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5】苏教版(2019)生物学高考一轮基础练习-专题12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5】苏教版(2019)生物学高考一轮基础练习-专题12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0.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5-20 23:34: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江苏版新教材生物学高考第一轮
第3部分 稳态与调节
专题12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五年高考
考点1 细胞生活的环境
1.(2021江苏,4,2分)如图表示人体胃肠激素的不同运输途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胃肠激素都在内环境中发挥作用
B.内分泌腺细胞不可能是自身激素作用的靶细胞
C.图中组织液含有激素、淋巴因子(细胞因子)、尿素等物质
D.不同胃肠激素的作用特异性主要取决于不同的运输途径
2.(2022广东,3,2分)在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上,我国运动健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运动员的科学训练和比赛期间需要监测一些相关指标,下列指标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
A.血红蛋白     B.血糖 C.肾上腺素     D.睾酮
3.(新教材)(2022河北,17,3分)(多选)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管收缩,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具有舒血管效应。运动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增多,这种调控机制可使肌肉运动状态时的血流量增加到静息状态时的15~20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肌细胞的代谢产物进入内环境,参与体液调节
B.肌肉处于运动状态时,体液调节对肌肉血流量的影响大于神经调节
C.肌细胞的代谢产物经组织液大部分进入血液,血流量增多利于维持肌细胞直接生活环境的稳定
D.运动时肌细胞的代谢产物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机体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
4.(2022湖北,19,2分)人体中血红蛋白构型主要有T型和R型,其中R型与氧的亲和力约是T型的500倍。内、外因素的改变会导致血红蛋白—氧亲和力发生变化,如:血液pH升高,温度下降等因素可促使血红蛋白从T型向R型转变。正常情况下,不同氧分压时血红蛋白氧饱和度变化曲线如图实线所示(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与血红蛋白—氧亲和力呈正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体温升高时,血红蛋白由R型向T型转变,实线向虚线2方向偏移
B.在肾脏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由R型向T型转变,实线向虚线1方向偏移
C.在肺部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由T型向R型转变,实线向虚线2方向偏移
D.剧烈运动时,骨骼肌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由T型向R型转变,有利于肌肉细胞代谢
5.(2019浙江4月选考,16,2分)下列关于动物细胞物质交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单细胞动物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B.骨骼肌细胞通过细胞膜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
C.保持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物质交换的必要条件
D.多细胞动物都必须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考点2 内环境的稳态
6.(2023湖北,5,2分)2023年4月,武汉马拉松比赛吸引了全球约26 000名运动员参赛。赛程中运动员出现不同程度的出汗、脱水和呼吸加深、加快。下列关于比赛中运动员生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浆中二氧化碳浓度持续升高
B.大量补水后,内环境可恢复稳态
C.交感神经兴奋增强,胃肠平滑肌蠕动加快
D.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生成减少
7.(2023河北,8,2分)小鼠注射某药物造成肾功能异常,尿中出现大量蛋白质,血浆蛋白减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蛋白丢失可造成血液中抗体减少,机体免疫力下降
B.血浆蛋白减少造成血浆渗出至组织液的水增多
C.血浆蛋白形成的渗透压高于血浆Na+和Cl-形成的渗透压
D.小鼠肾功能衰竭时,血浆中尿素氮升高
8.(2022海南,9,3分)缺氧是指组织氧供应减少或不能充分利用氧,导致组织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动脉血氧分压与肺泡通气量(基本通气量为1)之间的关系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动脉血氧分压从60 mmHg降至20 mmHg的过程中,肺泡通气量快速增加,以增加组织供氧
B.生活在平原的人进入高原时,肺泡通气量快速增加,过度通气可使血液中CO2含量降低
C.缺氧时,人体肌细胞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能量
D.缺氧时,机体内产生的乳酸与血液中的H2CO3发生反应,以维持血液pH的稳定
9.(2021山东,7,2分)氨基酸脱氨基产生的氨经肝脏代谢转变为尿素,此过程发生障碍时,大量进入脑组织的氨与谷氨酸反应生成谷氨酰胺,谷氨酰胺含量增加可引起脑组织水肿、代谢障碍,患者会出现昏迷、膝跳反射明显增强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兴奋经过膝跳反射神经中枢的时间比经过缩手反射神经中枢的时间短
B.患者膝跳反射增强的原因是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的控制减弱
C.静脉输入抗利尿激素类药物,可有效减轻脑组织水肿
D.患者能进食后,应减少蛋白类食品摄入
三年模拟
限时拔高练
一、单项选择题
1.(2024届南师大附中检测,3)关于渗透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抗利尿激素增加
B.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
C.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D.在37 ℃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 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2.(2023盐城三模,9)下列有关镰状细胞贫血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患者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
B.患者血浆中含有葡萄糖、血红蛋白等
C.患者内环境的pH比正常人的偏大
D.该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不能通过显微镜观察诊断
3.(2024届南通如皋期初,1)钠离子在生命活动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食物中的钠离子进入神经细胞需要经过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
B.钠离子与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有密切关系
C.血浆的渗透压主要来自蛋白质,与钠离子关系不大
D.血浆中钠离子含量降低时,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增加
4.(2023苏北七市二模,8)内环境稳态是人体各项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条件,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稳态是指细胞外液的渗透压、pH和温度保持不变
B.人体内绝大多数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
C.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人体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D.高温环境中体力劳动的人发生中暑,说明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有限
5.(2023南师大附中、天一、海安、海门四校联考,8)下列有关稳态与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内环境是变形虫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B.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CO2可进入血液中参与体液调节
C.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能产生淋巴细胞如巨噬细胞等,参与免疫调节
D.机体发生组织水肿时,血浆和组织液中的水分仍可进行相互交换
6.(2023南通一调,9)人体内的醛固酮能在肝脏细胞中被灭活。某肝硬化患者肝细胞灭活醛固酮的功能减退,会出现组织水肿现象。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
B.醛固酮含量升高造成Na+、水潴留,细胞外液增多而导致组织水肿
C.组织水肿发生时,组织液和血浆之间的水分子仍然能进行交换
D.利尿剂甘露醇能减少水的重吸收,是根治该患者组织水肿的首选药物
二、多项选择题
7.(热点透)(2024届南通如皋期初,6)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体检时,通常要进行血液生化检查,以了解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是否异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常机体通过分级调节和正反馈调节共同维持内环境稳态
B.CO2是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废物,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
C.若血液中含氮废物大量增多,则可能是肾功能异常
D.若血液中胰岛素水平偏高,则人体血糖的浓度一定偏低
考法综合练
1.(新情境)(2024届南通海安期初,5)脑脊液是脑细胞和脊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血液中的CO2能透过“血—脑脊液屏障”进入脑脊液,引起呼吸中枢兴奋,使呼吸运动加深加快。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大脑深度思考时呼吸作用释放的CO2能使脑脊液pH明显降低
B.CO2调节呼吸运动使其加深加快的过程依赖完整的反射弧
C.脑脊液与血浆之间,很多物质的运输是双向的
D.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会导致颅内压升高
2.(2023苏州一模,13)持续性过量饮水常会引起机体出现体液增多、血浆渗透压下降等水中毒症状。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浆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中渗透压感受器产生渴觉
B.观察患者的血细胞数量与功能有助于判断水中毒程度
C.及时注射一定量的抗利尿激素有助于缓解水中毒症状
D.肾功能正常的轻症患者暂停饮水一般可自行恢复正常
3.(新思维)(2023江苏百校联考三,16)(多选)如图为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通过信息分子相互作用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信息分子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B.神经系统只能通过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影响免疫调节和体液调节
C.图中信息分子的作用方式都是与特异性受体结合
D.糖皮质激素可缓解“细胞因子风暴”对机体正常细胞的损伤,所以其属于免疫抑制剂
第3部分 稳态与调节
专题12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五年高考
考点1 细胞生活的环境
1.(2021江苏,4,2分)如图表示人体胃肠激素的不同运输途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胃肠激素都在内环境中发挥作用
B.内分泌腺细胞不可能是自身激素作用的靶细胞
C.图中组织液含有激素、淋巴因子(细胞因子)、尿素等物质
D.不同胃肠激素的作用特异性主要取决于不同的运输途径
答案 C 
2.(2022广东,3,2分)在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上,我国运动健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运动员的科学训练和比赛期间需要监测一些相关指标,下列指标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
A.血红蛋白     B.血糖 C.肾上腺素     D.睾酮
答案 A 
3.(新教材)(2022河北,17,3分)(多选)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管收缩,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具有舒血管效应。运动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增多,这种调控机制可使肌肉运动状态时的血流量增加到静息状态时的15~20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肌细胞的代谢产物进入内环境,参与体液调节
B.肌肉处于运动状态时,体液调节对肌肉血流量的影响大于神经调节
C.肌细胞的代谢产物经组织液大部分进入血液,血流量增多利于维持肌细胞直接生活环境的稳定
D.运动时肌细胞的代谢产物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机体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
答案 ABC 
4.(2022湖北,19,2分)人体中血红蛋白构型主要有T型和R型,其中R型与氧的亲和力约是T型的500倍。内、外因素的改变会导致血红蛋白—氧亲和力发生变化,如:血液pH升高,温度下降等因素可促使血红蛋白从T型向R型转变。正常情况下,不同氧分压时血红蛋白氧饱和度变化曲线如图实线所示(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与血红蛋白—氧亲和力呈正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体温升高时,血红蛋白由R型向T型转变,实线向虚线2方向偏移
B.在肾脏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由R型向T型转变,实线向虚线1方向偏移
C.在肺部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由T型向R型转变,实线向虚线2方向偏移
D.剧烈运动时,骨骼肌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由T型向R型转变,有利于肌肉细胞代谢
答案 A 
5.(2019浙江4月选考,16,2分)下列关于动物细胞物质交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单细胞动物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B.骨骼肌细胞通过细胞膜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
C.保持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物质交换的必要条件
D.多细胞动物都必须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 D 
考点2 内环境的稳态
6.(2023湖北,5,2分)2023年4月,武汉马拉松比赛吸引了全球约26 000名运动员参赛。赛程中运动员出现不同程度的出汗、脱水和呼吸加深、加快。下列关于比赛中运动员生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浆中二氧化碳浓度持续升高
B.大量补水后,内环境可恢复稳态
C.交感神经兴奋增强,胃肠平滑肌蠕动加快
D.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生成减少
答案 D 
7.(2023河北,8,2分)小鼠注射某药物造成肾功能异常,尿中出现大量蛋白质,血浆蛋白减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蛋白丢失可造成血液中抗体减少,机体免疫力下降
B.血浆蛋白减少造成血浆渗出至组织液的水增多
C.血浆蛋白形成的渗透压高于血浆Na+和Cl-形成的渗透压
D.小鼠肾功能衰竭时,血浆中尿素氮升高
答案 C 
8.(2022海南,9,3分)缺氧是指组织氧供应减少或不能充分利用氧,导致组织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动脉血氧分压与肺泡通气量(基本通气量为1)之间的关系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动脉血氧分压从60 mmHg降至20 mmHg的过程中,肺泡通气量快速增加,以增加组织供氧
B.生活在平原的人进入高原时,肺泡通气量快速增加,过度通气可使血液中CO2含量降低
C.缺氧时,人体肌细胞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能量
D.缺氧时,机体内产生的乳酸与血液中的H2CO3发生反应,以维持血液pH的稳定
答案 D 
9.(2021山东,7,2分)氨基酸脱氨基产生的氨经肝脏代谢转变为尿素,此过程发生障碍时,大量进入脑组织的氨与谷氨酸反应生成谷氨酰胺,谷氨酰胺含量增加可引起脑组织水肿、代谢障碍,患者会出现昏迷、膝跳反射明显增强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兴奋经过膝跳反射神经中枢的时间比经过缩手反射神经中枢的时间短
B.患者膝跳反射增强的原因是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的控制减弱
C.静脉输入抗利尿激素类药物,可有效减轻脑组织水肿
D.患者能进食后,应减少蛋白类食品摄入
答案 C 
三年模拟
限时拔高练
一、单项选择题
1.(2024届南师大附中检测,3)关于渗透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抗利尿激素增加
B.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
C.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D.在37 ℃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 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答案 A 
2.(2023盐城三模,9)下列有关镰状细胞贫血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患者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
B.患者血浆中含有葡萄糖、血红蛋白等
C.患者内环境的pH比正常人的偏大
D.该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不能通过显微镜观察诊断
答案 B 
3.(2024届南通如皋期初,1)钠离子在生命活动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食物中的钠离子进入神经细胞需要经过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
B.钠离子与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有密切关系
C.血浆的渗透压主要来自蛋白质,与钠离子关系不大
D.血浆中钠离子含量降低时,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增加
答案 C 
4.(2023苏北七市二模,8)内环境稳态是人体各项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条件,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稳态是指细胞外液的渗透压、pH和温度保持不变
B.人体内绝大多数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
C.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人体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D.高温环境中体力劳动的人发生中暑,说明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有限
答案 A 
5.(2023南师大附中、天一、海安、海门四校联考,8)下列有关稳态与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内环境是变形虫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B.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CO2可进入血液中参与体液调节
C.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能产生淋巴细胞如巨噬细胞等,参与免疫调节
D.机体发生组织水肿时,血浆和组织液中的水分仍可进行相互交换
答案 D 
6.(2023南通一调,9)人体内的醛固酮能在肝脏细胞中被灭活。某肝硬化患者肝细胞灭活醛固酮的功能减退,会出现组织水肿现象。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
B.醛固酮含量升高造成Na+、水潴留,细胞外液增多而导致组织水肿
C.组织水肿发生时,组织液和血浆之间的水分子仍然能进行交换
D.利尿剂甘露醇能减少水的重吸收,是根治该患者组织水肿的首选药物
答案 D 
二、多项选择题
7.(热点透)(2024届南通如皋期初,6)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体检时,通常要进行血液生化检查,以了解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是否异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常机体通过分级调节和正反馈调节共同维持内环境稳态
B.CO2是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废物,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
C.若血液中含氮废物大量增多,则可能是肾功能异常
D.若血液中胰岛素水平偏高,则人体血糖的浓度一定偏低
答案 BC 
考法综合练
1.(新情境)(2024届南通海安期初,5)脑脊液是脑细胞和脊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血液中的CO2能透过“血—脑脊液屏障”进入脑脊液,引起呼吸中枢兴奋,使呼吸运动加深加快。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大脑深度思考时呼吸作用释放的CO2能使脑脊液pH明显降低
B.CO2调节呼吸运动使其加深加快的过程依赖完整的反射弧
C.脑脊液与血浆之间,很多物质的运输是双向的
D.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会导致颅内压升高
答案 A 
2.(2023苏州一模,13)持续性过量饮水常会引起机体出现体液增多、血浆渗透压下降等水中毒症状。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浆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中渗透压感受器产生渴觉
B.观察患者的血细胞数量与功能有助于判断水中毒程度
C.及时注射一定量的抗利尿激素有助于缓解水中毒症状
D.肾功能正常的轻症患者暂停饮水一般可自行恢复正常
答案 D 
3.(新思维)(2023江苏百校联考三,16)(多选)如图为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通过信息分子相互作用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信息分子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B.神经系统只能通过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影响免疫调节和体液调节
C.图中信息分子的作用方式都是与特异性受体结合
D.糖皮质激素可缓解“细胞因子风暴”对机体正常细胞的损伤,所以其属于免疫抑制剂
答案 AC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