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分析
青少年学生非常活跃,他们肯动脑、有思想,对新科技在行,对新信息敏感,但七年级的学生,即便他们内心激情澎湃,表面上却非常矜持,不熟悉的不说,拿不准的不谈;同时,他们虽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广阔的视野,但怕讲错了被同学取笑而不愿抬头说话;虽然其中不乏优秀学生、优秀干部,但毕竟传统的课堂事严肃的,不苟言笑的,所以他们不爱发言、争论,而这将势必影响课堂学习氛围。要想让课堂活跃起来,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只有让他们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他们的大脑才能兴奋起来,思维才能动起来,想他们所想,说他们所思,课堂也才能活起来。
“自主、“合作”、“探究”是这一节课的指导思想。我采用“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为教学新理念,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点拨,启发学生思维,让他们主动积极地钻研课文,我采用启发讨论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我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
1、采用《最后一次讲演》录像片断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所需的特定氛围。从理性到感性让学生身同感受中碰撞出思想火发和想象空间。
2、 紧扣主题,走入文本,触摸人物灵魂,感知人物精神内涵。通过设疑、讨论、朗读、理解,让学生加深理解、体会、感悟。
3、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书本走向生活,从知识走向实践运用,渗透了对学生的人文思想的教育,这也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还好,能读懂文章,而且学生领悟能力较强,其实在这过程中,我可以再深入引导学生对闻先生品格的精髓深入理解。而我把侧重点放在学生在当今社会如何把闻先生的精神传承下去,把深入的分析推到第二课时。这也是教学中受教案和教学形式的拘泥。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大码头镇中心初中 燕玉梅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精致严谨的结构。
2、赏析文章的语言美,培养运用语言的能力。
3、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和言行一致的伟大人格。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2、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写法。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2、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课型】
讲读课
【师生活动设计内容】
1、事先布置学生搜集整理有关资料,了解闻一多先生,为课文的学习做准备。
2、整体感知环节注重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和概括理解能力。
3、适当补充资料,如《最后一次讲演》,《红烛》,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闻一多先生的伟大人格和崇高精神。
4、语言品读是本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有些语句需多多朗读,要教学生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正式上课之前,我们先来观看一段影片。
(教师播放,学生观看影片片段)
师:同学们,知道是谁发表了这次动人心,鼓壮志的演讲吗?
生:闻一多!
师:对!闻一多——一个面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也不屈服的民主斗士!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关于他的一篇文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二、检查预习
1、认识作者臧克家
1)作者是谁呢?(臧克家)谁能简单介绍一下他。(生展示自己的资料)
2)师:老师对作者也做了一些整理,大家看大屏幕,用黄色标注的内容是需要同学们重点识记的。我们一起来记一记。
2、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师:认识了作者,老师再来检查一下同学们对字词的把握情况,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些生字的读音你都能读准了吗?(生读)
师:看来同学们预习的不错!
三、目标导航:
师:了解了作者,扫除了字音障碍,对于本课我们还需要把握什么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位同学你来读一读。
四、初读课文,走近闻一多
师:目标已明确,就让目标引领着我们走近闻一多,认识闻一多,看看这篇文章主要讲了闻一多哪些方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完之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思考一下几个问题
1.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
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又有什么不同呢?(用文中的原句来回答)
讨论明确:
⑴做了再说,做了不说→作为学者的方面
⑵说了就做,言行一致→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师:那对于这样的学者和革命家,本文作者又是如何评价他的呢?好,来抢答。
生读: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师总结:让我们再来齐读一遍,感受一下作者对闻一多先生高度的赞美之情。(学生齐读)
师过渡:臧克家和闻一多知遇相惜,亦师亦友。这是大师笔下的大师,巨人心中的巨人。那么,在同学们心中,闻一多先生又是怎样的形象呢?
五、品读课文,赏评闻一多
下面我们分组研读,我们全班分为两个大组,一组同学品读课文1-6段,用“闻一多先生是一位 的学者,我从文中(课文语句 )中品读出来的。”句式评说。在品读过程中,重视对精彩语句的赏析。二组同学,富有感情的朗读10-18段,同样以“闻一多先生是一位 的革命家,我从他(概括事件)中品读出来的。”的句式评说。在品读过程中,要重视通过激情朗读,深刻的感受闻一多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生自读课文,之后开始讨论。)(以抢答的方式进行赏评,老师适时点评和补充)
师:我提议,让我们全体站起来,带着对闻一多先生的敬意,再齐读16—18段。
师:读的很有声势,很振奋人心!
教师小结:
师:通过反复的诵读,我们知道作为民主战士的闻一多先生,与学者的闻一多先生迥乎不同,但是有一点却是始终不变的,那就是——(爱国!)对,闻一多有这样一句名言:“诗人的主要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民族。”他认为做一名中国人比做一名卓越的学者更为重要。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最终他为此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六、延伸迁移
那我们应该向闻一多学习哪些优秀的品质呢?
七、小结
闻一多先生既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又是大勇的民主战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我们要学习闻一多先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的精神,学习他为了民主革命事业无所畏惧,视死如归的精神。让我们沿着闻一多先生的足迹,让理想在奋斗中闪光!
八、作业
1、摘抄生动、优美的词句;
2、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试为本文补充一两个事例。
【板书设计】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十二课。
第三单元是名人单元,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古今优秀人物的崇高品格、奉献精神、良好的习惯和治学方法,学习写人的方法,品味不同文章的语言风格,这也是本单元的教学和学习目标。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篇文章写的是学者、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选取了他的六件事,从学者和革命家两方面来写,详略得当,脉络清晰,语言充满诗意,热情的歌颂了闻一多先生的高尚人格。这是本课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
2.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目标的确立应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来考虑,使学生在这三方面都有所得。根据这一要求我确定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有如下三点:
教学目标:
I、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精致严谨的结构。
II、赏析文章的语言美,培养运用语言的能力。
III、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和言行一致的伟大人格。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第二点:赏析文章的语言美,培养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第三点: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和言行一致的伟大人格。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观评课记录
在燕老师执教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课中,始终关注着学生的情感体验,积极地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帮助他们架设并构建新知的平台。这些正是教学得以成功的基础和前提。
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本课教学教师适时、巧妙地利用多媒体课件,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依据了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认识规律,从生动,直观的形象思维入手,创设情境作为教学过程的启动契机,使学生更快入情入境,连接了学生与教材,引导与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从而带动进一步的语言训练、智力发展。
教师重视随文教学,并把教学过程放在合作、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生互教互学、合作交流。由于教师充分的信任、积极的期待,使学生们在短时间内完成了任务。当学生心中有疑问时,教师及时地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巧妙点拨,引发学生探讨的兴趣,从而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中,思想碰撞出火花,大家对讨论的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获得了知识,感悟了方法。在课堂上,我们不难看到“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如果教师经常这样上课,天长日久,语文学习的效率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通过这个教学设计我们看到教师表现了运用新的课程理念改进教学的强烈意识。这是更可贵的东西,是更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点评教师队伍成员:门秀光(大码头镇中心初中语文教研组长)、高喜之、许淑红、李海军、刘秀玲,王胜德等语文教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阅读练习
①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②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③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④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⑤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⑥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⑦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⑧这就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⑨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琳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⑩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⑾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⑿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⒀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⒁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选文第①②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选文第14段的两句话再次点题以照应题目中的????????????? 和?????????????????? 。(2分)2.选文中有关闻一多“说”和“做”的事例有哪些?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3.说说对下列句子的理解。(2分)
(1)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
?????????????????????????????????????????????????
(2)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4、闻一多先生说过“我是做了再说”“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但他又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可信,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这前后的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2分)
5.“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课件14张PPT。臧克家: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闻一多(1899~1946)——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三重人格”于一身的一生。诗人
新诗集《红烛》(1923)、《死水》(1928)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 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学者
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 《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民主战士
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1943年以后,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刺杀身亡。 臧克家(1905--) 1933 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这是他最具影响的作品。这部诗集真挚朴实地表现了中国农村的破落,农民的苦难、坚忍与民族的忧患。
此后,他陆续出版的诗集,长诗有《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泥土的歌》、《宝贝儿》、《生命的零度》等十多部。
检查字词
地壳 仰之弥高 兀兀穷年
校补 锲而不舍 沥尽心血
赫然 炯炯目光 群蚁排衙
函寄 目不窥园 迥乎不同
漂白 警报迭起 气冲斗牛qiàomíwùjiàoqièlìhèjiǒngyáhánkuījiǒngpiǎodiédǒu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精致严谨的结构。
2、赏析文章的语言美,培养运用语言的能力。
3、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和言行一致的伟大人格。 学习目标: 1.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
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又有什么不同呢?(用文中的原句来回答)
初读课文,走近闻一多学者:
革命家:
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一致。品读课文,赏评闻一多一组:品读课文1—6段,用“闻一多先生是一位————的学者,我从文中(课文语句)中品读出来的。”二组:感情朗读10—18段,同样以“闻一多先生是一位————的革命家,我从他(概括事件)中品读出来的。”情感朗读,体悟共鸣温馨提示:
1、把握感情基调:或轻松欢快,或沉重压抑,或忧愁伤感,或慷慨激昂……
2、朗读过程中,应注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表情朗读(一):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表情朗读(二):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延伸迁移
我们应学习他什么精神和品质?
学者
(1-7)革命家
(8-18)潜心学术硕果累累嫉恶如仇勇于献身做了再说
做了不说说了就做
说(言)做(行)一致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19-20)前期后期课堂小结:课后反思:
一节课结束了,但对课的研究却没有,相反,引起我的深思。
在备课时,对《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篇文章,可以说时代离学生较远,背景资料对学生来说较生疏。但课内容丰富,意蕴深刻,我教得较为轻松。主要是注意了五个方面:一是抓住了课文词汇量丰富的特点,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达到会释意、会运用。二是抓住文章充满生命情感、具有号召力和感染力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深刻体味文章语言的美感和气势,反复揣摩作者的情感。三是尊重学生的认知实际,打开学生发问的闸门和思维通道,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自主、大胆地探究。四是准确地把握教学的动态过程,敏锐地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介入学生的发问和回答,拓展学生的问题内涵,交给学生解决问题的钥匙,帮助学生化解课文的重点、难点。五是及时抓住教学的有利时机,针对课文内容的多层次性和语文问题的多端性、多解性的特点,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训练,升华学生的认识和情感。对此,在设计时,把背景资料的查找及对闻一多的了解放在学生预习,主要想锻炼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高涨,显示了较高的思维、探究能力。我的启示是:1、语文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花样翻新。语文课不能缺少朗朗的读书声,不能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不能缺少对优美精彩文段的欣赏和必要的独到的分析见解。2、提倡合作学习不能忽视学生的独到思考。合作学习必须在学生充分阅读、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否则,由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认识也不很深刻,小组合作加工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片面的,这样的合作只是给个别优生提供展示的机会。3、语文课少不了品读、感悟、玩味、思考、探究。语文课的“心动”比“形动”更为重要。在合作学习中如果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质上流于形式,收效甚微。4、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升华认识,学会学习。课堂上探究性学习主要体现在探究性阅读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本的深层含义进行开放性的,多元化的探究活动。
总之,语文课如何发挥文本的优势,发挥语文的思维、情感优势,以知识去激活知识,以情感去感化情感,以心灵去振奋心灵,以生命去激扬生命,是今后语文新课程教学值得好好探究的问题。
新课标指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品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因此,结合新课标和单元目标,我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
积累生动形象的语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悟文章,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
2、方法与过程
充分尊重学生的自由及个性,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教师从旁引导。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工作作风,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感受伟人的风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其中,领会本文生动、精练的语言;理解个别词句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感受闻一多的光辉形 象,并从中受到启迪,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本文的重点,也是本文的难点,本文有许多言简意丰的词语和诗句,不理解这些词句就无法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和感情。根据本课设计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今天我讲的是第一课时。
这一课时,主要是熟悉课文,感受作者在文中饱含的赞美之情,然后理清文章结构,分析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具备哪些优秀的品质,最后是初步理解文章选材精当的特色。
新课标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结合新课标、本文的重难点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准备采
用以下教法进行教学。
1、朗读法。每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反复读,让学生感受文中优美的语言以及闻一多先生的光辉形象。
2、合作探究法。语文应着重自我感悟。叶圣陶老先生也说过
“凡教者必期达于不教”。学语文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文学思维及阅读能力,教学中我充分放手让学生去合作、探究,发挥他们的主人翁的作用,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3、引导点拨法。由于中学生的身心尚处于发育阶段,有些难点问题,光靠他们合作探究来达到教学目的是不太现实的,因此,处在教学主导地位于的教师的适时引导、点拨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这样既能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又能发挥单位时间的最大效用。当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首先要积极朗读,以读促悟,以悟导读,整体感知文章大意,充分感受作者在文中饱含的赞美之情。其次要勤于思考、乐于交流,在集体的氛围里合作探究,化未知为已知。有人说:一种思想交换一种思想,得到的是两种思想。因此,如果学生不只是被动的接受,而是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那么就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就会感受到文章的美,在愉快的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