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5-20 08:15:58

文档简介

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
下图为我国两大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工程I、Ⅱ分别是( )
A. 南水北调 西气东输
B 南水北调 西电东送
C. 西气东输 南水北调
D. 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2. 工程I、Ⅱ对图示地区的有利影响是( )
①减轻大气污染②缓解能源短缺
③减轻水土流失④缓解洪涝灾情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黑龙江省鹤岗市是东北重要的老工业基地,百年煤城。目前,鹤岗市在尚有26亿吨煤炭资源有待开发的条件下,自身发展却面临诸多困难。据统计,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鹤岗市常住人口为89.1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5.9万人相比,减少16.8万人,下降15.81%。鹤岗人正努力把鹤岗从“一煤独大”到“多业并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鹤岗市在城市发展水平中,目前处于()
A. 成长期 B. 兴盛期 C. 衰退期 D. 再生期
4. 鹤岗市今后的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其外部因素主要是()
A. 环境污染严重 B. 国际市场萎缩 C. 新技术的冲击 D. 煤炭资源枯竭
5. 鹤岗市“多业并举”可行的有()
①发展煤化工业,延长产业链
②加大技术研发,促进废弃物循环利用
③实行科技振兴,重点发展高新技术工业
④加大开采力度,促进煤炭资源综合利用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如图示意“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和自然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该区域西部的海域可能为( )
A. 北印度洋东部 B. 南太平洋东部
C. 北太平洋西部 D. 北大西洋西部
7. 根据图文材料,推断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 图中山脉西侧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B. 该山脉位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生长边界
C. 图示范围海域有世界著名热带渔场
D. 寒流流经图中沿海地区
8. 导致图中山脉东西两侧自然带差异的影响因素是( )
A. 太阳辐射 B. 大气环流 C. 地形 D. 洋流
在距今5亿~1亿年前,大西洋扩张运动引发非洲西北部陆地(上覆砂岩和石灰岩)持续断裂,导致地壳底部岩浆上涌,上涌的岩浆使近水平地层发生变形,形成了中间高四周低的穹窿构造,部分岩浆沿断裂带喷出、溢流至四周形成岩墙。穹窿构造的破碎带被岩浆渗透,后又接受外力作用,不同地层间形成了同心环形状,即著名的“撒哈拉之眼”。下图为“撒哈拉之眼”构造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形成现今“撒哈拉之眼”形态的主要原因有( )
A. 断裂塌陷冰川侵蚀 B. 热力熔蚀风化侵蚀
C. 地壳张裂流水堆积 D. 板块挤压断裂下陷
10. 穹窿构造属于( )
A. 背斜 B. 垂直断层 C. 向斜 D. 水平断层
11. “撒哈拉之眼”岩墙( )
A. 含有生物化石 B. 岩性差异较大 C. 层理结构明显 D. 存在气孔构造
2019年8月10日-13日,超强台风“利奇马”在我国浙江温岭登陆,纵穿浙江、江苏两省后,移入黄海,在山东再次登陆,形成了强降水。来自对流层低层的东南风为山东此次强降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下图示意超强台风“利奇马”登陆路径。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超强台风“利奇马”从首次登陆浙江温岭至再次登陆山东期间,图中甲地可能( )
①风向由西北风转变为西南风②风向由东北风转变为东南风
③风力逐渐由大变小④风力逐渐由小变大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3. 东南风为山东此次强降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主要是由于东南风( )
①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显著②从海洋挟带丰富暖湿水汽
③促进水汽辐合上升,冷凝成云致雨④受到海岸地形阻挡,水汽抬升剧烈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2020年某楼盘(32°N,121°E)开盘销售已封顶的1~4号楼。这4幢楼均为18层,层高3米,南北楼间距为50米。下图为“该楼盘平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某日小明在4号楼南阳台,恰好看到日落,当时的北京时间最有可能是( )
A. 16:00 B. 17:30 C. 18:30 D. 19:00
15. 小明发现4号楼底楼10月22日起正午就无阳光照射,一年中该楼层正午有阳光照射的时间约为( )
A. 4个月 B. 6个月 C. 8个月 D. 10个月
16. 一般随楼层升高房价相应提高。小明想在4号楼购房,希望全年正午都有太阳照射且单价较低。建议他选择(tan34°34'≈0.7,tan58°≈1.6,tan81°26'≈6.6)( )
A. 4层 B. 6层 C. 8层 D. 10层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胭脂虫是一类能生产天然红色素的珍贵昆虫,原产于墨西哥和中美洲,寄主为仙人掌类植物。胭脂虫体内含胭脂红酸,可制作成胭脂红素,被广泛地用于食品、化妆品、药品等多种行业,是唯一一种品质优良的纯天然、无任何毒副作用的动物色素。该虫雌虫发育的温度低限为15.6℃,在32℃时发育最快,在20-30℃发育与温度成正比。胭脂虫主要借助风力繁殖扩散,降雨能极大地减少胭脂虫的种群数量。养殖及采收胭脂虫是一项劳动密集型工作,无法实现机械化。20世纪80年代中期,南非大力发展胭脂虫产业,在甲地(如图)进行试验养殖,获得成功。
(1)分析在甲地野外培育胭脂虫的有利自然条件。
(2)早期胭脂红素曾被广泛应用于染料行业,但现在主要应用于食品、药品、化妆品行业,推测胭脂红素应用行业发生变化的原因。
(3)有专家提出,在我国西南干热河谷地区种植仙人掌,发展胭脂虫产业有巨大社会经济价值及生态价值请说明理由。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5月20日,全球最大的智慧养殖工船“国信1号”在青岛交付运营,它是我国驶向深蓝的“移动的海洋牧场”,将为我国持续提供稳定的优质蛋白质来源。通过“船载舱养”模式常年游弋在黄海千里岩、东海舟山群岛、台山列岛和南海南澎岛之间,利用深远海优质海水养殖大黄鱼、石斑鱼、大西洋鲑鱼等名贵鱼种。该船全长249.9米,排水量13万吨,内设2108个监测点,实时监测并集中控制15个养殖舱内的水、氧、光、饲、鱼等状况,每日24小时不间断换水16次,养殖密度是传统网箱的4~6倍,养殖周期缩短1/4以上。此外,该船还拥有苗种培育、饲料加工、物流运输、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体系以及“科技+资本+产业”的发展模式。下图为“国信1号”养殖工船及其游弋路线示意图。
(1)说明与传统近海养殖方式相比,“国信1号”模式的优势。
(2)为了进一步提升深远海大型养殖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请说明国信集团可采取的有效措施。
(3)请以大力发展驶向深蓝的“移动的海洋牧场”为例,阐述其对我国国家安全的有利影响。
1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科罗拉多大峡谷是世界陆地上最长的峡谷之一。从谷底向上,岩壁出露着早古生代到新生代的各期岩系,并含有代表性生物化石。大峡谷因此有“活的地质史教科书”之称。
材料二下表为科罗拉多某气象观测站的多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统计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平均气温(℃) -1.8 0 2.9 8.0 13.0 18.3 21.6 20.2 15.9 9.9 3.2 -1.2
降水量(mm) 7.4 10.2 23.9 30.2 546 57.2 73.7 76.7 33.8 21.3 11.9 11.7
材料三下图为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地区景观图和示意图。
(1)根据图文信息,分析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成过程。
(2)依据材料二、三,描述该地气候特点并分析成因。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
下图为我国两大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工程I、Ⅱ分别( )
A. 南水北调 西气东输
B. 南水北调 西电东送
C. 西气东输 南水北调
D. 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2. 工程I、Ⅱ对图示地区的有利影响是( )
①减轻大气污染②缓解能源短缺
③减轻水土流失④缓解洪涝灾情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1. D 2. A
【解析】
【1题详解】
工程I、Ⅱ的目的地是上海,南水北调的目的地是华北地区,A、B、C错误。据工程I走向可知其是西气东输工程,工程Ⅱ是西电东送工程,D正确。故选D。
【2题详解】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可以改善上海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质量,减轻燃烧化石燃料带来的大气污染,①正确。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可以增加上海能源供应,缓解能源短缺问题,②正确。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水土流失不严重,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不能减轻水土流失,③错误。长江洪灾主要在中游河段,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对缓解洪涝灾情作用不大,④错误。A正确。故选A。
黑龙江省鹤岗市是东北重要的老工业基地,百年煤城。目前,鹤岗市在尚有26亿吨煤炭资源有待开发的条件下,自身发展却面临诸多困难。据统计,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鹤岗市常住人口为89.1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5.9万人相比,减少16.8万人,下降15.81%。鹤岗人正努力把鹤岗从“一煤独大”到“多业并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鹤岗市在城市发展水平中,目前处于()
A. 成长期 B. 兴盛期 C. 衰退期 D. 再生期
4. 鹤岗市今后的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其外部因素主要是()
A. 环境污染严重 B. 国际市场萎缩 C. 新技术的冲击 D. 煤炭资源枯竭
5. 鹤岗市“多业并举”可行的有()
①发展煤化工业,延长产业链
②加大技术研发,促进废弃物循环利用
③实行科技振兴,重点发展高新技术工业
④加大开采力度,促进煤炭资源综合利用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3. C 4. C 5. A
【解析】
【分析】
【3题详解】
城市人口增加是城市化的重要标志。由材料可知,鹤岗市2020年常住人口比2010年下降,表明城市化水平下降,结合图示可知,鹤岗市目前处于衰退期,C正确。成长期、兴盛期、再生期都是城市化水平提高的时期,ABD错误。故选C。
【4题详解】
环境污染严重属于内部因素,A错误;目前世界能源短缺,国际市场前景较好,B错误;鹤岗市发展的是以煤炭为基础的传统工业,新技术革命既产生了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也改变了传统的工业生产和组织方式。鹤岗市传统的生产和组织方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影响其今后的发展的主要外部因素,C正确;由材料可知,鹤岗市尚有26亿吨煤炭资源有待开发,没有出现煤炭资源枯竭,D错误。故选C。
【5题详解】
鹤岗市今后的发展方向应仍以主导产业—煤炭为主,发展煤化工业,延长产业链,并对废弃物循环利用,减少污染物排放,缓解环境污染问题,①②正确,A正确。目前鹤岗市工业基础较薄弱,科技水平较低,没有较好的高新技术产业环境;煤炭开采应有序进行,不能盲目加大开采力度,③④错误,BCD错误。故选A。
【点睛】传统工业区的整治措施:(1)调整产业结构。(2)调整工业布局。(3)加强交通建设。(4)发展科技,繁荣经济。(5)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如图示意“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和自然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该区域西部的海域可能为( )
A 北印度洋东部 B. 南太平洋东部
C. 北太平洋西部 D. 北大西洋西部
7. 根据图文材料,推断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 图中山脉西侧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B. 该山脉位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生长边界
C. 图示范围海域有世界著名热带渔场
D. 寒流流经图中沿海地区
8. 导致图中山脉东西两侧自然带差异的影响因素是( )
A. 太阳辐射 B. 大气环流 C. 地形 D. 洋流
【答案】6. B 7. A 8. C
【解析】
【6题详解】
由图中可知,该海域位于大陆西侧,即大洋东部,故排除CD;北印度洋东部沿海为热带植被,排除A;南太平洋东部为南美洲,其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沿海符合图中植被景观,安第斯山脉逼近西海岸,且山脉东部为巴塔哥尼亚荒漠也符合温带荒漠景观,B正确。故选B。
【7题详解】
从图中可知沿海是落叶林可以判断出山脉西侧为温带海洋性气候,A正确;如果该地为南美洲南部,该山脉位于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B错误;如果该地位于南美洲南部,图中海域渔场较小,世界著名秘鲁渔场在此地北方,C错误;如果该海域为南美洲,沿岸是秘鲁寒流流经,如果该海域位于北半球,沿岸是阿拉斯加暖流流经,D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图中山脉西侧为森林,东侧为荒漠,影响的主要因素是水分,而导致水分不同的主要原因是西部是迎风坡,东部为背风坡,所以导致图中山脉东西两侧自然带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地形,C正确;ABD影响较小。故选择C。
【点睛】南美洲南端安第斯山脉东西两侧的变化由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变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成因:该地盛行西风(西北风),由于安第斯山脉的阻挡,降水几乎全部降在了安第斯山脉以西的太平洋沿岸地区,而安第斯山脉以东的大西洋沿岸处在背风坡,降水很少,气候干旱,因此形成了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在距今5亿~1亿年前,大西洋扩张运动引发非洲西北部陆地(上覆砂岩和石灰岩)持续断裂,导致地壳底部岩浆上涌,上涌的岩浆使近水平地层发生变形,形成了中间高四周低的穹窿构造,部分岩浆沿断裂带喷出、溢流至四周形成岩墙。穹窿构造的破碎带被岩浆渗透,后又接受外力作用,不同地层间形成了同心环形状,即著名的“撒哈拉之眼”。下图为“撒哈拉之眼”构造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形成现今“撒哈拉之眼”形态的主要原因有( )
A. 断裂塌陷冰川侵蚀 B. 热力熔蚀风化侵蚀
C. 地壳张裂流水堆积 D. 板块挤压断裂下陷
10. 穹窿构造属于( )
A. 背斜 B. 垂直断层 C. 向斜 D. 水平断层
11. “撒哈拉之眼”岩墙( )
A. 含有生物化石 B. 岩性差异较大 C. 层理结构明显 D. 存在气孔构造
【答案】9. B 10. A 11. D
【解析】
【9题详解】
依据材料可知“撒哈拉之眼”形成之初中间高四周低。由于中部有裂隙分布,岩浆沿裂隙渗入中部地层,导致中部岩石被熔蚀而产生崩塌下陷,且各组成部分岩石性质不一(沉积岩和岩浆岩相间组成),受风化侵蚀程度不同,形成了现今中间低四周高、呈同心环形状的“撒哈拉之眼”。材料中未涉及冰川作用,A错误;岩浆活动造成岩性差异,受风化侵蚀后形成沙漠之眼,B正确;沙漠之眼位于非洲沙漠气候区,降水少,流水作用弱,C错误;该地受大西洋扩张运动引发非洲西北部陆地持续断裂,未体现板块挤压,D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由材料中“上涌的岩浆使近水平地层发生变形,形成了中间高四周低的穹窿构造”可知,穹窿构造是岩浆上涌使地层向上拱起,发生弯曲,形成了中间高四周低的“山岭”,说明穹窿构造属于背斜,A正确;垂直断层两侧有较大落差,呈线状分布,不符合图示信息,B错误;向斜构造岩层向下弯曲,不符合材料中“中间高四周低的穹窿构造”,C错误;由图可见,图中没有断层线,也没有明显的相对移动的两盘,不是断层结构,D错误。故选A。
【11题详解】
含有生物化石的是沉积岩,岩墙属于岩浆岩,A错误;由材料可知,每一道岩墙都是同类岩石,同一类岩石岩性一致,B错误;层理结构明显的是沉积岩,而岩墙属于岩浆岩,C错误;“撒哈拉之眼”岩墙为玄武岩。是由岩浆喷出地表形成,岩石表面多气孔,D正确。故选D。
【点睛】沉积岩层理构造显著。所谓层理构造是指在沉积岩漫长的形成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通常沉积物之间是有层次的,一般来说位于下方的岩层比上方的岩层年龄古老,层理构造是判断沉积岩的重要依据。
2019年8月10日-13日,超强台风“利奇马”在我国浙江温岭登陆,纵穿浙江、江苏两省后,移入黄海,在山东再次登陆,形成了强降水。来自对流层低层的东南风为山东此次强降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下图示意超强台风“利奇马”登陆路径。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超强台风“利奇马”从首次登陆浙江温岭至再次登陆山东期间,图中甲地可能( )
①风向由西北风转变为西南风②风向由东北风转变为东南风
③风力逐渐由大变小④风力逐渐由小变大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3. 东南风为山东此次强降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主要是由于东南风( )
①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显著②从海洋挟带丰富的暖湿水汽
③促进水汽辐合上升,冷凝成云致雨④受到海岸地形阻挡,水汽抬升剧烈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12. C 13. B
【解析】
【12题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半球气旋逆时针向中心辐合,且北半球近地面的风向右偏转,再结合超强台风“利奇马”首次登陆浙江温岭时,甲地所在位置,可以判定,登录时甲地受西北风的影响,当台风向北移动到山东的过程中甲地所受风向会逐渐右偏,最终形成西南风。所以,超强台风“利奇马”从首次登陆浙江温岭至再次登陆山东期间所受风向由西北风转变成西南风,①对②错;由所学知识可知,台风中心附近风速较大,外围风速较小;结合图中登陆时台风中心附近等压线也可看出,甲位于台风中心附近风速大,看登陆后的路径图可知,超强台风“利奇马”从首次登陆浙江温岭后向山东方向移动,在这个期间台风中心区逐渐远离甲地,甲地风力会变小,由此可得风力逐渐由大变小,③对④错。综上所述,ABD三项错误,C项正确。故选C。
【13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此日期为8月10日-13日期间,台风虽然带来强降水,但此时期已快进入秋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所减弱,①错误;产生强降水说明,台风其中的水汽得到了相应的补充,这是由东南风从海洋挟带丰富的暖湿水汽,②正确;材料中提到“强降水”,说明了降水强度大,应该是超强台风“利奇马”登陆山东后,受台风作用,携带的暖湿气流辐合上升,冷凝致雨,③正确;山东东部半岛大都是起伏和缓的波状丘陵区,地势起伏小,对水汽阻挡弱,④错误。综上所述,ACD三项错误,B项正确。故选B。
【点睛】在等压线分布图判断风速(风力)可根据等压线的密集程度进行分析。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等压线越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小,风速越小。
2020年某楼盘(32°N,121°E)开盘销售已封顶的1~4号楼。这4幢楼均为18层,层高3米,南北楼间距为50米。下图为“该楼盘平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某日小明在4号楼南阳台,恰好看到日落,当时的北京时间最有可能是( )
A. 16:00 B. 17:30 C. 18:30 D. 19:00
15. 小明发现4号楼底楼10月22日起正午就无阳光照射,一年中该楼层正午有阳光照射的时间约为( )
A. 4个月 B. 6个月 C. 8个月 D. 10个月
16. 一般随楼层升高房价相应提高。小明想在4号楼购房,希望全年正午都有太阳照射且单价较低。建议他选择(tan34°34'≈0.7,tan58°≈1.6,tan81°26'≈6.6)( )
A. 4层 B. 6层 C. 8层 D. 10层
【答案】14. B 15. C 16. C
【解析】
【14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该地经度为121°E,因此地方时和北京时间相当;小明在4号楼南阳台恰好看到日落,说明该日日落的方位应在西南方向,可确定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该地日落的时刻应在18时之前,C、D错误;该地的纬度为32°N,其最早日落的时刻不可能为16时,因此最可能是17:30,A错误,B正确。故选B。
【15题详解】
根据地球运动的对称规律可知,正午底楼接受不到太阳照射的时间和又一次开始有太阳照射的时间是关于冬至日对称的,由此可以推测,该楼层又一次开始有阳光照射的日期为次年2月22日,因此该楼层一年中有4个月正午没有阳光照射,有8个月中午有阳光照射。故选C。
【16题详解】
要保证全年都有太阳照射,需要保证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时即冬至日可以获得太阳光照;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H=90°-(32°+23°26分)=34°34′;再由两栋楼的间距50米,可以求得4号楼冬至日有阳光照射的高度L=50×tan34°34'=35米,再由楼高54米可以求出4号楼19米以下的楼层正午没有太阳光照;每层楼高3米,因此7楼的一部分及其以下楼层冬至日都没有太阳光照,即8楼及其以上的楼层冬至日有太阳光照;再由随楼层升高房价相应提高可以判断,满足小明购房条件的最佳楼层为8楼。故选C。
【点睛】太阳高度角对称规律:
(1)以直射纬线为对称轴的南北两侧,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2)以直射经线为对称轴的东西两侧,纬度相等的两地太阳高度角相等。
(3)同一地点关于夏至日(冬至日)对称的两天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4)北半球某纬度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南半球同纬度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5)北半球某纬度在与夏至日(冬至日)相隔几天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南半球同纬度在与(冬 至日)夏至日相隔几天的正午太阳高度。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胭脂虫是一类能生产天然红色素的珍贵昆虫,原产于墨西哥和中美洲,寄主为仙人掌类植物。胭脂虫体内含胭脂红酸,可制作成胭脂红素,被广泛地用于食品、化妆品、药品等多种行业,是唯一一种品质优良的纯天然、无任何毒副作用的动物色素。该虫雌虫发育的温度低限为15.6℃,在32℃时发育最快,在20-30℃发育与温度成正比。胭脂虫主要借助风力繁殖扩散,降雨能极大地减少胭脂虫的种群数量。养殖及采收胭脂虫是一项劳动密集型工作,无法实现机械化。20世纪80年代中期,南非大力发展胭脂虫产业,在甲地(如图)进行试验养殖,获得成功。
(1)分析在甲地野外培育胭脂虫的有利自然条件。
(2)早期胭脂红素曾被广泛应用于染料行业,但现在主要应用于食品、药品、化妆品行业,推测胭脂红素应用行业发生变化的原因。
(3)有专家提出,在我国西南干热河谷地区种植仙人掌,发展胭脂虫产业有巨大的社会经济价值及生态价值请说明理由。
【答案】(1)甲地地处南纬30°以北大陆内部,冬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夏季盛行东南信风,终年炎热干燥,为热带沙漠气候。该气候既有利于胭脂虫的繁殖发育,也有利于胭脂虫寄主—仙人掌类植物的种植与生长;野外空旷,夏季的东南信风有利于胭脂虫的扩散与繁殖。
(2)在工业合成染料出现之前,胭脂红素作为染色剂被广泛应用;随着工业合成染料的技术成熟,工业合成染料生产成本低,有价格优势,逐渐取代胭脂红素,成为染色剂;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提高,对食品、药品、化妆品的需求量增大,因此胭脂红素市场潜力巨大。
(3)种植仙人掌可以绿化荒山、改善生态环境;还可利用仙人掌培育胭脂虫,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既能増加农民收入,还能解决农村大量闲散劳动力就业问题。
【解析】
【分析】本题以胭脂虫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了农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发展措施、农业的发展措施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提取地理信息,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论证讨论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在甲地野外培育胭脂虫的有利自然条件应结合当地自然地理特征,从气温、降水、风力等方面进行分析。图中显示,甲地地处南回归线与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南信风交替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和由陆地吹向海洋的气流,终年炎热干燥,为热带沙漠气候。材料信息表明,在20~30℃胭脂虫发育与温度成正比,降雨能极大地减少胭脂虫的种群数量,因此甲地的热带沙漠气候有利于胭脂虫的繁殖发育,也有利于其寄主—仙人掌类植物的种植与生长;材料信息表明,胭脂虫主要借助风力繁殖扩散,甲地夏半年盛行东南风,此时有利于胭脂虫借助风力繁殖扩散。
【小问2详解】
随着经济发展以及科技水平的提升,胭脂红素代替品的出现,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胭脂红素应用行业发生变化。胭脂红素应用行业发生变化的原因应从市场竞争、市场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在工业合成染料出现之前,染料行业对胭脂红素需求量大,随着工业合成染料的广泛应用和生产,胭脂红素因成本较高导致市场竞争力下降,逐渐被成染料取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药品、化妆品行业对纯天然染料需求量增加,由于胭脂红素属于纯天然、生态环保的染料,因此其市场潜力巨大。
【小问3详解】
我国西南干热河谷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不适合发展耕作业,但适合栽培仙人掌。种植仙人掌可以提高当地植被覆盖率,恢复被过去粗放发展耕作业所破坏的生态环境。材料信息表明,养殖及采收胭脂虫是一项劳动密集型工作,无法实现机械化,因此利用仙人掌培育胭脂虫能解决农村大量闲散劳动力就业问题;同时,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还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5月20日,全球最大的智慧养殖工船“国信1号”在青岛交付运营,它是我国驶向深蓝的“移动的海洋牧场”,将为我国持续提供稳定的优质蛋白质来源。通过“船载舱养”模式常年游弋在黄海千里岩、东海舟山群岛、台山列岛和南海南澎岛之间,利用深远海优质海水养殖大黄鱼、石斑鱼、大西洋鲑鱼等名贵鱼种。该船全长249.9米,排水量13万吨,内设2108个监测点,实时监测并集中控制15个养殖舱内的水、氧、光、饲、鱼等状况,每日24小时不间断换水16次,养殖密度是传统网箱的4~6倍,养殖周期缩短1/4以上。此外,该船还拥有苗种培育、饲料加工、物流运输、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体系以及“科技+资本+产业”的发展模式。下图为“国信1号”养殖工船及其游弋路线示意图。
(1)说明与传统近海养殖方式相比,“国信1号”模式的优势。
(2)为了进一步提升深远海大型养殖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请说明国信集团可采取的有效措施。
(3)请以大力发展驶向深蓝的“移动的海洋牧场”为例,阐述其对我国国家安全的有利影响。
【答案】(1)“船载舱养”模式可以充分利用深远海清洁、优质以及不同水温的海水,进行集约化、智能化养殖,单产高,品质优,市场竞争力强,利润大;深远海海域宽广,海水自净能力强,深远海养殖对环境污染小;可开发的海洋空间资源广阔,易形成规模效益;养殖工船机动灵活,可避免因台风、赤潮造成的损失;集工业化养殖、苗种培育、饲料加工、物流运输、销售于一体,产业链完善,产品附加值高。
(2)扩大融资渠道,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加大科技研发力度,优化鱼苗品种,提高养殖技术,提升养殖品质和产量;增加养殖工船数量,扩大养殖规模,降低生产运营成本;加强海况研究,扩大养殖海域范围,优化养殖线路;开发营养食品、生物制药等高附加值的产品,延长产业链;加强宣传力度,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开发深远海养殖体验观光旅游项目等。
(3)可减轻近海养殖压力,缓解近海海水环境污染,利于保障国家海洋环境安全;充分利用深远海海洋空间资源,缓解陆地土地资源供给肉蛋奶等农产品的压力,利于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粮食安全;开发和利用深远海专属经济区海洋资源,利于宣示国家海洋国土权力和权益,保障海洋国土安全。
【解析】
【分析】本题以智慧养殖工船“国信1号”为背景材料,考查了海洋空间资源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小问1详解】
据材料可知,从养殖条件看,深远海环境污染小,自净能力强,水质清洁更优;由“内设2108个监测点”可知,养殖工船科技投入大,鱼产品品质更高,市场竞争力强,利润大;从“驶向深蓝”可知,可开发的海洋空间更大,规模效益潜力巨大;从“移动的海洋牧场”可知,养殖工船机动灵活,能选择适宜的养殖海域,可避开台风、赤潮等灾害;从“完整产业体系”可知,该模式集工业化养殖、苗种培育、饲料加工、物流运输、销售于一体,产业链完善,产品附加值更高,可增加利润。
小问2详解】
据材料可知,“科技+资本+产业”是“国信1号”的产业发展模式,该产业模式具有技术密集、资金密集、产业链长的特点。深远海智慧渔业大型养殖的成功运营,需要在遵循市场规律基础上,从科技、资本、产业等方面进行关联综合发力。通过资金投入,扩大融资渠道,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科技研发,优化鱼苗品种,提高养殖技术,提升养殖品质和产量,助推深远海养殖产业持续发展。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养殖工船数量,扩大养殖规模,降低生产运营成本;产品多元化、不断提升产品品质、提升国内国际品牌知名度、加强海况研究,扩大养殖海域范围,优化养殖线路;开发营养食品、生物制药等高附加值的产品,纵深延长高附加值的产业链;加强宣传力度,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开发深远海养殖体验观光旅游项目等,融合开发新产业等。
【小问3详解】
国家安全主要包括国土安全、资源安全、生态安全等方面。“移动的海洋牧场”既是对海洋空间资源的有效利用,也是对我国海洋权益的维护和主权宣誓,保障海洋国土安全。可减轻近海养殖压力,缓解近海海水环境污染,利于保障国家海洋环境安全。目前近海养殖业面临海洋空间资源拓展瓶颈和海水环境污染的双重压力,深远海养殖业能够缓解这些人地矛盾,可以为我国长期稳定地供给优质蛋白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缓解陆地土地资源的生产压力,缓解近海养殖对海洋空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压力等。
1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科罗拉多大峡谷是世界陆地上最长的峡谷之一。从谷底向上,岩壁出露着早古生代到新生代的各期岩系,并含有代表性生物化石。大峡谷因此有“活的地质史教科书”之称。
材料二下表为科罗拉多某气象观测站的多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统计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平均气温(℃) -1.8 0 29 8.0 13.0 18.3 21.6 20.2 15.9 99 3.2 -1.2
降水量(mm) 7.4 10.2 23.9 30.2 54.6 57.2 73.7 76.7 33.8 21.3 11.9 11.7
材料三下图为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地区景观图和示意图。
(1)根据图文信息,分析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成过程。
(2)依据材料二、三,描述该地气候特点并分析成因。
【答案】(1)峡谷地貌的形成过程:先是外力沉积,后地壳抬升,最后受流水侵蚀作用
(2)气候特点:夏季凉爽多雨、冬季低温干燥;气温年较差较大;降水总量较少。成因:夏季凉爽是因为海拔高;冬季较为温和是因为纬度较低。受东、西两侧的地形阻挡,水汽难以进入,降水少。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科罗拉多大峡谷为材料,涉及地质作用,世界气候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和图可知,岩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并且分布着各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化石,岩石属于沉积岩。沉积岩形成于地势低洼的海底、湖底;之后经地壳抬升作用,沉积岩出露地表;再受河流强烈的下切侵蚀,形成当前长且深的科罗拉多大峡谷。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气候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气候特点:据表格气温和降水数据可知,该地夏季凉爽,冬季温和,气温年较差小;年降水总量少,季节差异大,集中在夏季。成因:从图中可知,纬度位于35°N~40°N,纬度较低,海拔较高,形成了冬季温和、夏季凉爽、气温年较差小的气温特点;受两侧高大山体的阻挡,水汽难以进入,降水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