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综合】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7 皇帝的新装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课综合】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7 皇帝的新装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1-29 13:01:43

文档简介

《皇帝的新装》专家点评
【专家点评】
1.授之以渔,注重方法 本课教学立意不满足于基础积累和读懂文意,而更刻意追求文章阅读经验的提炼和方法的感悟。教师教示学生在推测词义、写作方法、关键句段等方面,对自己的阅读实践和体验感受进行归纳总结,从中归纳出文本解读的普遍性规律和有效方法,并通过交流实现智慧的共享。这就使学生既能深入文本,又能跳出文本,站在更高的角度,既拓宽了视野,又增长了本领,从而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而实践与方法相互作用的不断反复,必然为学生阅读水平的攀升和能力的提高积蓄深厚的能量。
2.独辟蹊径,促进生成 视角创生机遇,机遇造就奇迹。本课教学的独特之处也正在于设置新颖别致的文本探究角度,为学生的深入体验开辟了宽阔的天地。在领悟受骗者的心理上“六看四析+准确的术语”,这就令学生零距离接触文本,使文本解读由静态单面变成动态立体,思维趋向由单一滞碍变得多元活跃,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内驱力,加大了参与的强度与深度,有着丰硕而优质的生成。
(高级教师 刘宪章 )
《皇帝的新装》效果分析
略读课文主要是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跟精读课文有截然不同的教法,一般安排一个课时。在这仅有的四十分钟里,只有紧抓住课文的主问题,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我课前让学生先预习课文,由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帮助学生归纳整理,并拎出本课的主要问题“为什么说这是‘难忘’的一课?”供大家到课堂上来研究。课前学生还提出了很多问题,如:“谁上了这一堂难忘的课?”“难忘的一课上的内容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都比较简单,就让学生的自学的过程中解决,并马上反馈。
这篇课文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贯穿全篇,前后三次出现,实际上是本文的抒情脉络,一层进一层地叩击读者心扉,这是文章的主线,也是难忘的根本原因。因此,我在教学时抓住“难忘”,紧扣三次出现的同一句话,通过对三次出现这句话时的不同情感的理解,让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赏、在读中化,让学生感受台湾师生那严肃认真、富有感情、火热而真挚的心;明白了台湾人民对祖国的深厚而浓郁的爱;更让孩子体验到了台湾与祖国之间永远也割舍不断的亲情;学生自己也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同时这也是对他们进行课外阅读的一种指导。
然而本节课在教学时,我没有将课堂拉回到“为什么说这是‘难忘’的一课?”这个主问题上来,没有让学生来完整地说一说作者认为这节课难忘的原因,致使本节课的中心仍不够突出。
本课教学前请学生们收集了20世纪40年代台湾“光复”有关资料,为理解课文做准备,以及孔子、郑成功、孙中山、诸葛亮及其他一些中国历史上伟人的资料。运用资料是为我们的教学服务的,是要激起学生内在的爱国情感的。但是本节课在学生交流之后,教师什么时候做补充把握不够适时,人物介绍前后有重复,造成环节不紧密。教师对伟人的介绍语言情感也不够充足,也致使学生的感情不到位,后面的写话没有水到渠成。我们在理解文字内容之外,还要注意语言表达的方式,当学生写话完成进行交流时,还要对学生语言表达上有所评点,让学生能有所提升。那么如何在课堂上合理利用资料,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呢?这仍然是我困惑的问题。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27课《皇帝的新装》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童话的特点
2、理解文章内容,能够初步分析被骗的原因,能深入体会这个故事的现实意义
3、培养学生辨别真伪的能力,树立敢讲真话的勇气
【教学重点】   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能够初步分析被骗的原因,能深入体会这个故事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
  在朗读中加深感悟,把理解出的意思和体会出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培养学生辨别真伪的能力,树立敢讲真话的勇气。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搜集有关安徒生的资料。
2、把读过的童话讲给同学听。
【教学设计】  
导入:曾经有一个地方,那里有我们的梦想,我们在那里长大,梦想在那里生根发芽,那里总有美好的结局,他就是伴随我们成长的童话。
(一)检查预习
1.注音
要求能读准字音。教师纠正,补充。
2.释义
要求能理解词语的意思。教师纠正,补充。
3.用一字概括这篇童话的故事情节。
(二)快速阅读,整体把握
1、谁在骗?
2、谁被骗?
3、怎样骗?
4、为什么被骗?
(三)读心术
1、六看:看外貌、看语言、看动作、看心理、看神态、看细节
2、四析:分析人物的身份、年龄、所处的具体情境以及表现手法
3、术语:哪一句(词),运用了 手法,
通过 表现,可以看出他有一颗 的心。
(读心术要点:六看四析+准确的术语。边读边根据问题圈点批注,完成后可自由流。)
例如:第1段,“不惜把所有的钱都花掉。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他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运用了夸张、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置装费用、爱好、时间、换衣次数,表明他爱新衣如命,看出他有一颗昏庸、奢侈、爱慕虚荣的心。
(四)悟读,合作探究:
为什么被骗?
1.新装的特异功能
2.皇帝与百姓得知新衣特性后的第一反应
3.人性的弱点
4.人性的弱点具有普遍性
(五)体会、感悟、总结:
当我们初读《皇帝的新装》时,我们会为皇帝赤裸着身子举行游行大典的滑稽丑态而发笑,笑声过后的现在,我们不由得深思。

想一想,你在这篇童话中收获了什么? 可从写作方法,人生启示等方面来谈。
引出课题,简介作者,感知课文。
学生提出疑难,互相纠正、提问。
学生速读课文,进行思考、概括。
学生阅读课文,进行圈点批注,找出相关句子加以印证。
小组活动,阅读课文并思考,完成句子。
小组讨论,各抒己见,也可以互相辩论。
自由总结,展示收获。

板书设计:
27皇帝的新装

《皇帝的新装》教材分析
《皇帝的新装》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属于少年儿童非常喜欢的文学样式——童话。本文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以及形象的语言塑造了一群骄奢淫逸、昏庸愚蠢、虚伪的统治阶级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生活。全文以“新装”为明线,以“骗”为暗线,通过对皇帝“爱新装”,两个骗子为皇帝“做新装”,皇帝派大臣去“看新装”,皇帝亲自去“看新装”及“展新装”游行的描写,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虚伪、愚蠢、腐朽的本质。
这个单元的课文体裁多样,有童话、诗歌、神话、寓言故事,都属于文学作品,它们的共同点是通过虚构的故事和作家曲折地反映现实,或揭露鞭挞现实中的丑恶,或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赞美呼唤人间真情。《皇帝的新装》想象丰富奇特、引人遐思,无论是作者扣人心弦的叙述,还是那根本不存在的“美丽的新装”,都会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思想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语言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的好教材。它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客观规律,由观察、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人、事、景,到立足现实而又富于幻想的童话、神话、民间故事,借以开发、拓展学生的想象力。不失童趣又有思想深度,离奇而生动的故事情节更是扣人心弦,适合七年级学生阅读。因此本课在本单元乃至整个语文学科知识体系中都处于重要位置。
教学重点的完成将依照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分析人物语言、动作及总结受骗人的相同的心理达到揭示作品主题的目的。
教学难点安排在分析课文后,了解了课文内容及人物性格特征同时进行想象力的训练更有利于难点的突破。
本课需要一课时完成。
《皇帝的新装》观评记录
观测“教学环节”:
【直接导课】安徒生童话是成人世界送给孩子的温暖,是冬日里温和的阳光。学生对童话很感兴趣,对安徒生了解也不少,所以教师提前让学生互相讲故事,在课前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其目的是就是调动学生的感情,为全文的学习定下一个感情的基调。因此,在导课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才能比较容易地走进课文、进入主题,为阅读中的孩子们营造了温情,诚实的气氛,用至真至善的情感包裹者世俗中的心灵。
【品读交流,探究体验】为了让教学能向纵深发展,进一步进行讨论:他们为什么上当受骗,骗子为何能得逞? 为什么他们心甘情愿地受骗,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小孩为什么说真话?文章反映了什么中心思想这一系列问题,既把课文串成了一条线,又培养了学生敢说真话的品质,从而实现了文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讨论时,无论学生得出的结论多么荒诞离奇,都予以鼓励或引导。此设计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既可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深化对人物的认识,又紧扣教学重难点。
观测“师生互动环节”:
本环节教师有意识的培养了学生“自读自悟”、“交流互动”的学习习惯。在品读感悟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可以在找到相应的句子之后,让学生谈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进行全班交流。教师在本节课中起到了引领学生的作用,放手让学生自己感悟和体会,真正实现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观测“小组合作”:
本节课学生在研读“他们为什么上当受骗,骗子为何能得逞? 为什么他们心甘情愿地受骗,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小孩为什么说真话”时进行了小组相互交流感悟,学生能够在小组内积极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认真听取其他成员的感受,并且能够充分利用他们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形成相同问题的不同答案。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们有了广阔的自主发挥空间。另外,在小组的合作学习中,学生们提高了学习兴趣,激励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并使他们在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教师有意识的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相互学习的学习习惯。
观测“课堂的有效性”
本节课不论是教学环节的设计,还是师生互动环节的设计,还是小组合作的设计,教师都在有意识的发展学生的自读自悟、读悟交流的意识。与此同时教师还培养学生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上下功夫,效果比较好。
《皇帝的新装》评测练习
拓展创新??训练思维:?还需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文章中哪些是夸张?哪些是想象?运用这些艺术手法的好处是什么?生活因为有了想象才变得更加丰富多彩。鼓励学生多用想象、夸张,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在本堂课上设计的创新是:大胆改变原有情节,多设想几个“如果……那么……”。
比如:如果没有人说真话,或者有人说了,皇帝没有听见,那么以后的情形又是怎样?如果宫中有个敢讲真话的人,向皇帝直言进谏,这又将是怎样的一番情形?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像皇帝这样的人吗?如果有,我们应该怎么办?
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以“我们身边的‘皇帝’”为题,让同学们即兴表演,在编演中鼓励学生合作。这既是进一步熟悉文章内容,又是进一步深化文章内容。使语文教学最终回归生活。
最后,课外阅读??提高素养
为培养学生由已知到未知,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能力,课后布置作业,阅读《安徒生童话》集。
课件15张PPT。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 皇帝的新装东营市虎滩中学 胡振叶<<安徒生童话>>它有什么特点?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往往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来写。什么是童话目标1、了解作者及童话的特点
2、理解文章内容,能够初步分析被骗的原因,能深入体会这个故事的现实意义
3、培养学生辨别真伪的能力,树立敢讲真话的勇气
炫耀( )称职( )滑稽( )
陛下( )头衔( )骇人听闻( )xuànchènjībìxiánhài检查预习
1、谁在骗?
2、谁被骗?
3、怎样骗?
4、为什么被骗?
检查预习,整体感知用一字概括这篇童话的故事情节快速阅读,整体把握读

术读心术要点:六看四析+准确的术语
1、六看:看外貌、看语言、看动作、看心理、看神态、看细节
2、四析:分析人物的身份、年龄、所处的具体情境以及表现手法
3、术语:哪一句(词),运用了 手法,
通过 表现,可以看出他有一颗 的心。
(边读边根据问题圈点批注,完成后可自由流。)读 术 例如:第1段,“不惜把所有的钱都花掉。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他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运用了夸张、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置装费用、爱好、时间、换衣次数,表明他爱新衣如命,看出他有一颗昏庸、奢侈、爱慕虚荣的心。

为什么被骗?

读心术新装的特异功能
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悟读 : 合作探究? 全城的人都听说过这织品有一种多么神奇的力量,所以大家也都渴望借这机会测验一下:他们的邻人究竟有多笨,或者有多么傻。 皇帝心里想,“我穿了这样的衣服,就可以看出我的王国里哪些人不称职;我就可以辨别出哪些人是聪明人,哪些人是傻子。 人性最可怕的弱点之一:
人人都潜意识地渴望窥视并且希望通过窥视证明,别人很苯很傻,而只有自己是聪明的。?悟读 : 合作探究“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悟读 : 合作探究深思: 如果没有那个说真话的小孩子,这幕丑剧能够持续多久呢?完全可能很久。人在强大的压力或者个体私利推动之下彻底失去了自我,也就失去了判断是非的能力。人性的自我复苏越慢,悲剧持续的时间就越久。
但是,社会发展到某一个阶段,一定会有一个“说真话的小孩儿”出现。谎言,终究掩盖不了所有真相。那些被愚弄或自我愚弄的个体或团体,也必然在某一时刻醒来,惨不忍睹地面对伤痕累累的自己。
是啊,骗字的骗局并不高明,甚至是一眼可以看穿的,只要我们坚持真理,战胜自己的弱点,敢说真话,就一定能戳穿谎言,捍卫真理。
谢谢《皇帝的新装》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运用夸张的手法,充分发挥奇特的想象,深刻地揭露了人性的弱点。同时告诉人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对于这篇童话绝大多数学生都不是第一次接触,对于它的故事情节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这种理解还是比较肤浅的,大多停留在一个故事的层面上,如何引导学生去体会这样一个虚构的故事背后所隐含的意义,从而以一种全新的眼光或思路去重新理解自己以前所看过的童话故事,是本课的重点。
1、自主探究,努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学生的引导者,使课堂变成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学生自主探究教学平台。
2、学会方法,让学生成为知识的狩猎者
我们经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教学生学习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只要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掌握这些方法的基础上加以训练就能形成终身受益的阅读能力。在体会人物特点时我结合童话的特点教给学生通“过读心”来术研读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体会皇帝大臣的心理,学生在方法的指引下很容易体会到会皇帝贪婪、自私、虚伪、愚蠢;官员献媚取宠;不但理解了内容,而且学会了体会人物特点的方法。
3、充分朗读,让学生体验角色
语文教学中要切实加强学生读的训练,特别是这一课更应重视学生的朗读。为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自由读、默读、速读、结合人物的特点读,让学生在充分读基础上去探究文章的主题,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拓展思维,让学生丰富地想象
本文是一篇童话,充分体现了作者天才的想象能力。为此在教学时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比如当小孩揭穿骗局时,我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并假设自己在场你会怎样做。  
不足之处:
1、没有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本堂课学生有点拘束,所以上课时气氛有点沉闷。
2、朗读的指导还不到位,读的训练仍需加强。
3、课堂中放得还不够,学生还没有真正做到自主合作地探究知识。
4、课堂设计内容过多,像皇帝一样,穿上了很多件漂亮的衣服,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
《皇帝的新装》课标分析
新课改理念下的新教材,在课文的编排上,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梯度编排课文。编者在第四、第五单元“观察、反映生活——人和事,景和物”之后,安排了第六单元“想象世界——神话、民间故事”,这是颇具匠心的。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这几点要求在本课教学中均有体现。
首先,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全文以“新装”为明线,以“骗”为暗线,通过对皇帝“爱新装”,两个骗子为皇帝“做新装”,皇帝派大臣去“看新装”,皇帝亲自去“看新装”及“展新装”游行的描写,它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客观规律,由观察、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人、事、景,到立足现实而又富于幻想的童话、神话、民间故事,借以开发、拓展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在朴素的教学过程中提高了学习的能力。
其次,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皇帝的新装》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属于少年儿童非常喜欢的文学样式——童话。由于课前布置课文预习,为了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我首先就请学生分角色朗读,然后指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分析文中人物语言、心理描写,诠释人物形象特征),通过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各抒己见,对于学生理解偏差以及荒谬的想法,及时给与指导),然后根据句子分析人物的心理。此环节旨在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进一步挖掘他们为什么被骗的根源。本文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以及形象的语言塑造了一群骄奢淫逸、昏庸愚蠢、虚伪的统治阶级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生活。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虚伪、愚蠢、腐朽的本质。
新课标还强调设计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要创设一切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条件,使学生在求知过程中主动、积极,并学得轻松、有趣、起劲!在本课的学习中,我和学生在一个宽松、民主的环境下一块感受,因此达到了情感相融的教学、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