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课题:质量守恒定律
教材分析:本课题选自人教版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中的第一课时,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子、原子和化学式的相关知识点,这位本节课的学习打好了基础,后面还要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由此可见,本节课具有很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另外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需要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因此,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促进作用。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分析归纳能力已经初步形成,并且厌倦传统的“满堂灌”,希望有足够的舞台表现自己的能力,故本节课设计了学生动手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环节,还有学生自己回顾课本总结所学的环节。
教学目标:本节课教学目标共有三点:
⑴理解并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定义及使用范围;
⑵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和宏观原因;
⑶初步使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难点:⑴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和使用
⑵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原因
教学方法:课前预复习、课内探究、课后提升
教学过程:
一.引入:直接引入。
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已经对本节内容进行了预习,加上看到桌面上的实验器材,已经做好了学习的准备。
二.展示教学目标,随意指定学生对教学目标进行朗读。
通多教学目标的展示,学生了解本节的重难点和目标。
三.进入新课
1.复习启发,多媒体展示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知识,为本节做好铺垫。
⑴下列现象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C )
A 玻璃破裂 B 车胎漏气 C 煤气燃烧 D 空气液化
目的:通过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学生明白化学变化中,物质种类发生了改变。
⑵从微观角度来讲,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化学变化中,分子裂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目的:通过此题,让学生中明白,不管如何变化,原子始终未变。
2.提出问题: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是增加、减小、还是不变?学生带着疑问有目的查阅课本,找到答案。学生开始接触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接着教师提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一般方法是什么?经过对课本的几次阅读,学生很容易知道:只需要使用托盘天平称量反应前后的总质量(反应前后天平保持平衡)
3.学生动手设计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按照探究实验顺序,课前教师在各组桌面上放置相关实验器材,学生依据所提供药品试剂和相应提示设计实验。
实验材料:托盘天平、药匙、镊子、锥形瓶、烧杯、试管、试管夹、玻璃管、气球
实验药品:铁钉、铁丝、硫酸铜溶液、稀盐酸溶液、固体碳酸钠、固体碳酸钙(粉末)
实验原理:⑴铁+硫酸铜→铜+硫酸亚铁 ⑵碳酸钠+盐酸→氯化钠+水+二氧化碳
⑶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目的: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既验证了知识,也锻炼了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
注意:教师在学生做实验过程中,要巡视指导学生,特别是在一些学生利用反应⑵、⑶验证完质量守恒定律后,将带气球的橡胶塞拿下,将气体放出后再次旋紧,发现天平不再平衡,可以启发学生下面的知识点:利用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需要在密闭体系中进行。
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的亲手验证,学生再次回到课本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进行阅读,加深了理解,便于教师接下来带领学生对其的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注意点:必须是化学反应,反应前后是质量保持不变。
4.提出问题:在上述实验中,为什么(1)和(2)(3)的验证实验装置不同?可以将(2)(3) 变成开放体系吗?
实验(2)(3) 实验(1)
学生依据自己刚才的实验,推出因为实验(2)(3)中出现了气体,所以需要将在密闭体系中进行。
5.巩固练习:
⑴ 25克氯酸钾与5克二氧化锰混合共热,待完全反应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物质19克,则生成氧气_____克.
⑵水冷却结成冰,总质量没有改变,由此说明:此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此说法对吗?
⑶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4
1
42
10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0
6
31
反应后甲的待测值为:( )
A. 10 B. 8 C. 4 D. 0
6.提出问题:试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展示水电解的Flash动态图启发学生思考:化学变化前后都有哪些微观粒子保持不变?引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质量、种类均不变。教师再次要求学生根据原子和元素的关系推导出: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学生完成下表:
类别
不变
改变
可能变
原子
质量
种类
数目
元素
质量
种类
物质种类
分子种类
教师适时补充上可能改变的两类:化合价和分子数目
7.巩固练习:
⑴已知石蜡是蜡烛的主要成分,蜡烛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的产物是CO2和H2O,判断石蜡中一定含有__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元素
⑵在化学反应Na+O2=M中M的化学式为( )
A、Na2O3 B、NaO2 C、Na2O6 D、Na2O4
⑶小明说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这一事实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⑷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减少,解释原因。
中考链接:
⑴(2012重庆)NH4ClO4(高氯酸按)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当它发生分解反应时,不能生成的物质是( )
A、CO2 B、Cl2 C、O2 D、N2
⑵(2012佛山)化学反应前后肯定发生变化的是( )
A、原子数目 B、元素种类 C、原子种类 D、分子种类
目的:通过以上练习,学生学会利用学习的知识解决问题。
8.自我总结。学生再次回顾课本,自己总结本节所学,形成知识网络。之后学生回答本节所学到的,其他学生作补充。
9.课后提升。完成课后题,小组之间相互帮助完成答案的完善。
板书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
一.定义及验证
二.微观原因
课件22张PPT。质量守恒定律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学习目标理解并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定义及使用范围(重点)
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和宏观原因(重点)
初步使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复习1、下列现象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玻璃破裂 B 车胎漏气
C 煤气燃烧 D 空气液化2.从微观角度来讲,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C化学变化中,分子裂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是增加、减小、还是不变?我们已经做了猜想,那该如何验证猜想呢?只需要使用天平称量反应前后的总质量参加反应的
各物质的质
量总 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
总和依据桌面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实验材料:托盘天平、药匙、镊子、锥形瓶、烧杯、试管、试管夹、玻璃管、气球
实验药品:铁钉、铁丝、硫酸铜溶液、稀盐酸溶液、固体碳酸钠、固体碳酸钙(粉末)设计实验验证猜想⑴铁+硫酸铜→铜+硫酸亚铁
⑵碳酸钠+盐酸→氯化钠+水+二氧化碳
⑶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实验提示: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
各物质的质
量总 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
总和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讨论 在上述实验中,为什么(1)和(2)(3)的验证实验装置不同?可以将(2)(3) 变成开放体系吗?利用出现气体的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需要在密闭体系中进行随堂练习:1 25克氯酸钾与5克二氧化锰混合共热,待完全反应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物质19克,则生成氧气_____克.2 水冷却结成冰,总质量没有改变,由此说明:此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此说法对吗?11.不对,因为这是一个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
定律解释解释3.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
反应后甲的待测值为:( )
A. 10 B. 8 C. 4 D. 0D讨论:试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
OHHOOOHHHHHH水的电解微观动态演示通电氢分子氧分子原子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种类没有改变原子质量没有变化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讨论后完成下表原子数目原子质量原子种类元素质量元素种类物质的种类分子的种类可能
改变分子数目
化合价比一比:谁记得快O√C、H2、在化学反应Na+O2=M中M的化学式为( )
A、Na2O3 B、NaO2
C、Na2O6 D、Na2O4 1、已知石蜡是蜡烛的主要成分,蜡烛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的产物是CO2和H2O,判断石蜡中一定含有__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元素
做一做1.小明说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这一事实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不对。蜡烛燃烧后生成的CO2和H2O跑掉了,所以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产生氧气进入到空气中,从而使化学反应后的质量减少。做一做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减少,解释原因。1.(2012重庆)NH4ClO4(高氯酸按)可用作火箭推进剂,
当它发生分解反应时,不能生成的物质是( )
A、CO2
B、Cl2
C、O2
D、N2A中考真题1.(2012佛山)化学反应前后肯定发生变化的
是( )
A、原子数目
B、元素种类
C、原子种类
D、分子种类
D 回顾课本,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自我总结质量守恒定律(课时1)练习题
一.选择题
1、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反应中的( )
A、反应条件 B、哪些物质是反应物
C、哪些物质是生成物 D、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
2、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将2g氢气在20g氧气中燃烧,生成18g水
B.将20mL酒精与20mL水混合,总体积小于40mL
C.将浓硫酸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溶液质量增加
D.将二氧化碳的水溶液加热,溶液质量减轻
3、某化合物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 ) A.只含碳元素和氢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只含碳元素
4、a g镁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得到b g白色固体,此时参加反应的氧气为( )
A.(a+b)g B.(a-b)g C.(b-a)g D.无法判断
5、.化学反应前后可能发生变化的是( )
A.物质的总质量 B.元素种类 C.原子数目 D.分子数目
6、下列各项: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种类;⑤物质的分子个数;⑥各种原子的总数。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A.①②③⑤ B.①⑥ C.②③⑤ D.①③⑥
7、在化学反应A + 2B == 3C + D中,6gA与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9gD。若反应生成15gC,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 )
A、8g B、24g C、12g D、16g
8、充分加热a克氯酸钾与b克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留下残余固体c克,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
A.(a-b)克 B.(a-b-c)克 C.(a+b-c)克 D.(a-b+c)克
二、填空题
9、蜡烛燃烧前的质量为ag,燃烧后的质量为bg,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cg,水蒸气的质量为dg,则产物共_______g,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_g。
10、某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______元素,还可能含有______元素。
11.某化合物在空气中燃烧后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判断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_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___元素 。
1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问题:
(1)氯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轻。
(2)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增加。
(3)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细铁丝的质量大,这是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