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十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
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的火炬传递环节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列不能作为火炬燃料的是
A. 液氮 B. 甲醇 C. 丙烷 D. 液氢
【答案】A
【解析】
【详解】A.虽然氮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氧气反应,但键能很大,反应条件要求很高,故不适合作为火炬的燃料,A符合题意;
B.甲醇可以在空气中燃烧,可以作为火炬的燃料,B不符合题意;
C.丙烷可以在空气中燃烧,可以作为火炬的燃料,C不符合题意;
D.液氢可以在空气中燃烧,可以作为火炬的燃料,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化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下列项目与所述的化学知识关联错误的是
选项 项目 化学知识
A 作膨松剂 可中和酸并受热分解
B 用铁罐车运输浓硝酸 常温下,铁与浓硝酸不反应
C 给农作物施用 N、K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
D 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具有氧化性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受热分解或与某些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食品蓬松可口,A正确;
B.常温下,铁与浓硝酸发生钝化反应,不是不反应,B错误;
C.给农作物施用,N、K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它们主要以无机离子的形态被植物根系吸收,C正确;
D.具有氧化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D正确;
故选B。
3. 下列化学用语错误的是
A. 邻羟基苯甲醛的分子内氢键:
B. 的电子式:
C. 空间结构模型:
D. 基态O原子核外电子占据最高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
【答案】A
【解析】
【详解】A.邻羟基苯甲醛分子内氢键应该由羟基中的氢原子和醛基的氧原子形成:,A错误;
B.为共价化合物,电子式:,B正确;
C.形成6个S-F键,空间结构模型:,C正确;
D.基态O原子核外电子占据最高能级轨道为2p轨道,电子云轮廓图:,D正确;
故选A。
4. 室安卡因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它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盐 B. 分子结构中含有手性碳原子
C. 苯环上一氯代物为3种 D.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该物质含有酰胺基和氨基,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盐,A正确;
B.连有四个不同原子或者基团的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与氨基(-NH2)相连的碳为手性碳原子,B正确;
C.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2种,C错误;
D.甲基与苯环直接相连,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正确;
故选C。
5. 化学处处呈现美。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铁水打花”利用了铁元素的焰色试验
B. 洁白丝滑的丝绸的主要成分属于蛋白质
C. 游冰池里添加的目的是使池水美丽梦幻
D. 能在玻璃上雕刻花纹是利用的酸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A.“铁水打花”又叫打铁花,利用了铁和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不是铁元素的焰色试验,A错误;
B.丝绸的主要成分属于蛋白质,B正确;
C.游泳池里加入硫酸铜的主要目的是杀菌消毒,抑制藻类生长,C错误;
D.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硅与反应是特性,不体现的酸性,D错误;
故选B。
6. 下列事实不能通过比较F、元素的电负性进行解释的是
A. 分子的极性大于
B. 键的键能小于键的键能
C. 与水发生反应的产物是和
D. 气态氟化氢中存在,而气态氯化氢中
【答案】B
【解析】
【详解】A.因为电负性F>Cl,N-F键的极性大于N-Cl键的极性,所以分子的极性大于,A不符合题意;
B.键键能小于键的键能,是因为氟原子半径小,原子核间的斥力大,使键能小于键的键能,B符合题意;
C.因为电负性Cl>Br,故氯呈-1价、溴呈+1价,所以与水发生反应的产物是和,C不符合题意;
D.因为电负性F>Cl,则气态氟化氢中存在氢键,形成,而气态氯化氢中不存在氢键,只能形成,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 下列所选仪器或操作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A.比较和的活动性 B.验证的漂白性
C.验证乙炔可使溴水褪色 D.除去中的并干燥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铜应该插入硫酸铜溶液,A错误;
B.实验是验证二氧化硫的还原性,不是漂白性,B错误;
C.乙炔中含有等气体,也能使溴水褪色,C错误;
D.极易溶于水,稀硫酸可以抑制氯气与水的反应,因此可以用稀硫酸除去中的,浓硫酸可以干燥氯气,D正确;
故选D。
8. 下列解释事实的离子方程式或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 铜在存在的环境中被氧气腐蚀:
B. 锌锰碱性电池放电时正极反应式:
C. 向冷的石灰乳中通入制漂白粉:
D. 一定条件下,由乳酸合成聚乳酸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C
【解析】
【详解】A.铜在存在的环境中被氧气腐蚀:,A正确;
B.锌锰碱性电池放电时正极反应式:,B正确;
C.石灰乳不能拆成离子形式:,C错误;
D.一定条件下,由乳酸合成聚乳酸的化学方程式:,D正确;
故选C。
9. “杯酚”()能够分离提纯和,其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杯酚”是一种极性分子 B. “操作1”和“操作2”均是过滤
C. “杯酚”与通过化学键形成超分子 D. “杯酚”和氯仿能循环利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A.“杯酚”正负电荷的重心不重合,是一种极性分子,A正确;
B.根据原理图可知,“操作1”和“操作2”均是过滤,B正确;
C.“杯酚”与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形成超分子,C错误;
D.根据原理图可知,“杯酚”和氯仿能循环利用,D正确;
故选C。
10. 新型离子液体表现出特殊的溶解性,广泛用作纤维素溶解、蛋白质结晶、纳米制备等方向的溶剂,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基态氯原子核外电子空间运动状态有9种
B. 合成的基础原料咪唑()水溶性强于苯
C. 相较于传统液态有机溶剂,具有难挥发的优点
D. 中含有键的数目为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氯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电子排布式为,核外有9种原子轨道,故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有9种,故A正确;
B.和水分子形成分子间氢键,在水中的溶解性大于苯,故B正确;
C.相较于传统液态有机溶剂,由于离子液体内离子对之间的吸引力较强,[BMIm]Cl具有难挥发的优点,故C正确;
D.从图可知1个钟含有4个,因此中含有键的数目为,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11. 某种超分子聚合物网络生物电极的制备原料的结构如图所示。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Y、Z相邻,X原子的价层电子数为内层电子数的2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中有2种不同环境的W B. 具有良好的耐酸碱性
C. 氢化物的沸点: D. 第一电离能:
【答案】A
【解析】
【分析】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Y、Z相邻,X原子的价层电子数为内层电子数的2倍,结合的结构,可以推出W、X、Y、Z分别为H、C、N、O。
【详解】A.根据对称结构,分子中有2种不同环境的H,A正确;
B.该物质中有酰胺基,与酸碱反应,不耐酸碱,B错误;
C.碳的氢化物有很多,应改为最简单氢化物,C错误;
D.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有逐渐增大的趋势,第与第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比同周期相邻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即第一电离能:,D错误;
故选A
12.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均正确,且能得到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溶液中滴加几滴淀粉溶液,再滴加几滴溶液 溶液出现蓝色 氧化性:
B 将分别加入浓氨水和稀硝酸中 均溶解 属于两性氧化物
C 向蔗糖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并加热一段时间,然后滴加银氨溶液 无银镜产生 蔗糖未水解
D 向浓度均为的和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的溶液 先观察到有蓝色沉淀生成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硝酸根与氢离子也可以氧化碘离子,A错误;
B.溶于氨水形成配合物,因此不属于两性氧化物,B错误;
C.滴加银氨溶液之前应先将溶液调至碱性,C错误;
D.小的先生成沉淀,因此,D正确;
故选D。
13. 某多孔材料孔径大小和形状恰好将“固定”,利于工业废气中的高效转化为,其原理示意图如下。
已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过程属于氮的固定 B. “固定”过程体现超分子的识别功能
C. 温度升高时有利于被固定 D. 转化为反应的原子利用率约为82%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氮的固定是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该过程不属于氮的固定,A错误;
B.根据原理示意图知,“固定”过程体现超分子的识别功能,B正确;
C.,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不利于被固定,C错误;
D.转化为的反应是,其原子利用率为100%,D错误;
故选B。
14. 近期我国科技工作者研发了一种“酸碱混合硝酸”锌电池,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图中“双极膜”中间层中的解离为和,并在电场作用下分别向两极迁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催化电极上的电势比锌电极上的高
B. 负极区的反应式为
C. “双极膜”中间层中的在电场作用下移向催化电极
D. 催化电极表面产生时,锌电极质量会减少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图知,锌电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催化电极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详解】A.锌电极为负极,催化电极为正极。催化电极的电势比锌电极的高,A正确;
B.负极区反应式为,B正确;
C.在电场作用下移向正极,C正确;
D.产生转移,锌电极质量减少,D错误;
故选D。
15. 草酸是二元弱酸。某小组做如下两组实验:
实验Ⅰ:往溶液中滴加溶液;
实验Ⅱ:往溶液中滴加溶液。
已知:的电离常数,溶液混合后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实验Ⅰ可选用酚酞作指示剂,指示反应终点
B. 实验Ⅰ中时,溶液显酸性
C. 实验Ⅱ中在初始阶段发生的是
D. 实验Ⅱ中时,溶液中
【答案】D
【解析】
【详解】A.溶液被氢氧化钠溶液滴定到终点时生成显碱性的草酸钠溶液,为了减小实验误差要选用变色范围在碱性范围的指示剂,因此,实验Ⅰ可选用酚酞作指示剂,指示反应终点,故A正确;
B.实验Ⅰ中时,溶质是,且两者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则草酸氢根的电离程度大于草酸根的水解程度,因此存在溶液显酸性,B正确;
C.实验Ⅱ中,由于开始滴加的氯化钙量较少而过量,因此该反应在初始阶段发生的是,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因为平衡常数很大,说明反应能够完全进行,故C正确;
D.实验Ⅱ中时,溶液中的钙离子浓度为,
溶液中,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铁酸锌是一种性能优良的软磁材料,可作烯类有机化合物氧化脱氢的催化剂。实验室制备铁酸锌可采用如下步骤:
Ⅰ.制备前驱物
①分别配制溶液和溶液,并将二者混合备用。
②另外称取溶于蒸馏水中。
③将①和②所得溶液混合加热到,并在加热搅拌;待溶液冷却后进行减压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前驱物。
Ⅱ.制备铁酸锌
将步骤Ⅰ所得前驱物在灼烧,冷却后称量质量为,计算产率。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Ⅰ中配制溶液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胶头滴管、容量瓶和___________。下列关于容量瓶的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
(2)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晶体,加水溶解,滴加___________(填写试剂名称),无明显现象,由此可知样品___________(填“已”或“未”)变质。
(3)步骤Ⅰ中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操作是___________。
(4)步骤Ⅱ中“灼烧”发生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该实验的总产率为___________。
(6)晶体的一种晶胞结构如图所示,晶胞可看成由A、B单元按C方式交替排布构成,“○”表示。则“●”表示的微粒是___________(填符号),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_(已知晶胞参数为,列出计算式)。
【答案】(1) ①. 玻璃棒 ②. C
(2) ①. 硫氰化钾溶液 ②. 未
(3)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足量的盐酸酸化,再滴加氯化钡溶液,无沉淀即洗净
(4)
(5)
(6) ①. ②.
【解析】
【分析】将溶液和溶液混合,加入溶液,加热到,并在加热搅拌;待溶液冷却后进行减压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前驱物,再在灼烧,冷却后得到。
【小问1详解】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所需的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容量瓶等;A振荡的方法错误,B仰视错误,D摇匀的方法错误,答案选C;
【小问2详解】
检验是否变质的实质是检验铁离子,所需的试剂为硫氰化钾溶液,未变红说明未变质;
【小问3详解】
步骤③中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方法是检验最后一次洗涤液中是否仍有硫酸根,故操作为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足量的盐酸酸化,再滴加氯化钡溶液,无沉淀即洗净;
【小问4详解】
“灼烧”所涉及反应属于分解反应,草酸盐分解会产生和混合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5详解】
铁酸锌的理论产量为,该制备实验的产率为;
【小问6详解】
结合晶胞结构计算可知:“○”表示的微粒数为32,“△”表示的微粒数为16,“●”表示的微粒数为8,故“●”表示的微粒为;晶胞中含有,根据密度公式即可得到答案为。
17. 钛白粉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可作白色颜料和增白剂。一种以钛铁矿(主要成分是,含有少量的等杂质)为原料生产制备的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的核外价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
(2)“酸浸”是用硫酸在加热下“溶煮”钛铁矿,“滤液1”中的存在形式为,则“酸浸”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由图可知,当浸出率为70%时,所采用的实验条件为___________。
(3)绿矾是,则“还原”加入过量铁粉的目的是___________。
(4)“水解”过程中适当稀释并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
(5)钛是一种性能非常优越的金属。工业上可利用与反应制备金属钛。下列金属冶炼方法与冶炼的方法相似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 高炉炼铁 B. 电解熔融制钠 C. 铝热反应制锰 D. 分解制银
(6)转化为有以下两种方法。在时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
②
请分析方法②加入的目的可能是___________。
【答案】(1)
(2) ①. ②. ;
(3)将全部还原为,同时防止被氧化
(4)促进水解,防止形成胶体,便于过滤分离 (5)AC
(6)提高反应的(热力学)趋势,提高四氯化钛的产率
【解析】
【分析】钛铁矿(主要成分是FeTiO3,含有少量的等杂质) 加入硫酸酸浸,反应生成、、和微溶的,不与酸反应,过滤后所得滤液1中加入铁屑,将三价铁转化为二价铁,再将绿矾分离出来,经过水解后得到和硫酸,最后烧得到钛白粉()。
【小问1详解】
基态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小问2详解】
“酸浸”是硫酸与发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当的浸出率为70%时,可对应和两条曲线,故实验条件为:;;
【小问3详解】
加入过量铁粉是为了将全部还原为,同时防止被氧化;
【小问4详解】
“水解”过程中适当稀释并加热是为了促进水解,防止形成胶体,便于过滤分离;
【小问5详解】
工业上可利用与反应制备金属钛,利用的是热还原法,B为电解法,D为热分解法,故选AC;
【小问6详解】
方法①为吸热反应,方法②为放热反应,加入可以使反应①氧气减少,促进反应正向移动,反应②为熵增反应,故加的目的是提高反应的热力学趋势,提高四氯化钛的产率。
18. 油气开采、石油化工、煤化工等行业废气普遍含有的硫化氢,需要回收处理并加以利用。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反应Ⅰ:
反应Ⅱ:
①反应Ⅲ的___________。
②反应Ⅱ自发的条件是___________(填“低温”“高温”或“任何温度”)。
③和三种分子的键角大小顺序为___________。
(2)投料比,并用稀释: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反应相同时间后,测得和体积分数如下表:
温度/℃ 950 1000 1050 1100 1150
的体积分数/% 0.5 1.5 3.6 5.5 8.5
的体积分数/% 0.0 0.0 0.1 0.4 1.8
①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其他条件不变时,用替代对实验结果几乎无影响
B.恒温恒压下,增加的体积分数,的浓度升高
C.由实验数据推出中键弱于中的键
D.由实验数据推出,温度越高,的平衡转化率越高
②在,下,保持通入的体积分数不变,提高投料比的转化率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
③已知反应过程中存在副反应。研究发现,温度高于时继续升温,的转化率不会增大反而会降低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
(3)在反应条件下,将的混合气进行反应Ⅲ,达到平衡时,分压与的分压相同。则反应Ⅲ的标准压强平衡常数___________。(已知:分压=总压×该组分物质的量分数,对于反应,,其中,为各组分的平衡分压)。
【答案】(1) ①. ②. 高温 ③.
(2) ①. AC ②. 在只发生反应Ⅰ,不参与反应,相同分压经历相同时间,转化率相同 ③. 甲烷裂解产生的C覆盖在催化剂表面,使得催化剂的活性降低
(3)1.28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根据盖斯定律,;②反应自发需,则在高温条件下自发进行;③中C为杂化,中C和中S均为杂化,无孤对电子,有两个孤电子对,故键角;
【小问2详解】
①A项,为稀有气体,不参与反应(与氮气相同,作为稀释气体),A正确;B项,恒温恒压下,增加的体积分数,体积增大,的浓度降低;B错误;C项,由实验数据可知之前,产物中不含,说明只有分解,未参与反应,推知中的键更稳定,C正确;D项,实验数据是在不同温度下反应相同时间,不确定反应是否平衡,故D错误。答案选AC;②在只发生反应Ⅰ,不参与反应,相同分压经历相同时间,转化率相同。③甲烷裂解产生的碳覆盖在催化剂表面,使催化剂的活性降低;
【小问3详解】
设,列三段式,到达平衡时,分压与的分压相同即有,求解,平衡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则。
19. 多非利特(化合物G)在心律失常治疗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某种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
已知: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___。A分子结构中的是一种“拉电子”基团,则A的酸性___________(填“>”或“<”)苯酚。
(2)C中官能团的名称为硝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4)D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
(5)得到目标产物G后,常用于分析产物中官能团种类的方法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 红外光谱分析 B. 原子光谱分析 C. 质谱分析 D. X射线衍射实验
(6)化合物C的同分异构体中,满足下列条件的有___________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①硝基与苯环直接相连,且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
②能发生银镜反应
【答案】(1) ①. 对硝基苯酚(4-硝基苯酚) ②. >
(2) ①. 醛基 ②. 醚键
(3)还原反应 (4) (5)A
(6)8
【解析】
【分析】A到B发生取代反应,B到C发生消去反应,根据C、E结构式可知,D为,E到F发生还原反应,F到G发生取代反应。
【小问1详解】
A的习惯命名法为对硝基苯酚,系统命名法为4-硝基苯酚。硝基为“拉电子”基团,会使羟基的极性增大,酸性增强;
【小问2详解】
C中官能团为醛基、醚键、硝基;
【小问3详解】
氢气将硝基还原为氨基,其反应类型为还原反应;
【小问4详解】
由已知条件可推测出D的结构简式为;
【小问5详解】
红外光谱可用于分析化学键与官能团,原子光谱可用于分析元素,质谱用于测定相对分子质量,X射线衍射用于晶体结构的测定,故选A;
【小问6详解】
能发生银镜反应需有或结构,除化合物C的邻位和间位2种,还有的邻、间、对3种,以及的邻、间、对3种,共8种。江淮十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
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的火炬传递环节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列不能作为火炬燃料的是
A. 液氮 B. 甲醇 C. 丙烷 D. 液氢
2. 化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下列项目与所述的化学知识关联错误的是
选项 项目 化学知识
A 作膨松剂 可中和酸并受热分解
B 用铁罐车运输浓硝酸 常温下,铁与浓硝酸不反应
C 给农作物施用 N、K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
D 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具有氧化性
A. A B. B C. C D. D
3. 下列化学用语错误是
A. 邻羟基苯甲醛的分子内氢键:
B. 的电子式:
C. 空间结构模型:
D. 基态O原子核外电子占据最高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
4. 室安卡因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它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盐 B. 分子结构中含有手性碳原子
C. 苯环上一氯代物为3种 D.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5. 化学处处呈现美。下列有关说法正确是
A. “铁水打花”利用了铁元素焰色试验
B. 洁白丝滑的丝绸的主要成分属于蛋白质
C. 游冰池里添加的目的是使池水美丽梦幻
D. 能在玻璃上雕刻花纹是利用的酸性
6. 下列事实不能通过比较F、元素的电负性进行解释的是
A. 分子的极性大于
B. 键的键能小于键的键能
C. 与水发生反应的产物是和
D. 气态氟化氢中存在,而气态氯化氢中是
7. 下列所选仪器或操作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A.比较和的活动性 B.验证的漂白性
C.验证乙炔可使溴水褪色 D.除去中的并干燥
A. A B. B C. C D. D
8. 下列解释事实的离子方程式或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 铜在存在的环境中被氧气腐蚀:
B. 锌锰碱性电池放电时正极反应式:
C. 向冷的石灰乳中通入制漂白粉:
D. 一定条件下,由乳酸合成聚乳酸的化学方程式:
9. “杯酚”()能够分离提纯和,其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杯酚”是一种极性分子 B. “操作1”和“操作2”均是过滤
C. “杯酚”与通过化学键形成超分子 D. “杯酚”和氯仿能循环利用
10. 新型离子液体表现出特殊的溶解性,广泛用作纤维素溶解、蛋白质结晶、纳米制备等方向的溶剂,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基态氯原子核外电子空间运动状态有9种
B. 合成的基础原料咪唑()水溶性强于苯
C. 相较于传统液态有机溶剂,具有难挥发的优点
D. 中含有键的数目为
11. 某种超分子聚合物网络生物电极的制备原料的结构如图所示。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Y、Z相邻,X原子的价层电子数为内层电子数的2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中有2种不同环境的W B. 具有良好的耐酸碱性
C. 氢化物的沸点: D. 第一电离能:
12.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均正确,且能得到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溶液中滴加几滴淀粉溶液,再滴加几滴溶液 溶液出现蓝色 氧化性:
B 将分别加入浓氨水和稀硝酸中 均溶解 属于两性氧化物
C 向蔗糖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并加热一段时间,然后滴加银氨溶液 无银镜产生 蔗糖未水解
D 向浓度均为的和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的溶液 先观察到有蓝色沉淀生成
A. A B. B C. C D. D
13. 某多孔材料孔径大小和形状恰好将“固定”,利于工业废气中的高效转化为,其原理示意图如下。
已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过程属于氮的固定 B. “固定”过程体现超分子的识别功能
C. 温度升高时有利于被固定 D. 转化为反应的原子利用率约为82%
14. 近期我国科技工作者研发了一种“酸碱混合硝酸”锌电池,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图中“双极膜”中间层中的解离为和,并在电场作用下分别向两极迁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催化电极上电势比锌电极上的高
B. 负极区的反应式为
C. “双极膜”中间层中的在电场作用下移向催化电极
D. 催化电极表面产生时,锌电极质量会减少
15. 草酸是二元弱酸。某小组做如下两组实验:
实验Ⅰ:往溶液中滴加溶液;
实验Ⅱ:往溶液中滴加溶液。
已知:的电离常数,溶液混合后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实验Ⅰ可选用酚酞作指示剂,指示反应终点
B. 实验Ⅰ中时,溶液显酸性
C. 实验Ⅱ中在初始阶段发生的是
D. 实验Ⅱ中时,溶液中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铁酸锌是一种性能优良的软磁材料,可作烯类有机化合物氧化脱氢的催化剂。实验室制备铁酸锌可采用如下步骤:
Ⅰ.制备前驱物
①分别配制溶液和溶液,并将二者混合备用。
②另外称取溶于蒸馏水中。
③将①和②所得溶液混合加热到,并在加热搅拌;待溶液冷却后进行减压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前驱物。
Ⅱ.制备铁酸锌
将步骤Ⅰ所得前驱物在灼烧,冷却后称量质量为,计算产率。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Ⅰ中配制溶液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胶头滴管、容量瓶和___________。下列关于容量瓶的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
(2)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晶体,加水溶解,滴加___________(填写试剂名称),无明显现象,由此可知样品___________(填“已”或“未”)变质。
(3)步骤Ⅰ中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操作是___________。
(4)步骤Ⅱ中“灼烧”发生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该实验的总产率为___________。
(6)晶体的一种晶胞结构如图所示,晶胞可看成由A、B单元按C方式交替排布构成,“○”表示。则“●”表示的微粒是___________(填符号),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_(已知晶胞参数为,列出计算式)。
17. 钛白粉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可作白色颜料和增白剂。一种以钛铁矿(主要成分是,含有少量的等杂质)为原料生产制备的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的核外价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
(2)“酸浸”是用硫酸在加热下“溶煮”钛铁矿,“滤液1”中的存在形式为,则“酸浸”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由图可知,当浸出率为70%时,所采用的实验条件为___________。
(3)绿矾是,则“还原”加入过量铁粉的目的是___________。
(4)“水解”过程中适当稀释并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
(5)钛是一种性能非常优越的金属。工业上可利用与反应制备金属钛。下列金属冶炼方法与冶炼的方法相似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 高炉炼铁 B. 电解熔融制钠 C. 铝热反应制锰 D. 分解制银
(6)转化为有以下两种方法。在时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
②
请分析方法②加入的目的可能是___________。
18. 油气开采、石油化工、煤化工等行业废气普遍含有的硫化氢,需要回收处理并加以利用。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下列反应热化学方程式:
反应Ⅰ:
反应Ⅱ:
①反应Ⅲ的___________。
②反应Ⅱ自发的条件是___________(填“低温”“高温”或“任何温度”)。
③和三种分子的键角大小顺序为___________。
(2)投料比,并用稀释: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反应相同时间后,测得和体积分数如下表:
温度/℃ 950 1000 1050 1100 1150
的体积分数/% 0.5 1.5 3.6 5.5 8.5
的体积分数/% 0.0 0.0 0.1 0.4 1.8
①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其他条件不变时,用替代对实验结果几乎无影响
B.恒温恒压下,增加的体积分数,的浓度升高
C.由实验数据推出中键弱于中的键
D.由实验数据推出,温度越高,的平衡转化率越高
②在,下,保持通入的体积分数不变,提高投料比的转化率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
③已知反应过程中存在副反应。研究发现,温度高于时继续升温,的转化率不会增大反而会降低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
(3)在反应条件下,将的混合气进行反应Ⅲ,达到平衡时,分压与的分压相同。则反应Ⅲ的标准压强平衡常数___________。(已知:分压=总压×该组分物质的量分数,对于反应,,其中,为各组分的平衡分压)。
19. 多非利特(化合物G)在心律失常治疗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某种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
已知: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___。A分子结构中的是一种“拉电子”基团,则A的酸性___________(填“>”或“<”)苯酚。
(2)C中官能团的名称为硝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4)D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
(5)得到目标产物G后,常用于分析产物中官能团种类的方法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 红外光谱分析 B. 原子光谱分析 C. 质谱分析 D. X射线衍射实验
(6)化合物C的同分异构体中,满足下列条件的有___________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①硝基与苯环直接相连,且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
②能发生银镜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