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20 15:19: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学案
【学习目标】
1.从时空观念的角度认识全球贸易网的形成过程。
2.从史料实证的角度探究全球范围内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的表现。
3.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关系。
【学习重难点】
重点 近代以来世界贸易发展的基本概况,理解近代以来世界不同时期的贸易特点。
难点 全球贸易发展的原因;商品的世界性流动对文化交流国际化的推动作用
【预习新知】
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1.15世纪之前:主要局限于各洲内部和________之间。
2.15世纪后至工业革命前的世界贸易
(1)原因: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各国的________,各洲之间的贸易随之扩展。
(2)表现
①国际流通中的商品________与数量大大增加。
②贸易的扩大促进了________的出现和发展。
(3)影响:西欧列强在美洲、非洲、亚洲等地的殖民扩张,客观上推动了洲与洲之间的贸易,以欧洲为中心的________初步形成。
3.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贸易
(1)原因: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使欧美国家需要寻求更多的________________和商品市场。
(2)表现:类型丰富的工业产品,通过更快速的________输送到世界各地。
4.1870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世界贸易:世界贸易额增长了近____倍。
5.20世纪上半期的世界贸易:两次世界大战影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6.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世界贸易: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贸易受到极大影响,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签署的《____________》以及各国围绕贸易、关税的谈判,仍推动着世界贸易的发展。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冷战的结束以及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世界贸易突飞猛进。
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1. 特点:国际贸易的过程伴随着 的传播。
2. 茶
(1)地位:饮茶风俗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了含蓄内敛的东方哲学和娴静淡雅的东方美学,是中国文化的符号之一。
(2)传播:最初,中国茶主要在中国周边传播。16 世纪以后,中国茶广泛传播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区。
3. 服装
(1)法国
① 中国服装柔软的面料、富有东方韵味的款式、线条流畅的龙凤花草纹样等,融入法国 18 世纪的服装设计之中。
② 20 世纪初,法国设计师设计的女装,大胆采用东方女装宽松的样式,奠定了 世纪西方女装流行的基调。
(2)中山装:民国早期设计的中山装兼具中西服装的特点,穿着方便,同时体现了一定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
4. 钟表
(1)诞生并传入中国:诞生于 ,大约在 16 世纪中期经由澳门传入中国内地。
(2)概况
① 一些清朝高官将进口的钟表作为珍稀物品收藏。
② 在社会中下层中逐渐流行。
③ 一些公共场所也安装有钟表。
④ 中国人制作的钟表,其外观多体现了中国自身的文化特色。
5. 文化交流
(1)原因:全球贸易网的形成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交流。
(2)表现:电影、音乐、电视节目、动漫、书籍等各国 产品,也广销世界各地。
【巩固训练】
1.17世纪后半期到18世纪中期,文化消费成为中等阶层以上主体消费人群日常消费的一部分,在出版商、戏剧和音乐经理人的推动下,英国人对报纸、杂志、油画、戏曲、音乐会的消费增多。这一现象( )
A.有利于文化的市场化 B.源于中产阶级的形成
C.表明启蒙运动的扩展 D.反映工业文明的繁荣
2.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日本的茶道是一种修身养性、提高文化素养和进行社交的手段,在我国广东等地人们也有喝早茶的习惯。下列对有关茶文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中国茶文化蕴含了含蓄内敛的东方哲学和娴静淡雅的东方美学
②丝绸之路开通后,茶叶成为中西方交流中长盛不衰的商品之一
③从15世纪开始,西欧形成广泛饮茶的风气
④日本人喝茶的习俗最早由中国传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有学者指出,咖啡的引入和普及,不仅掀起了欧洲饮品的新潮流,而且改变了欧洲人“酒池肉林”的陋习。咖啡屋作为一种店铺形式在欧洲出现后,其章程明确要求人们要清醒、节制、行为文明、语言有礼有节,这与传统的酒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该学者认为咖啡屋( )
A.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B.改变了民众的生产生活方式
C.适应了欧洲社会近代化节奏 D.逐渐成为社交的重要场所
4.下图为1948—1970年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率示意图。世界贸易呈现这一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A.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B.世界贸易组织的大力推动
C.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D.新兴独立国家的快速发展
5.如表所示为1751 1831年英国人口分布占比情况(单位:%)。对此解读合理的是,此时英国( )
时间 北部 西北部 南部 伦敦
1751年 23.2 21.5 37.8 17.5
1801年 22.2 26.1 33.4 18.3
1831年 21.6 28.3 31.1 19
A.城市化进程发展较缓慢 B.工业革命推动人口迁移
C.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化 D.医学进步促进人口增长
6.阅读下表,分析推动世界贸易不断增长的根本原因是( )
世界贸易指数和贸易总额
年份 世界贸易指数 (以1913年为100) 贸易总额 (单位::10亿法郎)
1870年 24 45.5
1880年 36 68.8
1890年 49 94.2
1900年 68 118.2
A.资本主义扩张的本性 B.国际分工和世界各地依赖程度提高
C.自由主义思潮的兴起 D.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发展
7.近代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出现了巨大的“商品流”“移民流”和“汇款流”。以丝棉贸易为主的互补型商品流通使西南地区与这一地区形成了一个丝棉贸易圈。基于地缘经济基础上的移民网络及其衍生而来的华侨汇款则成为密切东南沿海地区与这一地区经贸联系的纽带。这主要反映了中国与东南亚地区( )
A.经济合作发展迅速 B.经济贸易联系密切
C.合作机制日益完善 D.产业互补特色明显
8.“在世界许多地方,普遍的商业化和通过外来影响对国家或地区文化的重塑,刺激人们寻找回归,寻求他们本身的传统和价值。”作者意在强调,在全球化进程中应重视( )
A.传统文化的价值 B.文化理念的趋同
C.商业的文化功能 D.外来文化的影响
9.下表所示为截取自某校历史读书报告的展示幻灯片。据此判断,该报告的主题最可能是( )
时间 表现
16世纪前 中国茶主要在中国周边传播
16世纪以后 广泛传播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区 俄国:茶具作为最珍贵的室内摆设;中俄之间“万里茶道”
英国:茶会上主人炫耀中国茶和茶具
荷兰:专门的“茶室”
A.中国茶文化的国际化 B.欧亚文明的碰撞与交融
C.世界市场内涵的多样化 D.中西茶文化趋同的历程
10.工业革命引发了一场巨大的世界经济结构重建,在这一重建过程中,世界大部分地区都转向了土地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主要是种植食物和纤维作物。这表明工业革命( )
A.促进了先进生产方式的推广 B.促进了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
C.加速了土地资源的广泛开发 D.推动了土地经营方式的变化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材料“在出版商、戏剧和音乐经理人的推动下,英国人对报纸、杂志、油画、戏曲、音乐会的消费增多”反映出各种文化消费增多有利于文化的市场化,A正确;BC与材料无关,排除;此时工业革命尚末开始,D排除。故选:A。
2.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以后,中国茶广泛传播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区,在欧洲形成了喝茶的习惯,故③错误;结合所学可知,中国茶蕴含了含蓄内敛的东方哲学和娴静淡雅的东方美学;丝绸之路开通后,茶叶成为中西方交流中长盛不衰的商品之一;日本人喝茶的习俗最早由中国传入,故①②④说法正确,故B项正确,排除ACD三项。故选:B。
3.答案:C
解析:咖啡屋的章程明确要求人们要清醒、节制、行为文明、语言有礼有节,这与传统的酒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意味着咖啡屋的出现有利于改变欧洲人的陋习,适应了欧洲社会近代化的节奏,即行为逐渐文明有礼,故选C项。咖啡原产自非洲,咖啡贸易无法推动东西文化融合,A项错误。材料显示咖啡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并没有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咖啡屋的出现对人们的行为举止的影响,而非咖啡屋本身的地位,D项错误。
4.答案:C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体系建立,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故C项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是资本主义货币体系,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排除B项: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5.答案:B
解析:分析表格数据可知,1751~1831年,英国西北部和伦敦的人口所占比重增大,北部和南部的人口所占比重减小,这主要是因为随着工业革命的发生,诸多港口、工业城市在西北部兴起,伦敦等城市化进程加快,吸引了南部和北部农村人口的迁入,故选B项,排除A项;在工业革命的背景下,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依然尖锐,故排除C项;表格信息反映的是人口比重,不是人口总量,故排除D项。
6.答案:D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世界贸易指数、贸易总额不断增长,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从表格时间上看,1870年到1900年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提高,故选D。
7.答案:B
解析:材料“基于地缘经济基础上的移民网络及其衍生而来的华侨汇款则成为密切东南沿海地区与这一地区经贸联系的纽带”体现了中国和东南亚地区经济贸易联系密切,故B正确;从材料中不能看出经济合作,排除AC;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选:B。
8.答案:A
解析:本题以文化重塑为切入点,考查经济全球化对传统文化的影响,考查学生全面准确解读历史信息、运用判断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的现实发展,增强文化自信。材料表明,全球化带动本土文化重塑,促使人们寻找自身的传统和价值,以增强应对能力,其意在强调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应关注传统文化的价值,故A项正确。
9.答案:A
解析:材料呈现了两个不同历史阶段“中国茶”传播的空间范围以及“中国茶”在异域衍生出来的新文化元素,即中国茶文化的国际化,故选A项。材料中的空间范围并不局限于欧亚,还有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区,B项错误。“中国茶主要在中国周边传播”说明16世纪前只是在区域间进行贸易交流,并未进入世界市场,C项错误。欧洲国家引入中国茶之后,发展出各具特色的茶文化,并未与中国茶文化趋同,D项错误。
1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选择B:结合所学知识,工业革命使欧美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工业国,而世界大部分地区都沦为它们的殖民地,殖民国家为这些地区提供工业品,而被殖民地区则生产原料或初级产品,这体现的是国际分工的不同与变化。排除A:“先进生产方式的推广”是指大工厂制度之下的机器生产扩展到其他地区,但材料中并未涉及。排除C、D:材料体现的是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加速了土地资源的广泛开发”和“推动了土地经营方式的变化”与材料内容无关。