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综合】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4 大道之行也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课综合】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4 大道之行也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1-29 11:38:13

文档简介

学情分析
因为这篇课文的内容与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桃花源记》有许多相似之处,学生对理想社会有了一定的了解和理解。本课前面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再次理解古人对于理想社会的期盼。重视文言文的朗读、背诵,注意朗读的节奏。积累相关的文言文知识。
学生当堂学习效果评测结果及分析
由于本节课是学习《大道之行也》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有关字词的读音,解释,句子的理解有了一定的理解。所以本课上来就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在“课堂检测”这个环节中,除了个别同学有问题外,大多数同学的掌握还是令人满意的。对于背诵,绝大多数同学还是掌握的可以的。默写环节不少同学不认真,在“矜、寡”等词语书写上出了问题。
在讨论环节,小组组长没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导致讨论的效果不好。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大道之行也》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因为刚学习了《桃花源记》,其中有不少和《大道之行也》相似之处。又加上已经学习了第一课时,学生对课文内容、文学常识等方面有了基本的了解,因此把教学重点放在“检查积累运用,课文的朗读背诵默写,《大道之行也》、《桃花源记》二课的相似之处”上。
教学重点:
1、利用导学案检测学生对《大道之行也》的基础知识;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技巧和方法;
3、背诵、默写全文;
4、小组讨论《大道之行也》、《桃花源记》的相似之处。
教学方法:
1、朗读法。这是一篇著名的文章,学生差不多能背诵如流,今天的中学生也应如此,必须读得烂熟,才能较好领悟我们先人所追求的这个理想社会的实质,并感知这段文字的美好。课堂上时时有琅琅书声,营造浓浓的学习氛围。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对于与《桃花源记》的比较阅读,教师可稍作点拨引导。学生讨论,生生互动;教师点拨,师生互动,这样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时安排:1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5分钟)
古今中外有不少对人类的美好的社会理想的想象和描绘。《桃花源记》就是其中之一。实际上,在四百多年以前的英国也曾有人对这一理想进行过描画。他就是英国作家托马斯·摩尔,他创作了《乌托邦》(展示《乌托邦》的幻灯,并指定一名同学读《乌托邦》的简单介绍)就很详细很形象的刻画了一幅“世外桃源”的景象。岂止在国外,在我国的历史上也有很志士仁人为他们所处的时代描绘了一幅幅画面,刻画了一个个优美的“世外桃源”。比如清代末期的洪秀全提出“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口号;孙中山提出的“天下为公”就出自《大道之行也》。
二、基础知识检测。(10分钟)
《大道之行也》
检测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矜、寡、孤、独 货恶其弃于地也
二、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
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三、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四、连线题。
人人得到社会关爱
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物尽其用,人尽气力
五、小组合作讨论回答 在《桃花源记》中,与《大道之行也》有没有相似之处?
课件9张PPT。《大道之行也》内容介绍
在《乌托邦》这本书里,他描述了一个他确切命名为“乌托邦”的神奇岛屿,那里发展着一个田园般的社会,不知道有税捐、苦难和偷盗,他认为乌托邦社会的优点就是“自由、民主、博爱”
他这样描写他的理想国:乌托邦不仅自由、民主、博爱,而且无比富有,那里的人都是长相俊美,具有超凡能力的神族。乌托邦也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岛屿。它被无数黄金与白银装饰着,每天数以百万吨的出产一种闪闪发光的金属——合金。它有设备完好的港口及船只,还有能够载人翱翔天空的物体。
据说,乌托邦生产力十分发达,科技比其他任何地方起码领先1000年以上,所以,科技、生产力太过超前的乌托邦没有货币,每个人都在市场上各取所需。所有的房子都是一样的,门上没有锁,每个人都必须每100年搬一次家,目的是为了不让人在习惯中僵化。生产者在工作时间里游手好闲是不允许的。没有家庭主妇、没有贵族,没有仆人,没有乞丐。这就使得每一天的劳动都简化成只有15分钟,但仍然可以生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亩产的粮食数以万吨计,一座工厂生产的产品每天数以亿计.。清·洪秀全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通假字:
选贤与能(jǔ:通“举”)
矜寡 (guān:鳏)
多音字:
男有分(fèn)
货恶其弃于地也(wù)

大道之行也
一、社会纲领:
二、基本特征:
1、人人都能得到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三、总结全文。作业作文:
我心中的世外桃源
要求:
1、文中不得少于两处景物描写;
2、不少于400字。大道之行也教材分析
《大道之行也》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五单元。这个单元有五篇文言文,本套教材从这册开始,文言文采用集中编排方式,每册有两个单元。这个单元所选文言文,体裁不尽相同,有叙事的,有夹叙夹议的,有说明事物特征的,文字简洁而意味深长,有些还寄托了作者的情怀。本文是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本文是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评价项目
评价要点
对评价特征的描述
符合程度
A
B
C
D
教学目标
符合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程度
符合课标三维目标要求
与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相符,关注学生差异
可操作的程度
教学目标明确、具体




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
对问题情境关注;参与活动积极主动
学生参与活动的广度
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人数多;参与方式多样;时间适度
学生参与活动的深度
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或个人见解;能按要求正确实施;能够倾听、协作、分享




目标的达成度
基本实现教学目标;多数学生能完成教学任务;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解决问题的灵活度
有些学生能灵活解决教学任务中的问题
师生的精神状态
教师精神饱满热情;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愉悦;学生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情理交融,明理启智
寓理于情,以情感人,情理交融;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评语
观察量表
《大道之行也》
检测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矜、寡、孤、独 货恶其弃于地也
二、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
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三、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四、连线题。
人人得到社会关爱
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物尽其用,人尽气力
五、小组合作讨论回答 在《桃花源记》中,与《大道之行也》有没有相似之处?
文科组观课后意见
李向军
1、重视朗读默写;2、小组讨论气氛不浓。
王青平
1、导入时间太长;2、对中外历史的联系太多。
张玲
1、课堂容量小;2、形式单一。
黄修方
1、注意课堂气氛;2、课堂检测的形式单调。
牛瑞强
1、容量较小;2、教学目标的设置值得讨论。
课后自我反思
本篇课文是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文言文。由于仓促,很多环节不了了之,使得原本很简单的一篇文章,让我教得不伦不类。由于经验的不足,对于课堂时间的掌握不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努力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提升课堂效率,上适合学生的高效课。
课程标准
本文是一篇八年级上册短小精悍的文言文。课标中说“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什么样的文言文才叫“浅易文言文”?可能“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就已经做出了解释。再加上《桃花源记》的学习,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更加深入一些,《大道之行也》就恰恰在此基础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其人认为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定能形成一个“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一个“大同”社会。但在当时的战乱时期下那个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
因此,两篇课文相互补充,“互通有无”,在文言文的学习上会让学生更上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