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主题:劳动光荣 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基础检测(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主题:劳动光荣 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基础检测(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0 09:44: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主题:劳动光荣 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基础检测
测试时间:39分钟 满分:39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3分)
[教考衔接](2024·湖南郴州高一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2001 年春节过后的第二天,湖南长沙马坡岭笼罩在薄雾之中,空中不时飘下雨点。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几百亩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
②我跟随在他身后不禁产生了瞬间的错觉:这难道就是几天后就要赴京,领取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的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科学家吗?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湖南农民,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
③20 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普遍发生的饥馑给袁隆平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那时在湖南湘西雪峰山麓的一所偏僻山村农校任教的青年袁隆平便下定决心,拼尽毕生精力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他在 1961 年发现“天然杂交稻株”的往事,注定要成为世界农业史上的经典事例。
……
④1997 年,袁隆平提出了超级杂交稻选育的指标、株型模式和技术路线,选育出一批具有超高产潜力、米质优良的亚种间苗头组合,小面积最高产量达每亩 1139 千克(每公顷日产 107.4 千克),达到了日产量 100 千克/公顷的超级稻产量指标。如果按年推广 2 亿亩计,年增粮食可养活 7000 多万人口。袁隆平对我说,这是对看上去表情显得十分深沉的美国经济学家布朗“未来谁来养活中国”疑问的有说服力的回答。
⑤近十几年来,杂交水稻不断走向世界,已在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引种推广,这项技术是我国转让给美国的第一项农业科技专利。
⑥袁隆平是在世界上中国最有影响的科学家之一,他正在引起一场新的“绿色革命”。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三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⑥段的表述存在问题,请找出并修改,将修改后的句子写下来。(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7分)
(2024·北京房山期末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①张秉贵用自己心中的一团火温暖人民群众,赢得了广大顾客的尊敬和爱戴。……②不久前的一天,张秉贵去东风市场一家饭馆吃夜宵。③这里已经座无虚席,他买了一盘炒面站着吃起来。④突然,厨房里有位大师傅,举着凳子一边吆喝着闪道,一边朝他走来。⑤人没到,话先到了:“您是百货大楼卖糖的那位老同志吧,我在您那儿买过糖,快坐下来吃!您这么大岁数了,站一天柜台,够呛啊,该歇歇了。”⑥说着把凳子放在张秉贵的身后,张秉贵眼里有些湿润了。⑦他感到: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商业、服务业工作平凡,岗位光荣,是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4.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与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②句中加点的“宵”字有误,应改为“霄”。
B.③句中的“座无虚席”可换为“济济一堂”。
C.④句中画横线的两处互换位置,衔接更恰当。
D.⑥句中的“眼里”之前可以添加“不由得”。
5.不改变原意,请用“既是……,又是……”的句式改写⑦句中的画波浪线部分,使之与⑦句的后半部分结构基本一致。(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19分)
(2024·福建泉州高一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材料一:劳动是人类特有的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伟大实践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实践。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
只有崇尚劳动,懂得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创造社会,人们才渴望劳动。无论时代如何变化,都要崇尚劳动之风、推崇劳动之美。劳动不分贵贱,劳动者都值得被尊重。无论从事体力还是脑力劳动、简单还是复杂劳动、生产性还是服务性劳动,只要能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就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通过思想宣传、教育引导、实践养成等,让崇尚劳动成为全社会的价值共识,营造尊重劳动和劳动者的文化氛围,才能“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
只有热爱劳动,懂得劳动创造美好、劳动创造幸福,人们才喜欢劳动、愿意劳动。正是基于对劳动的热爱,劳动者才能实现由“要我劳动”到“我要劳动”的转变。如今,热爱劳动的种子已在全体中国人民心中播撒。《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劳动教育教什么、怎么教、如何评等提出了具体要求,让青少年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坚守热爱劳动的思想观念。培养热爱劳动的社会风尚,需要加强对劳动者的帮扶和支持,让热爱劳动辛勤劳动的人获得更多的回报,从而提升劳动者幸福感。如果对劳动不能形成由内而外的热爱,劳动就会异化为外在的束缚和枷锁,人在劳动中就感觉不到幸福。唯有保持劳动的热情和奋斗的激情,才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创造新的时代辉煌、铸就新的历史伟业。
只有辛勤劳动,懂得人间万事出艰辛,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人们才愿意努力刻苦、付出牺牲。“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无论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体力劳动要付出辛劳和汗水,脑力劳动也要付出心血和智慧。只有勤于奋斗、乐于奉献,撸起袖子加油干,不断锤炼本领、淬炼能力,才能开创辉煌事业,彰显精彩人生。
只有诚实劳动,懂得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兢兢业业是合格劳动者的本色、底色和根本准则,人们才能“实干”。劳动的光荣源自诚实的付出。我们要从劳动中汲取道德营养,锻造劳动品德。既大力宣传诚实劳动先进事迹和杰出人物,增强舆论正面引导,又对不劳而获、偷奸耍滑、投机取巧的不诚实劳动进行惩处,形成对不诚实劳动的威慑,净化诚实劳动的环境。唯有如此,才能厚植诚实劳动的土壤,在全社会形成诚实劳动的良好风尚。
(摘编自邓泽球、陈美丽《弘扬劳动精神的意蕴》)
材料二: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大力开展劳动教育,一方面要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创造幸福的理性认知和实践自觉。另一方面,要创造机会和条件、创新内容和形式,通过丰富多样的劳动实践,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牢固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念。
__①__。劳动习惯的养成、劳动技能的培养,是一个持续积累的过程。在青少年不同年龄阶段,劳动教育的内容、任务要依照规律各有侧重。特别是要根据不同学段、不同类型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劳动教育。要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深刻把握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内在关系和互动规律,全面彰显劳动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切实做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坚持改革创新,将劳动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之中,贯穿教学设计和教法改革之中,以更加切实的举措全面提升劳动教育的地位。
体现时代特征,创新内容形式。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深刻改变人类劳动的组织方式和实践形态,使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使知识和信息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在这样的背景下,劳动教育必须着眼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紧密结合新产业、新技术,不断更新和丰富教育内容和形式。要提高劳动教育的针对性,让学生充分利用新的知识、技能、工具、设备等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
__②__。家庭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要加强家庭劳动教育,倡导崇尚劳动的优良家风,让孩子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学校是实施劳动教育的主体力量,要开好劳动教育课程,结合学段特点和所在地区实际切实规划好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不断改进劳动教育方法和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内在需要和动力,提高教育效果。积极发挥社会各方面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利用各类资源为劳动教育提供必要保障,搭建多样化劳动实践平台,形成协同育人格局。
(摘编自杨晓慧《大力加强劳动教育》)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劳动能创造价值,任何时代都要崇尚劳动,新时代要采取多种措施,促使崇尚劳动成为全社会的价值共识。
B.要在社会上形成诚实劳动的良好风气,可从宣传先进人物事迹和惩处不良行为两方面入手。
C.要发挥劳动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就需要把握“五育”之间的内在关系和互动规律,提高学生的多方面素质。
D.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劳动教育必须因势利导、与时俱进,创新教育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劳动能力。
7.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人们无论干什么,都应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所以劳动没有高下之分。
B.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都要付出艰苦努力,这使得人们勤于奋斗、乐于贡献。
C.开展劳动教育,要根据学生年龄、类型的差异设计教学内容,不能千篇一律。
D.劳动教育不能只依靠学校,家庭才是主体力量,应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
8.下列各项,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
B.幸福不会从天降,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习近平
C.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邓小平
D.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子家训》
9.综合材料二的行文思路和主要内容,在文中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分论点,每处不超过20个字。(4分)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教考衔接]林为民《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中记述了售货员张秉贵的事迹,下列文字是对他的介绍,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张秉贵身上体现了劳动精神的哪些意蕴。(6分)
张秉贵常说:“我们售货员要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团火,来温暖人民群众……这才算我们对革命事业有了一点儿贡献。”……每天,老张从早晨穿上工作服进入柜台,到晚上送走最后一位顾客,每分钟都是全力以赴。你看,他在柜台里,眼、耳、口、手、脚、脑这6部“机器”同时开动,他抬头售货,及时发现需要照顾的老弱病残顾客,随时倾听顾客的要求和意见,不断解答顾客的询问,还要不停地拿糖、过磅、包包、打捆,同时用心算代替算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解析] “这难道就是几天后就要赴京,领取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的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科学家吗?”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难道就是……”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这难道就是几天后就要赴京,领取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的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科学家吗”这不是“我”的错觉,加深了读者印象,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
[答案] 反问;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
2.[解析] 先抽出句子主干“袁隆平下定决心要拼尽毕生精力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再将附加成分“那时在湖南湘西雪峰山麓的一所偏僻山村农校任教的青年”抽出来,再将它变成两个短句子“湖南湘西雪峰山麓有一所偏僻的山村农校”和“青年袁隆平在这所山村农校任教”。
[答案] ①湖南湘西雪峰山麓有一所偏僻的山村农校;②青年袁隆平在这所山村农校任教;③袁隆平下定决心要拼尽毕生精力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
3.[解析] 第⑥段的语病有:一是语序不当,“中国”应放在“科学家”前面;二是搭配不当,“引起”与“绿色革命”搭配不当,“引起”改为“引导”。
[答案] 袁隆平是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中国科学家之一,他正在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
4.D [A.错误。宵,意为夜晚,如,通宵、良宵等;霄,有“云”“云气”之意,如云霄,有“天空”之意,如九霄;根据句意,“宵”不应改为“霄”;“夜宵”在文中的意思为夜里吃的食物。B.错误。“座无虚席”的意思是形容出席的人很多;而“济济一堂”的意思是形容许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和语境不相符。C.错误。画横线部分不可互换位置,“大师傅”的“吆喝”声应在“朝他走来”的动作前,与⑤句中“人没到,话先到了”一句相互照应。D.正确。“不由得”意思是不禁,这里添加这个词语可表现张秉贵禁不住被感动的意思,可以添加该词。]
5.[解析] “既是……,又是……”中的“是”表判断,是对“商业、服务业”工作性质和特点的判断,可把“工作平凡,岗位光荣”改成“既是平凡的工作,又是光荣的岗位”,这样也能与“是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结构一致,衔接紧密自然。
[答案] 既是平凡的工作,又是光荣的岗位。
6.C [“就需要把握‘五育’之间的内在关系和互动规律”错误,由材料二原文“深刻把握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内在关系和互动规律,全面彰显劳动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切实做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可知,原文强调劳动教育与其他四育的关系,选项“互动规律”曲解文意。]
7.C [A.由材料一原文“只要能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就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可知,原文表述是“只要……就……”,选项“无论干什么,都应受到……”缺失条件,且选项因果关系不当。B.由材料一原文“只有勤于奋斗、乐于奉献,撸起袖子加油干,不断锤炼本领、淬炼能力,才能开创辉煌事业,彰显精彩人生”可知,人们认识到成功要付出努力,因此愿意勤于奋斗、乐于贡献。选项“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都要付出艰苦努力,这使得……”曲解文意。D.由材料二原文“家庭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是实施劳动教育的主体力量,要开好劳动教育课程”可知,“家庭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是实施劳动教育的主体力量”。选项“家庭才是主体力量”于文无据。]
8.D [A.“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可支撑材料一“只有崇尚劳动,懂得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创造社会,人们才渴望劳动”的观点。B.“幸福不会从天降,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可支撑材料一“只有热爱劳动……劳动者才能实现由‘要我劳动’到‘我要劳动’的转变”的观点。C.“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可支撑材料一“只有诚实劳动……人们才能‘实干’”的观点。D.“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根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这句话中虽然提到了劳动的艰难,但是重点在于提醒人们珍惜劳动果实,注意节约,不要浪费。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观点。]
9.[解析] ①结合原文“特别是要根据不同学段、不同类型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劳动教育……切实做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坚持改革创新,将劳动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之中……以更加切实的举措全面提升劳动教育的地位”可知,要遵循教育规律,纳入人才培养过程(提升劳动教育地位)。②结合原文“积极发挥社会各方面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利用各类资源为劳动教育提供必要保障,搭建多样化劳动实践平台,形成协同育人格局”可知,多方联合,形成协同育人格局。
[答案] ①遵循教育规律,纳入人才培养过程(提升劳动教育地位) ②多方联合,形成协同育人格局
10.[解析] ①结合原文“只有热爱劳动,懂得劳动创造美好、劳动创造幸福,人们才喜欢劳动、愿意劳动。正是基于对劳动的热爱,劳动者才能实现由‘要我劳动’到‘我要劳动’的转变”“我们售货员要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团火”可知,他热爱劳动。张秉贵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努力用自己的劳动为社会创造价值。②结合原文“只有辛勤劳动,懂得人间万事出艰辛,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人们才愿意努力刻苦、付出牺牲”“每天,老张从早晨穿上工作服进入柜台,到晚上送走最后一位顾客,每分钟都是全力以赴”可知,他辛勤劳动。他每天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对待顾客热情周到。
[答案] ①他热爱劳动。张秉贵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努力用自己的劳动为社会创造价值。②他辛勤劳动。他每天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对待顾客热情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