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测练习
一、双基积累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低哑(yā) 花圃(pǔ) 咻咻(xiū) 白薯(shǔ)
B.哀求(āi) 狼狈(bèi) 栅栏(zhà) 静默(mò)
C.玉簪(zān) 廊檐(yán) 恐惧(jǜ) 衣襟(jīn)
D.骊歌(lí) 示意(yì) 麻渣(zhā) 掸子(tǎn)
2.下列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叮嘱 喉咙 舒服 撩起
B.懒惰 催促 肿胀 纸筒
C.捏紧 修剪 抽屉 挪动
D.鞭子 徘佪 捆扎 夹袄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我听到这儿,鼻子抽搭了一下,幸好我的眼睛是闭着的,泪水不至于流出来。
B.但是我皱紧了眉头,低声向妈妈哀求说:“妈,今天晚了,我就不去上学了吧?”
C.昨天我去看爸爸,他的喉咙臃肿着,声音是低哑的。
D.我是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妈抱上了洋车——第一次花钱坐车去上学。
4.综合性学习。
学习了本文,同学们开展了以“逆境磨砺我成长”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精彩开场白】请你为这次主题活动设计一段精彩的开场白。
答:
(2)【观点我来说】英子的爸爸叮嘱她:“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当今社会,很多家长事事为孩子安排,决不让他们“闯练”。你认为“闯练”对孩子的成长是否必须呢?请谈谈你的观点。
答:
学情分析
学生在四年级的时候学过一篇课文,也是选自台湾作家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叫做《冬阳 童年 骆驼队》,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的想念和写《城南旧事》这本书的原因:“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在正式上课前,学生对《城南旧事》已经有所了解,一些阅读面比较广的学生,甚至读完了整本《城南旧事》,对他们来说,读懂《爸爸的花儿落了》并非难事。文章虽然语言简练平实,但题目具有双重含义,大量使用了插叙手法,对父亲去世这件事的描写可谓“含而不露,哀而不伤”。因为以前曾学习过相关课文,所以大部分学生能理解插叙这种叙述顺序,并能自己找出哪些地方是使用的插叙。但是,基础差点的学生就不能分析出题目的双重含义以及“含而不露,哀而不伤”的情感基调。课前的准备比较简单,一是查林海音的相关资料,二是回家找一找《城南往事》这本书,选读其中的一些章节,这样能够更好的导入新课。课后放映电影版的《城南旧事》,老电影用画面再现了北京城南淳朴的人物和富有特色的景色,引起学生美的享受。
虽然文章写的是一件大悲的事情,但作者用“含而不露,哀而不伤”的语调慢慢讲述,透露出作者的坚强和成长。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优先,基本没有经历过生离死别,所以他们在理解这些心情的时候会比较困难,难以感同身受。这种情况只能通过教师营造氛围、及时点拨来缓解。
学生当堂学习效果测评结果及分析
针对《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一课时的教学,我抽查学生进行了当堂学习效果测评,结果如下:
项目
序号
调查
项目
调查内容
调查结果
优
良
中
差
1
学生课堂表现
携带教材、配套练习册等学习资料。
98%
2%
0%
0%
2
课堂无吃东西、交头接耳、睡觉、玩手机、看课外书籍等现象。
100%
0%
0%
0%
3
课堂学习氛围活跃,踊跃发言、积极参与、形成师生良好互动。
75%
15%
10%
0%
4
能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认真做好课堂笔记、完成课堂练习。
90%
10%
0%
0%
5
学习效果评价
学生理解和接受授课内容。
75%
10%
5%
5%
6
教学环境设施情况
课桌椅摆放整齐、课室照明、卫生情况良好。
95%
5%
0%
0%
7
教学用具准备齐全。
90%
10%
0%
0%
8
教学设备、设施正常运行。
95%
5%
5%
0%
结果分析:
1、(1)第1、2项主要是从学生学习态度方面进行的调查,调查结果来看,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只有一位同学忘记带配套练习册。
(2)第3、4项是调查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听课的专注程度。从调查结果来看,近十分之一的学生未能很好发挥主体能动性,极少数学生课堂投入不够。
2、学习效果评价
第5项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的调查,通过与学生交流,85%的学生认为可以很好的接受并理解教学内容,但仍有少数学生反映听课紧张,影响发挥。
3、教学环境、设施运行情况
第6、7、8项主要是对课室的卫生状况、教学用具的准备情况以及教学设备、设施的运行等方面进行的了解。从统计数据来看,对以上几方面的认可度较高。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正确理解文章的双重含义。
过程与方法:理解插叙手法的运用,用现实引出回忆,事件交错而不凌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成长的内涵,感受作者表达的淳朴真挚的父爱,学会勇敢的面对生活。
教学重点:题目“爸爸的花儿落了”的双重含义。
教学难点:英子在面对灾难时思想感情上的变化。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好,请坐。我们先来进行课前活动,今天轮到刘锡钊同学了。他要给我们唱一首歌。大家欢迎。会唱的同学跟着他一起唱。
《骊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扶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这首《骊歌》是一部电影的插曲,大家说,这部电影是什么?《城南旧事》(放第一张PPT)根据名小说改编,作者是林海音。10岁的沈洁出演小英子,
曾在47个国家放映,获得多项国际大奖。
林海音在北平(北京)生活了四分之一个世纪,发表于1960年的小说《城南旧事》,是她追忆北平生活的代表作。
这部小说是林海音根据自身的经历与感触,以在北平的童年生活为素材创作的,带有自传色彩,由《惠安馆传奇》《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爸爸的花儿落了》五个既独立又连贯的短篇组成。小说借一个童稚未消的小女孩的眼睛来观察和审视发生在她周围的事、生活在她周围的人,使人感到真实又充满情趣……
现在,我们就学习这个小说的节选《爸爸的花儿落了》。
先来看我们的学习目标:
二、出示目标
学习目标:
1、理解题目的双重含义。
2、细读课文,领悟情感。
昨天我已经布置大家预习了,现在我们来检查一下复习效果,张润泽,你来读。
三.疏通字词
鸡毛掸子( dǎn ) 咻咻(xiū) 玉簪花(zān) 骊歌(lí)
撩起(liāo) 栅栏(zhà) 徘徊(pái huái) 花圃(pǔ)
非常好,请坐,大家齐读。注意掸、簪、撩、圃这几个字的写法。
三.整体感知
结合昨天的预习,你在读完这篇文章,能不能简要地复述一下文章内容呢?
马心蕊 贾泽霖
好,我们稍微总结一下,作者主要写了父亲爱花、打我、给我送袄、去世这几件事情,表达出了对父亲的思念之情。(写板书,注意,四个词语按花型排列。)
四.问题研讨
那么,文中那个片段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呢?
好,我们先选择爸爸逼我去上学这一部分详细分析,讨论:这件事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从第几段到第几段?17到30自然段。一起读。分角色朗读。(出示三张PPT)
前一部分回忆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1)爸爸对“我”要求非常严格,希望“我”从小就能养成好习惯,所以非常严厉。但他也很爱自己的女儿,默默地关心我。
刚才大家在读的时候,有几个动词引起了我的注意,大家注意了吗?
那这些动词体现了爸爸什么样的性格呢? 生:严厉、暴躁等
父亲打“我”,是不是说明他脾气暴躁,不爱自己的女儿呢? 生:是或者不是
明确:
不。爸爸表面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不让她逃学,是想培养她一种精神,一种意志。严在其外,爱在其中,也是父爱的直接表现啊!
(板书:严厉)
爸爸气急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我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子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
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
我像只狼狈的小狗一样被抱上洋车去上学,父亲又是怎么做的呢?
我走出了教室,站在爸爸面前。爸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
通过这一段,我们可以看到,除了严厉,父亲对我还有无尽的? 生:关爱等
(板书:慈爱)
(2)爸爸的严厉和慈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在父亲的培养下,我具有了哪些优秀品质呢? 生:勤劳等
依据:行毕业礼的时候,我将代表全体同学领毕业证书,并且致谢词。
只记得,从那以后,到今天,每天早晨我都是等待着校工开大铁栅栏校门的学生之一。冬天的清晨站在校门前,戴着露出五个手指头的那种手套,举了一块热乎乎的烤白薯在吃着;夏天的早晨站在校门前,手里举着从花池里摘下的玉簪花,送给亲爱的韩老师,是她教我跳舞的。
(板书:优秀、勤劳、知错就改、感恩)
爸爸爱花,他也像一棵花树,枝叶繁茂,郁郁葱葱。(板书:画花)只可惜,天有不测风云,父亲就像那落了的花儿一样,早早地离开了人世。(板书:擦掉花)
在父亲的呵护和教导下,我像那稚嫩的幼苗,茁壮成长。(板书:小草)
“我”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得知爸爸去世的消息,我心想:“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跟老高说话的时候,“我”表现出从未有过的镇定和安静。最后我在心里默念“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读文章的最后一部分。
五.探究题目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是《城南旧事》里面最后一章的题目,我们课文在编选的时候只用了“爸爸的花儿落了”。那这两句话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个题目一语双关,借花喻人,既是指爸爸养的花败落了,也象征着天性爱花的爸爸的辞世。爸爸的死,标志着“我”的长大和成熟,作为家里的长女,我必须体谅妈妈,照顾弟弟妹妹们,再也不能无忧无虑地当个小孩子了。
爸爸的花儿落了,英子长大了,担当起大人的责任和义务。那你呢? 对于长大,你怎么看?
课文里面有写她心理活动的句子:“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当我们回到小学的时候,无论长得多么高,多么大,老师!你们要永远拿我当个孩子呀”。可见,英子他们既想长大、成熟,又惧怕长大后所承受的一切。
六.总结
父亲的离世,使英子感受到责任的重大,她不得不与母亲共同肩负起照顾弟弟妹妹们的责任。与你们一样年纪的英子,在失去父亲的悲伤中结束了对“城南旧事”的回忆,也结束了无忧无虑的童年。那些鲜艳美丽的花儿,也随着父亲的离世都枯萎凋落,但是,父亲教育我的刻苦、努力、坚强却都像绿叶入泥一样沉淀到我们的心里,滋润着我的成长和人生。我们相信,总有一天,英子也会长成一棵美丽的花树,秉承着父亲教给她的勤劳、善良、感恩烦人精神,越来越繁茂。
(板书:小苗长大)
板书设计:
本课出自新课程标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这个单元是关于成长的主题,单元目标是要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味文中的情感。课文节选自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最后一部分。课文重点写的是爸爸对自己的深情和盼望自己长大、懂事的情感,写得深沉、含而不露。
教材的重点难点:小说的主人公虽然是小英子。但节选部分主要是写主人公的爸爸对她严中有爱的教育和爸爸去世时她的人生体验,显然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显的很重要。本文的难点在于文章没有正面提及爸爸的病危、濒死,写得很含蓄,但文中处处有伏笔。
同行教师或专家观课、评课记录
执教:李笑笑
评课:王海青(首届东营名师,省优秀语文教师,省骨干教师,市教学能手,市优秀教师)
1.体现了以学为主的思想。
李笑笑老师的这节《爸爸的花儿落了》设计完整,整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有梯度,注重学生活动,体现了以学为主的思想。学生的课堂习惯非常好,每个人都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效果较好。
2.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
本文的教学中,给予了学生很大的自由度,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主动合作的意识,大胆表述的能力,使得爸爸的人物形象,内心世界的揣摩都合情合理,从而使学生感受了文化的魅力,提升了其文学素养,培养了其语文阅读,分析表达迁移多方面的能力。
3.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语文课堂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平台,在本次教学中,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教师真正地成了学生的伙伴,朋友,和学生一起阅读分析,研究,讨论.整堂课教师是平易近人的,学生也是轻松的,气氛和谐,使学生如沐春风,很快成为学习的主体,进入一种主动思考状态,大大提升了学习效率。
4.对话文本,使语文教学本体回归。
本文教学注重阅读的同时,也注重了传统教学中的语文教学和积累,更主要的是注重语句的揣摩,心理描写的语句,让学生反复阅读、品位,从而爸爸的形象也随之走进了学生心扉。这也正是当前语文教学的本体回归.
展示了教师的个人风采。
李老师走上工作岗位不足两年的年轻教师,个人素质比较高,工作有热情、
课堂有激情。
不足:对课堂的掌控能力和学生积极性有待提高。
课件16张PPT。
根据同名小说改编,作者是林海音。10岁的沈洁出演小英子,曾在47个国家放映,获过多项国际大奖。 爸爸的花儿落了林海音 学习目标:
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理解题目的双重含义。
3、细读课文,领悟情感。预习检查鸡毛掸子 咻咻 恐惧 玉簪花
骊歌 叮嘱 撩起 栅栏
肿胀 徘徊 花圃 挪窝儿dǎn xiū zān lí liāo zhà pái huái pǔ 妈妈就是做不了爸爸的主意,当她转身出去,爸爸就进来了。他瘦瘦高高的,站在床前来,瞪着我: “怎么还不起来,快起!快起!” “晚了!爸!”我硬着头皮说。 “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 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居然有勇气不挪窝。 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 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我哭号,躲避,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我是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妈抱上了洋车——第一次花钱坐车去上学。 妈妈就是做不了爸爸的主意,当她转身出去,爸爸就进来了。他瘦瘦高高的,站在床前来,瞪着我: “怎么还不起来,快起!快起!” “晚了!爸!”我硬着头皮说。 “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 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居然有勇气不挪窝。 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 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我哭号,躲避,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我是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妈抱上了洋车——第一次花五大枚坐车去上学。 静默之中,我的肩头被拍了一下,急忙地睁开了眼,原来是老师站在我的位子边。他用眼神告诉我,叫我向教室的窗外看去,我猛一转头,是爸爸那瘦高的影子。
我刚安静下来的心又害怕起来了!爸爸为什么追到学校来?爸爸点头示意招我出去。我看看老师,征求他的同意,老师也微笑地点点头,表示答应我出去。
我走出教室,站在爸爸面前,爸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 后来怎么样了,我已经不记得,因为那是六年以前的事了。只记得,从那以后,到今天,每天早晨我都是等待着校工开大铁栅校门的学生之一。冬天的清晨站在校门前,戴着露出五个手指头的那种手套,举了一块热乎乎的烤白薯在吃着。夏天的早晨站在校门前,手里举着从花池里摘下的玉簪花,送给亲爱的韩老师,她教我跳舞。 阅读毕业典礼以后“我”着急回家这部分,讨论: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我”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 “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他为什么不说下去了?我忽然觉得着急起来,大声喊着说: “你说什么?老高。” “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就数你大了!” 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对老高说: “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走过院子,看到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他为什么不说下去了?我忽然觉得着急起来,大声喊着说: “你说什么?老高。” “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就数你大了!” 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对老高说: “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走过院子,看到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探究题目
《城南旧事》里面最后一章的题目是“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课文题目“爸爸的花儿落了”有什么深层次的含义? “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个题目一语双关,借花喻人,既是指爸爸养的花败落了,也象征着天性爱花的爸爸的辞世。爸爸的死,标志着“我”的长大和成熟,作为家里的长女,我必须体谅妈妈,照顾弟弟妹妹们,再也不能无忧无虑地当个小孩子了。 爸爸的花儿落了,英子长大了,她担当起大人的责任。那你呢?对于长大,你怎么看? 父亲的离世,使英子感受到责任的重大,她不得不与母亲共同肩负起照顾弟弟妹妹们的责任。与你们一样年纪的英子,在失去父亲的悲伤中结束了对“城南旧事”的回忆,也结束了无忧无虑的童年。
那些鲜艳美丽的花儿,也随着父亲的离世都枯萎凋落,但是,父亲教育“我”的刻苦、努力、坚强却都像绿叶入泥一样沉淀到我们的心里,滋润着我的成长和人生。 我们相信,总有一天,英子也会长成一棵美丽的花树,秉承着父亲交给她的勤劳、善良、感恩的精神,越来越繁茂。课后反思
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是我自己非常喜欢的一本书,那清丽自然的语言,儿童天真活泼的视角,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设计《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时,我避免进行过多的文本分析,而是从整体思路和思想上进行美读,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体会到成长的内涵及意义。
上课时,课堂还是比较活跃的,学生能够体会到英子和父亲之间的感情,积极踊跃地思考。我喜欢用简单的课件,所以课堂的思路也比较清新。板书是我精心设计的,以一朵花的样子为载体,花瓣是我与父亲之间的故事:送袄、打我、爱花、寄钱,而下面的枝叶则是父亲的性格:严厉、慈爱。在课文的结尾,爸爸去世,我把花瓣擦掉,象征着爸爸的花儿落了,但是爸爸对我的教诲却留了下来:勤劳、感恩、优秀、知错就改,这些美好的品质就像留下来的小草,象征着“我”的长大。对这个设计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唯一的遗憾就是我没有绘画功底,所以这个板书还算不上很漂亮。
总之,这节课虽然设计的时候想的挺好,但实施起来还是由于个人水平有限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课堂语言不够凝练,板书不够美观。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少,他们也不能很好的体会到英子失去亲人的心情。作为一篇课文来说,美读的效果算是达到了,也达到了一开始制定还的教学目标,同时也完成了重点和难点的讲授。
新课标指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本课中贯穿自主互助的教学方法;新课标还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活动,加深理解体验,有所感悟思考”,为了调动学生情感,加强朗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