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5】苏教版(2019)生物学高考一轮基础练习-阶段检测练 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5】苏教版(2019)生物学高考一轮基础练习-阶段检测练 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32.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5-20 22:52: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江苏版新教材生物学高考第一轮
阶段检测练
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一、单项选择题
1.(2024届常州前黄中学阶段考一,6)如图是人体某组织的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
B.③中可发生丙酮酸和水分解产生CO2和[H]
C.②和③成分的主要区别在于无机盐含量不同
D.血浆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③→④
2.(2024届南京9月学情调研,8)如表是某中年男子血液化验单中的部分数据。下列分析最可能成立的是(  )
项目 测定值 单位 参考范围
促甲状腺激素 5.9 μIU/mL 0.27~4.2
A.该男子可能摄入了过量的碘
B.该男子可能垂体功能减退
C.该男子可能下丘脑功能减退
D.该男子可能甲状腺功能减退
3.(2023苏锡常镇四市调研一,6)洄游鱼类在从海水环境移动到淡水时,生理调节机制会改变机体对水和盐的摄入和排出,以维持水盐平衡。下列关于洄游鱼类进入淡水后发生的变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饮水量明显增加
B.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
C.Na+和Cl-排出量减少
D.从淡水中主动吸收Na+和Cl-
4.(2024届连云港教学质量调研一,7)人体内肾上腺素与激素X参与血糖调节的部分调节机理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下丘脑的一定区域兴奋,通过交感神经直接作用于肝脏,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
B.激素X与肾上腺素具有协同作用,调节激素X分泌的信号分子有神经递质等
C.某病人出现高血糖一定是其体内出现G2蛋白偶联受体的抗体所致
D.若激素X受体的控制基因发生突变,患者体内激素X相对正常人降低
5.(2024届常州前黄高级中学阶段考一,9)膜表面免疫球蛋白(BCR)是分布在B细胞表面的一种受体。多个BCR与病原体表面的抗原结合而聚集在一起,会为激活B细胞提供信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CR聚集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B.B细胞表面的BCR与其分化为浆细胞后产生的抗体识别不同的抗原
C.在体液免疫过程中,B细胞与辅助性T细胞可相互提供信息
D.根据图示过程可推测,记忆B细胞表面也具有BCR
6.(2024届南京六校联合体调研,7)种子在成熟过程中,种子中的内源激素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如图为小麦种子形成过程中几种激素含量和鲜重的变化,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据图推测,玉米素可能属于细胞分裂素类激素
B.GA和IAA含量变化可能与其调节光合产物向籽粒运输和积累有关
C.研究发现小麦籽粒成熟期脱落酸含量增加,可能与籽粒的休眠有关
D.籽粒成熟后总重量减少主要是由于细胞呼吸强度大,有机物消耗多
7.(2024届苏州常熟中学抽测,10)茯苓多糖能调控免疫细胞的功能和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其影响机体免疫的部分信号通路如图所示,其中自然杀伤细胞可破坏受病毒感染的细胞和癌细胞。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茯苓多糖能作用于巨噬细胞膜上的受体,调节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
B.茯苓多糖可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杀伤能力,进而提高机体免疫监视能力
C.茯苓多糖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适于器官移植病人术后恢复期服用
D.图中的巨噬细胞、辅助性T细胞、细胞A、细胞C均可产生免疫活性物质
二、多项选择题
8.(2024届南京六校联合体调研,17)将离体的神经纤维置于适宜浓度的细胞培养液中,并用不同的强度刺激神经纤维,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刺激Ⅰ和刺激Ⅱ都会使神经纤维上产生外负内正的电位
B.提高刺激Ⅰ的强度,c点上移
C.cd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
D.适当降低培养液中的K+浓度,a点上移
9.(2024届连云港教学质量调研一,7)当人提起重物时,会发生复杂的神经调节,如图表示该反射通路的部分简图。大脑皮层发出冲动,可以引起α神经元、γ神经元兴奋,进而引起骨骼肌中的梭外肌纤维(肌纤维即肌细胞)收缩,从而提起重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α神经元兴奋时,兴奋可以传递给A神经元
B.需要提起重物时,从大脑皮层的运动神经中枢发出神经冲动
C.从反射弧结构组成的角度分析,肌梭是效应器
D.A神经元能接受来自肌梭的信号,属于传入神经元
三、非选择题
10.(2024届常州前黄高级中学阶段考一,22)正常人感染病原体会引起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如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为调节体温于恒定状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激素a为          (填名称),作用于垂体,垂体释放激素b作用于甲状腺,这种调节方式为     ,其意义是可以         ,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图中的甲细胞接收的信息分子为    
  。
(2)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是            ,高温持续期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该激素的作用是               
  ,从而减少尿量。人体中多种激素需要不断地合成和分泌,原因是         
   。
(3)体温下降期,体温调定点下降到正常温度,机体增加散热的途径有汗液分泌增多和           。
(4)若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损毁,机体体温不能维持稳定。已知药物A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体温。现获得A的结构类似物M,为探究M是否也具有解热作用并通过影响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体温,将A、M分别用生理盐水溶解后,用发热家兔模型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完善实验方案并写出实验结论。
分组 处理方式 结果
甲 发热家兔模型+生理盐水 发热
乙 发热家兔模型+A溶液 退热
丙 发热家兔模型+M溶液 退热
丁       发热
根据甲、乙、丙、丁四组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为                  
        。
11.(2024届海安高级中学月考,21)调查显示,夜间过多光源暴露会显著增加患糖尿病等代谢疾病的风险。研究人员发现,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ipRGC在蓝光刺激下可作用于小鼠脑中的相关神经通路,使得空腹小鼠在食用葡萄糖后的血糖浓度上升幅度高于红光刺激的小鼠;此外,该神经通路也与脂肪细胞的代谢有关,如图所示(“+”表示促进)。进一步检测发现,蓝光照射后不会影响小鼠体内与血糖平衡有关的激素含量以及营养物质的变化,但会减弱棕色脂肪组织的产热。
(1)ipRGC对蓝光敏感,但对红光不敏感,即ipRGC能将光刺激转变为电信号,据此分析ipRGC属于反射弧中的    。当刺激SON区域一段时间后,可检测到PVN区域的神经元兴奋,此时该区域的神经纤维上的膜电位表现为    。
(2)交感神经属于    神经系统,与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其意义是                             。夜间“光暴露”引发血糖上升幅度高于对照小鼠,其原因是支配脂肪组织的交感神经受到    (填“促进”或“抑制”),棕色脂肪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量    (填“增加”或“减少”)。
(3)冷暖色一直被定义为心理上的冷热感受。研究者认为,上述通路与“蓝光让人感觉到凉爽”有关。结合图中信息,尝试说明造成这一现象的可能机制为             
                 。
(4)为验证“光暴露”通过交感神经调节棕色脂肪组织的产热过程,某实验小组用若干只生理状态相似的健康(空腹)小鼠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第一步:将上述小鼠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三组;
第二步:对甲组小鼠给予正常光照条件,乙组小鼠         ,丙组小鼠                     ;
第三步:将三组小鼠置于其他条件        的环境下饲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并比较三组小鼠的              。
阶段检测练
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一、单项选择题
1.(2024届常州前黄中学阶段考一,6)如图是人体某组织的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
B.③中可发生丙酮酸和水分解产生CO2和[H]
C.②和③成分的主要区别在于无机盐含量不同
D.血浆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③→④
答案 D 
2.(2024届南京9月学情调研,8)如表是某中年男子血液化验单中的部分数据。下列分析最可能成立的是(  )
项目 测定值 单位 参考范围
促甲状腺激素 5.9 μIU/mL 0.27~4.2
A.该男子可能摄入了过量的碘
B.该男子可能垂体功能减退
C.该男子可能下丘脑功能减退
D.该男子可能甲状腺功能减退
答案 D 
3.(2023苏锡常镇四市调研一,6)洄游鱼类在从海水环境移动到淡水时,生理调节机制会改变机体对水和盐的摄入和排出,以维持水盐平衡。下列关于洄游鱼类进入淡水后发生的变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饮水量明显增加
B.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
C.Na+和Cl-排出量减少
D.从淡水中主动吸收Na+和Cl-
答案 A 
4.(2024届连云港教学质量调研一,7)人体内肾上腺素与激素X参与血糖调节的部分调节机理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下丘脑的一定区域兴奋,通过交感神经直接作用于肝脏,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
B.激素X与肾上腺素具有协同作用,调节激素X分泌的信号分子有神经递质等
C.某病人出现高血糖一定是其体内出现G2蛋白偶联受体的抗体所致
D.若激素X受体的控制基因发生突变,患者体内激素X相对正常人降低
答案 A 
5.(2024届常州前黄高级中学阶段考一,9)膜表面免疫球蛋白(BCR)是分布在B细胞表面的一种受体。多个BCR与病原体表面的抗原结合而聚集在一起,会为激活B细胞提供信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CR聚集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B.B细胞表面的BCR与其分化为浆细胞后产生的抗体识别不同的抗原
C.在体液免疫过程中,B细胞与辅助性T细胞可相互提供信息
D.根据图示过程可推测,记忆B细胞表面也具有BCR
答案 B 
6.(2024届南京六校联合体调研,7)种子在成熟过程中,种子中的内源激素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如图为小麦种子形成过程中几种激素含量和鲜重的变化,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据图推测,玉米素可能属于细胞分裂素类激素
B.GA和IAA含量变化可能与其调节光合产物向籽粒运输和积累有关
C.研究发现小麦籽粒成熟期脱落酸含量增加,可能与籽粒的休眠有关
D.籽粒成熟后总重量减少主要是由于细胞呼吸强度大,有机物消耗多
答案 D 
7.(2024届苏州常熟中学抽测,10)茯苓多糖能调控免疫细胞的功能和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其影响机体免疫的部分信号通路如图所示,其中自然杀伤细胞可破坏受病毒感染的细胞和癌细胞。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茯苓多糖能作用于巨噬细胞膜上的受体,调节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
B.茯苓多糖可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杀伤能力,进而提高机体免疫监视能力
C.茯苓多糖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适于器官移植病人术后恢复期服用
D.图中的巨噬细胞、辅助性T细胞、细胞A、细胞C均可产生免疫活性物质
答案 C 
二、多项选择题
8.(2024届南京六校联合体调研,17)将离体的神经纤维置于适宜浓度的细胞培养液中,并用不同的强度刺激神经纤维,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刺激Ⅰ和刺激Ⅱ都会使神经纤维上产生外负内正的电位
B.提高刺激Ⅰ的强度,c点上移
C.cd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
D.适当降低培养液中的K+浓度,a点上移
答案 ABD 
9.(2024届连云港教学质量调研一,7)当人提起重物时,会发生复杂的神经调节,如图表示该反射通路的部分简图。大脑皮层发出冲动,可以引起α神经元、γ神经元兴奋,进而引起骨骼肌中的梭外肌纤维(肌纤维即肌细胞)收缩,从而提起重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α神经元兴奋时,兴奋可以传递给A神经元
B.需要提起重物时,从大脑皮层的运动神经中枢发出神经冲动
C.从反射弧结构组成的角度分析,肌梭是效应器
D.A神经元能接受来自肌梭的信号,属于传入神经元
答案 BD 
三、非选择题
10.(2024届常州前黄高级中学阶段考一,22)正常人感染病原体会引起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如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为调节体温于恒定状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激素a为          (填名称),作用于垂体,垂体释放激素b作用于甲状腺,这种调节方式为     ,其意义是可以         ,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图中的甲细胞接收的信息分子为    
  。
(2)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是            ,高温持续期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该激素的作用是               
  ,从而减少尿量。人体中多种激素需要不断地合成和分泌,原因是         
   。
(3)体温下降期,体温调定点下降到正常温度,机体增加散热的途径有汗液分泌增多和           。
(4)若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损毁,机体体温不能维持稳定。已知药物A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体温。现获得A的结构类似物M,为探究M是否也具有解热作用并通过影响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体温,将A、M分别用生理盐水溶解后,用发热家兔模型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完善实验方案并写出实验结论。
分组 处理方式 结果
甲 发热家兔模型+生理盐水 发热
乙 发热家兔模型+A溶液 退热
丙 发热家兔模型+M溶液 退热
丁       发热
根据甲、乙、丙、丁四组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为                  
        。
答案 (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分级调节 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 神经递质 (2)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热能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激素发挥作用后被灭活 (3)皮肤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多 (4)损毁下丘脑的发热家兔模型+M溶液 M也具有解热作用并通过影响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体温
11.(2024届海安高级中学月考,21)调查显示,夜间过多光源暴露会显著增加患糖尿病等代谢疾病的风险。研究人员发现,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ipRGC在蓝光刺激下可作用于小鼠脑中的相关神经通路,使得空腹小鼠在食用葡萄糖后的血糖浓度上升幅度高于红光刺激的小鼠;此外,该神经通路也与脂肪细胞的代谢有关,如图所示(“+”表示促进)。进一步检测发现,蓝光照射后不会影响小鼠体内与血糖平衡有关的激素含量以及营养物质的变化,但会减弱棕色脂肪组织的产热。
(1)ipRGC对蓝光敏感,但对红光不敏感,即ipRGC能将光刺激转变为电信号,据此分析ipRGC属于反射弧中的    。当刺激SON区域一段时间后,可检测到PVN区域的神经元兴奋,此时该区域的神经纤维上的膜电位表现为    。
(2)交感神经属于    神经系统,与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其意义是                             。夜间“光暴露”引发血糖上升幅度高于对照小鼠,其原因是支配脂肪组织的交感神经受到    (填“促进”或“抑制”),棕色脂肪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量    (填“增加”或“减少”)。
(3)冷暖色一直被定义为心理上的冷热感受。研究者认为,上述通路与“蓝光让人感觉到凉爽”有关。结合图中信息,尝试说明造成这一现象的可能机制为             
                 。
(4)为验证“光暴露”通过交感神经调节棕色脂肪组织的产热过程,某实验小组用若干只生理状态相似的健康(空腹)小鼠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第一步:将上述小鼠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三组;
第二步:对甲组小鼠给予正常光照条件,乙组小鼠         ,丙组小鼠                     ;
第三步:将三组小鼠置于其他条件        的环境下饲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并比较三组小鼠的              。
答案 (1)感受器 内正外负 (2)自主 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抑制 减少 (3)蓝光能激活ipRGC,通过神经调节减弱了棕色脂肪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进而使产热减少,感觉凉爽 (4)进行“光暴露”处理 切断支配棕色脂肪组织的交感神经并进行“光暴露”处理 相同且适宜 棕色脂肪细胞产热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