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分析
7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充满童心童趣,喜欢看故事,讲故事,本文故事浅显,只要预习到位,引导启发到位,非常适合他们阅读。 我们班学生动口、动笔能力较强;擅长朗读,声情并茂;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喜欢交流,喜欢与他人分享。针对学生实际, 按“ 复述引领 整体感知----选读几段 感知形象—关注一句 升华感悟”模式进行教学的,首先复述故事,在复述的过程中了解文章内容。然后,教师适当地点拨,多角度感知课文形象。最后,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反思,进一步拓展思维空间,获得启示。学法循序渐进,符合7年级学情。另外,我校实践小组合作学习以及反思性课堂模式,反思、合作深入人心,更助推了学生的学习品质与热情。
效果分析
第一次走进录播室,高端洋气上档次,在一个安静的气氛中,我和我的孩子们徜徉于语文的世界里,一节课下来,紧张而有序,效果很好。
一节课完成一篇文章,不可能面面俱到。于是,我设置复述环节,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感知。因为学生大多熟悉复述,又将其作为了预习作业,思考充分,整体感知特别顺畅。我只是对极个别细节略作提示,只是为了凸显文中“我”的“胆小”,这对于本节课重点突破至为重要。
于是直奔第二个环节“选读几段 感知形象”,文章脱险部分,感知我与父亲的形象。而对于父亲的形象,侧重于他对于我的指导,因为这直接决定了学生对下一个探究目标“感悟文中蕴含的哲理”的理解,如果引导得好,水到渠成,再无需多言。于是,设置了两个环节,先圈点勾画,问题引领“想想父亲的为人”,让每个同学边画边思考,充分思考。然后再问题引领“对父亲的两个评价:1、成功的心理疏导者 2、出色的教育者”,再让学生结合原文及刚才的思索谈谈感受。”并且先小组交流再展示。循序渐进的设计让学生讨论热烈,回答问题积极,品析到位,研读文本细致。
在此基础上,趁热打铁,走近“我”,探究“我”的心理。首先,心理描写方法引领,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使读有方向。果然,学生在方法的引领下,异常活跃,从我的“动作”“景物描写”等体会“我”心理,了解我在父亲的引导下是如何一步步战胜自我的。
此环节后,追问“反观父亲引导我脱险的过程,对于我们战胜、克服困难,有何启发?”
学生思路早已打开,回答清楚。最后,水到渠成,中心句已在学生心中。
评测设计紧扣上课内容,让学生充分体验,只要专注听讲,认真思考,就有收获。学生完成效果比较满意,只是第二次“哭泣”的原因,“历险后的余悸”,学生不会写字,应该注意板书。对于问题的理解,要有所侧重,并不完全是中心句的转移,对所学知识要活学活用,问有所答。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胜利第六中学 蒋春蓉
探究目标:
1、抓关键语句,复述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2、利用圈点勾画,标出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并体会其作用,感知人物形象。
3、联系“我”崖上脱险经历,多角度感悟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
导语:“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是中国作家宗璞在生命遭遇挫折和不幸时的感悟,她告诉我们,面对挫折,要勇敢面对,乐观前行。今天我们要学习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他要用自己年少时候的一段真实经历向我们诠释,面对困难,他,刻骨铭心的收获。首先,进入第一个环节
一、第一个环节: 反馈小组课前听写情况(请两个组爬黑板书写,值得提醒大家识记的词语,有的也许是读音。这大多是他们笔下误) 齐读
大屏投影:反思:基础(字词积累)------一丝不苟
二、第二个环节:
师:检查预习,抓关键语句,复述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大屏:回顾反思
复述的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记叙的六要素)
57年前的7月的一天,在美国费城,我和五个小伙伴,玩腻了弹子游戏想去爬悬崖,体弱多病又胆小的我,在通往崖顶的小山道上,再也不敢走一步。小伙伴们都走了,只剩我一个人直到天黑。杰利带来父亲,在父亲的鼓励和指点下,我成功迈出第一步,又迈出第二步,一步一步走下悬崖,感受到了一种巨大的成功。
大屏:复述引领,整体感知
非常简练而智慧的复述,非常感人的故事。当我恶作剧般被我的小伙伴们抛弃在悬崖上时,是谁的出现,让我摆脱了险境。(我的父亲) 现在我们就一起先走近莫顿.亨特的父亲。
三、第三个环节:
大屏:选读几段,感知形象。(脱险)
同学们,先拿笔圈点勾画相关文段中,描写父亲的语句,用心感受,我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看大屏幕,这些都是读者对父亲的评价,不知你赞同哪一个,结合原文以及你刚才的思索加以陈述。先小组内交流再展示。
大屏: 1、成功的心理疏导者。
2、出色的教育者。
师引导学生,体会加朗读。比如1:读出父亲的和蔼亲切、从容和淡定等等。
师:这几段中,父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然,选段中,作者还细腻地刻画了,我在父亲的引导下,一点点战胜自己的心理路程,真实细腻的心理描写特别值得我们学习。
大屏投影:写法反思------将心理描写得真实而细腻的方法:
直接描写心理、 动作暗示、景物烘托、通过写感受折射心理等等。
我们一起分享一个例子:
直接心理描写:“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师:同学读出自信。重读“能”
请大家圈点勾画,做批注。然后和大家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生答示例:我爬下悬崖走第一步时的动词是“伸、探、踩”,这几个动词突出了我的小心翼翼的心理。
伏”字,动作写心理,衬托恐惧和疲乏。坐,太寻常,难以体现。
师:通过动作行为暗示心理。
师:文中还有景物烘托。就是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理。这是文学作品中最常见的手法。气氛的舒缓与紧张,人物的快乐和悲伤等,都可以通过环境来表达。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等等
总结:我们梳理一下:崖上脱险的心理变化:害怕恐惧---有了信心---信心大增---获得成就感,出色的心理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我在这次事件中的心理路程,使整个事件真实而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师:反观父亲引导我脱险的过程,对于我们战胜、克服困难,有何启发?
1、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2、面对困难,学会分解困难,化整为零,一个个克服,就会取得胜利。
3、不要害怕,着眼于第一步,很关键。
4、遇到困难要冷静、勇敢。
师:悬崖脱险的经历,让我记忆一生;悬崖脱险的经验,更让我受益终生。作者将这个感悟浓缩在了一句话中,请在原文寻找并大声读出来。
四、第四个环节
大屏:关注一句,升华感悟
师:这篇课文记叙的虽然只是一次历险,立意却很高,值得我们借鉴。同学们在生活中也要善于感悟,这对于写作极其重要。
大屏:写法反思:
本文成功之处在于作家从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人生的哲理。
推荐:林清玄《林清玄散文集》(青少版)
同学们请看一则材料
补充介绍作者及事迹:
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特殊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做到。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侯一段经历的启示。
师:这就是莫顿.很特,励志作家。拜他所赐,我们明白了,面对困难,我们只需要“走一步再走一步”。
第五个环节:作业
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用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情,比直接描写人物心理更加含蓄优美,耐人寻味。学会这种写法,一定会为你的文章增色不少。
大屏:补写-----一试身手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
“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教材分析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它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写的回忆童年一次“脱险”的经历,并蕴涵着生活哲理的散文。本册前三个单元,分别是亲情、学习、自然为主题的单元,阅读教学中,单元目标依次要求:正确、流畅朗读,整体把握文章内容;默读,一气呵成,理解作者情感;注意抒情、达意,品味揣摩精彩语句。第四单元紧承前三个单元训练提出:默读中,圈点、勾画,概括文章的中心。要求循序渐进,层层铺垫。第四单元,同样需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品味优美语句,理解作者情感,这些学到的阅读方法必将助推本单元学习。本单元主题为人生体验,第一篇课文是著名作家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引导学生在瀑布般灿烂的繁盛的紫藤萝身上探寻生命的奥秘与美好。
因此,结合课标和单元目标,将本课探究目标定为:
1、抓关键语句,复述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2、利用圈点勾画,标出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并体会其作用,多角度感知人物形象。
3、联系“我”崖上脱险经历,多角度感悟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利用本课教材引导学生圈点勾画,抓关键语句,筛选信息,进行复述或感知形象。抓住人物描写方法,进行学法渗透,引导学生结合文本感悟,以期在自己的习作中模仿学习,真正学有所用。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获得有益人生体验。
观评记录
时 间:2015年4月16日
地 点:胜利六中初一语文组
赵老师:课堂环节紧凑,选读几段,一节课完成授课,是个不错的借鉴。
王老师:在感知父亲形象时,将两种评价抛给学生,耳目一新,引领学生感受人物。
李老师:问题引领,比如:先拿笔圈点勾画相关文段中,描写父亲的语句,用心感受,我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看大屏幕,这些都是读者对父亲的评价,不知你赞同哪一个,结合原文以及你刚才的思索加以陈述。先小组内交流再展示。请大家圈点勾画,做批注。然后,和大家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很好地引领了学生地深入探究与思考。
王老师:课堂一气呵成,尤其过渡语,衔接特别自然,我都想记下来,因为环节太紧凑,觉得十分遗憾。
赵老师:紧扣课标,确立目标,符合学情。
评测练习
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汉字:
瘦骨嶙峋( ) 头晕目眩( )
chuò ?泣( ) 着眼 ( )
二、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表现父亲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描写我时用了什么方法?
2、文中写到“我”的两次哭泣,请分析两次哭泣的原因。
3、“你能办得到的。”“这似乎能办得到。”“我能办得到的。”朗读这三句话时,应把重音放在哪个字上?后两句写出了我的什么变化?
4、从课文内容看,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附:答案
1、父亲:语言描写 ; 我: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2、第一次哭泣:恐惧和伤心;第二次哭泣:有复杂情感,有历险的余悸,有脱险的欣喜、有对父亲的感激,更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3、重音在“能”字上。写出了我渐渐有了自信。
4、大困难是由小困难组成的,关键在于化整为零,一步步战胜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课件18张PPT。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探究目标:1、抓关键语句,复述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2、利用圈点勾画,标出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并体会其作用,感知人物形象。
3、联系“我”崖上脱险经历,多角度感悟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反思
字词积累(基础)------一丝不苟
回顾反思
复述的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复述引领 整体感知
复述提示 57年前的7月的一天,在美国费城,我和五个小伙伴,---------玩腻了弹子游戏想去爬悬崖,体弱多病又胆小的我,在通往崖顶的小山道上,再也不敢走一步。小伙伴们都走了,只剩我一个人直到天黑。杰利带来父亲,在父亲的鼓励和指点下,我成功迈出第一步,又迈出第二步,一步一步走下悬崖,感受到了一种巨大的成功。 选读几段 感知形象
要求:用笔圈点勾画相关文段中,描写父亲的语句,用心感受,我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1、成功的心理疏导者 2、出色的教育者。要求:
1、你赞同哪一个,结合原文以及你刚才的思索加以陈述。
2、先小组内交流再展示。
写法反思 将心理描写得真实而细腻的方法:
直接描写心理直接心理描写: “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写法反思 将心理描写得真实而细腻的方法:
动作暗示、景物烘托、通过写感受折射心理等等。
直接描写心理害怕顿时有了信心信心大增获得成就感心理变化启发1、战胜困难需要勇气和自信。
2、面对困难,学会分解困难,化整为零,一个个克服,就会取得胜利。
3、不要害怕,着眼于第一步,很关键
4、遇到困难要冷静、勇敢。
关注一句 升华感悟 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写法反思: 本文成功之处在于作家从一件小事,感悟一个人生的哲理。
推荐:林清玄《林清玄散文集》(青少版)
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一个上尉飞
行员接受了一项特殊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做到。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侯一段经历的启示。作业 补写 — 一试身手
要求:
在空白处,补写两处景物描写,烘托“我”的心理。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 很好,”
我父亲叫道, …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__ ____
课后反思
尽管自己也不记得是第几次教《走一步,再走一步》了,但这次还是结结实实地研读了课标与教材,确定了本节课的目标1、抓关键语句,复述课文,了解文章内容。2、利用圈点勾画,标出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并体会其作用,感知人物形象。3、联系“我”崖上脱险经历,多角度感悟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自认为在以下几个环节的设计上比较用心。
以学生为主体,挖掘文本中学生需要的,关注学法指导。
字词的积累,关注学生课前听写中的疏漏,识记有侧重,一丝不苟;问题引领探究文本,让学生学有所依,更好地参与;学法指导,比如:心理描写的方法的指导: 直接描写心理、 动作暗示、景物烘托、通过写感受折射心理等等。引领学生研读文本,细致入微地感受“我”的心理,了解“我”战胜自己的心路历程,让学生学有所得;课后作业:仿写,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心理,则让学生在学习中习得写作技法。
2、教学环节环环紧扣,有梯度,真正引领学生思考。
设计“ 复述引领 整体感知----选读几段 感知形象—关注一句 升华感悟”教学环节,一气呵成,引领学生回顾旧知,探求新知。听说读写,张弛有度,尽在其中。 比如:在感知父亲形象环节中,问题设置有梯度:同学们,先拿笔圈点勾画相关文段中,描写父亲的语句,用心感受,我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 请看大屏幕,这些都是读者对父亲的评价,不知你赞同哪一个,结合原文以及你刚才的思索加以陈述。大屏:成功的心理疏导者;出色的教育者。---先小组内交流再展示。让学生充分独立思考,再训练思辨性,然后交流展示,使小组合作学习有实效。
3、反思节点清晰,课堂目标重落实。
预习反思,学法,写法,总结反思,在紧张的课堂中,留下学生喘息消化的时间。欣赏吧,慢慢走!忠实地贯彻了我校的反思性课堂模式。
当然,本节课也有美中不足,本课作业没有及时布置,要求学生仿写:景物描写体现心理,是对课堂内容的有效延续,同时又锻炼学生的写。
课标分析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人教版7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散文,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一篇励志作品,本单元主题人生体验。对于7-9年级文学作品阅读,课标中有明确要求: “阅读诗歌、散文、小说,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结合个人体验,理解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品味、赏析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另外,本学段中阅读教学还要求:
1、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450-500字。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因此,结合课标,我将本课的探究目标设定为:
1、抓关键语句,复述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对应课标(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2、利用圈点勾画,标出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并体会其作用,多角度感知人物形象。
对应课标(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3、联系“我”崖上脱险经历,多角度感悟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对应课标(结合个人体验,理解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课标还要求,“提倡新的学习方式,收到最佳效果”,倡导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因此,本节课设计中,学习方式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
并如新课标要求,注意利用评价语言,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带动学生有效高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