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5】苏教版(2019)生物学高考一轮基础练习-专题5细胞呼吸(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5】苏教版(2019)生物学高考一轮基础练习-专题5细胞呼吸(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5-20 23:13: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江苏版新教材生物学高考第一轮
专题5 细胞呼吸
五年高考
考点1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1.(2022江苏,8,2分)下列关于细胞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光照下,叶肉细胞中的ATP均源于光能的直接转化
B.供氧不足时,酵母菌在细胞质基质中将丙酮酸转化为乙醇
C.蓝细菌没有线粒体,只能通过无氧呼吸分解葡萄糖产生ATP
D.供氧充足时,真核生物在线粒体外膜上氧化[H]产生大量ATP
2.(新教材)(2022江苏,15,3分)(多选)如图为生命体内部分物质与能量代谢关系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A.三羧酸循环是代谢网络的中心,可产生大量的[H]和CO2,并消耗O2
B.生物通过代谢中间物,将物质的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相互联系
C.乙酰CoA在代谢途径中具有重要地位
D.物质氧化时释放的能量都储存于ATP
3.(2023广东,7,2分)在游泳过程中,参与呼吸作用并在线粒体内膜上作为反应物的是(  )
A.还原型辅酶Ⅰ     B.丙酮酸
C.氧化型辅酶Ⅰ     D.二氧化碳
4.(2023浙江1月选考,16,2分)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可利用酵母菌、葡萄糖溶液等材料进行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酵母菌用量和葡萄糖溶液浓度是本实验的自变量
B.酵母菌可利用的氧气量是本实验的无关变量
C.可选用酒精和CO2生成量作为因变量的检测指标
D.不同方式的细胞呼吸消耗等量葡萄糖所释放的能量相等
5.(新情境)(2023全国乙,3,6分)植物可通过呼吸代谢途径的改变来适应缺氧环境。在无氧条件下,某种植物幼苗的根细胞经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时间a之前,植物根细胞无CO2释放,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B.a~b时间内植物根细胞存在经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的过程
C.每分子葡萄糖经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时生成的ATP比产生乳酸时的多
D.植物根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跨膜运输的过程不需要消耗ATP
6.(新情境)(2023山东,4,2分)水淹时,玉米根细胞由于较长时间进行无氧呼吸能量供应不足,使液泡膜上的H+转运减缓,引起细胞质基质内H+积累,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也使细胞质基质pH降低。pH降低至一定程度会引起细胞酸中毒。细胞可通过将无氧呼吸过程中的丙酮酸产乳酸途径转换为丙酮酸产酒精途径,延缓细胞酸中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常玉米根细胞液泡内pH高于细胞质基质
B.检测到水淹的玉米根有CO2的产生不能判断是否有酒精生成
C.转换为丙酮酸产酒精途径时释放的ATP增多以缓解能量供应不足
D.转换为丙酮酸产酒精途径时消耗的[H]增多以缓解酸中毒
7.(2022河北,4,2分)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酵母菌无氧呼吸不产生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变黄的气体
B.种子萌发时需要有氧呼吸为新器官的发育提供原料和能量
C.有机物彻底分解、产生大量ATP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D.长时间通气培养的酵母菌液过滤后,滤液加入重铬酸钾浓硫酸溶液后变为灰绿色
8.(2022重庆,12,2分)从图中选取装置,用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正确的组合是(  )
注:箭头表示气流方向
A.⑤→⑧→⑦和⑥→③
B.⑧→①→③和②→③
C.⑤→⑧→③和④→⑦
D.⑧→⑤→③和⑥→⑦
9.(新情境)(2022重庆,8,2分)如图为两种细胞代谢过程的示意图。转运到神经元的乳酸过多会导致其损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抑制MCT可降低神经元损伤
B.Rheb蛋白失活可降低神经元损伤
C.乳酸可作为神经元的能源物质
D.自由基累积可破坏细胞内的生物分子
10.(2022北京,3,2分)在北京冬奥会的感召下,一队初学者进行了3个月高山滑雪集训,成绩显著提高,而体重和滑雪时单位时间的摄氧量均无明显变化。检测集训前后受训者完成滑雪动作后血浆中乳酸浓度,结果如图。与集训前相比,滑雪过程中受训者在单位时间内(  )
A.消耗的ATP不变
B.无氧呼吸增强
C.所消耗的ATP中来自有氧呼吸的增多
D.骨骼肌中每克葡萄糖产生的ATP增多
11.(新情境)(2022山东,16,3分)(不定项)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线粒体基质中的还原型辅酶脱去氢并释放电子,电子经线粒体内膜最终传递给O2,电子传递过程中释放的能量驱动H+从线粒体基质移至内外膜间隙中,随后H+经ATP合酶返回线粒体基质并促使ATP合成,然后与接受了电子的O2结合生成水。为研究短时低温对该阶段的影响,将长势相同的黄瓜幼苗在不同条件下处理,分组情况及结果如图所示。已知DNP可使H+进入线粒体基质时不经过ATP合酶。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4 ℃时线粒体内膜上的电子传递受阻
B.与25 ℃时相比,4 ℃时有氧呼吸产热多
C.与25 ℃时相比,4 ℃时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多
D.DNP导致线粒体内外膜间隙中H+浓度降低,生成的ATP减少
12.(2021全国甲,2,6分)某同学将酵母菌接种在马铃薯培养液中进行实验,不可能得到的结果是 (  )
A.该菌在有氧条件下能够繁殖
B.该菌在无氧呼吸的过程中无丙酮酸产生
C.该菌在无氧条件下能够产生乙醇
D.该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产生CO2
13.(2020全国Ⅰ,2,6分)种子贮藏中需要控制呼吸作用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若作物种子呼吸作用所利用的物质是淀粉分解产生的葡萄糖,下列关于种子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若产生的CO2与乙醇的分子数相等,则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
B.若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子数与释放CO2的相等
C.若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且产物是乳酸,则无O2吸收也无CO2释放
D.若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和无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子数比释放CO2的多
考点2 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及应用
14.(2023湖南,5,2分)食品保存有干制、腌制、低温保存和高温处理等多种方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干制降低食品的含水量,使微生物不易生长和繁殖,食品保存时间延长
B.腌制通过添加食盐、糖等制造高渗环境,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C.低温保存可抑制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温度越低对食品保存越有利
D.高温处理可杀死食品中绝大部分微生物,并可破坏食品中的酶类
15.(2023北京,2,2分)运动强度越低,骨骼肌的耗氧量越少。如图显示在不同强度体育运动时,骨骼肌消耗的糖类和脂类的相对量。
对这一结果正确的理解是(  )
A.低强度运动时,主要利用脂肪酸供能
B.中等强度运动时,主要供能物质是血糖
C.高强度运动时,糖类中的能量全部转变为ATP
D.肌糖原在有氧条件下才能氧化分解提供能量答
16.(2023湖北,6,2分)为探究环境污染物A对斑马鱼生理的影响,研究者用不同浓度的污染物A溶液处理斑马鱼,实验结果如下表。据结果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浓度      (μg·L-1) 指标     0 10 50 100
① 肝脏糖原含量 (mg·g-1) 25.0±0.6 12.1±0.7 12.0±0.7 11.1±0.2
② 肝脏丙酮酸含量 (nmol·g-1) 23.6±0.7 17.5±0.2 15.7±0.2 8.8±0.4
③ 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含量(mIU· mgprot-1) 43.6±1.7 87.2±1.8 109.1±3.0 120.0±2.1
A.由②可知机体无氧呼吸减慢,有氧呼吸加快
B.由①可知机体内葡萄糖转化为糖原的速率加快
C.①②表明肝脏没有足够的丙酮酸来转化成葡萄糖
D.③表明机体生成的葡萄糖增多,血糖浓度持续升高
17.(新思维)(2022广东,10,2分)种子质量是农业生产的前提和保障。生产实践中常用TTC法检测种子活力,TTC(无色)进入活细胞后可被[H]还原成TTF(红色)。大豆充分吸胀后,取种胚浸于0.5% TTC溶液中,30 ℃保温一段时间后部分种胚出现红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需要在光下进行
B.TTF可在细胞质基质中生成
C.TTF生成量与保温时间无关
D.不能用红色深浅判断种子活力高低
18.(2022浙江6月选考,12,2分)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剧烈运动会导致骨骼肌细胞产生较多的乳酸
B.制作酸奶过程中乳酸菌可产生大量的丙酮酸和CO2
C.梨果肉细胞厌(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合成ATP
D.酵母菌的乙醇发酵过程中通入O2会影响乙醇的生成量
19.(2021浙江1月选考,11,2分)苹果果实成熟到一定程度,呼吸作用突然增强,然后又突然减弱,这种现象称为呼吸跃变,呼吸跃变标志着果实进入衰老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呼吸作用增强,果实内乳酸含量上升
B.呼吸作用减弱,糖酵解产生的CO2减少
C.用乙烯合成抑制剂处理,可延缓呼吸跃变现象的出现
D.果实贮藏在低温条件下,可使呼吸跃变提前发生
三年模拟
限时拔高练
一、单项选择题
1.(2023江苏百校联考,4)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是有氧呼吸唯一利用的物质
B.葡萄糖在线粒体中可被分解为二氧化碳
C.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必需的结构
D.人体中不是每个细胞都能进行有氧呼吸
2.(2024届江阴成化高级中学检测一,4)癌细胞即使在氧气供应充足的条件下也主要依赖无氧呼吸产生ATP,这种现象称为“瓦堡效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瓦堡效应”导致癌细胞需要大量吸收葡萄糖
B.癌细胞中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过程会生成少量ATP
C.癌细胞呼吸作用过程中丙酮酸主要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利用
D.消耗等量的葡萄糖,癌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NADH比正常细胞少
3.(热点透)(2024届苏州期初,3)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其上存在两条呼吸途径。主呼吸链途径发生时,电子传递链释放的能量使H+通过蛋白复合体从基质移至内外膜间隙,然后H+驱动ATP合酶合成ATP;交替呼吸途径发生时,不发生H+的跨膜运输。下列叙述的错误是(  )
A.合成ATP时H+顺浓度梯度由内外膜间隙进入基质
B.主呼吸链途径中的蛋白复合体起载体蛋白的作用
C.交替呼吸途径比主呼吸链途径产生更多的ATP
D.乳酸菌细胞内不存在主呼吸链和交替呼吸途径
4.(热点透)(2024届盐城东台中学阶段检测一,12)呼吸电子传递链是指在线粒体内膜上由一系列呼吸电子传递体组成的将电子传递到分子氧的“轨道”,如图所示,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示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有氧呼吸过程中产能最多的阶段
B.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产生的NADH所携带的电子最终传递给了氧气
C.高能电子在传递过程中逐级释放能量推动H+跨过内膜到达线粒体基质
D.呼吸链的电子传递所产生的膜两侧H+浓度差为ATP的合成提供了驱动力
5.(2024届南京六校联合体调研,2)氧化型辅酶Ⅰ(NAD+)是参与细胞呼吸重要的物质,线粒体内膜上的MCART1蛋白能转运NAD+进入线粒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NAD+在线粒体内膜上转化为NADH
B.NAD+和MCART1蛋白的元素组成不同
C.MCART1蛋白异常导致细胞无法产生ATP
D.MCART1基因只在心肌细胞中特异性表达
6.(新情境)(2024届扬州期中,1)处于北极的一种金鱼肌细胞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新的“无氧代谢”机制——“分解葡萄糖产生乙醇(-80 ℃不结冰)”的奇异代谢过程,该金鱼代谢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过程③⑤都只能在极度缺氧环境中才会发生
B.若给肌细胞提供18O标记的O2,会在CO2中检测到18O
C.过程①②③⑤均能生成ATP,其中过程②生成的ATP最多
D.过程②⑤产物不同是因为发生在不同细胞的不同场所
二、多项选择题
7.(2024届南通如皋期中,11)氧气供应不足时,骨骼肌细胞可通过无氧呼吸分解葡萄糖获得能量,乳酸在肝脏中经过糖异生,重新生成葡萄糖,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骨骼肌细胞中进行无氧呼吸的过程中,不需要ATP提供物质和能量
B.无氧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主要通过乳酸分解为骨骼肌供能
C.该过程可避免乳酸损失及防止由乳酸堆积引起的酸中毒
D.骨骼肌细胞中不能进行糖异生,可能与缺乏相应的酶有关
8.(热点透)(2023苏州一模,15)有氧呼吸全过程可分为如图所示的糖酵解、柠檬酸循环和电子传递链三个阶段,一些中间产物还可合成脂肪等。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呼吸是糖类、脂肪等相互转化的枢纽
B.与柠檬酸循环有关的酶分布于细胞质基质
C.糖酵解时葡萄糖中化学能大部分转化成热能
D.有氧和无氧时,糖酵解产生的ATP量相等
9.(新情境)(2023南师大附中一模,15)Usp30蛋白是去泛素化酶家族中的一员,主要定位在线粒体外膜。研究人员发现,与野生型小鼠相比,Usp30基因被敲除的小鼠细胞中线粒体数量减少,结构发生改变(如图)。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A.题图是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
B.Usp30蛋白参与了线粒体结构的调控
C.野生型小鼠线粒体内膜折叠形成嵴增加了相关酶的附着面积
D.Usp30基因敲除对有氧呼吸过程影响最大的阶段是第一阶段
10.(2023盐城三模,15)突变酵母的发酵效率高于野生型,常在酿酒工业发酵中使用。如图为呼吸链突变酵母呼吸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突变酵母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线粒体
B.氧气充足时,野生型酵母增殖速率大于突变酵母
C.氧气充足时,突变酵母细胞中不消耗[H]
D.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中分解都可产生ATP
考法综合练
1.(新情境)(2024届镇江期初,7)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其机制如图所示:首先在线粒体的内外两层膜之间的膜间腔中形成高H+浓度,然后H+顺浓度梯度通过ATP合酶进入线粒体基质中,并驱动ATP合成。如果给线粒体加入解偶联剂,ATP的产生将会终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中①代表的物质是ADP和Pi
B.线粒体内膜两侧的H+浓度差驱动ATP合成
C.H+通过解偶联剂进入线粒体基质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D.进行有氧呼吸的原核生物完成图1中反应的场所是细胞膜
2.(新情境)(2023苏州三模,17)(多选)小鼠体内的脂肪组织分为白色脂肪组织(WAT)和褐色脂肪组织(BAT),如图。与WAT相比,BAT中的血管更丰富。研究还发现,在4 ℃冷环境中,小鼠体内的BAT增多。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有(  )
A.寒冷环境中小鼠机体的产热量通常大于散热量
B.BAT主要通过分解脂质等满足额外的热量需求
C.BAT细胞内脂肪滴多而小且线粒体多,使其产热效率更高
D.BAT中血管更丰富,有利于增加供氧并及时输出能量
3.(新思维)(2024届扬州中学期初,18)(多选)在做“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时,有人用血糖仪对稀释10倍后培养液中的葡萄糖浓度进行定量分析,并用葡萄糖消耗量计算出呼吸速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序号 时间(min) 稀释10倍的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
1 0 初始 24.5 mmol/L
2 15 有氧1 18.6 mmol/L
无氧1 21.3 mmol/L
3 30 有氧2 9.9 mmol/L
无氧2 13.5 mmol/L
A.该实验属于对照实验,其中有氧组为实验组,无氧组为对照组
B.该实验也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检测CO2的产生情况,以浊度为实验指标
C.每升培养液中酵母菌前15 min的有氧呼吸速率为0.393 mmol/min
D.随着时间的变化,装置中酵母菌种群的有氧呼吸速率、无氧呼吸速率都逐渐下降
专题5 细胞呼吸
五年高考
考点1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1.(2022江苏,8,2分)下列关于细胞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光照下,叶肉细胞中的ATP均源于光能的直接转化
B.供氧不足时,酵母菌在细胞质基质中将丙酮酸转化为乙醇
C.蓝细菌没有线粒体,只能通过无氧呼吸分解葡萄糖产生ATP
D.供氧充足时,真核生物在线粒体外膜上氧化[H]产生大量ATP
答案 B 
2.(新教材)(2022江苏,15,3分)(多选)如图为生命体内部分物质与能量代谢关系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A.三羧酸循环是代谢网络的中心,可产生大量的[H]和CO2,并消耗O2
B.生物通过代谢中间物,将物质的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相互联系
C.乙酰CoA在代谢途径中具有重要地位
D.物质氧化时释放的能量都储存于ATP
答案 BC 
3.(2023广东,7,2分)在游泳过程中,参与呼吸作用并在线粒体内膜上作为反应物的是(  )
A.还原型辅酶Ⅰ     B.丙酮酸
C.氧化型辅酶Ⅰ     D.二氧化碳
答案 A 
4.(2023浙江1月选考,16,2分)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可利用酵母菌、葡萄糖溶液等材料进行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酵母菌用量和葡萄糖溶液浓度是本实验的自变量
B.酵母菌可利用的氧气量是本实验的无关变量
C.可选用酒精和CO2生成量作为因变量的检测指标
D.不同方式的细胞呼吸消耗等量葡萄糖所释放的能量相等
答案 C 
5.(新情境)(2023全国乙,3,6分)植物可通过呼吸代谢途径的改变来适应缺氧环境。在无氧条件下,某种植物幼苗的根细胞经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时间a之前,植物根细胞无CO2释放,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B.a~b时间内植物根细胞存在经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的过程
C.每分子葡萄糖经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时生成的ATP比产生乳酸时的多
D.植物根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跨膜运输的过程不需要消耗ATP
答案 C 
6.(新情境)(2023山东,4,2分)水淹时,玉米根细胞由于较长时间进行无氧呼吸能量供应不足,使液泡膜上的H+转运减缓,引起细胞质基质内H+积累,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也使细胞质基质pH降低。pH降低至一定程度会引起细胞酸中毒。细胞可通过将无氧呼吸过程中的丙酮酸产乳酸途径转换为丙酮酸产酒精途径,延缓细胞酸中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常玉米根细胞液泡内pH高于细胞质基质
B.检测到水淹的玉米根有CO2的产生不能判断是否有酒精生成
C.转换为丙酮酸产酒精途径时释放的ATP增多以缓解能量供应不足
D.转换为丙酮酸产酒精途径时消耗的[H]增多以缓解酸中毒
答案 B 
7.(2022河北,4,2分)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酵母菌无氧呼吸不产生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变黄的气体
B.种子萌发时需要有氧呼吸为新器官的发育提供原料和能量
C.有机物彻底分解、产生大量ATP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D.长时间通气培养的酵母菌液过滤后,滤液加入重铬酸钾浓硫酸溶液后变为灰绿色
答案 B 
8.(2022重庆,12,2分)从图中选取装置,用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正确的组合是(  )
注:箭头表示气流方向
A.⑤→⑧→⑦和⑥→③
B.⑧→①→③和②→③
C.⑤→⑧→③和④→⑦
D.⑧→⑤→③和⑥→⑦
答案 B 
9.(新情境)(2022重庆,8,2分)如图为两种细胞代谢过程的示意图。转运到神经元的乳酸过多会导致其损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抑制MCT可降低神经元损伤
B.Rheb蛋白失活可降低神经元损伤
C.乳酸可作为神经元的能源物质
D.自由基累积可破坏细胞内的生物分子
答案 B 
10.(2022北京,3,2分)在北京冬奥会的感召下,一队初学者进行了3个月高山滑雪集训,成绩显著提高,而体重和滑雪时单位时间的摄氧量均无明显变化。检测集训前后受训者完成滑雪动作后血浆中乳酸浓度,结果如图。与集训前相比,滑雪过程中受训者在单位时间内(  )
A.消耗的ATP不变
B.无氧呼吸增强
C.所消耗的ATP中来自有氧呼吸的增多
D.骨骼肌中每克葡萄糖产生的ATP增多
答案 B 
11.(新情境)(2022山东,16,3分)(不定项)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线粒体基质中的还原型辅酶脱去氢并释放电子,电子经线粒体内膜最终传递给O2,电子传递过程中释放的能量驱动H+从线粒体基质移至内外膜间隙中,随后H+经ATP合酶返回线粒体基质并促使ATP合成,然后与接受了电子的O2结合生成水。为研究短时低温对该阶段的影响,将长势相同的黄瓜幼苗在不同条件下处理,分组情况及结果如图所示。已知DNP可使H+进入线粒体基质时不经过ATP合酶。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4 ℃时线粒体内膜上的电子传递受阻
B.与25 ℃时相比,4 ℃时有氧呼吸产热多
C.与25 ℃时相比,4 ℃时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多
D.DNP导致线粒体内外膜间隙中H+浓度降低,生成的ATP减少
答案 BCD 
12.(2021全国甲,2,6分)某同学将酵母菌接种在马铃薯培养液中进行实验,不可能得到的结果是 (  )
A.该菌在有氧条件下能够繁殖
B.该菌在无氧呼吸的过程中无丙酮酸产生
C.该菌在无氧条件下能够产生乙醇
D.该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产生CO2
答案 B 
13.(2020全国Ⅰ,2,6分)种子贮藏中需要控制呼吸作用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若作物种子呼吸作用所利用的物质是淀粉分解产生的葡萄糖,下列关于种子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若产生的CO2与乙醇的分子数相等,则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
B.若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子数与释放CO2的相等
C.若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且产物是乳酸,则无O2吸收也无CO2释放
D.若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和无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子数比释放CO2的多
答案 D 
考点2 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及应用
14.(2023湖南,5,2分)食品保存有干制、腌制、低温保存和高温处理等多种方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干制降低食品的含水量,使微生物不易生长和繁殖,食品保存时间延长
B.腌制通过添加食盐、糖等制造高渗环境,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C.低温保存可抑制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温度越低对食品保存越有利
D.高温处理可杀死食品中绝大部分微生物,并可破坏食品中的酶类
答案 C 
15.(2023北京,2,2分)运动强度越低,骨骼肌的耗氧量越少。如图显示在不同强度体育运动时,骨骼肌消耗的糖类和脂类的相对量。
对这一结果正确的理解是(  )
A.低强度运动时,主要利用脂肪酸供能
B.中等强度运动时,主要供能物质是血糖
C.高强度运动时,糖类中的能量全部转变为ATP
D.肌糖原在有氧条件下才能氧化分解提供能量
答案 A 
16.(2023湖北,6,2分)为探究环境污染物A对斑马鱼生理的影响,研究者用不同浓度的污染物A溶液处理斑马鱼,实验结果如下表。据结果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浓度    (μg·L-1) 指标     0 10 50 100
① 肝脏糖原含量 (mg·g-1) 25.0±0.6 12.1±0.7 12.0±0.7 11.1±0.2
② 肝脏丙酮酸含量 (nmol·g-1) 23.6±0.7 17.5±0.2 15.7±0.2 8.8±0.4
③ 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含量(mIU· mgprot-1) 43.6±1.7 87.2±1.8 109.1±3.0 120.0±2.1
A.由②可知机体无氧呼吸减慢,有氧呼吸加快
B.由①可知机体内葡萄糖转化为糖原的速率加快
C.①②表明肝脏没有足够的丙酮酸来转化成葡萄糖
D.③表明机体生成的葡萄糖增多,血糖浓度持续升高
答案 C 
17.(新思维)(2022广东,10,2分)种子质量是农业生产的前提和保障。生产实践中常用TTC法检测种子活力,TTC(无色)进入活细胞后可被[H]还原成TTF(红色)。大豆充分吸胀后,取种胚浸于0.5% TTC溶液中,30 ℃保温一段时间后部分种胚出现红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需要在光下进行
B.TTF可在细胞质基质中生成
C.TTF生成量与保温时间无关
D.不能用红色深浅判断种子活力高低
答案 B 
18.(2022浙江6月选考,12,2分)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剧烈运动会导致骨骼肌细胞产生较多的乳酸
B.制作酸奶过程中乳酸菌可产生大量的丙酮酸和CO2
C.梨果肉细胞厌(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合成ATP
D.酵母菌的乙醇发酵过程中通入O2会影响乙醇的生成量
答案 B 
19.(2021浙江1月选考,11,2分)苹果果实成熟到一定程度,呼吸作用突然增强,然后又突然减弱,这种现象称为呼吸跃变,呼吸跃变标志着果实进入衰老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呼吸作用增强,果实内乳酸含量上升
B.呼吸作用减弱,糖酵解产生的CO2减少
C.用乙烯合成抑制剂处理,可延缓呼吸跃变现象的出现
D.果实贮藏在低温条件下,可使呼吸跃变提前发生
答案 C 
三年模拟
限时拔高练
一、单项选择题
1.(2023江苏百校联考,4)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是有氧呼吸唯一利用的物质
B.葡萄糖在线粒体中可被分解为二氧化碳
C.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必需的结构
D.人体中不是每个细胞都能进行有氧呼吸
答案 D 
2.(2024届江阴成化高级中学检测一,4)癌细胞即使在氧气供应充足的条件下也主要依赖无氧呼吸产生ATP,这种现象称为“瓦堡效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瓦堡效应”导致癌细胞需要大量吸收葡萄糖
B.癌细胞中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过程会生成少量ATP
C.癌细胞呼吸作用过程中丙酮酸主要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利用
D.消耗等量的葡萄糖,癌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NADH比正常细胞少
答案 B 
3.(热点透)(2024届苏州期初,3)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其上存在两条呼吸途径。主呼吸链途径发生时,电子传递链释放的能量使H+通过蛋白复合体从基质移至内外膜间隙,然后H+驱动ATP合酶合成ATP;交替呼吸途径发生时,不发生H+的跨膜运输。下列叙述的错误是(  )
A.合成ATP时H+顺浓度梯度由内外膜间隙进入基质
B.主呼吸链途径中的蛋白复合体起载体蛋白的作用
C.交替呼吸途径比主呼吸链途径产生更多的ATP
D.乳酸菌细胞内不存在主呼吸链和交替呼吸途径
答案 C 
4.(热点透)(2024届盐城东台中学阶段检测一,12)呼吸电子传递链是指在线粒体内膜上由一系列呼吸电子传递体组成的将电子传递到分子氧的“轨道”,如图所示,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示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有氧呼吸过程中产能最多的阶段
B.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产生的NADH所携带的电子最终传递给了氧气
C.高能电子在传递过程中逐级释放能量推动H+跨过内膜到达线粒体基质
D.呼吸链的电子传递所产生的膜两侧H+浓度差为ATP的合成提供了驱动力
答案 C 
5.(2024届南京六校联合体调研,2)氧化型辅酶Ⅰ(NAD+)是参与细胞呼吸重要的物质,线粒体内膜上的MCART1蛋白能转运NAD+进入线粒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NAD+在线粒体内膜上转化为NADH
B.NAD+和MCART1蛋白的元素组成不同
C.MCART1蛋白异常导致细胞无法产生ATP
D.MCART1基因只在心肌细胞中特异性表达
答案 B 
6.(新情境)(2024届扬州期中,1)处于北极的一种金鱼肌细胞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新的“无氧代谢”机制——“分解葡萄糖产生乙醇(-80 ℃不结冰)”的奇异代谢过程,该金鱼代谢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过程③⑤都只能在极度缺氧环境中才会发生
B.若给肌细胞提供18O标记的O2,会在CO2中检测到18O
C.过程①②③⑤均能生成ATP,其中过程②生成的ATP最多
D.过程②⑤产物不同是因为发生在不同细胞的不同场所
答案 B 
二、多项选择题
7.(2024届南通如皋期中,11)氧气供应不足时,骨骼肌细胞可通过无氧呼吸分解葡萄糖获得能量,乳酸在肝脏中经过糖异生,重新生成葡萄糖,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骨骼肌细胞中进行无氧呼吸的过程中,不需要ATP提供物质和能量
B.无氧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主要通过乳酸分解为骨骼肌供能
C.该过程可避免乳酸损失及防止由乳酸堆积引起的酸中毒
D.骨骼肌细胞中不能进行糖异生,可能与缺乏相应的酶有关
答案 AB 
8.(热点透)(2023苏州一模,15)有氧呼吸全过程可分为如图所示的糖酵解、柠檬酸循环和电子传递链三个阶段,一些中间产物还可合成脂肪等。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呼吸是糖类、脂肪等相互转化的枢纽
B.与柠檬酸循环有关的酶分布于细胞质基质
C.糖酵解时葡萄糖中化学能大部分转化成热能
D.有氧和无氧时,糖酵解产生的ATP量相等
答案 BC 
9.(新情境)(2023南师大附中一模,15)Usp30蛋白是去泛素化酶家族中的一员,主要定位在线粒体外膜。研究人员发现,与野生型小鼠相比,Usp30基因被敲除的小鼠细胞中线粒体数量减少,结构发生改变(如图)。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A.题图是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
B.Usp30蛋白参与了线粒体结构的调控
C.野生型小鼠线粒体内膜折叠形成嵴增加了相关酶的附着面积
D.Usp30基因敲除对有氧呼吸过程影响最大的阶段是第一阶段
答案 ABC 
10.(2023盐城三模,15)突变酵母的发酵效率高于野生型,常在酿酒工业发酵中使用。如图为呼吸链突变酵母呼吸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突变酵母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线粒体
B.氧气充足时,野生型酵母增殖速率大于突变酵母
C.氧气充足时,突变酵母细胞中不消耗[H]
D.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中分解都可产生ATP
答案 AB 
考法综合练
1.(新情境)(2024届镇江期初,7)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其机制如图所示:首先在线粒体的内外两层膜之间的膜间腔中形成高H+浓度,然后H+顺浓度梯度通过ATP合酶进入线粒体基质中,并驱动ATP合成。如果给线粒体加入解偶联剂,ATP的产生将会终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中①代表的物质是ADP和Pi
B.线粒体内膜两侧的H+浓度差驱动ATP合成
C.H+通过解偶联剂进入线粒体基质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D.进行有氧呼吸的原核生物完成图1中反应的场所是细胞膜
答案 C 
2.(新情境)(2023苏州三模,17)(多选)小鼠体内的脂肪组织分为白色脂肪组织(WAT)和褐色脂肪组织(BAT),如图。与WAT相比,BAT中的血管更丰富。研究还发现,在4 ℃冷环境中,小鼠体内的BAT增多。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有(  )
A.寒冷环境中小鼠机体的产热量通常大于散热量
B.BAT主要通过分解脂质等满足额外的热量需求
C.BAT细胞内脂肪滴多而小且线粒体多,使其产热效率更高
D.BAT中血管更丰富,有利于增加供氧并及时输出能量
答案 BCD 
3.(新思维)(2024届扬州中学期初,18)(多选)在做“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时,有人用血糖仪对稀释10倍后培养液中的葡萄糖浓度进行定量分析,并用葡萄糖消耗量计算出呼吸速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序号 时间(min) 稀释10倍的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
1 0 初始 24.5 mmol/L
2 15 有氧1 18.6 mmol/L
无氧1 21.3 mmol/L
3 30 有氧2 9.9 mmol/L
无氧2 13.5 mmol/L
A.该实验属于对照实验,其中有氧组为实验组,无氧组为对照组
B.该实验也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检测CO2的产生情况,以浊度为实验指标
C.每升培养液中酵母菌前15 min的有氧呼吸速率为0.393 mmol/min
D.随着时间的变化,装置中酵母菌种群的有氧呼吸速率、无氧呼吸速率都逐渐下降
答案 AC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