案有几种。
让学生借助班中交流,形成多种实验方案,规范描述方法。并进行小组评价,激发小组合作的动机。
【实验方案的实施】
师述: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共产生了6种实验方案(师展示课件:实验方案的设计),收获可真不小!这些方案在实际操作中都能证明苹果汁显酸性吗?接下来就请每个小组选择2种你们最想探究的方案,开始今天的探究之旅吧!
不过老师在此还有一个问题:咱们如何利用实验室条件制取苹果汁呢?有没有学过类似获取植物汁液的操作?(生口答想法,师结合课件图片点拨自制苹果汁的方法,并点拨:用研钵研磨苹果块等大块物质时只能压碎,不能用研杵捣碎,苹果量不能过多,可随时添加研磨;)
【师述】另外,今天我们使用微型实验仪器井穴板来代替试管、烧杯等作反应容器(展示实物),提问:你能说出使用它的好处吗?生口答,师课件展示:可节约药品又便于实验的对比,大家要注意配合滴管使用;最后需要大家认真观察现象并及时记录,获取证据得出结论。
师述:好了,大家协力合作,完成好本次的实验探究!
学生结合课件倾听教师点拨注意事项。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探究。
先自制苹果汁,再利用井穴板为反应容器进行苹果汁显酸性的方法检验。
展示课件:实验方案的设计,帮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
课件展示四个注意事项及井穴板的优点介绍,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又让学生明确饰演的注意点和任务,渗透微型化学的理念。
【实验探究成果的展示与交流】
【最佳实验方案的选择与评价】
师述:下面让我们分享一下彼此的实验成果,说说你们小组实验中选择的试剂及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
6个小组分别交流后,师展示课件分享成果:“探究苹果汁显酸性”的图片与文字总结。
师并作实验评价:看到大家认真地开展实验并获得成功,我很高兴!但老师也希望同学们注意实验细节:如试剂用完后要及时并放回原处;玻璃棒、镊子,药匙等用前用后要及时擦洗等,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相信大家在后面的实验中会做得更好!
【师问】大家用6种方法探究了苹果汁显酸性,你认为哪些实验方案好?理由是什么?
【师小结】好的实验方案应操作简便,现象明显,有时还要考虑环保、节能等。大家不仅能设计实验方案,而且也学会了选择好的实验方案,真是不错!希望咱们同学再接再厉,在下面的学习中有更出色的表现!
6个小组代表分别交流实验方法及其现象和结论。
学生参与实验评价。
倾听实验中应注意得细节。
生口答:用指示剂、活泼金属等方法,并介绍理由。
通过实验方案成果交流和后续的实验评价,明确实验评价的原则,学会实验评价的方法。
过渡引入:
刚才大家利用酸的化学性质,用实验探究出了苹果汁显酸性。因此胃酸过多的病人应少吃苹果等酸性物质,但是一旦病情严重,光靠食疗是不够的,还得吃药,请看下面的视频,你能解答其中的困惑吗?
探究二: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品及反应原理: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播放视频:“处方中的困惑”
课件展示:两位同学的病历及处方单。(圈点:病症及对应的药品)
提出问题:两位同学的病历上都是胃酸过多,但处方中的药品为何不同?
师述:这就是处方中提到的两种药(展示药品:复方氢氧化铝片和碳酸氢钠片),两种药品治疗胃酸过多的原理是否相同?
追问:你做出该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师引导:大家想不想用实验来模拟一下两种药在胃内的反应呢?
学生观看视频和课件
学生口答:都是胃酸过多,但一个还有胃溃疡。
生口答自己的想法:氢氧化铝与胃酸反应是碱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碳酸氢钠与胃酸反应则是盐与酸之间的反应。
视频:“处方中的困惑”提供真实的生活场景。
课件展示:【探究二】和两份处方图片提供真实的问题情境。
【布置探究任务,体验成功】
请大家结合提供的药品和仪器,先个人思考实验方案的设计,然后小组内交流完善,达成共识后,再共同完成本次实验的探究吧!
提供的药品:复方氢氧化铝片(半片)、碳酸氢钠片(半片)、稀盐酸
提供的仪器:镊子、试管、试管架、火柴等
教师巡视查看和指导,并让两名学生板写两个化学方程式。
查看老师提供的仪器和药品,先个人独立设计方案,再组内交流后,开展实验探究。
两名学生板写两个化学方程式。
课件展示:
提供的药品和仪器以及实验方案表格
【交流展示,分享收获】
【师创新实验演示】
师述:刚才大家用实验模拟了两种药品与胃酸的反应,(课件展示实验设计图示:向井穴板中滴加稀盐酸),哪个小组来谈谈你们的实验设计与现象和结论?
展示课件:【分享收获和得出结论】,引导学生分析复方氢氧化铝片和碳酸氢钠片治疗胃酸过多的原理不同,前者反应的微观实质是OH-离子和H+离子反应生成了水分子,后者反应的微观实质是HCO3-离子和 H+离子反应生成了水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
师创新实验演示:看一下老师设计的实验:一个喝完果冻的软塑料壳当作胃,里面滴有盐酸,现在把它捏扁,然后放入半片碳酸氢钠片,用橡皮塞堵住口,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结合课件说明:快速生成的气体使胃胀大会加剧病人疼痛,故胃溃疡病人不宜服用碳酸氢钠片)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探究,我们从化学视角认识了对症下药,感受到了化学对生活和健康的重要性,因此我们要学好化学,从而更好地服务生活和社会。
2个小组代表交流实验成果,2个同学板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生结合两个反应发生的微观实质,参与分析:复方氢氧化铝片和碳酸氢钠片都可治疗胃酸过多,但对于有胃溃疡的病人,不能服用碳酸氢钠片,原因是它与胃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会加剧病人的疼痛。
生观看教师的创新演示实验,回答现象和结论。
展示课件:向井穴板中滴加稀盐酸和分享收获,让学生对比自己和教师设计的实验,形成更准确地认知。
教师用自制教具模拟胃内反应,以直观形象的现象说明原理,有助于学生理解,且渗透了实验创新的思想。
【学以致用】
课件展示:金秋十月,又到了柿子大量上市的时节。刚从树上摘下的柿子硬邦邦的且有涩味,原来是其中含有大量的鞣酸。很多人采用“石灰水脱涩法”:先用水把生石灰溶化,然后加水稀释成3%~5%的浓度。将柿子浸入石灰水中,水要淹没柿子,经3~4天即可脱涩。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师述:这是酸的化学性质在生活中的又一应用,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化学的魅力!
学生思考后口答完成: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与鞣酸发生反应,从而除去柿子中的涩味。
课件展示:学以致用,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再次推向高潮,也再次挖掘了酸的化学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感悟与收获】
师述: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历程,你有哪些收获?
【师问】哪些同学来说说自己的收获?
课件展示:“本节收获”思维导图
学生先思考,在班中谈个人的收获。
课件展示:“本节收获”思维导图,让学生对酸的化学性质有系统全面的认知。
四、【自我测试】
师述:到了自我检测的时间了,请大家结合个人情况独立完成导学案上的题目!(试试就能行,争争就能赢!)
课件展示题目。
公布答案,了解学情。
学生先个人独立完成导学案上的“拓展与应用”。
对照答案,同桌互评。
用检测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纸笔测验的能力。
五、【课末总述】
本节课我们用苹果探究了酸的化学性质,明确了病历处方中的部分化学原理,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小苹果蕴含大学问,苹果带给我们的启迪和收获其实很多很多,(课件图片展示)牛顿被树上的苹果砸中而发现万有引力;乔布斯咬了一口苹果,用创新开创了一个计算机的时代,因此,我相信,今天的探究必将成为明天创新和研究的起点。最后送给大家四句话共勉:(展示课件:“生活无处不化学,勇于探究是方法;交流合作同协力,身边不再有秘密。”
展示课件:激励学生细心观察,勇于探究,今天的探究必将成为明天创新和研究的起点。
【课末反思】
下课并课件展示:学无止境,乐在其中……(伴歌:《我心永恒》)
【谈新发现】那么在本节课的探究中,你有没有新的发现和问题?
先询问学生,若没有,师引导:观察我们切开的苹果,有什么发现?为什么变色了?)大家可利用课下时间查阅相关资料,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那我们的收获就会更加丰富!
结合本节课残余苹果块变色这一事实,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和积极思考,发现生活中的“异常”现象,并勇于探究的勇气。
教后反思
通过上课,上述设计理念和本节学习目标基本得到了实现,学生上课的积极性高,且有很高的探究欲,从化学和生活两个视角对酸的化学性质有了很好的认识。另外本节课堂容量较大,学生实验虽然简单但蕴含的知识点多,因此在时间的分配上,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实施以及成果交流展示、评价等用时较多。
教学流程图
八、学习评价设计
见附表一:学生科学探究的参与度评价
附表二:教学情境创设和教学组织的合理性评价
九、课后评价和总结
通过上课实现了本课设计的理念:将化学生活化;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了微型实验和实验创新;渗透了“微观——宏观——现象”的化学思维方式。学习目标也得到了落实,学生达标率高。学生在课堂上多种学习方式交叉进行,在教学中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探究氛围浓厚,学习和运用了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研究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从化学和生活两个视角对酸的化学性质有了很好的认识。教师做到精讲点拨,且运用多种评价手段和方式激励学生和调控课堂。另外本节课堂容量较大,学生实验虽然简单但蕴含的知识点多,因此在时间的分配上,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实施以及成果交流展示、评价等用时较多。
通过本节课,我感受到了从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出发,创设适合学生学情的、学生感兴趣的真实的问题情境,自然就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之火,这也是学生“乐学”的开始;同时,作为实验对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实验探究的开展除了适合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之外,多样化的评价和监督也起到了引导、鼓励和赞赏的作用,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实验探究的有效性,使学生获得智慧的增长。
学习评价设计:
表一:学生科学探究的参与度评价
学校
安丘兴华(新大)学校
年级
九年级
科目
化学
执教人
王炜
课题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处方中的化学
课型
实验复习课
观察人
?
学生人数
?
时间
2015-3
观课维度
学生科学探究的参与度
视角
观察项
观察方法
时长
观察结果
问题
1.学生回答教师提出问题的成功率;
实验单记录
?
?
2.学生提出问题的人数;
实验单记录
?
3.提出问题的个数;
实验单记录
?
4.提出有价值问题的个数;
实验单记录
?
科学探究
?
个人自学
1.个人是否主动做到自主学习;
2.个人自主学习能否达到要求的结果;
3.有多少学生自主学习时不能按时完成任务;
小组
合作
1.小组内分工是否合理、明确
观察记录
一个小组
?
?
2.小组每个成员是否都有动手实验的机会;
?
3.小组成员能否在组内交流疑难点
?
4.小组成员是否能相互帮助
?
5.小组成员能否及时填写实验单
?
全班
交流
1.发言人次;
观察记录
?
?
2.发言组的分布;
观察记录
?
3.学生交流有价值问题的个数;
观察记录
?
有多少学生游离于全班交流外;
观察记录
?
学生学习的效果
1.不同层次学生在自己原来基础上是否都有所发展
问卷调查
访问学生
?
?
2.学生学习的目标达成程度
?
表二: 教学情境创设和教学组织的合理性评价
学校
安丘兴华(新大)学校
年级
九年级
科目
化学
执教人
王炜
课题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处方中的化学
课型
实验复习课
观察人
?
学生人数
?
时间
2015-3
观察维度
教学情境创设和教学组织的合理性
视角
观察项
观察方法
评价
A
B
C
D
教学
目标
1.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观察记录
?
?
?
?
2.目标是否做到了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观察记录
?
?
?
?
3.课例目标与课程内容是否一致;
观察记录
?
?
?
?
4.目标的达成度情况;
测试反馈
实验
设计
1.实验能否引发学生探究兴趣;
观察记录
?
?
?
?
2.实验是否具有针对性;
观察记录
?
?
?
?
3.实验内容是否具有启迪学生思维的作用;
观察记录
?
?
?
?
4.实验时间是否充分;
观察记录
?
?
?
?
5.是否在实验过程中关注到每一名学生;
观察记录
?
?
?
?
教学情境创设
1.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
观察记录
2.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观察记录
3.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否紧密联系生活;
观察记录
4.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否与本课内容相吻合;
观察记录
教学
过程
?
1.教学环节设计是否合理,每个环节的处理方法是否得当;
观察记录
?
?
?
?
2.实验探究过程中,教师对小组评价是否有效;
观察记录
?
?
?
?
3.实验探究过程中,教师对个人的评价是否有效;
观察记录
?
?
?
?
4.实验过程中,教师的监督是否到位;
观察记录
?
?
?
?
5.课堂上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是否能引发学生进行真正的有效思考;
观察记录
?
?
?
?
6.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处理的方法是否恰当;
观察记录
?
?
?
?
7.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回答教师是否有评价
观察记录
?
?
?
?
8.是否有无效的教学环节;
观察记录
?
?
?
?
教学
效果
1.教师教的目标达成度
观察记录
?
?
?
?
2.是否生成了新的适合学生学习需要的教学内容
观察记录
?
?
?
?
注:? A、完全是?? ??B、是?????C、基本是????D、否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处方中的化学 导学案设计:
课前预习案
【学习目标】
1.能说出酸性溶液的验证方法,并能正确应用酸的化学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准确书写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知道科学探究的过程,正确设计实验方案来鉴别苹果汁显酸性和比较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及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做到规范熟练地完成实验操作,正确描述实验现象,获取证据继而得出结论;
3.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及健康的密切关系,体会化学的价值和重要性;形成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严谨认真地科学精神。
【课前预习】
(一)复习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第一、三、四节的知识点,并完成下面题目:
1、溶液显酸性,是因为在其水溶液中有自由移动地 离子(填化学符号)。
2、酸的化学性质有哪些?请设计图示或知识网络图来归纳出酸的化学性质。
3、如何利用提供的的器材( 苹果块、药匙、研钵、纱布、烧杯)自制苹果汁?请简述制取步骤。
4、若中和反应中没有明显现象,应如何用实验证明二者确实发生了反应?其反应的微观实质是什么?
5、你认为下列药品中哪些可用来治疗胃酸过多?请写出你选择的药品与胃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OH、Ca(OH)2、Al(OH)3、NaHCO3]
(二)回顾与思考:你能准确回答下列问题吗?
(1)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怎样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3)把颗粒状药品装入试管的操作;
(4)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和步骤有哪些?
(5)使用镁条进行实验时,应先进行什么操作?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处方中的化学
课中探究案
关注生活,体验化学,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化学课堂!
【学习目标】
1.能说出酸性溶液的验证方法,并能正确应用酸的化学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做到正确书写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知道科学探究的过程,正确设计实验方案来鉴别苹果汁显酸性和比较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及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做到规范熟练地完成实验操作,正确描述实验现象,获取证据继而得出结论;
3.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及健康的密切关系,体会化学的价值和重要性;形成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严谨认真地科学精神。
【课中探究】(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得来。)
探究一、苹果汁的酸性
【提出问题】吃苹果为什么会加剧胃酸过多病人的病情?
【猜想与假设】苹果汁显 性。
【设计实验方案】大展身手,比比看哪个小组同学的方案多!
可供选择的试剂:
镁条(Mg)、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碳酸氢钠粉末(NaHCO3)、氢氧化钠溶液(NaOH)、pH试纸、生锈铁钉、去皮苹果块一包
可供选择的仪器:
研钵、纱布、盛苹果汁的小烧杯、放滴管的烧杯、药匙、滴管、井穴板、镊子、砂纸、玻璃片、废物回收容器、抹布
选择的试剂(或实验操作)
现象及结论
方案1
方案2
……
方案3
……
请你来探究 从上述方案中选择2种你们小组最想探究的方案,开始今天的探究之旅吧!
提示:请及时在上表中记录你们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获取证据,并得出结论。
【得出结论】苹果汁显 性,因此胃酸过多的病人 (填“能”或“不能”)吃苹果等酸性水果。
【拓展提升】上述探究苹果汁显酸性的实验方案中,你认为哪些方案好?理由是什么?
探究二、比较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品及反应原理:
【提出问题】两人的病历诊断都是胃酸过多,但处方中的药品为什么不同?
【猜想与假设】复方氢氧化铝片(主要成分Al(OH)3)和碳酸氢钠片(主要成分NaHCO3)与胃酸反应的化学反应原理 (填“相同”或“不同”)。
【设计实验方案】
提供的药品:复方氢氧化铝片(半片)、碳酸氢钠片(半片)、稀盐酸、澄清石灰水
提供的仪器:镊子、玻璃片、火柴、抹布
实验操作
现象
化学方程式
复方氢氧化铝片与盐酸反应
碳酸氢钠片与
盐酸反应
【得出结论】(1)复方氢氧化铝片和碳酸氢钠片治疗胃酸过多的原理 (填“相同”或“不同”),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离子和 离子结合生成了水分子,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离子和 离子结合生成了水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
(2)对于有胃溃疡的病人, (“能”或“不能”)服用碳酸氢钠片,原因是 。
【学以致用】
金秋十月,也是柿子大量上市的时节。刚从树上摘下的柿子硬邦邦的且有涩味,原来是其中含有大量的鞣酸。很多人采用“石灰水脱涩法”:先用水把生石灰溶化,然后加水稀释成3%~5%的浓度。将柿子浸入石灰水中,水要淹没柿子,经3~4天即可脱涩。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感悟与收获】回顾本节课的探究历程,你还有哪些收获?(可结合学习目标来谈)
请你来检测 (试试就能行,争争就能赢!)
(必做)下图是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橘子汁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草木灰可改良碱性土壤
C.胃酸过多的人可多吃鸡蛋清 D.食醋可用来除去水垢[主要成分为CaCO3 和Mg(OH)2]
复方氢氧化铝片可治疗胃酸过多,但由于食用过量的铝对人体有害,它正逐步被治疗胃酸过多的新药胃舒乳[主要成分为Mg(OH)2]所代替,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课末思考与课外延伸】在本节课的探究中,你有没有新的发现和问题?若有,你打算怎么做?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处方中的化学 图片素材: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
——处方中的化学
评测练习
【课前预习】
(一)复习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第一、三、四节的知识点,并完成下面题目:
1、溶液显酸性,是因为在其水溶液中有自由移动地 离子(填化学符号)。
2、酸的化学性质有哪些?请设计图示或知识网络图来归纳出酸的化学性质。
3、如何利用提供的的器材( 苹果块、药匙、研钵、纱布、烧杯)自制苹果汁?请简述制取步骤。
4、若中和反应中没有明显现象,应如何用实验证明二者确实发生了反应?其反应的微观实质是什么?
5、你认为下列药品中哪些可用来治疗胃酸过多?请写出你选择的药品与胃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OH、Ca(OH)2、Al(OH)3、NaHCO3]
(二)回顾与思考:你能准确回答下列问题吗?
(1)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怎样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3)把颗粒状药品装入试管的操作;
(4)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和步骤有哪些?
(5)使用镁条进行实验时,应先进行什么操作?
【课中探究】
【课中探究】(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得来。)
探究一、苹果汁的酸性
【提出问题】吃苹果为什么会加剧胃酸过多病人的病情?
【猜想与假设】苹果汁显 性。
【设计实验方案】大展身手,比比看哪个小组同学的方案多!
可供选择的试剂:
镁条(Mg)、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碳酸氢钠粉末(NaHCO3)、氢氧化钠溶液(NaOH)、pH试纸、生锈铁钉、去皮苹果块一包
可供选择的仪器:
研钵、纱布、盛苹果汁的小烧杯、放滴管的烧杯、药匙、滴管、井穴板、镊子、砂纸、玻璃片、废物回收容器、抹布
选择的试剂(或实验操作)
现象及结论
方案1
方案2
……
方案3
……
请你来探究 从上述方案中选择2种你们小组最想探究的方案,开始今天的探究之旅吧!
提示:请及时在上表中记录你们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获取证据,并得出结论。
【得出结论】苹果汁显 性,因此胃酸过多的病人 (填“能”或“不能”)吃苹果等酸性水果。
【拓展提升】上述探究苹果汁显酸性的实验方案中,你认为哪些方案好?理由是什么?
探究二、比较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品及反应原理:
【提出问题】两人的病历诊断都是胃酸过多,但处方中的药品为什么不同?
【猜想与假设】复方氢氧化铝片(主要成分Al(OH)3)和碳酸氢钠片(主要成分NaHCO3)与胃酸反应的化学反应原理 (填“相同”或“不同”)。
【设计实验方案】
提供的药品:复方氢氧化铝片(半片)、碳酸氢钠片(半片)、稀盐酸、澄清石灰水
提供的仪器:镊子、玻璃片、火柴、抹布
实验操作
现象
化学方程式
复方氢氧化铝片与盐酸反应
碳酸氢钠片与
盐酸反应
【得出结论】(1)复方氢氧化铝片和碳酸氢钠片治疗胃酸过多的原理 (填“相同”或“不同”),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离子和 离子结合生成了水分子,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离子和 离子结合生成了水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
(2)对于有胃溃疡的病人, (“能”或“不能”)服用碳酸氢钠片,原因是 。
【学以致用】
金秋十月,也是柿子大量上市的时节。刚从树上摘下的柿子硬邦邦的且有涩味,原来是其中含有大量的鞣酸。很多人采用“石灰水脱涩法”:先用水把生石灰溶化,然后加水稀释成3%~5%的浓度。将柿子浸入石灰水中,水要淹没柿子,经3~4天即可脱涩。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感悟与收获】回顾本节课的探究历程,你还有哪些收获?(可结合学习目标来谈)
请你来检测 (试试就能行,争争就能赢!)
(必做)下图是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橘子汁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草木灰可改良碱性土壤
C.胃酸过多的人可多吃鸡蛋清 D.食醋可用来除去水垢[主要成分为CaCO3 和Mg(OH)2]
复方氢氧化铝片可治疗胃酸过多,但由于食用过量的铝对人体有害,它正逐步被治疗胃酸过多的新药胃舒乳[主要成分为Mg(OH)2]所代替,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课末思考与课外延伸】在本节课的探究中,你有没有新的发现和问题?若有,你打算怎么做?
课件19张PPT。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
——处方中的化学吃苹果为什么会加剧该同学的病情? 酸性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苹果汁
是什么性的?如何证明苹果汁显酸性? 利用桌上现有的试剂和仪器,设计方案:证明苹果汁显酸性。
(比一比,哪组同学设计的方案多!)苹果汁显酸性设计实验方案猜想与假设提出问题——用行动来证明实力,用知识来丰富自己。证明苹果汁显酸性的实验方案交流展示:从上述方案中选择2种你们小组最想探究的方案,开始今天的探究之旅吧!苹果汁显酸性设计实验方案提出问题进行实验,观察现象,获取证据,得出结论猜想与假设体验成功自制苹果汁每一井穴为一个反应容器。
可节约药品,还方便进行
实验的对比。配合滴管使用探究:苹果汁显酸性滴加紫色
石蕊试液氢氧化钠溶
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氢氧化钠溶
液与苹果汁碳酸氢钠粉
末与苹果汁镁条与
苹果汁分享成果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说明苹果汁显酸性pH<7,说明苹果汁显酸性镁条表面有气泡冒出,说明苹果汁显酸性铁锈逐渐减少,说明苹果汁显酸性有少量气泡冒出,说明苹果汁显酸性溶液变红,后红色消失,说明苹果汁显酸性提出问题:两人的病历诊断都是胃酸过多,但处方中的药品为什么不同?猜想与假设主要成分:
Al(OH)3主要成分:
NaHCO3实验设计与实施:模拟两种药在胃内的反应分享收获固体逐渐溶解固体快速溶解,并有大量气泡冒出,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燃着的木条熄灭)Al(OH)3+3HCl===AlCl3+ 3H2ONaHCO3+HCl===NaCl+ H2O+CO2↑快速生成的气体
会加剧疼痛,故胃溃疡
病人不宜服用该药 金秋十月,又到了柿子大量上市的时节。
刚从树上摘下的柿子硬邦邦的且有涩味,原来是其中含有大量的鞣酸。很多人采用“石灰水脱涩法”:先用水把生石灰溶化,然后加水稀释成3%~5%的浓度。将柿子浸入石灰水中,水要淹没柿子,经3~4天即可脱涩。
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与鞣酸发生中和反应,从而除去涩味。我知道了……
我学会了……
我感受到了……2.复方氢氧化铝片可治疗胃酸过多,但由于食用过量的铝对人体有害,它正逐步被治疗胃酸过多的新药胃舒乳[主要成分为Mg(OH)2]所代替,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试试就能行,争争就能赢!自我检测时间BMg(OH)2+2HCl===MgCl2+ 2H2O今天的探究必将成为明天创新和研究的起点!生活无处不化学,勇于探究是方法;
交流合作同协力,身边不再有秘密。学无止境,乐在其中……祝愿老师们:
工作顺心
同学们:
学业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