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一) 学唱京剧《猛听得金鼓响》教学设计(表格式) 人教版年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一) 学唱京剧《猛听得金鼓响》教学设计(表格式) 人教版年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4-05-20 08:11: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学唱京剧《猛听得金鼓响》教学设计-2023-2024学人教版年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
课题:猛听得金鼓响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2023-2024学年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课程主题为“学唱京剧《猛听得金鼓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京剧的基本知识,了解京剧唱腔的特点,并能够演唱京剧片段《猛听得金鼓响》。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
1. 学生已经学习了音乐的基础知识,包括音阶、节奏、旋律等,这些基础知识为学习京剧唱腔提供了基础。
2. 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中国传统音乐,对京剧的基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如京剧的行当、唱腔、伴奏等。
3. 学生通过本单元前几节课的学习,对京剧的唱腔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京剧艺术素养以及文化认同感。通过学习京剧唱腔《猛听得金鼓响》,学生将深入了解京剧的艺术特点和表现形式,提升音乐审美水平。同时,通过学习京剧这一国粹艺术,学生将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文化自信。此外,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将提高合作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 重点:
(1)京剧唱腔的特点及表现手法。
(2)京剧《猛听得金鼓响》的旋律、节奏及情感表达。
(3)京剧的行当、服饰、道具等舞台表现要素。
2. 难点:
(1)京剧唱腔的音准、节奏把握。
(2)京剧表演中的情感表达和角色塑造。
(3)京剧舞台表演的实践操作。
解决办法:
(1)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示京剧唱腔的音频、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京剧唱腔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2)采用示范教学法,教师现场演示京剧唱腔的演唱技巧,指导学生模仿练习,逐步掌握音准、节奏。
(3)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京剧《猛听得金鼓响》的旋律、节奏及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4)组织学生观看京剧表演视频,分析京剧的行当、服饰、道具等舞台表现要素,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5)开展京剧表演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京剧表演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
(1)示范教学法:教师现场演示京剧唱腔的演唱技巧,指导学生模仿练习,帮助学生掌握音准、节奏。
(2)分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京剧《猛听得金鼓响》的旋律、节奏及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3)实践教学法:开展京剧表演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京剧表演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京剧唱腔的音频、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京剧唱腔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2)教学软件:使用音乐教学软件,辅助学生练习京剧唱腔的音准、节奏,提高学习效果。
(3)实物展示:展示京剧的行当、服饰、道具等舞台表现要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京剧艺术。
(4)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京剧学习资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5)互动教学平台:利用互动教学平台,开展在线讨论、问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6)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京剧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京剧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京剧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京剧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京剧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京剧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京剧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京剧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京剧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通过实例或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京剧的实际应用或作用。
3. 京剧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京剧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京剧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京剧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京剧解决实际问题。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京剧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京剧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 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京剧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京剧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京剧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京剧。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京剧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六、拓展与延伸
1. 拓展阅读材料
(1)《京剧史略》:本书详细介绍了京剧的起源、发展、主要流派以及著名演员等,适合学生深入了解京剧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京剧名段鉴赏》:本书收录了多首经典的京剧唱段,包括《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等,适合学生学习和欣赏。
(3)《京剧表演艺术》:本书深入讲解了京剧表演的技巧和方法,包括唱腔、念白、身段等,适合学生学习京剧表演技巧。
2. 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1)研究京剧的行当: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京剧的行当,包括生、旦、净、末、丑等,以及每个行当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2)学习京剧唱腔:学生可以学习京剧的唱腔,包括生、旦、净、末、丑等不同行当的唱腔特点和演唱技巧。
(3)欣赏京剧名段:学生可以欣赏京剧的经典名段,如《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等,感受京剧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4)研究京剧舞台美术:学生可以了解京剧的舞台设计、服装、道具等,感受京剧的艺术表现和审美特点。
(5)参与京剧表演:学生可以参加学校的京剧社团或参加京剧表演活动,亲身体验京剧表演的魅力和挑战。
七、典型例题讲解 例题1:请简述京剧的起源和发展。
答案:京剧起源于清朝末年的北京,融合了多种地方戏曲的艺术特点,形成了独特的表演形式。京剧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包括形成期、成熟期、鼎盛期等。在形成期,京剧吸收了昆曲、皮簧等地方戏曲的精华,形成了自己的唱腔和表演风格。在成熟期,京剧的剧目、表演技巧和行当都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在鼎盛期,京剧成为了中国戏曲的代表,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的戏曲艺术。
例题2:请列举京剧的四大名旦,并简述他们的代表作品。
答案:京剧的四大名旦包括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和荀慧生。梅兰芳的代表作品有《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等;程砚秋的代表作品有《春闺梦》、《荒山泪》等;尚小云的代表作品有《宇宙锋》、《失空斩》等;荀慧生的代表作品有《白蛇传》、《红鬃烈马》等。
例题3:请简述京剧表演中的“唱、念、做、打”四个基本要素。
答案:京剧表演中的“唱、念、做、打”四个基本要素是指演唱、念白、表演和武打。演唱是指演员的唱腔和音色,念白是指演员的对话和旁白,表演是指演员的动作和表情,武打是指演员的武术动作和招式。这四个要素共同构成了京剧表演的核心。
例题4:请列举京剧中的主要行当,并简述每个行当的特点。
答案:京剧中的主要行当包括生、旦、净、末、丑等。生行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等,特点是嗓音洪亮、动作稳健;旦行包括青衣、花旦、刀马旦等,特点是嗓音清亮、动作轻盈;净行包括花脸、白脸等,特点是嗓音粗犷、动作夸张;末行包括老生、末等,特点是嗓音深沉、动作沉稳;丑行包括小丑、老丑等,特点是嗓音尖锐、动作滑稽。
例题5:请简述京剧舞台美术的特点。
答案:京剧舞台美术的特点包括简洁、写意、夸张。舞台背景通常采用简单的布景,以突出演员的表演。道具和服装设计注重写意,以象征和暗示的方式表现剧情和人物。舞台动作和表情夸张,以增强舞台效果和观众的视觉冲击力。
八、教学反思与总结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示范教学法和分组讨论法,这两种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示范教学法让学生能够直观地学习京剧唱腔的演唱技巧,分组讨论法则激发了学生对京剧案例的深入思考。然而,在分组讨论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中较为被动,今后应更加关注学生的参与情况,鼓励他们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
在教学策略上,我注重了知识的讲解和技能的培养,但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仍有待加强。京剧作为国粹艺术,传承和发展需要学生的热爱和认同。今后,我将更多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通过讲解京剧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和自豪感。
在教学管理上,课堂秩序较好,但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较为分散,注意力不够集中。为了提高课堂管理效果,我计划在教学中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同时加强对学生的课堂纪律管理,确保教学效果。
板书设计 ①京剧的起源与发展
- 京剧的起源:清朝末年,北京
- 京剧的发展:形成期、成熟期、鼎盛期
②京剧的主要行当
- 生行:老生、小生、武生
- 旦行:青衣、花旦、刀马旦
- 净行:花脸、白脸
- 末行:老生、末
- 丑行:小丑、老丑
③京剧表演的基本要素
- 唱:演唱、音色
- 念:对话、旁白
- 做:动作、表情
- 打:武术动作、招式
④京剧舞台美术的特点
- 简洁:布景简单
- 写意:道具、服装
- 夸张:动作、表情
⑤课后作业:
- 研究京剧的行当特点
- 学习京剧唱腔
- 欣赏京剧名段
- 研究京剧舞台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